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组件、摄像模组和具有摄像模组的智能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654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0:0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组件、具有该光学组件的摄像模组、以及具有该摄像模组的智能设备。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组件包括:镜头模块,具有外框架,外框架包括按照角度范围划分的四个侧面,镜头模块在外框架的每个侧面上均包括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每个侧面的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均位于外框架的一组对角区域;以及固定装置,设置在镜头模块的外框架的另一组对角区域,固定装置在分别与外框架的每个侧面对应的固定面上均具有与第一支承部对应的第一电源固定部和第一地线固定部、以及与第二支承部对应的第二电源固定部和第二地线固定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组件、摄像模组和具有摄像模组的智能设备
本申请涉及光学组件、具有光学组件的摄像模组和具有摄像模组的智能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智能设备上的摄像模组基本上都是通过马达机构带动镜头纵向运动来实现自动对焦,但是马达载体带动镜头进行纵向运动需要一定的运动行程,因此在智能设备中需要为镜头的纵向运动留出预留空间。以智能手机为例,随着智能手机越做越薄,手机中能够留给摄像模组的可利用空间越来越小,而马达载体需要磁石驱动线圈产生一定的推力才能够带动镜头实现纵向运动,其中,磁石在马达内部占据较大的体积,而且为了推力能够达到一定值,磁石的体积很难再减小,因此,需要在不减小磁石体积的前提下,改善马达结构,减小马达的体积,进而减小手机摄像模组的体积。形状记忆合金(SMA)线能够升温后能够消除在较低温度下发生的形变,恢复其变形前的原始形状,因而可通过SMA线代替马达驱动镜头进行运动。SMA线相对于传统的马达而言具有更小的体积,能够有效降低模组的整体尺寸,利于模组的小型化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摄像模组和具有该摄像模组的智能设备,期望具有较小的体积并能够在SMA线的驱动下实现自动对焦和光学防抖。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组件,包括:镜头模块,具有外框架,外框架包括按照角度范围划分的四个侧面,镜头模块在外框架的每个侧面上均包括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每个侧面的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均位于外框架的一组对角区域;以及固定装置,设置在镜头模块的外框架的另一组对角区域,固定装置在分别与外框架的每个侧面对应的固定面上均具有与第一支承部对应的第一电源固定部和第一地线固定部、以及与第二支承部对应的第二电源固定部和第二地线固定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组件还包括:底座,设置在镜头模块的下方,用于支撑镜头模块,并固定固定装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一体地形成在镜头模块的外框架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部、第二支承部、第一电源固定部、第一地线固定部、第二电源固定部、第二地线固定部的位置被设置为使得:第一支承部上的第一支承位置与第一电源固定部上的固定位置之间和第一支承部上的第二支承位置与第一地线固定部上的固定位置之间形成包括第一连线和第二连线的第一组连线,第二支承部上的第三支承位置与第二电源固定部上的固定位置之间和第二支承部上的第四支承位置与第二地线固定部上的固定位置之间形成包括第三连线和第四连线的第二组连线,第一组连线和第二组连线交叉但彼此不接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部、第二支承部、第一电源固定部、第一地线固定部、第二电源固定部、第二地线固定部的位置被设置为使得:第一连线和第二连线相互平行,第三连线和第四连线相互平行。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外框架的每个侧面上,第一支承位置和第二支承位置与外框架的对应侧面相隔的距离不同于第三支承位置和第四支承位置与外框架的对应侧面相隔的距离。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固定装置的每个固定面上,第一电源固定部上的固定位置和第一地线固定部上的固定位置与固定面相隔的距离不同于第二电源固定部上的固定位置和第二地线固定部上的固定位置与固定面相隔的距离。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中的至少第一支承部是绕线部,绕线部的绕线结构设置在第一支承位置和第二支承位置对应的位置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绕线部具有平行于光轴的绕线结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绕线部具有垂直于光轴的绕线结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都是绕线部,并由平行于光轴的同一轴部件上两个部分形成,轴部件设置在从外框架的对应侧面向外延伸的支撑件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绕线部具有T形或工形的绕线结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中的至少第一支承部是活动端固定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活动端固定部包括第一活动端固定位置和第二活动端固定位置,第一活动端固定位置和第二活动端固定位置分别对应于第一支承位置和第二支承位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活动端固定部的内部还包括导电元件,导电元件设置在第一活动端固定位置和第二活动端固定位置之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固定装置包括:第一电源固定端和第一地线固定端,第一电源固定部和第一地线固定部分别设置在第一电源固定端和第一地线固定端上;和/或第二电源固定端和第二地线固定端,第二电源固定部和第二地线固定部分别设置在第二电源固定端和第二地线固定端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源固定端和第二电源固定端是不同的电源固定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地线固定端和第二地线固定端是同一地线固定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地线固定端和第二地线固定端是不同的地线固定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同一地线固定端位于第一电源固定端和第二电源固定端之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一电源固定部和第一地线固定部彼此电绝缘地固定在第一固定件中,和/或第二固定件,第二电源固定部和第二地线固定部彼此电绝缘地固定在第二固定件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对应于外框架的每个侧面的第一支承部、第二支承部、第一电源固定部、第一地线固定部、第二电源固定部和第二地线固定部与对应于相邻侧面的第一支承部、第二支承部、第一电源固定部、第一地线固定部、第二电源固定部和第二地线固定部对称设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外框架的每个侧面上的第一支承部与固定装置的对应固定面上的第一电源固定部和第一地线固定部之间相隔的距离与外框架的每个侧面上的第二支承部与固定装置的对应固定面上的第二电源固定部和第二地线固定部之间相隔的距离相同。