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笼渔具选择性捕捞试验的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29999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笼渔具选择性捕捞试验的装置和方法,属于海洋捕捞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内笼、外笼和共用“喇叭状”倒须。外笼套在内笼外,并在装置两侧交替设置“喇叭状”倒须。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能够较精准地真实反映不同网目尺寸地笼渔具的选择性捕捞和逃逸率情况、产值损失率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操作方便,试验次数相对较少,试验成本低;既能采集内笼的渔获物样本又能采集从内笼逃逸出的样本,样本少且偏差较小、能够较真实反映地笼渔具对作业渔场鱼类群体影响的情况。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 fishing test of ground cage fishing gea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selective fishing test of ground cage fishing gear,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marine fishing technology. The device comprises an inner cage, an outer cage and a common \trumpet\ inverted whisker. The outer cage is sleeved outside the inner cage, and a horn shaped inverted beard is alternate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evice. The device can accurately and truly reflect the selective fishing and escape rate and output value loss rate of ground cage fishing gear with different mesh sizes.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easy fabrication, convenient operation, relatively few test times and low test cost; it can collect both catches in the inner cage and samples escaping from the inner cage, with fewer samples and smaller deviation, and can truly reflect the impact of the ground cage fishing gear on the fish population in the fishing grou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笼渔具选择性捕捞试验的装置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洋捕捞
,具体地说是一种地笼渔具捕捞过程中为了有选择性的捕捞,根据渔获对象的资源状况和地笼渔具的渔获率、释放率和产值损失率,较科学、精准和合理地确定地笼渔具网目尺寸与许可渔获物之间关系的试验装置和方法。技术背景地笼渔具是指利用长串状笼状器具进行诱捕作业的渔具。按照GB5147—2003《渔具分类、命名及代号》分类原则,地笼渔具属定置延绳倒须笼壶类渔具(46·dax·L),俗称地笼、方条地笼、滚地笼,长串地笼。地笼渔具的捕鱼原理是根据捕捞对象特有的栖息、摄食或生殖习性,设置带有防逃倒须的笼具,诱其入内而达到捕获目的。地笼是一种被动式的渔具,该类渔具主要是通过对笼具构造的巧妙设计来实现捕捞目的,即在笼的两侧设有倒须入口装置,笼内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使捕捞对象易进难出,结构简单、巧妙。地笼作业方法是将若干串地笼连接在一起,两端用锚(或碇)固定,呈“一”字形敷设在捕捞对象活动的水域,诱捕底层鱼虾蟹类等入笼后而被捕获。地笼渔具是我国传统的小型渔具之一,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地笼渔具结构简单,容易操作,集鱼、诱鱼、捕鱼方法比较科学;一般都是小型渔具,单位生产规模不大,作业人员少,渔船功率小(6~40马力)、能耗少、成本低;捕获的鱼、虾、蟹类等都是无损伤的鲜活产品,尽管产量不多,但产值较高。因此,地笼是黄渤海区沿岸渔民首选的兼作或副业生产的地方性小型渔具,尤其在底拖网等难以作业的、地形起伏较大的沿岸海域,地笼是最适合的作业方式,故也是沿海渔民主要的生计渔业渔具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起,地笼渔具从淡水水域引入近岸沿海作业的近30年来,随着近岸沿海渔业资源的逐年衰退等变化,地笼作业的船只和使用笼数迅猛增加,且网目尺寸越来越小(从以前的35mm左右缩小到目前的12~17mm,个别的已小至8mm)。