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及含其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6928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及含其的设备,以用于将多个微型金属棒整并成列,微型金属整合治具包含一第一载板及一第二载板。第一载板具有成组设置的多个容置槽,并可与一摇晃装置搭配组合,以接收微型金属棒并使其均匀落入容置槽内;第二载板具有一盖合面及对应容置槽的多个整合孔,且整合孔的开口宽度由盖合面朝另一侧逐渐减小,当微型金属棒置于容置槽后,第二盖板盖合在第一载板并进行翻转,即可使微型金属棒落入整合孔内并从横向排列转为直向排列,从而大幅降低微型金属棒分组排列所需时间,该成组的微型金属棒易于拿取和组装,提升了制造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及含其的设备
本技术涉及设备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及含其的设备。
技术介绍
现今随着科技进步,各类电子装置及产品已遍布于日常生活,无论大型或小型的电子产品,其内部皆设置有各式各样的电子与机械零件。随微型机电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整体体积与内部零件体积也渐渐朝微型化方向发展。然而,在对具有微小尺寸电子零件的产品的组装过程中,会衍生出很多不便之处。例如,对于微型的棒状金属零件,由于其尺寸过小,在需要将多个微型金属零件分组排列,再将各组的多个金属零件同时组装至其他组件例如电路板或基板时,在初始排列零件的前置作业中,很容易因为零件过小而出现无法将其排列整齐的问题,而后续作业受到该前置分组作业的影响,在组装时会容易使该零件产生偏斜甚或掉落遗失的情况。另一方面,目前对于上述的对齐工序,仍要通过人工的方式实现,换而言之,需通过人力将众多微小的金属零件分组排列,再逐一将各组的金属零件分别安装至其他组件上,该生产方式除了具有上述的缺点以外,还很耗费工时,导致整体的生产速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在产品的组装过程中,微型零组件在分组与安装工序上十分耗费时间,导致整体的生产速率下降的缺陷,提供一种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及含其的设备。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其用于将多个微型金属棒整并成列,所述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包含:一第一载板,所述第一载板设有多个容置槽,且所述容置槽成组设置于所述第一载板,以用于承载所述微型金属棒,使所述微型金属棒横向排列设置;及一第二载板,所述第二载板具有一盖合面与多个整合孔,所述整合孔对应所述容置槽设置,且各所述整合孔的开口宽度从所述盖合面的一侧朝另一侧逐渐减小;当所述微型金属棒分别置于所述容置槽后,所述第二载板的所述盖合面盖合于所述第一载板并进行翻转,以使所述微型金属棒从所述容置槽分别落入所述整合孔内,从而由横向排列设置转为直向排列设置,以确实地将各微型金属棒成组排列设置,并转变为利于拿取并进行组装的直立状态,从而大幅地提升组装工序效率。较佳地,所述第二载板盖合于所述第一载板并翻转后,使所述第二载板相对所述第一载板移动,便于所述微型金属棒落入所述整合孔内,从而提升对所述微型金属棒的调整转向效果。较佳地,所述第一载板设有多个第一插孔,所述第二载板设有多个第二插孔,所述第二载板盖合于所述第一载板时,所述第一插孔与所述第二插孔呈贯通状态,以通过多个插销使所述第一载板与所述第二载板相互定位。由此可使翻转后的第一载板及第二载板保持定位,并防止微型金属棒滑移。较佳地,所述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还包含一第三载板,所述整合孔均贯穿所述第二载板,当所述第二载板盖合至所述第一载板后,所述第三载板盖合于所述第二载板一侧,以使所述第二载板夹设于所述第一载板及所述第三载板之间以进行翻转,由此可提升调整微型金属棒时的稳定性与效率。较佳地,所述第一载板设有多个第一插孔,所述第二载板设有多个第二插孔,所述第三载板设有多个第三插孔,所述第一载板、所述第二载板及所述第三载板相互盖合后,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插孔及所述第三插孔呈贯通状态,以通过多个插销使所述第一载板、所述第二载板及所述第三载板相互定位,由此使各载板在翻转后可互相定位以防止偏移,并使微型金属棒不会滑移。较佳地,所述第三载板对应所述整合孔设有多个固定槽,使经过所述第二载板而呈直向排列设置的所述微型金属棒可分别直立固定于所述固定槽内,由此即可直接从第三载板拿取已分组且直立排列的微型金属棒并进行组装动作,进而提升组装效率,并利于快速拿取直立排列的各微型金属棒。较佳地,所述容置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微型金属棒的厚度,以使第二载板盖合于第一载板并翻转后,微型金属棒可确实地落入各整合孔内。较佳地,所述第二载板对应所述整合孔的区域的剖面呈三角形或梯形,以使其中的微型金属棒具有较佳的转向效果。较佳地,各所述整合孔的最大宽度相当于各所述容置槽的开口宽度,以确保微型金属棒均能够落入整合孔内。一种具有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的设备,所述具有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的设备包含:一摇晃装置;及一如上所述的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所述摇晃装置与所述第一载板搭配并组合,以使所述微型金属棒均确实地落入所述容置槽内。由此,可有效提升微型金属棒置放在第一载板的效率及准确度。较佳地,所述具有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的设备还包含一第三载板,所述整合孔均贯穿所述第二载板,当所述第二载板盖合至所述第一载板后,所述第三载板盖合于所述第二载板一侧,以使所述第二载板夹设于所述第一载板及所述第三载板之间以进行翻转,由此提升调整微型金属棒时的稳定性与效率。