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春明专利>正文

一种改进型三段式床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8157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9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进型三段式床垫,包括第一垫体、第二垫体、第一弯折部以及第二弯折部;第一垫体与第二垫体连接,且可相对弯折;第一弯折部分别设置于第一垫体的两侧,且每一第一弯折部与第一垫体连接,并可朝向第一垫体弯折;第二弯折部分别设置于第二垫体的两侧,且每一第二弯折部与第二垫体连接,并可朝向第二垫体弯折;位于同侧的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之间形成一空间,用于避免第一垫体与第二垫体相对弯折时,同侧设置的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互相抵接。通过第一垫体与第二垫体相对弯折,第一垫体起到靠垫的作用,第一弯折部与第一垫体连接且可相对弯折,可以对病人进行限位,防止病人从第一垫体两侧摔下,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An improved three stage mattres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mproved three-stage mattress,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cushion body, a second cushion body, a first bending part and a second bending part; the first cushion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cushion body and can be relatively bended; the first bending part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first cushion body, and each first bending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ushion body and can be oriented toward the first cushion body. Bend to the first cushion body; the second bending part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econd cushion body, and each second bending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cushion body and can bend towards the second cushion body; a space is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bending part and the second bending part on the same side to avoid the relative bending of the first cushion body and the second cushion body. The first bending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bending part. Through the relative bending of the first cushion and the second cushion, the first cushion acts as a cushion. The first bending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ushion and can bend relatively. It can limit the position of the patient and prevent the patient from falling off both sides of the first cushion, thus playing a very good protective r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三段式床垫
本技术涉及床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三段式床垫。
技术介绍
内科护理床现广泛使用于各类医疗单位,病人由于身体不便,尤其是一些年迈的老人或者重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时需要保持特定的姿势,对于这些老人或者重病患者来说,因为身体原因会导致他们左右翻动频繁,容易从护理床上掉下。现有的护理床具备左右翻转的功能,也具备有起背翻转的功能,但是在左右翻转或者起背翻转时,病人重心不稳,容易从侧面摔落,通常需要在床的两侧增加垫块或者使用护手防止病人摔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改进型三段式床垫。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一种改进型三段式床垫,包括第一垫体、第二垫体、第一弯折部以及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垫体与所述第二垫体连接,且可相对弯折;所述第一弯折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垫体的两侧,且每一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垫体连接,并可朝向所述第一垫体弯折;所述第二弯折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垫体的两侧,且每一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垫体连接,并可朝向所述第二垫体弯折;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形成一空间,用于避免所述第一垫体与所述第二垫体相对弯折时,同侧设置的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互相抵接。本技术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空间呈V型结构。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V型结构的角度为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等于60度的夹角。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弯折部可沿所述第一垫体弯折的角度为大于等于25度且小于等于30度。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弯折部可沿所述第一垫体弯折的角度为大于等于25度且小于等于30度。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弹性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底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弯折部以及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横杆,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横杆通过松紧带缝合连接。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垫体与所述第二垫体之间通过单边缝合连接。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垫体与所述第二垫体的宽度一致,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宽度一致,且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垫体与所述第二垫体的宽度。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垫体与所述第二垫体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垫体与所述第二垫体的内部均填充有海绵垫。