目前,仅环黄渤海区三省一市(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就有约100万串以上地笼、5000多艘小型渔船作业。地笼作业数量的增多和网目尺寸的逐渐变小,给近海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特别是对幼鱼的繁殖生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地笼渔具主要由网筒网衣、倒须、锥状网囊、矩形钢筋框架、框架连接绳等组成。单串地笼呈长条形。目前生产上常见的地笼渔具,单串笼长8.00~25.00m,网目尺寸12~17mm,网筒网衣由矩形钢筋框架支撑,框架宽300~400mm、高200~300mm、间距300~500mm;框架间网筒两侧交替设有入口横向倒须用于诱鱼;网筒两端设有长约1.00m的尖锥状囊网,有的还内设2~3个缩小的框架及2~3道纵向倒须,锥状囊网用于取鱼。作业时,20~30串地笼连接成一长串,两端通过锚纲和铁锚(或碇)固定于作业水域。地笼渔具的作业渔场一般在近岸浅海、水深3~20m,主要捕捞对象多为近岸地方性底层鱼虾蟹类等,渔获对象因地域、季节不同而差异较大,故在黄渤海区很难确定一个统一的地笼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和统一的管理措施。现有的地笼渔具选择性捕捞试验的装置和方法为制作多个不同规格网目尺寸的地笼渔具在作业渔场进行多笼平行试验。该种试验方法是大样本采样试验方法,存在较多不足:一是“假定捕捞对象在渔场中均匀分布”,但事实上不是如此;二是仅能反映出地笼内的渔获物组成,用不同规格网目尺寸的地笼渔获物生物学数据进行平行比较,得出的幼体释放率(即重量逃逸率和尾数逃逸率)往往偏差较大;三是不能反映释放出的幼体生物学组成实际情况(原因是逃逸出去的群体没有被收集起来);四是难以估算产值损失率;五是试验需要的地笼渔具数量和试验次数较多,至少N≥100,费时、费力、费财等。鉴于此,渔业科技工作者和渔业管理部门急需一种较简单、科学的试验装置和方便、采集样本少且偏差较小的试验方法,依据渔获物重量逃逸率、尾数逃逸率和产值损失率等来科学、精准和合理地确定当地渔业资源状况与地笼渔具网目尺寸的关系,为相关部门设计、管理地笼渔具制定和调整渔具法规、扭转网目尺寸越来越小的现状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使地笼渔具既能捕捞到当地符合规定的渔获对象又能释放大量的幼体、以达到保护渔业资源使其可持续利用之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地笼渔具选择性捕捞试验的装置和方法,能够较精准地真实反映不同网目尺寸地笼渔具的选择性捕捞和逃逸率情况、产值损失率情况。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操作方便,试验次数相对较少,试验成本低;既能采集内笼的渔获物样本又能采集从内笼逃逸出的样本,样本少且偏差较小、能够较真实反映地笼渔具对作业渔场鱼类群体影响的情况。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地笼渔具选择性捕捞试验的装置,包括内笼、外笼和共用“喇叭状”倒须;所述的内笼包括内笼网筒网衣、矩形内笼钢筋框架、内笼尖锥状囊网、内笼框架纵向连接绳、内笼尖锥状囊网束绳;由4根内笼框架纵向连接绳连接2个以上矩形内笼钢筋框架的4角,构成内笼框架,在内笼框架上结敷内笼网筒网衣,内笼网筒网衣末端为内笼尖锥状囊网,内笼尖锥状囊网束绳穿入内笼尖锥状囊网的边缘网目,构成内笼;所述的外笼包括外笼网筒网衣、矩形外笼钢筋框架、外笼尖锥状囊网、外笼框架纵向连接绳;4根外笼框架纵向连接绳连接2个以上矩形外笼钢筋框架的4角,各矩形外笼钢筋框架的间距与矩形内笼钢筋框架的间距相等,构成外笼框架;在外笼框架上结敷外笼网筒网衣,外笼网筒网末端为外笼尖锥状囊网,外笼尖锥状囊网束绳穿入外笼尖锥状囊网的边缘网目,构成外笼;矩形外笼钢筋框架套过矩形内笼钢筋框架,矩形外笼钢筋框架与矩形内笼钢筋框架的长边、短边相互一一对应,矩形内笼钢筋框架的4角与矩形外笼钢筋框架的4角通过框架吊绳一一对应连接;同一位置嵌套的矩形外笼钢筋框架与矩形内笼钢筋框架为一组,两个相邻组之间设置一个共用“喇叭状”倒须。进一步,各个矩形内笼钢筋框架的间距相等;进一步,两两共用“喇叭状”倒须在装置的两侧交替设置;进一步,所述的共用“喇叭状”倒须的网目尺寸与外笼网筒网衣的网目尺寸相同;共用“喇叭状”倒须的大口部位呈矩形、连接在矩形外笼钢筋框架的短边和外笼框架纵向连接绳上,共用“喇叭状”倒须中部连接在矩形内笼钢筋框架的短边和内笼框架纵向连接绳上,共用“喇叭状”倒须小口部位穿入小口门边缘绳以固定小口门大小,共用“喇叭状”倒须的小口门呈扁平的矩形,小口门通过4根倒须小口门吊绳连接在矩形内笼钢筋框架上,小口门与内笼网筒网衣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以便诱导鱼虾蟹类能够进入内笼。进一步,所述的内笼网筒网衣的网目尺寸大于外笼网筒网衣的网目尺寸。进一步,所述的矩形外笼钢筋框架的长边和短边均应大于矩形内笼钢筋框架的长边和短边200-180mm。以便鱼虾蟹类在内笼与外笼之间有回游的通道。矩形结构在作业过程中借助海流的冲击利于长边着地,使设置在两组框架之间的共用“喇叭状”倒须始终处于有效诱导状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n个所述装置连接在一起的试验单元系列,两两装置的末端相互打结连接,试验单元系列两端连接的锚纲、锚纲连接铁锚,以固定试验单元系列。