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38861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显示面板,其包括触控区域及非触控区域;所述显示面板层叠设置有第一金属层、绝缘层、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一者图案化后形成对应所述触控区域的导电桥及所述触控区域两侧的第一引线,另一者图案化后形成对应所述触控区域的触控电极以及所述触控区域两侧的第二引线;所述绝缘层包括第一接触孔及第二接触孔;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电极链与第二电极链,所述第一电极链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孔经由所述导电桥连接,部分所述第二电极链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孔与所述第一引线连接,剩余所述第二电极链与所述第二引线连接;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相互重叠或错开。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which comprises a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a touch area and a non-touch area, a first metal layer, an insulating layer and a second metal layer are arranged on the display panel layer, and a first metal layer is patterned with one of the second metal layers to form a corresponding contact. The conductive bridge of the control area and the first lead on both sides of the touch area are patterned to form a touch electrode corresponding to the touch area and a second lead on both sides of the touch area; the insulating layer comprises a first contact hole and a second contact hole; the touch electrode comprises a first independent electrode chain and a second lead on both sides of the touch area. The first electrode chain is connected by the conductive bridge through the first contact hole, part of the second electrode chain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lead through the second contact hole, the remaining second electrode chain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lead, and the first lead overlaps or staggers with the second l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显示屏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全面屏手机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客户的青睐,因此对整个手机触控显示模组的屏占比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其触摸屏和显示屏的边框越来越窄。传统的触控传感器,无论是外挂式的,还是Oncell/Incell等集成到显示屏上的,通常可视区内的触控电极由透明导电薄膜(ITO)制作而成,连接面内ITO电极图案的信号走线通常为金属走线,位于触控电极图案外围的周边区域,因此在制程中需要在触控电极图案的外围留出相应的走线区域以布设上述金属走线,然而该走线区域的宽度是决定整个触控显示模组边框大小的关键因素,现有触控传感器的金属走线方式因其较大的走线区域宽度降低了屏占比,因此减小该走线区域宽度对实现全面屏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有效减小触控显示面板边框的宽度,能使触控显示面板实现窄边框化,利于实现全面屏的设计。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区域以及位于所述触控区域外围的非触控区域,所述非触控区域内设置有绑定区域;所述显示面板上依次层叠设置有第一金属层、绝缘层、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一者经图案化后形成对应所述触控区域且阵列分布的导电桥,以及排布于所述触控区域两侧的第一引线,且所述第一引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另一者经图案化后形成对应所述触控区域的触控电极,以及排布于所述触控区域两侧的第二引线,且所述第二引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所述绝缘层在对应所述导电桥两端设置有第一接触孔,在对应所述第一引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接触孔;其中,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第一电极链与第二电极链,所述第一电极链上的所述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孔经由所述导电桥连接,部分所述第二电极链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孔与所述第一引线连接,剩余的所述第二电极链与所述第二引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相互重叠或错位设置,且电性绝缘。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电极链是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图案化制程中一体成型的,所述第一电极链与所述第二电极链交叉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触控区域两侧排布的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的数量均相等。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导电桥均为金属网格形状。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金属层还包括第三引线,排布于所述触控区域靠近所述绑定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三引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绝缘层上的第三接触孔与所述第一电极链连接,所述第三引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金属层还包括第三引线,排布于所述触控区域靠近所述绑定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三引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链连接,相对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提供一待制备触控电极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区域与位于所述触控区域外围的非触控区域,所述非触控区域内设置有绑定区域;步骤S20,在所述显示面板上制备第一金属层,图案化后在所述触控区域形成阵列分布的导电桥,以及在所述触控区域两侧形成第一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步骤S30,制备一层绝缘层并进行图案化,在所述绝缘层上对应所述导电桥的两端形成第一接触孔,以及在所述绝缘层上对应所述第一引线的另一端形成第二接触孔;步骤S40,制备一层第二金属层,图案化后在所述触控区域形成触控电极,在所述触控区域两侧形成第二引线,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独立且交叉设置的第一电极链与第二电极链,所述第二引线一端连接部分所述第二电极链,相对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其中,所述第一电极链上的所述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孔经由所述导电桥连接,剩余所述第二电极链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孔与所述第一引线连接,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相互重叠或错位。