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移动发电装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5072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移动发电装备,包括箱体,及均内置在箱体空腔中的两组柴油发电机组、燃油装置、消防系统、电气装置及两组排风装置,箱体包括箱底架组成、两端端墙组成、两侧侧墙组成及上盖;固定在箱底架组成底板上的油箱断面为U型结构,油箱包括底部油箱、设置在底部油箱顶面左侧且与底部油箱连通的左侧油箱及设置在底部油箱顶面右侧且与底部油箱连通的右侧油箱;左侧油箱的内立面、右侧油箱的内立面与底部油箱顶面围成U型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油箱减少了油箱的数量,相应减少了油箱与油箱之间的连通管路,从而使得油箱结构紧凑,减少了油箱的占地空间,可充分利用移动发电装备的空间;且油箱整体高度降低了,从而降低了油箱的重心,稳定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铁路移动发电装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电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铁路移动发电装备。
技术介绍
集装箱的种类较多,按其用途可分为通用集装箱、通风箱、干散货箱、保温箱、隔热箱、平台箱、罐式箱和特种箱等,发电箱是特种集装箱的一种,一般在箱内放置发电机组,发电机组的发动机使用柴油或天燃气做燃料。箱体内部具有隔音降噪层,发电机组的噪音排放指标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其车内布置的柴油发电机组对外输出电力,由随车设置的油箱为机组提供燃油。由于铁路移动发电装备在国内大区域、全天候运用,柴油消耗量比较大,需要有较大容积的油箱。目前,在铁路移动发电装备上设置两个长方形油箱,两个长方形油箱通过连接管路连通,且连接管路铺设在箱内的铁地板上。这种通过增加油箱数量的方式来增大油箱容积,一方面油箱原材料消耗大,另一方面油箱之间通过增加连接管路连通,由于连接管路复杂使得漏点增多。因此,在有限的铁路移动发电装备内部空间,传统结构形式的油箱占地空间大,已不能满足箱内各部件的安装要求。随着中国铁路冷链物流的发展,铁路上将大量使用发电装备,由于铁路运行特点,发电装备必须可移动式。而现有的固定式发电装备由于仅运输时起吊一两次,安装到位后基本不会再动,因此,对侧墙强度考虑不足,且对降噪声基本未考虑。另外,目前集装箱式发电箱上的进气百叶窗一般采用上下结构的百叶窗条总成,上下结构的百叶窗条总成存在进气面积小、防雨效果差等问题;而集装箱式发电箱因内置有柴油机,对进气量要求较大,且柴油机在运行时产生会负压,对雨水存在吸入的作用。因此,如何防止雨水进入箱内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并且,由于集装箱式发电箱有限界要求,安装在集装箱式发电箱上的所有部件均不能超出集装箱式发电箱角件,采用常规安装方式安装进气百叶窗时,由于误差极易超出集装箱式发电箱的限界。同时,普通集装箱加油窗均为外开式加油窗,操作人员从集装箱外部操作,而铁路集装箱因在铁路上运行,其对限界要求十分严格,外开式加油窗在打开时必然超出铁路限界,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外开式加油窗一般安装在侧面端部,打开时超出了角件界限,因此,在铁路运行时容易引起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充分提高箱内空间利用率且稳定性好的铁路移动发电装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铁路移动发电装备,包括箱体,及均内置在箱体空腔中的两组柴油发电机组、燃油装置、消防系统、电气装置及两组排风装置,其中,箱体包括箱底架组成、两端端墙组成、两侧侧墙组成及上盖;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箱底架组成底板上的油箱断面为U型结构,所述油箱包括底部油箱、设置在所述底部油箱顶面左侧且与所述底部油箱连通的左侧油箱及设置在所述底部油箱顶面右侧且与所述底部油箱连通的右侧油箱;所述左侧油箱的内立面、所述右侧油箱的内立面与所述底部油箱顶面围成U型腔;所述油箱的顶板距移动发电箱内顶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油箱高度的1/3~1/2。进一步地,所述油箱内部的U型空间周围衬有框架,所述油箱周围的外侧板和外端板均固定在所述框架上,且所述外侧板均由上外侧板和下外侧板拼接而成,所述外端板由下U型板、左上端板和右上端板拼接而成,所述油箱的U型腔内壁由内U型板、左上内侧板和右上内侧板拼接而成;所述油箱的U型空间内设置有若干片防波板,底层所述防波板固定在所述底部油箱的底面上,上层所述防波板卡接在所述框架的横梁上。