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9250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承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板、承重杆、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支撑杆和限位杆,拉板下部设有受力孔,拉板上方固定连接承重杆,第一活动件有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承重杆左右两侧,第一活动件底部设有弧形导轨,单个第一活动件下方前后侧铰接安装两个第二活动件,第二活动件与弧形导轨相滑动配合,第二活动件下方插装支撑杆,同侧的左右两个支撑杆之间安装限位杆,拉板下部位于前后侧两个限位杆之间,拉板受力带动承重杆在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的滑动配合下转动,使拉板、承重杆始终与起吊物的铅垂线相垂直,保证承重杆受力均匀不易损坏,同时拉板增大了起重杆的受力面积,进一步保护起重杆,满足使用需求。

A load-bear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oad-bearing mechanis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a pulling plate, a load-bearing rod, a first movable part, a second movable part, a support rod and a limit rod are included; a stress hole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pulling plate, and a load-bearing rod is fix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pulling plate; two first movable parts are fix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load-bearing rod, and the first movable part is fixed on The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n arc-shaped guide rail. Two second movable parts are hinged at the front and rear sides of a single first movable part. The second movable part slides with the arc-shaped guide rail. A support rod is inserted under the second movable part. A limit rod is installed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supporting rods on the same side. The lower part of the pulling plate is between the two limit rods on the front and back sides. Force drives the load-bearing rod to rotate under the sliding coordination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movable parts, so that the pulling plate and the load-bearing rod are always perpendicular to the vertical line of the lifting object, ensuring that the load-bearing rod is not easily damaged, and the pulling plate enlarges the force area of the lifting rod, and further protects the lifting rod to meet the needs of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重机构
本技术涉及承重提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承重机构。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领域,作业者为把电缆井盖、水井盖、砂石、煤矿、其余物料等小型物体吊起来到一定高度方便作业,一般会使用环链葫芦等小型起吊设备来吊起,环链葫芦上部预挂装在吊架承重杆上,使用时直接放链钩住物体提升,现有吊架承重杆为固定不动的结构,如果倾斜起吊物体时,吊架承重杆不能根据受力方向自由转动调节分担作用力,承重杆会受到重力、倾斜力的作用,承重杆受力方向与重力方向存在大于90度的夹角,容易受力变形弯曲甚至造成折断,为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承重机构,能够根据受力方向进行灵活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承重杆因受力不均而易损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承重机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承重机构,包括拉板、承重杆、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支撑杆和限位杆,拉板下部设有受力孔,拉板上方固定连接承重杆,第一活动件有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承重杆左右两侧,第一活动件底部设有弧形导轨,单个第一活动件下方前后侧铰接安装两个第二活动件,第二活动件与弧形导轨相滑动配合,第二活动件下方插装支撑杆,支撑杆共有4根,同侧的左右两个支撑杆之间安装限位杆,拉板下部位于前后侧两个限位杆之间,限位杆限位拉板摆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底板和连接板,底板为凵型,承重杆焊接安装在底板内腔,底板下方焊接连接拉板,连接板为L型,连接板一侧焊接连接底板而另一侧设有安装孔,螺钉穿过安装孔将连接板、第一活动件固定连接一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承重杆为空心结构,底板、连接板为铝型材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拉板上部面积大而下部面积小。