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循环式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9235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循环式电梯,其结构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外壳、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一顶座、第二顶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可循环式电梯,其结构上设有外壳,通过壳体下方设有电机,电机与齿轮同一轴心,齿轮与第一齿轮组相啮合,第一齿轮组与巨齿轮相配合,其带动巨齿轮转动,由巨齿轮于传动齿轮同一中心线,传动齿轮与齿轮条相啮合,其带动齿轮条向上运动,齿轮条分别于第一换向齿与第二换向齿相啮合,其齿轮条会跟随第一换向齿与第二换向齿方向运动,通过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杆分别于齿轮条相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与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相焊接,从而带动其稳定的进行循环运动。

A recyclable eleva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cyclable elevator, whose structure includes a first base, a second base, a first box, a second box, a shell, a first guide rail, a second guide rail, a first top seat and a second top sea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cyclable elevator with a shell on the structure and a motor under the shell. Motors and gears are in the same axis, gears mesh with the first gear set, the first gear set matches with the giant gear, which drives the giant gear to rotate. The giant gear is in the same center line of the transmission gear, and the transmission gear meshes with the rack, which drives the rack to move upward. The rack is in the first commutation gear and the second commutation gear respectively. In meshing, the rack will follow the direction of the first commutation tooth and the second commutation tooth.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rack through the first connecting block.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are welded with the first box and the second box, thus driving the stable cyclic motion of the r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循环式电梯
本技术是一种可循环式电梯,属于循环式电梯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电梯运行模式主要是在一个电梯井内设置有一个电梯轿厢,电梯轿厢通过钢丝绳和滑轮组驱动实现上下运动,从而运送客人。这样虽然能够实现运输的作用,但是,由于只具有一个电梯轿厢,当楼层过高时,其等待时间就较长,浪费了较多的时间。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320102109.7的一种可循环式电梯,包括电梯井和设置在电梯井内的电梯轿厢,所述电梯井为两个且上下相互连通,在电梯井的内且沿电梯井左右内壁或前后内壁设置有对称的传动链条,所述电梯轿厢通过设置在电梯轿厢上下端面上的传动链轮与传动链条连接,所述传动链轮通过传动轴与设置在电梯轿厢上端面或下端面的电动机和减速器连接但是该现有技术在电梯安装后,由于传动结构简易,导致电梯运行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循环式电梯,以解决现有在电梯安装后,由于传动结构简易,导致电梯运行不稳定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循环式电梯,其结构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外壳、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一顶座、第二顶座,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相焊接,所述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相平行,所述第一底座上方设有第二箱体,所述第二底座安装于第一箱体下方,所述第一顶座与第二顶座相贴合,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一顶座相平行,所述第二底座与第二顶座相平行,所述第一导轨安装于第二导轨右侧,所述外壳与第一导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外壳表面与第二导轨相焊接,所述外壳包括壳体、电机、齿轮、第一齿轮组、巨齿轮、传动齿轮、齿轮条、第一换向齿、第二换向齿、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杆,所述电机与齿轮同一中心线,所述齿轮与第一齿轮组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组与巨齿轮相贴合,所述巨齿轮与传动齿轮同一轴心,所述齿轮条与第一换向齿相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齿与第二换向齿相平行,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一连接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连接块与第一连接块相平行。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杆前端与第二箱体后端相焊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箱体后端与第二连接块前端相焊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底座安装于第一箱体下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箱体宽度为130cm。进一步地,所述外壳采用304不锈钢,外观更加美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座采用铝合金,硬度高。