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导电桥与所述第一引线经由一道光罩制程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引线经由一道光罩制程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在所述触控区域两侧排布的数量均相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触控显示面板的边框部位的引线采用分成上下两层重叠,或者部分重叠,或者完全间隔错开的方式排布,并且将该上下两层的引线采用绝缘层的方式隔开,从而有效减少触控显示面板边框的宽度大小,能使触控显示面板实现窄边框化,有利于实现全面屏的设计。另外,导电桥与第一引线经由一道光罩形成,以及触控电极与第二引线一体成型,使得本方案简便化,不会增加制作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传统的触控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图3A~3C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不同膜层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为传统的触控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该触控显示面板在显示面板101上制备有触控电极102,所述触控电极102包括第一电极链103与第二电极链104,以及与所述触控电极102同层制备的第一引线105与第二引线106;其中,一所述第一引线105用于连接一所述第一电极链103;一所述第二引线106用于连接一所述第二电极链104。由于相邻两所述第一引线105及第二引线106需彼此绝缘设置,因此所述显示面板101的边缘部位需留出相应的区域进行布线,虽然尽可能的将所述第一引线105均匀的分散至两侧的边缘位置,但这种布线方式依然形成较宽的走线区域,从而降低了屏占比。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触控显示面板,由于边框部位的金属走线方式形成较宽的走线区域,从而降低了屏占比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能够解决该缺陷。参阅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该触控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提供一待制备触控电极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区域与位于所述触控区域外围的非触控区域,所述非触控区域内设置有绑定区域;具体地,提供一待制备触控电极的AMOLED显示面板,所述AMOLED显示面板表面形成有薄膜封装层,所述AMOLED显示面板包括用于制备所述触控电极的触控区域,以及位于所述触控区域外围的非触控区域,所述非触控区域用来布设连接所述触控电极的引线,所述非触控区域内还设置有绑定区域,所述引线以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步骤S20,在所述显示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区域以及位于所述触控区域外围的非触控区域,所述非触控区域内设置有绑定区域;所述显示面板上依次层叠设置有第一金属层、绝缘层、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一者经图案化后形成对应所述触控区域且阵列分布的导电桥,以及排布于所述触控区域两侧的第一引线,且所述第一引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另一者经图案化后形成对应所述触控区域的触控电极,以及排布于所述触控区域两侧的第二引线,且所述第二引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所述绝缘层在对应所述导电桥两端设置有第一接触孔,在对应所述第一引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接触孔;其中,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第一电极链与第二电极链,所述第一电极链上的所述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孔经由所述导电桥连接,部分所述第二电极链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孔与所述第一引线连接,剩余的所述第二电极链与所述第二引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相互重叠或错位设置,且电性绝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区域以及位于所述触控区域外围的非触控区域,所述非触控区域内设置有绑定区域;所述显示面板上依次层叠设置有第一金属层、绝缘层、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一者经图案化后形成对应所述触控区域且阵列分布的导电桥,以及排布于所述触控区域两侧的第一引线,且所述第一引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另一者经图案化后形成对应所述触控区域的触控电极,以及排布于所述触控区域两侧的第二引线,且所述第二引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所述绝缘层在对应所述导电桥两端设置有第一接触孔,在对应所述第一引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接触孔;其中,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第一电极链与第二电极链,所述第一电极链上的所述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孔经由所述导电桥连接,部分所述第二电极链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孔与所述第一引线连接,剩余的所述第二电极链与所述第二引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相互重叠或错位设置,且电性绝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链是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图案化制程中一体成型的,所述第一电极链与所述第二电极链交叉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区域两侧排布的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的数量均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导电桥均为金属网格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还包括第三引线,排布于所述触控区域靠近所述绑定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三引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绝缘层上的第三接触孔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剑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