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福得专利>正文

自来水专用的滤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4582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来水专用的滤水器,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括滤心组、输送管、臭氧混合器、汽化器、紫外线装置、臭氧产生器及电路控制板,其中:    滤心组为设有过滤棉及活性碳材的过滤材,且在滤心组上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该进水口与自来水源相接,出水口则经由输送管内所装设的臭氧混合器后而与汽化器相接;    臭氧混合器包括涡流座及喷管,其设置于输送管中,该涡流座座面等距开设一组同一方向倾斜的螺旋状通孔,而喷管则成型为一锥形漏斗状的内空管体;    汽化器内设有撞击片、滤网及活性碳材,在汽化器的输出路径上接设有紫外线装置;    紫外线装置包括一紫外线灯管及外覆其外的一设有导流通道的防水罩,在该导流通道上设有输入口及输出口;    臭氧产生器的出气管上设有逆止阀而接设于输送管侧周缘,其位于输送管内臭氧混合器处,且在该处形成三通管;    电路控制板控制臭氧产生器的动作启闭。(*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滤水器,尤指一种自来水专用的滤水器
技术介绍
以往滤水器结构中,有一种是利用臭氧予以去除水液中的有害物质,其结构如台湾专利公告第453347号专利前案所示,主要是利用一臭氧产生器,在水流开启时得以自动启动制造臭氧,并与水液充分混合后形成臭氧水,借由臭氧强力的杀菌力去除水中异味及有害菌,以形成水质纯净的饮用水以供饮用或冲洗物品。然而,详观该结构实不难以发觉其尚存有些许不足之处,主要原因归纳如下1、该结构仅利用一组臭氧产生器予以产生臭氧,以达到杀菌处理的作用,然而,该结构虽具有绝佳的臭氧处理功效,但对于水液中存在的细微杂质(如石灰质、砂石),根本就无法完全滤除,相对的,该结构亦无法提供使用者直接生饮的功效。2、该结构所产生的臭氧虽可去除水中的三卤甲烷,但需完全去除则需要相当浓度的臭氧,然而,该结构的臭氧产生器所产生的臭氧浓度有限,使得水中仍易有残留之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来水专用的滤水器,其不但可对源水进行杀菌处理,还可去除细微杂质,及完全去除三卤甲烷。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直接生饮的自来水专用的滤水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自来水专用的滤水器,主要包括滤心组、输送管、臭氧混合器、汽化器、紫外线装置、臭氧产生器及电路控制板,其中滤心组为设有过滤棉及活性碳材的过滤材,且在滤心组上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该进水口与自来水源相接,出水口则经由输送管内所装设的臭氧混合器后而与汽化器相接;臭氧混合器包括涡流座及喷管,其设置于输送管中,该涡流座座面等距开设一组同一方向倾斜的螺旋状通孔,而喷管则成型为一锥形漏斗状的内空管体;汽化器内设有撞击片、滤网及活性碳材,在汽化器的输出路径上接设有紫外线装置;紫外线装置包括一紫外线灯管及外覆其外的一设有导流通道的防水罩,在该导流通道上设有输入口及输出口;臭氧产生器的出气管上设有逆止阀而接设于输送管侧周缘,其位于输送管内臭氧混合器处,且在该处形成三通管;电路控制板控制臭氧产生器的动作启闭。该汽化器的撞击片上设有突出件。该滤水器结构可更进一步包括一可切换自来水路径的分水头,该分水头设有两个输管,该两输管分别与机壳的进水管及出水管相接,另外在分水头底部设有磁力石。该滤水器结构还可更进一步包括一滤器,该滤器内有活性碳材及软水树脂,其组设于机壳的出水路径上。该滤器与分水头接合,且在接合处设有吸磁座。采用上述方案后,流经本技术的水液经滤心组进行第一道的过滤,即滤除杂质、重金属及去除氯气;然后再送入输送管,而接设于输送管侧缘的臭氧产生器将同时制造臭氧,并随水流而送至输送管内,再经臭氧混合器将臭氧与水液混合形成臭氧水,以达到杀菌解毒、除臭的效果,之后再将臭氧水送进汽化器中,由于该汽化器内设有撞击片,送入的臭氧水将可直接冲击撞击片而形成细致的气泡,借以充分混合臭氧水并去除有机毒素后,再经其内部的活性碳材再一次净化后送至紫外线装置中,借由紫外线光照射臭氧水而起化学变化,从而彻底消除三卤甲烷,从而形成供厨房洗涤蔬果鱼肉的用水。