一种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9261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3:26
一种千斤顶,包括顶头、上销、上支架、下支架、下销、底座以及支撑结构,所述上支架通过所述上销铰接于所述顶头上,所述下支架通过所述下销铰接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相互铰接,所述支撑结构设于所述底座内且位于所述下销之间,该支撑结构在千斤顶负载时可为千斤顶提供牢固支撑,提高了千斤顶工作时的稳定性。

A jack

A jack includes a top, a top pin, an upper bracket, a lower bracket, a lower pin, a base and a support structure. The upper bracket is articulated on the top through the upper pin, the lower bracket is articulated on the base through the lower pin, and the upper bracket and the lower bracket are articulated with each other. The support structure can provide solid support for the jack when the jack is loaded and improves the stability of the jack when it is wor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千斤顶
本技术涉及千斤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可靠支撑的千斤顶。
技术介绍
千斤顶在负载顶高时,需要可靠的支撑结构保持其正常负载时的稳定性以及超负荷状态的稳定性,防止千斤顶在负荷以及超负荷时晃动或失效。因实际车辆的重量与理论车辆的重量存在差异,例如,用户会在车内放置物品,导致车辆重量的增加,此时若车辆需要千斤顶顶高维修,千斤顶就会处于超负荷状态,若千斤顶无有效的支撑结构来解决超负荷状态下千斤顶的稳定性问题,将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可靠支撑的千斤顶。本技术提供的千斤顶支撑结构,包括顶头、上销、上支架、下支架、下销、底座以及支撑结构,所述上支架通过所述上销铰接于所述顶头上,所述下支架通过所述下销铰接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相互铰接,所述支撑结构设于所述底座内且位于所述下销之间。千斤顶还包括固定柱和丝杠,上支架和下支架通过固定柱相互铰接,丝杠穿设于所述固定柱内,且其设有螺纹的一端与对应的固定柱螺合。所述固定柱的其中之一设有垂直于固定柱轴向的光孔,所述固定柱的其中之一设有垂直于固定柱轴向的螺纹孔,所述光孔内设有轴承,所述丝杠的没有设置螺纹的一端穿设于所述轴承内,所述丝杠的设有螺纹的一端穿设于所述螺纹孔内。所述丝杠没有在螺纹的一端设有操作手柄。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共同构成一菱形框。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均包括连接部和垂直于连接部的两个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且该所述固定部的两端凸伸出所述连接部,所述固定部在其两端设有销孔。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底部连接板及垂直于底部连接板的两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个相对端各设有一开口朝外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所在圆的圆心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下销的轴心之间的距离,所述弧形槽所在圆的半径等于所述下销的半径。本技术千斤顶的支撑结构在千斤顶负载时可为千斤顶提供牢固支撑,提高了千斤顶工作时的稳定性。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千斤顶包括一个顶头1、两个上销2、两个上支架3、两个固定柱4、一个轴承5、一根丝杠6、两个下支架7、一个底座8、两个下销9和一个支撑结构10。顶头1包括一个底板11及垂直于底板11的两个侧板12,该两个侧板12由底板11的两个相对侧向下弯折形成,该两个侧板12上各开设有两个销孔13,且该两个侧板12上的销孔13相互对应。上销2插设于顶头1上的销孔13内,将上支架3铰接于顶头1。上支架3和下支架7均包括连接部31和垂直于连接部31的两个固定部32,该两个固定部32由连接部31的两个相对侧向下弯折形成,且该两个固定部32的长度大于连接部31的长度,使该两个固定部32在连接部31的两端凸伸出连接部31。并且,该两个固定部32在其两端设有用于穿设上销2和固定柱4或固定柱4和下销9的销孔。固定柱4穿设于上支架3下部和下支架7上部的销孔内,用于实现上支架3和下支架7的铰接连接。当上支架3和下支架7连好之后,他们共同构成一菱形框。其中一个固定柱4的中部开设有垂直于固定柱轴向的螺纹孔,另一个固定柱4的中部开设有垂直于固定柱轴向的光孔。轴承5设于固定轴4上开设的光孔内。丝杠6由轴承5内穿入,由固定柱4的螺纹孔内穿出,而将丝杠6安装至固定柱4上,且可通过转动丝杠6调整丝杠6位于两个固定柱4之间的部分的长度,而通过调整菱形框的宽度和高度来调整千斤顶的横向跨度和千斤顶的纵向高度。另外,为了便于转动丝杠6,在丝杠6的没有设置螺纹的一端设有操作手柄62。底座8包括一底架81及垂直于底架81的两个固定架82。该两个固定架82由底架81的两个相对侧向上弯折形成,且该两个固定架82上各开设有用于插设下销9的两个销孔83。下支架7的下部通过下销9铰接于底座8上。如图2所示,支撑结构10包括一底部连接板101及垂直于底部连接板101的两个支撑板102,该支撑板102的两个相对端各设有一个开口朝外的弧形槽103,该支撑板102上的两个弧形槽103均为圆弧槽,该圆弧槽所在圆的半径等于下销9的半径,且该两个圆弧槽所在圆的圆心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下销9的轴心之间的距离(即底座8上的两个销孔83的孔心之间的距离)。安装该部分的结构时,先将下支架7置于底座8之上,再将支撑结构10装入底座8上,位于下支架7内侧,最后将下销9穿入下支架7的销孔,使其收容于支撑结构10的弧形槽103内,完成安装。当需要利用千斤顶顶撑汽车时,先将千斤顶置于汽车举升点的正下方,顶头1正对于汽车举升点,接着旋转丝杠6,使上支架3与下支架7随着丝杠6的旋转逐步升高,直至顶头1将汽车举升点顶高至维修需要高度。顶头1受到过载压力时,底座8上的下销9受到的作用力大于设计负载力,支撑结构10始终在千斤顶的受力方向提供稳定的支撑,防止千斤顶左右与前后晃动式失效。综上,本技术千斤顶的支撑结构在千斤顶负载时可为千斤顶提供牢固支撑,提高了千斤顶工作时的稳定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头(1)、上销(2)、上支架(3)、下支架(7)、下销(9)、底座(8)以及支撑结构(10),所述上支架(3)通过所述上销(2)铰接于所述顶头(1)上,所述下支架(7)通过所述下销(9)铰接于所述底座(8)上,且所述上支架(3)和所述下支架(7)相互铰接,所述支撑结构(10)设于所述底座(8)内且位于所述下销(9)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头(1)、上销(2)、上支架(3)、下支架(7)、下销(9)、底座(8)以及支撑结构(10),所述上支架(3)通过所述上销(2)铰接于所述顶头(1)上,所述下支架(7)通过所述下销(9)铰接于所述底座(8)上,且所述上支架(3)和所述下支架(7)相互铰接,所述支撑结构(10)设于所述底座(8)内且位于所述下销(9)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还包括固定柱(4)和丝杠(6),所述上支架(3)和所述下支架(7)通过所述固定柱(4)相互铰接,所述丝杠(6)穿设于所述固定柱(4)内,且其设有螺纹的一端与对应的固定柱(4)螺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4)的其中之一设有垂直于固定柱(4)轴向的光孔,所述固定柱(4)的其中之一设有垂直于固定柱(4)轴向的螺纹孔,所述光孔内设有轴承,所述丝杠(6)的没有设置螺纹的一端穿设于所述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鹏林童华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