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柱支撑件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899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A柱支撑件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汽车的A柱撑板的结构强度弱的技术问题。该A柱支撑件包括主支撑件和辅支撑件;其中,主支撑件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上撑板和下撑板,辅支撑件支撑在上撑板和下撑板之间,辅支撑件用于与汽车的斜支撑连接。

A pillar support and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pillar support and an automobile, in order to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weak structural strength of the A-pillar support plate of an existing automobile. The A-pillar support includes the main support and the auxiliary support, in which the main support includes the upper support plate and the lower support plate set relatively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e auxiliary support supports between the upper support plate and the lower support plate, and the auxiliary support is used to connect with the oblique support of the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A柱支撑件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A柱支撑件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品质的逐渐提高,乘用车的安全、动力、空间等方面的要求均相应提高。其中,从碰撞安全角度出发,强劲的动力和舒适的乘坐空间势必对汽车所具有的应对碰撞的吸能空间造成缩减,该缩减量足以影响汽车应对碰撞时的吸能效果。当前乘用车中,由于受汽车空间设计和结构工艺设计等影响,防火墙横梁、斜支撑、A柱撑板及过度钣金件依次连接形成四边形结构,汽车前纵梁根部与防火墙横梁连接且与斜支撑对应,该四边形结构用于支撑前纵梁根部,尤其是斜支撑,其对前纵梁的支撑效果尤为明显,前纵梁受到冲击后,该四边形结构防止前纵梁根部入侵驾驶空间。其中,上述A柱撑板为简单的U型结构,该过度钣金件连接在该U型结构与防火墙横梁之间,由于U型结构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之间间隔有一定的空间,因此A柱撑板的结构强度较弱,无法起到高强度的支撑作用。汽车应对高速碰撞时,前纵梁受到足够大的冲击而向后运动,其中的斜支撑与该U型结构连接,由于四边形结构本身的不稳定特性,加之A柱撑板为简单的U型结构,无法对前纵梁根部形成充分稳定的支撑,使得前纵梁根部的支撑更加弱化,纵梁整体吸能效率降低,乘客的安全保障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柱支撑件,以解决现有汽车的A柱撑板的结构强度弱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A柱支撑件,该A柱支撑件包括主支撑件和辅支撑件;其中,所述主支撑件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上撑板和下撑板,所述辅支撑件支撑在所述上撑板和所述下撑板之间,所述辅支撑件用于与汽车的斜支撑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辅支撑件包括支撑板和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的连接翻边;所述支撑板支撑在所述上撑板与所述下撑板之间;所述连接翻边沿所述支撑板的支撑方向延伸,所述连接翻边用于与汽车的斜支撑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辅支撑件还包括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的支撑翻边,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支撑翻边支撑在所述上撑板与所述下撑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翻边包括与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连接的上翻边和与所述支撑板的下端连接的下翻边;所述上撑板与所述上翻边连接,所述下撑板与所述下翻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翻边和所述下翻边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主支撑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上撑板与所述下撑板之间的中间板;所述支撑翻边还包括与所述支撑板的侧端连接的中间翻边,所述中间板与所述中间翻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翻边与所述中间翻边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主支撑件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均用于与汽车的防火墙横梁连接;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与所述上撑板和所述下撑板一一对应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辅支撑件焊接在所述上撑板和所述下撑板之间;所述辅支撑件用于与汽车的斜支撑焊接。本技术提供的A柱支撑件包括主支撑件和辅支撑件,其中,主支撑件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上撑板和下撑板,辅支撑件支撑在上撑板和下撑板之间,辅支撑件用于与汽车的斜支撑连接。具体应用时,使防火墙横梁的斜梁与主支撑件连接,使斜支撑与辅支撑件连接,使防火墙横梁的斜梁与斜支撑连接,如此,该A柱支撑件、斜梁和斜支撑依次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本技术提供的A柱支撑件,在其中的上撑板和下撑板之间设置一个辅支撑件,则使用过程中,上撑板和下撑板之间无可供上撑板和下撑板相对移动的空间,由于辅支撑件的限制,上撑板和下撑板亦无法产生相互远离的趋势,因此,该A柱支撑件的强度足够,可对A柱内板和斜支撑起到高强度的支撑作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A柱内板和斜支撑,以及如上所述的支撑件;其中,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A柱内板内;所述斜支撑与所述支撑件的辅支撑件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汽车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同于本技术提供的A柱支撑件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柱支撑件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柱支撑件的示意图二;图3为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柱支撑件的汽车的示意图一;图4为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柱支撑件的汽车的示意图二;图5为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柱支撑件的汽车的示意图三;图6为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柱支撑件的汽车的示意图四;图7为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柱支撑件的汽车的示意图五;图8为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柱支撑件的汽车的示意图六。附图标记:10-主支撑件;20-辅支撑件;11-上撑板;12-下撑板;13-中间板;14-上连接部;15-下连接部;21-支撑板;22-连接翻边;23-上翻边;24-下翻边;25-中间翻边;100-前纵梁支撑组件;200-前纵梁;101-A柱支撑件;102-斜梁;103-斜支撑;104-A柱内板;105-主梁;106-防火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柱支撑件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柱支撑件的示意图二。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柱支撑件包括主支撑件10和辅支撑件20;其中,主支撑件10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上撑板11和下撑板12,辅支撑件20支撑在上撑板11和下撑板12之间,辅支撑件20用于与汽车的斜支撑连接。具体应用时,使防火墙横梁的斜梁与主支撑件连接,使斜支撑与辅支撑件连接,使防火墙横梁的斜梁与斜支撑连接,如此,该A柱支撑件、斜梁和斜支撑依次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柱支撑件,在其中的上撑板和下撑板之间设置一个辅支撑件,则使用过程中,上撑板和下撑板之间无可供上撑板和下撑板相对移动的空间,由于辅支撑件的限制,上撑板和下撑板亦无法产生相互远离的趋势,因此,该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A柱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撑件和辅支撑件;其中,所述主支撑件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上撑板和下撑板,所述辅支撑件支撑在所述上撑板和所述下撑板之间,所述辅支撑件用于与汽车的斜支撑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柱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撑件和辅支撑件;其中,所述主支撑件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上撑板和下撑板,所述辅支撑件支撑在所述上撑板和所述下撑板之间,所述辅支撑件用于与汽车的斜支撑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柱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支撑件包括支撑板和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的连接翻边;所述支撑板支撑在所述上撑板与所述下撑板之间;所述连接翻边沿所述支撑板的支撑方向延伸,所述连接翻边用于与汽车的斜支撑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柱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支撑件还包括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的支撑翻边,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支撑翻边支撑在所述上撑板与所述下撑板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A柱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翻边包括与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连接的上翻边和与所述支撑板的下端连接的下翻边;所述上撑板与所述上翻边连接,所述下撑板与所述下翻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A柱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翻边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和飘曹升平丁智朱贞英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