进一步地,所述侧墙组成包括侧墙本体、安装在所述侧墙本体进气百叶窗框内的进气百叶窗、安装在所述侧墙本体上的天线盒、设置在所述侧墙本体加油窗框的加油窗、以及安装在所述侧墙本体进气窗框上的进气装置;所述侧墙本体包括上侧梁方钢、焊接在所述上侧梁方钢顶面的上侧梁、下侧梁、侧墙板及与所述侧墙板贴合的降噪板,所述侧墙板的上端与所述上侧梁方钢焊接,所述侧墙板的下端与所述下侧梁焊接;所述降噪板包括镀锌钢板外壳、铺设在所述镀锌钢板外壳内底面上的无纺布及填充在所述镀锌钢板外壳内部的岩棉;所述降噪板的顶端和底端均开有L型接口,所述降噪板顶端的L型接口与所述上侧梁方钢相配合且所述L型接口的顶端面抵在上侧梁的下表面上,所述降噪板底端的L型接口与所述下侧梁相配合且所述L型接口的底端面抵在铁地板上;且所述降噪板两端的L型接口端面均设置有弹片。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百叶窗包括由上边框、左边框、右边框、下边框及后竖直板围合形成的百叶窗框和安装在百叶窗框内部的百叶窗条总成;所述上边框包括上多孔板和上固定板,所述左边框包括左边框本体和安装在所述左边框本体上的左多孔板,所述右边框包括右边框本体和安装在所述右边框本体上的右多孔板,所述下边框包括下固定板和与所述下固定板连接的底部斜连接板,且所述后竖直板、所述下边框与百叶窗条总成之间形成导流腔;所述百叶窗条总成包括焊接在百叶窗框内侧的一排内百叶窗条和焊接在百叶窗框外侧的一排外百叶窗条,所述内百叶窗条和所述外百叶窗条呈前后交替均匀布置。进一步地,所述后竖直板、所述左边框、所述右边框、所述上固定板和所述下边框通过螺栓或者焊接形成框体,所述下边框的底部斜连接板通过过渡弧形板与所述后竖直板的底边相连;所述百叶窗条总成的左端与所述左边框之间、所述百叶窗条总成的右端与所述右边框之间均留有安装护板的侧部间隙,所述护板包括前竖直护板本体、与所述前竖直护板本体连接的侧挡板及沿所述侧挡板边沿翻折的护板翻边;左侧的所述前竖直护板本体与所述左边框的前边沿相连,左侧的所述侧挡板与所述百叶窗条总成的左端相连,右侧的所述前竖直护板本体与所述右边框的前边沿相连,右侧的所述侧挡板与所述百叶窗条总成的右端相连,且两个所述侧挡板的所述护板翻边呈相对布置;所述百叶窗框内部的左右两侧各布置有一块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包括焊接在所述后竖直板内壁的焊接板、与所述焊接板相连的竖直挡水板本体及沿所述竖直挡水板本体边沿翻折的挡水板翻边,两个所述挡水板的挡水板翻边呈相对布置;所述挡水板的挡水板翻边与所述护板的护板翻边平齐或者所述挡水板的竖直挡水板本体与所述护板的侧挡板部分重叠形成第二次过滤区。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外百叶窗条的底部开有一百叶窗条缺口,且所述百叶窗条缺口与所述下边框的下固定板之间留有第一间隙;两个所述护板底部均开有护板缺口,且所述护板缺口与所述下边框的下固定板之间留有第二间隙。进一步地,所述进气装置包括进气窗、进气管及连通所述进气窗和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罩,以及位于所述百叶后方且固定在所述窗框背面上的滤网,所述进气窗包括窗框及安装在所述窗框内的若干片百叶,若干片所述百叶沿所述窗框的宽度方向堆叠布置;每片所述百叶包括斜板、设置在所述斜板后边沿的后挡板及设置在所述斜板前边沿的前挡板,所述后挡板与所述前挡板呈相反方向布置;每相邻两片所述百叶中的一片百叶前挡板与另一片百叶后挡板完全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形成一次气流回旋区域。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罩包括罩壳及内置在所述罩壳中的挡板总成,所述罩壳的前端面与所述窗框的背面固定相连,所述罩壳的后端通气孔与所述进气管固定相连;所述挡板总成包括一个上挡板和一个下挡板,所述所述上挡板与下挡板之间有间隙且所述上挡板与所述下挡板部分重叠形成二次气流回旋区域;所述上挡板和所述下挡板均与所述进气窗的所述窗框平行布置。进一步地,所述加油窗为内开式加油窗,所述内开式加油窗包括内嵌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路移动发电装备,包括箱体(20),及均内置在箱体(20)空腔中的两组柴油发电机组(80)、燃油装置(100)、消防系统(110)、电气装置(90)及两组排风装置(70),其中,箱体(20)包括箱底架组成(20a)、两端端墙组成(20b)、两侧侧墙组成(20c)及上盖(20d);其特征在于: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箱底架组成(20a)底板21上的油箱22断面为U型结构,所述油箱(22)包括底部油箱(22a)、设置在所述底部油箱(22a)顶面左侧且与所述底部油箱(22a)连通的左侧油箱(22b)及设置在所述底部油箱(22b)顶面右侧且与所述底部油箱(22b)连通的右侧油箱(22c);所述左侧油箱(22b)的内立面、所述右侧油箱(22c)的内立面与所述底部油箱(22a)顶面围成U型腔(22d);所述油箱(22)的顶板(22e)距移动发电箱内顶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油箱(22)高度的1/3~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移动发电装备,包括箱体(20),及均内置在箱体(20)空腔中的两组柴油发电机组(80)、燃油装置(100)