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单个第一活动件底部设有4个弧形导轨,弧形导轨呈前后左右对称设置,第二活动件包括连接一体的铰接凸环和连接框,铰接凸环中心处设有铰接孔,铰接凸环位于连接框上方,连接框上方设有弧形槽,弧形槽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铰接凸环左右侧,铰接凸环插入两个弧形导轨之间,弧形槽与弧形导轨相滑动接触,连接框设有插装支撑杆的插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承重机构在使用时,起吊设备预挂装在拉板的受力孔中,拉板受力带动承重杆在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的滑动配合下转动,使拉板、承重杆始终与起吊物的铅垂线相垂直,保证承重杆受力均匀不易损坏,同时拉板增大了起重杆的受力面积,进一步保护起重杆,满足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承重机构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承重机构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承重机构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承重机构的拉板、承重杆、底板、连接板的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承重机构的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的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承重机构的第二活动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3所示,一种承重机构,包括拉板1、承重杆2、第一活动件3、第二活动件4、支撑杆5和限位杆6,拉板1下部设有受力孔11,拉板1上方固定连接承重杆2,第一活动件3有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承重杆2左右两侧,第一活动件3底部设有弧形导轨31,单个第一活动件31下方前后侧铰接安装两个第二活动件4,第二活动件4与弧形导轨31相滑动配合,第二活动件4下方插装支撑杆5,支撑杆5的长度根据实际使用进行增减,图中的支撑杆5长度使用省略画法,支撑杆5共有4根,同侧的左右两个支撑杆5之间安装限位杆6,拉板1下部位于前后侧两个限位杆6之间,限位杆6限位拉板1摆动,防止拉板1在重物提升时摆动幅度较大损毁。具体的,如图4所示,承重机构还包括底板7和连接板8,底板7为凵型,承重杆2焊接安装在底板7内腔,底板7下方焊接连接拉板1,连接板8为L型,连接板8共有4块,连接板8一侧焊接连接底板7而另一侧设有安装孔,螺钉穿过安装孔将连接板8、第一活动件3固定连接一体,拉板1所受的力能经有效底板、连接板8的能配合有效传递到第一活动件3,驱动承重杆2、第一活动件3偏位转动,承重杆2为空心结构,底板7、连接板8为铝型材板,有效降低承重机构的重量,方便携带使用,拉板1上部面积大而下部面积小,上部面积大有效增加承重杆2的受力面积,避免承重杆2受力不均而损坏。如图5和6所示,单个第一活动件3底部设有4个弧形导轨31,弧形导轨31呈前后左右对称设置,第二活动件4包括连接一体的铰接凸环41和连接框42,铰接凸环41中心处设有铰接孔,铰接凸环41位于连接框42上方,连接框42上方设有弧形槽,弧形槽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铰接凸环41左右侧,铰接凸环41插入两个弧形导轨31之间,弧形槽与弧形导轨31相滑动接触,连接框42设有插装支撑杆5的插孔43,当拉板1受力时,力会依次从承重杆3传递到第一活动件3,第一活动件3通过弧形槽与弧形导轨31相滑动接触而自由活动调节,拉板1、承重杆2始终与起吊物的铅垂线相垂直,承重杆2不会受到多个方向的力作用,保护承重杆。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板、承重杆、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支撑杆和限位杆,拉板下部设有受力孔,拉板上方固定连接承重杆,第一活动件有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承重杆左右两侧,第一活动件底部设有弧形导轨,单个第一活动件下方前后侧铰接安装两个第二活动件,第二活动件与弧形导轨相滑动配合,第二活动件下方插装支撑杆,支撑杆共有4根,同侧的左右两个支撑杆之间安装限位杆,拉板下部位于前后侧两个限位杆之间,限位杆限位拉板摆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板、承重杆、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支撑杆和限位杆,拉板下部设有受力孔,拉板上方固定连接承重杆,第一活动件有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承重杆左右两侧,第一活动件底部设有弧形导轨,单个第一活动件下方前后侧铰接安装两个第二活动件,第二活动件与弧形导轨相滑动配合,第二活动件下方插装支撑杆,支撑杆共有4根,同侧的左右两个支撑杆之间安装限位杆,拉板下部位于前后侧两个限位杆之间,限位杆限位拉板摆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和连接板,底板为凵型,承重杆焊接安装在底板内腔,底板下方焊接连接拉板,连接板为L型,连接板一侧焊接连接底板而另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美集罗红兰陈志明张玉萍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开关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