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丁香蘑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37622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9 2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紫丁香蘑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紫丁香蘑Lepista nuda DCH560,其保藏号为CGMCC No.15376。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紫丁香蘑DCH560(CGMCC No.15376)是采自中国辽宁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的标本分离得到的菌株,该菌株经过人工驯化后可以得到子实体。该菌株栽培得到的子实体菌盖为紫色,菌肉较厚,菌褶紫色,具有浓郁的香气,与野生子实体一致。本发明专利技术驯化得到了紫丁香蘑子实体,开发了珍稀食用菌新品种,对于保护该物种的种质资源,丰富食用菌品种资源,丰富菜篮子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菌为典型的草腐菌,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具有生态意义。

A Syringa mushroom strain and its fruiting body cultiv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yringa mushroom strain and its fruiting body cultiv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lilac mushroom Lepista nuda DCH560, its storage number is CGMCC No.15376. The DCH560 (CGMCC No. 15376) of the lilac mushroom provided by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a strain isolated from a sample from Kuandian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Dandong,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The strain can be domesticated artificially to obtain fruiting bodies. The cap of fruiting body cultured by this strain is purple, the flesh is thicker, the fold is purple, and it has strong aroma,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wild fruiting body. The invention domesticates the fruiting body of the lilac mushroom and develops a new variety of rare edible fungi,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tecting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the species, enriching the variety resources of edible fungi, enriching the vegetable basket, etc. At the same time, the fungus is a typical straw rotting fungus, which can utilize crop straw and has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紫丁香蘑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
,涉及一种紫丁香蘑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紫丁香蘑Lepistanuda(Bull.)Cooke又称裸口蘑,紫晶蘑,隶属于伞菌目、口蘑科、香蘑属,因为蕈柄呈紫丁香色并具有非常浓郁的独特菇香,故称紫丁香蘑。紫丁香蘑色泽宜人,香味浓郁,鲜嫩甜美,口味极佳,素有“一家食其味,十家闻其香”的美誉,在欧洲受欢迎程度与松露及牛肝菌齐名,在法国被视为上等的食材。紫丁香蘑作为珍稀的食药用菌,具有较高的研究开发价值,但是目前为止主要来源为野外采集,其天然资源有限,且质量不能保证。虽然有些单位开展了紫丁香蘑的驯化栽培,但是未见有子实体栽培成功的报道。专利“一种基于黄酒糟的紫丁香蘑培养基以及紫丁香蘑液体菌种制备方法(CN201610552378.1)”提供了一种基于黄酒糟的紫丁香蘑培养基以及紫丁香蘑液体菌种制备方法,但是没有得到子实体;“一种紫丁香蘑菌株及其液体菌种与制备方法CN201510877093.0”公开了一种紫丁香蘑菌株及其液体菌种与制备方法,同样没有得到子实体。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紫丁香蘑菌丝体培养特性及人工驯化栽培研究》(赵婷,2010)研究了紫丁香蘑菌丝体培养特性,并对其进行了驯化研究,但是结果没有获得子实体。姚志伟等对紫丁香蘑原基诱导合成进行研究,结果也没有得到子实体(姚志伟;袁阳波;高君伟,紫丁香蘑原基诱导合成培养基初探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27(1):59-62.)。1994曾经有报道茶园自生食用菌紫丁香蘑的驯化栽培(戴彩云和崔晓明,1994贵州茶叶1:24)报道在茶园露地栽培,经过7个月的时间出菇,该报道所用方法为露地栽培,不可控因素较多,而且出菇时间漫长,至今未见有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紫丁香蘑(Lepistanuda)DCH560菌株。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紫丁香蘑(Lepistanuda)DCH560菌株,其保藏号为CGMCCNo.15376。上述紫丁香蘑在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育种中的应用也是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栽培上述的紫丁香蘑得到的子实体也是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培养上述的紫丁香蘑得到的菌丝体也是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子实体的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上述的紫丁香蘑的菌丝体依次进行原种制备、栽培种制备、接种及发菌、覆土、出菇管理和出菇,得到子实体。