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置裹塑型背包家用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5196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置裹塑型背包家用梯,其特征在于,包括井道、导轨塔、轿架、对重、裹塑钢丝绳、动力组件和机架;所述导轨塔固定在井道的左侧壁或右侧壁;所述导轨塔用于供对重和轿架上下滑动,且导轨塔的位置集中,节省井道的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井道利用率高,所需曳引机功率小、节能;更小的安装空间;采用裹塑钢丝绳对重和轿架,运行噪音小,振动小,大大提升乘客舒适感;通过设置导轨塔供对重与轿架滑动,节省了井道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置裹塑型背包家用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涉及一种侧置裹塑型背包家用梯。
技术介绍
目前普通家用电梯的机械结构由轿厢部分、对重部分、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组成,轿厢导轨位于轿厢两侧,对轿厢的运行起到导向作用,对重部分单独设立在旁边,对重导轨对对重进行导向,这样的设计浪费了很多井道内的空间,其井道面积占用率仅为0.4~0.5。目前大多数家用电梯或别墅电梯都是采用把普通商用电梯的尺寸做小的方法来满足客户的安装需求,这么做常常会产生如下问题:由于普通商用电梯的结构设计不够紧凑,实际的轿厢使用面积与电梯占用的井道面积相差很大,且要求比较高的顶层空间和比较深的底坑深度,供轿架滑动的导轨和供对重滑动的导轨分开布置;这样便难以较充分的井道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具有裹塑钢丝绳的背包式电梯,用于节省井道的空间,提高井道中空间的利用率。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侧置裹塑型背包家用梯,其特征在于,包括:井道,包括后壁、前壁、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前壁设有多个门道;导轨塔,固定在左侧壁或右侧壁上,所述导轨塔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第四导轨和多个固定支架;所述多个固定支架沿所述左侧壁或右侧壁自下往上依次排列并固定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和第四导轨;轿架,套在第一导轨、第四导轨上并可沿着第一导轨、第四导轨上下滑动;所轿架包括轿底支撑架、直梁组件、轿顶架;所述直梁组件的上端与轿顶架固定相连,所述直梁组件的下端固定在轿底支撑架上;对重,套设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上并可沿着第二导轨、第三导轨上下滑动;裹塑钢丝绳,连接对重和轿架;动力组件,驱动裹塑钢丝绳使得对重与轿架上下交替运动;机架,所述机架固定在导轨塔上以支撑动力组件。优选地,所述轿底支撑架包括左支撑架侧梁、右支撑架侧梁、至少两个减震垫梁和至少一个支撑架连接梁;所述减震垫梁两端分别固定在左支撑架侧梁和右支撑架侧梁上;所述支撑架连接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支撑架侧梁和右支撑架侧梁上;所述支撑架连接梁和所述的所有减震垫梁的高度均低于支撑架侧梁的高度,进而构成凹陷空间;所述轿底支撑架还包括轮梁组件,轮梁组件的两端设置有反绳轮,所述轮梁组件固定在所述减震垫梁的下方。优选地,所述直梁组件包括设置在左支撑架侧梁上的第一直梁,所述直梁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右支撑架侧梁上的第二直梁,所述第一直梁设置于左支撑架侧梁上的后端,所述第二直梁设置于右支撑架侧梁的后端。优选地,还包括轿厢,所述轿厢的底部伸入凹陷空间中。优选地,所述裹塑钢丝绳包括绳身和固定在绳身两端的绳头,所述绳身绕过轿架和对重。优选地,所述井道还设置有承重梁,所述承重梁固定有固定架,所述裹塑钢丝绳的一端绳头固定在固定架上,另一端绳头固定在机架上。优选地,所述第一直梁、第二直梁均设有导靴,处于第一直梁、第二直梁上的导靴分别套在所述第一导轨和第四导轨上。优选地,所述轿架还包括第一斜拉杆和第二斜拉杆;所述第一斜拉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直梁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直梁上;所述第二斜拉杆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直梁上,其另一端固定在第二直梁上;所述第一斜拉杆和第二斜拉杆构成X型。优选地,所述井道的底部设置有与轿架、对重活动接触的抗震垫。优选地,所述井道的底部设置有与轿架、对重活动接触的抗震垫。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井道利用率高,所需曳引机功率小、节能;更小的安装空间;采用裹塑钢丝绳对重和轿架,运行噪音小,振动小,大大提升乘客舒适感;通过设置导轨塔供对重与轿架滑动,节省了井道的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家用梯的侧视图;图2为实施例1中家用梯的正视图;图3为实施例1中家用梯的俯视图;图4为实施例1中轿架的侧视图;图5为实施例1中轿架的正视图;图6为实施例1中轿底支撑架的俯视图;图7为实施例1中轿底支撑架的侧视图;图8为实施例1中机架固定在导轨塔上的正视图;图9为实施例1中机架固定在导轨塔上的俯视图;图10为实施例2中轿架的侧视图;图11为实施例2中轿架的正视图;图12为实施例2中轿架的俯视图;图13为实施例2中轿架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请参照图1-图9,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置裹塑型背包家用梯,其特征在于,包括井道100、导轨塔200、轿架300、对重400、裹塑钢丝绳500、动力组件600和机架700。