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外框架的每个侧面上的第一支承部与固定装置的对应固定面上的第一电源固定部和第一地线固定部之间相隔的距离与外框架的每个侧面上的第二支承部与固定装置的对应固定面上的第二电源固定部和第二地线固定部之间相隔的距离不同。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光学组件。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摄像模组还包括:SMA线,围绕摄像模组的外框架设置,用于驱动摄像模组在多个方向上移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外框架的每个侧面,SMA线均包括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的活动端分别由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支承,第一SMA线的两个固定端分别固定于第一电源固定部和第一地线固定部,第二SMA线的两个固定端分别固定于第二电源固定部和第二地线固定部。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摄像模组。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光学组件、摄像模组和智能设备,具有较小的体积,并能方便地实现自动对焦和光学防抖。附图说明在参考附图中示出示例性实施例。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和附图应被视作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图1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组件在提供了SMA线时的立体图;图1B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组件在提供了SMA线时的立体图;图2是图1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固定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3A示出了图1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绕线部的示意图;图3B示出了图1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绕线部的示意图;图4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绕线形状的示意图;图4B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绕线形状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组件在提供了SMA线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模块,具有外框架,所述外框架包括按照角度范围划分的四个侧面,所述镜头模块在所述外框架的每个侧面上均包括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每个侧面的所述第一支承部和所述第二支承部均位于所述外框架的一组对角区域;以及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镜头模块的所述外框架的另一组对角区域,所述固定装置在分别与所述外框架的每个侧面对应的固定面上均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承部对应的第一电源固定部和第一地线固定部、以及与所述第二支承部对应的第二电源固定部和第二地线固定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模块,具有外框架,所述外框架包括按照角度范围划分的四个侧面,所述镜头模块在所述外框架的每个侧面上均包括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每个侧面的所述第一支承部和所述第二支承部均位于所述外框架的一组对角区域;以及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镜头模块的所述外框架的另一组对角区域,所述固定装置在分别与所述外框架的每个侧面对应的固定面上均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承部对应的第一电源固定部和第一地线固定部、以及与所述第二支承部对应的第二电源固定部和第二地线固定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镜头模块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镜头模块,并固定所述固定装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部和所述第二支承部一体地形成在所述镜头模块的所述外框架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部、所述第二支承部、所述第一电源固定部、所述第一地线固定部、所述第二电源固定部、所述第二地线固定部的位置被设置为使得:所述第一支承部上的第一支承位置与所述第一电源固定部上的固定位置之间和所述第一支承部上的第二支承位置与所述第一地线固定部上的固定位置之间形成包括第一连线和第二连线的第一组连线,所述第二支承部上的第三支承位置与所述第二电源固定部上的固定位置之间和所述第二支承部上的第四支承位置与所述第二地线固定部上的固定位置之间形成包括第三连线和第四连线的第二组连线,所述第一组连线和所述第二组连线交叉但彼此不接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部、所述第二支承部、所述第一电源固定部、所述第一地线固定部、所述第二电源固定部、所述第二地线固定部的位置被设置为使得:所述第一连线和所述第二连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三连线和所述第四连线相互平行。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框架的每个侧面上,所述第一支承位置和所述第二支承位置与所述外框架的对应侧面相隔的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三支承位置和所述第四支承位置与所述外框架的对应侧面相隔的距离。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装置的每个固定面上,所述第一电源固定部上的固定位置和所述第一地线固定部上的固定位置与所述固定面相隔的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二电源固定部上的固定位置和所述第二地线固定部上的固定位置与所述固定面相隔的距离。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部和所述第二支承部中的至少所述第一支承部是绕线部,所述绕线部的绕线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承位置和所述第二支承位置对应的位置处。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部具有平行于镜头模块的光轴的绕线结构。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部具有垂直于镜头模块的光轴的绕线结构。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部和所述第二支承部都是绕线部,并由平行于镜头模块的光轴的同一轴部件上两个部分形成,所述轴部件设置在从所述外框架的对应侧面向外延伸的支撑件中。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部具有T形或工形的绕线结构。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部和所述第二支承部中的至少所述第一支承部是活动端固定部。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宇涂洪德方银丽邱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