进一步,n≥3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利用所述装置进行试验的方法,它包括装置敷设和装置起取与样本采集、样本的处理与数据分析以及网目尺寸确定;所述的装置敷设,组装单个所述装置,将同一规格的多个装置在岸上预先连接成一个试验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笼渔具选择性捕捞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内笼、外笼和共用“喇叭状”倒须(9);所述的内笼包括内笼网筒网衣(1)、矩形内笼钢筋框架(2)、内笼尖锥状囊网(5)、内笼框架纵向连接绳(7b)、内笼尖锥状囊网束绳(12);由4根内笼框架纵向连接绳(7b)连接2个以上矩形内笼钢筋框架(2)的4角,构成内笼框架,在内笼框架上结敷内笼网筒网衣(1),内笼网筒网衣(1)末端为内笼尖锥状囊网(5),内笼尖锥状囊网束绳(12)穿入内笼尖锥状囊网(5)的边缘网目,构成内笼;所述的外笼包括外笼网筒网衣(3)、矩形外笼钢筋框架(4)、外笼尖锥状囊网(6)、外笼框架纵向连接绳(7a);4根外笼框架纵向连接绳(7a)连接2个以上矩形外笼钢筋框架(4)的4角,各矩形外笼钢筋框架(4)的间距与矩形内笼钢筋框架(2)的间距相等,构成外笼框架;在外笼框架上结敷外笼网筒网衣(3),外笼网筒网衣(3)末端为外笼尖锥状囊网(6),外笼尖锥状囊网束绳(13)穿入外笼尖锥状囊网(6)的边缘网目,构成外笼;矩形外笼钢筋框架(4)套过矩形内笼钢筋框架(2),矩形外笼钢筋框架(4)与矩形内笼钢筋框架(2)的长边、短边相互一一对应,矩形内笼钢筋框架(2)的4角与矩形外笼钢筋框架(4)的4角通过框架吊绳(8)一一对应连接;同一位置嵌套的矩形外笼钢筋框架(4)与矩形内笼钢筋框架(2)为一组,两个相邻组之间设置一个共用“喇叭状”倒须(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笼渔具选择性捕捞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内笼、外笼和共用“喇叭状”倒须(9);所述的内笼包括内笼网筒网衣(1)、矩形内笼钢筋框架(2)、内笼尖锥状囊网(5)、内笼框架纵向连接绳(7b)、内笼尖锥状囊网束绳(12);由4根内笼框架纵向连接绳(7b)连接2个以上矩形内笼钢筋框架(2)的4角,构成内笼框架,在内笼框架上结敷内笼网筒网衣(1),内笼网筒网衣(1)末端为内笼尖锥状囊网(5),内笼尖锥状囊网束绳(12)穿入内笼尖锥状囊网(5)的边缘网目,构成内笼;所述的外笼包括外笼网筒网衣(3)、矩形外笼钢筋框架(4)、外笼尖锥状囊网(6)、外笼框架纵向连接绳(7a);4根外笼框架纵向连接绳(7a)连接2个以上矩形外笼钢筋框架(4)的4角,各矩形外笼钢筋框架(4)的间距与矩形内笼钢筋框架(2)的间距相等,构成外笼框架;在外笼框架上结敷外笼网筒网衣(3),外笼网筒网衣(3)末端为外笼尖锥状囊网(6),外笼尖锥状囊网束绳(13)穿入外笼尖锥状囊网(6)的边缘网目,构成外笼;矩形外笼钢筋框架(4)套过矩形内笼钢筋框架(2),矩形外笼钢筋框架(4)与矩形内笼钢筋框架(2)的长边、短边相互一一对应,矩形内笼钢筋框架(2)的4角与矩形外笼钢筋框架(4)的4角通过框架吊绳(8)一一对应连接;同一位置嵌套的矩形外笼钢筋框架(4)与矩形内笼钢筋框架(2)为一组,两个相邻组之间设置一个共用“喇叭状”倒须(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笼渔具选择性捕捞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矩形内笼钢筋框架(2)和矩形外笼钢筋框架(4)的间距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笼渔具选择性捕捞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两共用“喇叭状”倒须(9)在装置的两侧交替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笼渔具选择性捕捞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喇叭状”倒须(9)的网目尺寸与外笼网筒网衣(3)的网目尺寸相同;共用“喇叭状”倒须(9)的大口部位呈矩形、连接在矩形外笼钢筋框架(4)的短边和外笼框架纵向连接绳(7a)上,共用“喇叭状”倒须(9)中部连接在矩形内笼钢筋框架(2)的短边和内笼框架纵向连接绳(7b)上,共用“喇叭状”倒须(9)小口部位穿入倒须小口门边缘绳(10)以固定小口门大小,共用“喇叭状”倒须(9)的小口门呈扁平的矩形,小口门通过4根倒须小口门吊绳(10)连接在矩形内笼钢筋框架(2)上,小口门与内笼网筒网衣(1)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以便诱导鱼虾蟹类能够进入内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笼渔具选择性捕捞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笼网筒网衣(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显森孙珊朱建成樊钢洲孙中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