井道100,包括后壁110、前壁120、左侧壁130和右侧壁140;所述前壁120设有多个门道121;在楼房中安装电梯,需设置井道100,电梯在井道100中运行通往楼房的各层;所述前壁120设有多个门道121;多个门道121分别处于楼房的各层,人们可门道121进出电梯的轿厢内。导轨塔200,固定在左侧壁130或右侧壁140上,所述导轨塔200包括第一导轨210、第二导轨220、第三导轨230、第四导轨240和多个固定支架250;所述多个固定支架250沿所述左侧壁130或右侧壁140自下往上依次排列并固定第一导轨210、第二导轨220、第三导轨230和第四导轨240;所述轿架300套在第一导轨210、第四导轨240上并沿第一导轨210、第四导轨240上下滑动;所述对重400套在所述第二导轨220、第三导轨230上并沿第二导轨220、第三导轨230上下滑动;所述第一导轨210和第四导轨240组成一对,供所述轿架300上下滑动;所述第二导轨220和第三导轨230组成一对供所述对重400上下滑动。具体的说,所述导轨塔200用于同时供所述对重400以及所述轿架300上下滑动,减少占用井道100的空间。轿架300,设置于井道100中,并与第一导轨210、第四导轨240可滑动的接触;具体的说,轿架300沿第一导轨210、第四导轨240上下运动,轿架300可沿着第一导轨210、第四导轨240运行到楼房各层。对重400,设置在后壁110与轿架300之间,且所述对重400与第二导轨220、第三导轨230可滑动接触;所述对重400可平衡掉轿厢和轿架300的部分重力,以此可减小动力组件600的负载。动力组件600,固定在井道100中;所述动力组件600用于驱动轿架300,带动所述轿架300上升或下降;动力组件600可为曳引机。裹塑钢丝绳500,依次穿过对重400、动力组件600和轿架300,并由动力组件600驱动进而带动对重400和所述轿架300交替上下运动。具体的说,裹塑钢丝绳500相比于普通钢丝绳,裹塑钢丝绳500的具有更大的摩擦力,所述动力组件600通过驱动裹塑钢丝绳500进而带动轿架300上下运动。裹塑钢丝绳500与动力组件600接触时,裹塑钢丝绳500的外壁与动力组件600中的曳引轮接触,故裹塑钢丝绳500与所述动力组件600相接触的摩擦力较大,这样可避免曳引轮在驱动钢丝绳时出现打滑的现象,进而提高了动力组件600的工作效率。机架700,所述机架700固定在导轨塔200上以支撑动力组件600,具体的说,机架700与导轨塔200固定相连,动力组件600直接固定在所述机架700上,机架700非常方便安装以及固定,并且机架700占用较小的空间便可支撑所述动力组件600。在本次实施例中,所述轿架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置裹塑型背包家用梯,其特征在于,包括:井道,包括后壁、前壁、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前壁设有多个门道;导轨塔,固定在左侧壁或右侧壁上,所述导轨塔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第四导轨和多个固定支架;所述多个固定支架沿所述左侧壁或右侧壁自下往上依次排列并固定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和第四导轨;轿架,套在第一导轨、第四导轨上并可沿着第一导轨、第四导轨上下滑动;所轿架包括轿底支撑架、直梁组件、轿顶架;所述直梁组件的上端与轿顶架固定相连,所述直梁组件的下端固定在轿底支撑架上;对重,套设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上并可沿着第二导轨、第三导轨上下滑动;裹塑钢丝绳,连接对重和轿架;动力组件,驱动裹塑钢丝绳使得对重与轿架上下交替运动;机架,所述机架固定在导轨塔上以支撑动力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置裹塑型背包家用梯,其特征在于,包括:井道,包括后壁、前壁、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前壁设有多个门道;导轨塔,固定在左侧壁或右侧壁上,所述导轨塔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第四导轨和多个固定支架;所述多个固定支架沿所述左侧壁或右侧壁自下往上依次排列并固定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和第四导轨;轿架,套在第一导轨、第四导轨上并可沿着第一导轨、第四导轨上下滑动;所轿架包括轿底支撑架、直梁组件、轿顶架;所述直梁组件的上端与轿顶架固定相连,所述直梁组件的下端固定在轿底支撑架上;对重,套设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上并可沿着第二导轨、第三导轨上下滑动;裹塑钢丝绳,连接对重和轿架;动力组件,驱动裹塑钢丝绳使得对重与轿架上下交替运动;机架,所述机架固定在导轨塔上以支撑动力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置裹塑型背包家用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底支撑架包括左支撑架侧梁、右支撑架侧梁、至少两个减震垫梁和至少一个支撑架连接梁;所述减震垫梁两端分别固定在左支撑架侧梁和右支撑架侧梁上;所述支撑架连接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支撑架侧梁和右支撑架侧梁上;所述支撑架连接梁和所述的所有减震垫梁的高度均低于支撑架侧梁的高度,进而构成凹陷空间;所述轿底支撑架还包括轮梁组件,轮梁组件的两端设置有反绳轮,所述轮梁组件固定在所述减震垫梁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巍俞礼园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宏大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