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通过第一弯折部与第一垫体相互弯折可形成U形状,同时第二弯折部与第二垫体相互弯折可形成U形状,并且第一垫体与第二垫体通过单边缝合连接,这样,通过第一垫体与第二垫体相互弯折时,对病人起到很好的限位保护作用,防止病人从两侧摔落;位于同侧的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之间形成呈V型结构的空间,这样,避免第一垫体与第二垫体相对弯折时,同侧设置的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互相抵接,影响弯折的顺畅性。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总装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床板凹陷状态时的总装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左右翻转状态时的总装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三起背状态时的总装示意图一;附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三起背状态时的总装示意图二;附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四中床垫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升降装置10床板20床架30固定架40第一背板21第一腿板22第一侧板23第二侧板24升降机构11驱动气缸12传动杆13固定杆14铰接杆15固定轴16滑动导轨221限位柱222第一滑动导轨2211第二滑动导轨2212滚轴17第一支撑杆41第二支撑杆42三支撑杆43第四支撑杆44定位杆45第二驱动气缸18限位杆25翻转机构90翻转气缸100第一连接杆91第二连接杆92第三连接杆93第四连接杆94第五连接杆95第六连接杆96第七连接杆97固定块98转轮99第一垫体50第二垫体60第一弯折部70第二弯折部80弹性连接件71横杆8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利于病人处于特定姿势的护理床,包括控制装置、升降装置10、床板20、用于支撑床板20的床架30以及固定架40;床板20设置于所述固定架40上,床板20包括第一背板21、第一腿板22、第一侧板23以及第二侧板24,第一背板21与第一腿板22铰接;第一侧板23对称设置于第一背板21的两侧,第一侧板23与第一背板21铰接;第二侧板24对称设置于第一腿板22的两侧,第二侧板24与第一腿板22铰接。升降装置10连接控制装置,升降装置10包括升降机构11以及驱动气缸12,升降机构11连接第一背板21以及第一腿板22,驱动气缸12通过控制装置的控制驱动升降机构11的升降,从而带动第一背板21以及第一腿板22的升降;第一背板21以及第一腿板22下降时,带动两侧的第一侧板23以及第二侧板24倾斜,使床板20整体呈倒梯形设置。升降机构11包括传动杆13、对称设置的两条固定杆14以及两组铰接杆15,传动杆13与驱动气缸12连接,传动杆13的两端分别与两组铰接杆15的一端铰接;两条固定杆14的两端分别与两组铰接杆15的另一端铰接。两条固定杆14设置于第一背板21以及第一腿板22的底部,固定杆14用于支撑并带动第一背板21以及第一腿板22的升降。进一步的,每组铰接杆15通过固定轴16固定于固定架40上。当驱动气缸12的推杆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进行缩回时,传动杆13带动铰接杆15绕固定轴16旋转,两条固定杆14的高度随之下降,从而带动第一腿板22以及第一背板21下降。相反的,当驱动气缸12的推杆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进行伸出时,传动杆13带动铰接杆15绕固定轴16旋转,两条固定杆14的高度随之上升,从而带动第一腿板22以及第一背板21上升。第一腿板22的底部设置有滑动导轨221,滑动导轨221的中间设置有限位柱222,将滑动导轨221分割为第一滑动导轨2211以及第二滑动导轨2212。两条固定杆14之间设置有滚轴17,滚轴17用于支撑第一腿板22,且滚轴17设置于第一滑动导轨2211内。由于连接两条固定杆14的滚轴17只能沿着第一滑动导轨2211运动,因此固定杆14升降时,会带动第一背板21以及第一腿板22的升降。为使得滚轴17在第一滑动导轨2211内滑动更加顺畅,在第一腿板22的两侧设置有滚轮,滚轮沿所述第二滑动导轨2212运动。固定架40包括沿床架30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杆41与第二支撑杆42,沿床架30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的第三支撑杆43与第四支撑杆44,以及分别用于连接第一支撑杆41与第二支撑杆42以及第三支撑杆43与第四支撑杆44的定位杆45。固定架40包括多条定位杆45,多条定位杆45分别设置于固定架40的两侧,每一定位杆45与第一背板21以及第一腿板22倾斜设置;同时,定位杆45设置于第一背板21以及第一腿板22的下方。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支撑杆42与第一背板21以及第一腿板22相互平行。第一支撑杆41长度大于第二支撑杆42的长度,第三支撑杆43的长度大于第四支撑杆44的长度,从而形成上下两个长方形结构,通过定位杆45连接使固定架40整体形成倒梯形。其中,第一支撑杆41与第三支撑杆43设置于第二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三段式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垫体、第二垫体、第一弯折部以及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垫体与所述第二垫体连接,且可相对弯折;所述第一弯折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垫体的两侧,且每一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垫体连接,并可朝向所述第一垫体弯折;所述第二弯折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垫体的两侧,且每一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垫体连接,并可朝向所述第二垫体弯折;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形成一空间,用于避免所述第一垫体与所述第二垫体相对弯折时,同侧设置的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互相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三段式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垫体、第二垫体、第一弯折部以及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垫体与所述第二垫体连接,且可相对弯折;所述第一弯折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垫体的两侧,且每一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垫体连接,并可朝向所述第一垫体弯折;所述第二弯折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垫体的两侧,且每一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垫体连接,并可朝向所述第二垫体弯折;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形成一空间,用于避免所述第一垫体与所述第二垫体相对弯折时,同侧设置的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互相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三段式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呈V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三段式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结构的角度为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等于60度的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三段式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可沿所述第一垫体弯折的角度为大于等于25度且小于等于30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三段式床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清山黄春明游书毅董美坤黄燕伟
申请(专利权)人:黄春明游书毅董美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