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可循环式电梯,其结构上设有外壳,通过壳体下方设有电机,电机与齿轮同一轴心,齿轮与第一齿轮组相啮合,第一齿轮组与巨齿轮相配合,其带动巨齿轮转动,由巨齿轮于传动齿轮同一中心线,传动齿轮与齿轮条相啮合,其带动齿轮条向上运动,齿轮条分别于第一换向齿与第二换向齿相啮合,其齿轮条会跟随第一换向齿与第二换向齿方向运动,通过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杆分别于齿轮条相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与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相焊接,从而带动其稳定的进行循环运动。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循环式电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外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第一箱体-3、第二箱体-4、外壳-5、第一导轨-6、第二导轨-7、第一顶座-8、第二顶座-9、壳体-501、电机-502、齿轮-503、第一齿轮组-504、巨齿轮-505、传动齿轮-506、齿轮条-507、第一换向齿-508、第二换向齿-509、第一连接块-510、第一连接杆-511、第二连接块-512、第二连接杆-51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循环式电梯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第一箱体3、第二箱体4、外壳5、第一导轨6、第二导轨7、第一顶座8、第二顶座9,所述第一底座1与第二底座2相焊接,所述第一箱体3与第二箱体4相平行,所述第一底座1上方设有第二箱体4,所述第二底座2安装于第一箱体3下方,所述第一顶座8与第二顶座9相贴合,所述第一底座1与第一顶座8相平行,所述第二底座2与第二顶座9相平行,所述第一导轨6安装于第二导轨7右侧,所述外壳5与第一导轨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外壳5表面与第二导轨7相焊接,所述外壳5包括壳体501、电机502、齿轮503、第一齿轮组504、巨齿轮505、传动齿轮506、齿轮条507、第一换向齿508、第二换向齿509、第一连接块510、第一连接杆511、第二连接块512、第二连接杆513,所述电机502与齿轮503同一中心线,所述齿轮503与第一齿轮组504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组504与巨齿轮505相贴合,所述巨齿轮505与传动齿轮506同一轴心,所述齿轮条507与第一换向齿508相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齿508与第二换向齿509相平行,所述第一连接块510与第一连接杆51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连接块512与第一连接块510相平行,所述第二连接杆513前端与第二箱体4后端相焊接,所述第二箱体4后端与第二连接块512前端相焊接,所述第二底座2安装于第一箱体3下方,所述第一箱体3宽度为130cm,所述外壳5采用304不锈钢,外观更加美观,所述第一底座1采用铝合金,硬度高。本专利所说的电机502是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所述第一导轨6是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的槽或脊,可承受、固定、引导移动装置或设备并减少其摩擦的一种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将循环电梯分别通过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第一顶座8和第二顶座9将其固定,要进行循环工作时,打开电机502带动巨齿轮505,从而使传动齿轮506转动,使齿轮条507向上,在由第二换向齿509将齿轮条轨迹改变至相右运动在向下,其通过第一换向齿508带动齿轮条向左运动,带动第一箱体3与第二箱体4进行稳定的循环工作。本技术解决了在电梯安装后,由于传动结构简易,导致电梯运行不稳定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技术一种可循环式电梯,其结构上设有外壳,通过壳体下方设有电机,电机与齿轮同一轴心,齿轮与第一齿轮组相啮合,第一齿轮组与巨齿轮相配合,其带动巨齿轮转动,由巨齿轮于传动齿轮同一中心线,传动齿轮与齿轮条相啮合,其带动齿轮条向上运动,齿轮条分别于第一换向齿与第二换向齿相啮合,其齿轮条会跟随第一换向齿与第二换向齿方向运动,通过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杆分别于齿轮条相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与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相焊接,从而带动其稳定的进行循环运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循环式电梯,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第一箱体(3)、第二箱体(4)、外壳(5)、第一导轨(6)、第二导轨(7)、第一顶座(8)、第二顶座(9),所述第一底座(1)与第二底座(2)相焊接,所述第一箱体(3)与第二箱体(4)相平行,所述第一底座(1)上方设有第二箱体(4),所述第一顶座(8)与第二顶座(9)相贴合,所述第一底座(1)与第一顶座(8)相平行,所述第二底座(2)与第二顶座(9)相平行,所述第一导轨(6)安装于第二导轨(7)右侧,所述外壳(5)与第一导轨(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外壳(5)表面与第二导轨(7)相焊接,所述外壳(5)包括壳体(501)、电机(502)、齿轮(503)、第一齿轮组(504)、巨齿轮(505)、传动齿轮(506)、齿轮条(507)、第一换向齿(508)、第二换向齿(509)、第一连接块(510)、第一连接杆(511)、第二连接块(512)、第二连接杆(513),所述电机(502)与齿轮(503)同一中心线,所述齿轮(503)与第一齿轮组(504)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组(504)与巨齿轮(505)相贴合,所述巨齿轮(505)与传动齿轮(506)同一轴心,所述齿轮条(507)与第一换向齿(508)相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齿(508)与第二换向齿(509)相平行,所述第一连接块(510)与第一连接杆(51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连接块(512)与第一连接块(510)相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式电梯,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第一箱体(3)、第二箱体(4)、外壳(5)、第一导轨(6)、第二导轨(7)、第一顶座(8)、第二顶座(9),所述第一底座(1)与第二底座(2)相焊接,所述第一箱体(3)与第二箱体(4)相平行,所述第一底座(1)上方设有第二箱体(4),所述第一顶座(8)与第二顶座(9)相贴合,所述第一底座(1)与第一顶座(8)相平行,所述第二底座(2)与第二顶座(9)相平行,所述第一导轨(6)安装于第二导轨(7)右侧,所述外壳(5)与第一导轨(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外壳(5)表面与第二导轨(7)相焊接,所述外壳(5)包括壳体(501)、电机(502)、齿轮(503)、第一齿轮组(504)、巨齿轮(505)、传动齿轮(506)、齿轮条(507)、第一换向齿(508)、第二换向齿(509)、第一连接块(510)、第一连接杆(511)、第二连接块(512)、第二连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乃质钱小环苏彬彬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营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