、消防系统(110)、电气装置(90)及两组排风装置(70),其中,箱体(20)包括箱底架组成(20a)、两端端墙组成(20b)、两侧侧墙组成(20c)及上盖(20d);其特征在于: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箱底架组成(20a)底板21上的油箱22断面为U型结构,所述油箱(22)包括底部油箱(22a)、设置在所述底部油箱(22a)顶面左侧且与所述底部油箱(22a)连通的左侧油箱(22b)及设置在所述底部油箱(22b)顶面右侧且与所述底部油箱(22b)连通的右侧油箱(22c);所述左侧油箱(22b)的内立面、所述右侧油箱(22c)的内立面与所述底部油箱(22a)顶面围成U型腔(22d);所述油箱(22)的顶板(22e)距移动发电箱内顶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油箱(22)高度的1/3~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铁路移动发电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22)内部的U型空间周围衬有框架(27),所述油箱(22)周围的外侧板(22h)和外端板(22i)均固定在所述框架(27)上,且所述外侧板(22h)均由上外侧板(22k)和下外侧板(22j)拼接而成,所述外端板(22i)由下U型板(22l)、左上端板(22n)和右上端板(22m)拼接而成,所述油箱(22)的U型腔(22d)内壁由内U型板(22o)、左上内侧板(22p)和右上内侧板(22q)拼接而成;所述油箱(22)的U型空间内设置有若干片防波板(28),底层所述防波板(28)固定在所述底部油箱(22a)的底面上,上层所述防波板(28)卡接在所述框架(27)的横梁(27a)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铁路移动发电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组成(20c)包括侧墙本体(40)、安装在所述侧墙本体(40)进气百叶窗框(41)内的进气百叶窗(50)、安装在所述侧墙本体(40)上的天线盒(42)、设置在所述侧墙本体(40)的加油窗框(43)的加油窗(30)、以及安装在所述侧墙本体(40)进气窗框(44)上的进气装置(10);所述侧墙本体(40)包括上侧梁方钢(40a)、焊接在所述上侧梁方钢(40a)顶面的上侧梁(40b)、下侧梁(40d)、侧墙板(40f)及与所述侧墙板(40f)贴合的降噪板(40c),所述侧墙板(40f)的上端与所述上侧梁方钢(40a)焊接,所述侧墙板(40f)的下端与所述下侧梁(40d)焊接;所述降噪板(40c)包括镀锌钢板外壳(40g)、铺设在所述镀锌钢板外壳(40g)内底面上的无纺布(40i)及填充在所述镀锌钢板外壳(40g)内部的岩棉(40h);所述降噪板(40c)的顶端和底端均开有L型接口(40j),所述降噪板(40c)顶端的L型接口(40j)与所述上侧梁方钢(40a)相配合且所述L型接口(40j)的顶端面抵在上侧梁(40b)的下表面上,所述降噪板(40c)底端的L型接口(40j)与所述下侧梁(40d)相配合且所述L型接口(40j)的底端面抵在铁地板上;且所述降噪板(40c)两端的L型接口(40j)端面均设置有弹片(40k)。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铁路移动发电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百叶窗(50)包括由上边框(51)、左边框(52)、右边框(53)、下边框(54)及后竖直板(55)围合形成的百叶窗框和安装在百叶窗框内部的百叶窗条总成;所述上边框(51)包括上多孔板(51b)和上固定板(51a),所述左边框(52)包括左边框本体(52a)和安装在所述左边框本体(52a)上的左多孔板(52b),所述右边框(53)包括右边框本体(53a)和安装在所述右边框本体(53a)上的右多孔板(53b),所述下边框(54)包括下固定板(54a)和与所述下固定板(54a)连接的底部斜连接板(54b),且所述后竖直板(55)、所述下边框(54)与百叶窗条总成之间形成导流腔(57);所述百叶窗条总成包括焊接在百叶窗框内侧的一排内百叶窗条(58)和焊接在百叶窗框外侧的一排外百叶窗条(59),所述内百叶窗条(58)和所述外百叶窗条(59)呈前后交替均匀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铁路移动发电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竖直板(55)、所述左边框(52)、所述右边框(53)、所述上固定板(51a)和所述下边框(54)通过螺栓或者焊接形成框体,所述下边框(54)的底部斜连接板(54b)通过过渡弧形板(56)与所述后竖直板(55)的底边相连;所述百叶窗条总成的左端与所述左边框(52)之间、所述百叶窗条总成的右端与所述右边框(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麟高建华景传峰何远新刘凤伟胡海滨马鹏超金晓平孙纯旭张敏黄圣罗桂琼夏明谢斌吴东施振昌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