上述方法中,所述原种制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为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丁香蘑的菌丝体接种到原种培养基中,15-25℃避光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至菌丝长满培养基,得到原种;或,所述栽培种制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原种接种到栽培培养基中,15-25℃避光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至菌丝长满培养基,得到栽培种;或,所述接种及发菌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栽培种接入栽培料,15-25℃避光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65%-75%至菌丝长满栽培料;或,所述覆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接种及发菌步骤中待菌丝长满料面后在所述栽培料的料面上覆土,15-25℃避光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70%-75%,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浓度0.1%-0.5%,至菌丝生长到土层表面;或,所述出菇管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待所述覆土步骤得到的菌丝生长到土层表面时,补一层细土,维持温度15-23℃,光照强度为500-800Lux,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浓度0.05%-0.15%,培养5-10天得到蘑菇原基;或,所述出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出菇管理步骤得到的蘑菇原基转移至环境温度为18-20℃,空气相对湿度为75%-90%,二氧化碳相对浓度为0.05%-0.15%的条件下培养,得到子实体。所述方法还包括采收子实体步骤,具体为待子实体长至八成熟,菌盖尚未完全展开,即可采收菇。上述方法中,所述原种培养基和所述栽培种培养基均为麦粒培养基或麦粒牛粪培养基;所述原种培养基和所述栽培种培养基相同。所述麦粒培养基为由质量分数98%小麦粒、1%石膏和1%石灰组成的原料用水调制水分质量份数为65%得到的培养基;所述麦粒牛粪培养基为由小麦粒93%,牛粪5%,石膏1%和石灰1%组成的原料用水调制水分质量份数为65%得到的培养基。上述方法中,所述原种制备的方法中,所述15-25℃避光培养为22℃避光培养。上述栽培料为粪草发酵料,由农作物秸秆、牛粪、豆粕和石膏发酵而成。上述栽培料可由如下栽培原料经二次发酵后得到:所述栽培原料由农作物秸秆(稻草、麦草)、动物粪便(如干牛粪和/或鸡粪)、豆箔和石膏粉混合而成。农作物秸秆、动物粪便、豆箔和石膏粉的质量(干重)配比为55:45:1.2: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二次发酵分为前发酵和后发酵。所述前发酵为:堆制前3-4天将农作物秸秆和牛粪预湿,水分含量为65%-70%,南北走向堆制发酵,监测堆体温度,只要堆体内部温度达到70℃以上后开始下降时进行一次翻堆,经过3-4次翻堆后,完成所述前发酵。所述后发酵为:将经过所述前发酵的栽培料进行再次发酵,将堆体内部温度升至58-62℃并保持12-24h,然后通风将堆体温度降至50-52℃保持4-6d,再将堆体温度降至常温(25-28℃)。完成所述后发酵,所述二次发酵即告结束。经过所述二次发酵的栽培原料应无氨味,无粪臭味,可以看到料面明显的白色放线菌层,将经过所述二次发酵的栽培原料的含水量调整到65%(质量分数),pH值调整到7.0-7.5,即得到所述栽培料。在所述方法中,栽培方式具体可为层架栽培。所述层架栽培为:层架规格为3-5层,层高0.6m,宽1.5m,底层距离地面0.3m(长度依据需要而定);所述栽培料平铺于每层床架进行栽培出菇。上述子实体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也是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紫丁香蘑DCH560(CGMCCNo.15376)是采自中国辽宁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的标本分离得到的菌株,该菌株经过人工驯化后可以得到子实体。该菌株栽培得到的子实体菌盖为紫色,菌肉较厚,菌褶紫色,具有浓郁的香气,与野生子实体一致。本专利技术驯化得到了紫丁香蘑子实体,开发了珍稀食用菌新品种,对于保护该物种的种质资源,丰富食用菌品种资源,丰富菜篮子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菌为典型的草腐菌,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具有生态意义。保藏说明建议分类命名:紫丁香蘑拉丁名:Lepistanuda参据的生物材料:DCH560保藏机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机构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2018年4月17日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CGMCCNo.15376附图说明图1为野外采集的紫丁香蘑标本。图2紫丁香蘑DCH560(CGMCCNo.15376)菌株试管菌种(母种)。图3为紫丁香蘑DCH560(CGMCCNo.15376)在PDA平板培养20d天后菌丝的生长状况。图4为紫丁香蘑DCH560(CGMCCNo.15376)菌株接种在3种不同配方的原种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图5为紫丁香蘑DCH560(CGMCCNo.15376)菌株播种30天后发满菌的状况。图6为紫丁香蘑DCH560(CGMCCNo.15376)菌株原基分化状况。图7为紫丁香蘑DCH560(C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紫丁香蘑(Lepista nuda)DCH560,其保藏号为CGMCC No.15376。

【技术特征摘要】
1.紫丁香蘑(Lepistanuda)DCH560,其保藏号为CGMCCNo.15376。2.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丁香蘑在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育种中的应用。3.栽培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丁香蘑得到的子实体。4.培养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丁香蘑得到的菌丝体。5.权利要求3所述子实体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丁香蘑的菌丝体依次进行原种制备、栽培种制备、接种及发菌、覆土、出菇管理和出菇,得到子实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种制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为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丁香蘑的菌丝体接种到原种培养基中,15-25℃避光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至菌丝长满培养基,得到原种;或,所述栽培种制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原种接种到栽培培养基中,15-25℃避光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至菌丝长满培养基,得到栽培种;或,所述接种及发菌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栽培种接入栽培料,15-25℃避光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65%-75%至菌丝长满栽培料;或,所述覆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接种及发菌步骤中待菌丝长满料面后在所述栽培料的料面上覆土,15-25℃避光培养,空气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彩虹刘晴刘奇正董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