较佳地,所述容置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微型金属棒的厚度,以使第二载板盖合在第一载板并翻转后,微型金属棒能够确实地落入各整合孔内。较佳地,所述第二载板对应所述整合孔的区域的剖面呈三角形或梯形,以使其中的微型金属棒具有较佳的转向效果。较佳地,各所述整合孔的最大宽度相当于各所述容置槽的开口宽度,以确保微型金属棒均能够落入整合孔内。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及含其的设备,该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通过第一载板先行将微型金属棒分组排列,而后通过第二载板使微型金属棒转向形成直立状态,以利于成组拿取该微型金属棒并进行后续的组装作业,由此取代过往人工排列分组的不便与缺点,大幅提升零件组装工序的速率,同时在排列微型零件方面也具有极佳的便利性与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A为技术实施例1的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的应用示意图(一)。图2B为技术实施例1的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的应用示意图(二)。图2C为技术实施例1的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的应用示意图(三)。图3为技术实施例1的另一实施状态的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技术实施例1的另一实施状态的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的应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具有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的设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A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的应用示意图(一)。图7B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的应用示意图(二)。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另一实施状态的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另一实施状态的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的应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10:第一载板101:容置槽102:第一插孔11:第二载板111:盖合面112:整合孔113:第二插孔12:第三载板121:固定槽122:第三插孔2:微型金属棒3:插销4:具有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的设备40:摇晃装置D:容置槽深度T:微型金属棒厚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如前述内容所述,目前对微型零件的组装仍要依赖人工进行分组与安装插设,进而大幅降低了产品组装的制造速率。为了提升零件组装的速度与质量,专利技术人遂在此提出如下所述的
技术实现思路
。如图1及图2A至图2C所示,其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及各应用示意图。本技术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其用于将多个微型金属棒整并成列,所述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包含:一第一载板,所述第一载板设有多个容置槽,且所述容置槽成组设置于所述第一载板,以用于承载所述微型金属棒,使所述微型金属棒呈横向排列设置;及一第二载板,所述第二载板具有一盖合面与多个整合孔,所述整合孔对应所述容置槽设置,且各所述整合孔的开口宽度从所述盖合面的一侧朝另一侧逐渐减小;当所述微型金属棒分别置于所述容置槽后,所述第二载板的所述盖合面盖合于所述第一载板并进行翻转,以使所述微型金属棒从所述容置槽分别落入所述整合孔内,从而由横向排列设置转为直向排列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其用于将多个微型金属棒整并成列,所述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包含:一第一载板,所述第一载板设有多个容置槽,且所述容置槽成组设置于所述第一载板,以用于承载所述微型金属棒,使所述微型金属棒呈横向排列设置;及一第二载板,所述第二载板具有一盖合面与多个整合孔,所述整合孔对应所述容置槽设置,且各所述整合孔的开口宽度从所述盖合面的一侧朝另一侧逐渐减小;当所述微型金属棒分别置于所述容置槽后,所述第二载板的所述盖合面盖合于所述第一载板并进行翻转,以使所述微型金属棒从所述容置槽分别落入所述整合孔内,从而由横向排列设置转为直向排列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还包含一第三载板,所述整合孔均贯穿所述第二载板,当所述第二载板盖合至所述第一载板后,所述第三载板盖合于所述第二载板一侧,以使所述第二载板夹设于所述第一载板及所述第三载板之间以进行翻转。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微型金属棒的厚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金属棒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板对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孝良卓文彦卓怡宏黄翊玮詹德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茂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