此外,本技术在出水路径上亦可另外加设一组滤器,该滤器内具有活性碳及软水树脂,可去除臭氧水中的臭氧味及软化水质,从而形成无菌、纯净的生饮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组合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机壳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汽化器的结构示意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正面的组合暨水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背面的组合暨水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加装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系统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3所示,本技术主要是在一机壳1上设置滤心组2、输送管3、臭氧混合器4、汽化器5、紫外线装置6、臭氧产生器7及电路控制板8,并在机壳1外由一脚架13予以托置,其中机壳1设有底座11及外盖12,该底座11的侧缘上设有进水管111及出水管112,而于进水管111上接设导管113与滤心组2相接;又,底座11座面上设有若干定位孔114,以供脚架13得以托置固定,该脚架13为一U字型的架体,其开放部两端设有固定螺栓131,借以悬挂吊固机壳1。滤心组2设有双滤心21、22,其中一滤心21内置有滤棉以供滤除水中杂质及重金属,而另一滤心22则内置活性碳材的过滤材,借以去除自来水中的氯气,又,该滤心21的进水口211是与导管113相接,其出水口连接器212则与另一滤心22的进水口连接器221相接,而该滤心22的出水口222则外接支管223并经输送管3内所装设的臭氧混合器4而与汽化器5相接。臭氧混合器4包括涡流座41及喷管42,并设置于输送管3中,该涡流座41座面等距开设数同一方向倾斜的螺旋状通孔411,而喷管42则成型为一锥形漏斗状的渐缩内空管体(其结构已揭露于同为本申请人所创作的台湾专利公告第478403号中的混合器及台湾专利公告第453347号中的涡流器)。汽化器5设有一内空的容室51,在容室51内设有陶瓷制的撞击片52、滤网53、53’及活性碳材54,该活性碳材54的上、下层分别以滤网53、53’铺设其上,再于上层滤网53上设置一撞击片52,该撞击片52上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突出件521,而在每一突出件521之间则形成若干区间522,另外在汽化器5的输出路径上接设一紫外线装置6。紫外线装置6包括一紫外线灯管61及外覆其外的防水罩62,该防水罩62内形成一回流的导流通道621,并在导流通道621上设有一输入口622及一输出口623。臭氧产生器7的出气管71上设有逆止阀72而接于输送管3侧周缘,其位于输送管3内臭氧混合器4处,而在该处形成三通管。电路控制板8内具有电路板,其接设于输送管3侧缘,借助输送管3内水流的流通情形而予以适度控制臭氧产生器7的动作启闭,该电路控制板8还可提供紫外线装置6的电源。本技术在实施时,如图4、5所示,令自来水源由机壳1上的进水管111经导管113送进滤心组2内的第一道滤心21进行前置过滤,将水中杂质及重金属去除之后,再送入第二道滤心22,借以去除自来水中的氯气,使水液在制造成臭氧水之前先行净化为纯净的净水,之后,请配合参阅图3及图4,再由支管223经输送管3送至臭氧混合器4中,在此输送的过程中,接设于输送管3侧缘的臭氧产生器7将受电路控制板8启动而同时制造臭氧,由于水流持续流动,使臭氧产生器7所制造的臭氧将随水流的流动而经由出气管71抽送到输送管3内,再经臭氧混合器4内的涡流座41上的螺旋状通孔411及喷管42将水液与臭氧混合形成无菌的臭氧水,然后再一同送进汽化器5的容室51中。于此同时,由于该汽化器5的容室51内设有一片状的撞击片52,送入的臭氧水将可直接冲击撞击片52上的突出件521,借由突出件521所形成的区间522而在容室51内形成细致的气泡,从而令水液不断的循环,除了具有可再一次充分混合臭氧水的作用外,更可汽化掉残留于臭氧水中的三卤甲烷及处理水中的有机物质,最后再经由其内部的活性碳材54再一次净化去除臭氧水内残余的氯气,再送至紫外线装置6导流通道621的输入口622处,借由紫外线灯61所发出的紫外线光与臭氧水产生化学作用而完全消除水中的三卤甲烷等有毒毒素,再由输出口623送至机壳1的出水管112以供使用者取用。如此一来,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福得
申请(专利权)人:赖福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