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地貌恢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322515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古地貌恢复方法,其包括:S1根据成因不同将角砾岩划分为岩溶破碎角砾岩、岩溶塌陷角砾岩和岩溶堆积角砾岩,通过建立岩溶角砾岩识别模式识别目标层全井段的岩溶角砾岩;S2对全井段的岩溶堆积角砾岩和岩溶坍塌角砾岩的位置进行标记,将每口钻井中所标记出的最低位置标记为最低潜水面位置并确定出全井段最低潜水面;标记每口钻井的不整合面位置并确定出全井段不整合面;S3将全井段最低潜水面、全井段不整合面和钻井柱子组成岩溶古地貌钻井分析剖面,以全井段最低潜水面为基准面将岩溶古地貌钻井分析剖面拉平,绘制出岩溶古地形剖面;S4在岩溶古地形剖面上将每口钻井的相对高程值标注,依此为据绘制等值线成图,该等值图为古地貌图。

A method for restoring ancient landforms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palaeogeomorphological restoration, which includes: S1 divides breccia into karst fractured breccia, karst collapse breccia and karst accumulation breccia according to their genesis; karst accumulation breccia and karst accumulation breccia in whole well section of target formation are identified by establishing karst breccia recognition pattern; S2 is karst accumulation breccia and karst accumulation breccia in whole well section. The location of collapsed breccia is marked, the lowest position marked in each drilling is marked as the lowest diving surface and the lowest diving surface in the whole well section is determined; the position of the unconformity surface in each drilling is marked and the unconformity surface in the whole well section is determined; and the lowest diving surface, the unconformity surface and the drilling string in the whole well section are marked by S3. The drilling analysis section of karst palaeogeomorphology is composed, and the drilling analysis section of karst palaeogeomorphology is flattened on the basis of the lowest diving surface of the whole well section, and the karst palaeogeomorphology section is drawn. The relative elevation of each drilling hole is marked on the section of karst palaeogeomorphology in S4, and the contour map is drawn on the basis of th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地貌恢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勘探开发
,尤其涉及一种古地貌恢复方法。
技术介绍
岩溶型储层是碳酸盐岩储层中最重要的一类,而储层发育都明显的受到古地貌的控制。所以,研究岩溶储层古地貌恢复必不可少。古地貌恢复就是研究某一时期的某个界面上等深度线所表示的此界面表面凹凸状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岩溶古地貌恢复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多样,这些方法都是基于残余厚度法和印模法这两大类基本方法。所谓残厚法,是指通过衡量在长期地质历史时期中残余下来的地层厚度特征,来恢复岩溶古地貌的最直接方法,假设前提是地层厚度较为均一,沉积后未经历剧烈的构造变化,因此寻找这套地层的基底面,是测量残余厚度的关键。印模法则是一种逆推测量方法,由于风化壳是一个高低不平的起伏面,随着上覆地层的不断沉积,逐渐将起伏的层面“填平补齐”。测量风化壳顶到上覆标志层的厚度即可反过来推测残余风化壳厚度。假设前提是存在有填平补齐面,暴露之后填平补齐前未经历过构造变化。寻找填平补齐面是恢复的关键。可见,残余厚度法与印模法古地貌恢复的关键都是确定厚度估算的基准面,即需要找到一个区域上的近于水平的等时层序界面,然而这两个基准面都有局限性,残余厚度法的基准面更多的反映是岩溶前沉积期,而填平补齐法的基准面则反映的是岩溶后沉积盖层,两者都不能准确地反映岩溶时的状况。同时由于这两种方法应用前提也有一定的局限,所以在同一地区用这两种不同方法甚至会出现岩溶洼地和岩溶高地等截然相反的结果。因此利用这两种方法刻画古地貌时,需要引入其他研究手段辅助就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由于岩溶作用发生时,尤其是在岩溶老年期,潜水面逐渐趋于水平,可以反映岩溶的基准面。而在潜水面附近会有独特的角砾岩发育,因此可以依据岩溶角砾岩来判断岩溶古地貌,而且可以定量的恢复岩溶古地貌。进而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古地貌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成因不同将角砾岩划分为岩溶破碎角砾岩、岩溶塌陷角砾岩和岩溶堆积角砾岩,通过建立岩溶角砾岩识别模式识别出目标层的全井段的岩溶破碎角砾岩、岩溶塌陷角砾岩和岩溶堆积角砾岩;S2对所述全井段的岩溶堆积角砾岩和岩溶坍塌角砾岩的位置进行标记,将每口钻井中所标记出的最低位置标记为最低潜水面位置并确定出全井段最低潜水面;标记每口钻井的不整合面位置并确定出全井段不整合面;S3将全井段最低潜水面、全井段不整合面和钻井柱子组成岩溶古地貌钻井分析剖面,以全井段最低潜水面为基准面将岩溶古地貌钻井分析剖面拉平,绘制出岩溶古地形剖面;S4在岩溶古地形剖面上将每口钻井的相对高程值标注,依此为据绘制等值线成图,则该等值图为岩溶时期古地形图,即为古地貌图。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包括:S11根据不同的成因,把岩溶角砾岩分为岩溶破碎角砾岩、岩溶坍塌角砾岩和岩溶堆积角砾岩;S12根据岩溶破碎角砾岩、岩溶坍塌角砾岩和岩溶堆积角砾岩的识别特征从岩芯上识别出岩溶破碎角砾岩、岩溶坍塌角砾岩和岩溶堆积角砾岩;S13利用识别出的岩溶破碎角砾岩、岩溶坍塌角砾岩和岩溶堆积角砾岩,分别对应到与岩芯同一位置的测井曲线上,得出相应取芯段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S14根据得出的三类角砾岩的响应特征,建立岩溶角砾岩识别模式,根据该岩溶角砾岩识别模式实现目标层全井段的角砾岩识别。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1包括:S111将由岩溶时期的破碎作用而形成的岩溶角砾岩划分为岩溶破碎角砾岩;S112将由岩溶过程中洞穴岩石的坍塌而形成的岩溶角砾岩划分为岩溶坍塌角砾岩;S113将由岩溶时期的地下暗河或者洞穴沉积物形成的岩溶角砾岩划分为岩溶堆积角砾岩。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12中,根据角砾成分、角砾棱角形状、角砾的可拼接性、角砾间的胶结类型以及泥质含量从岩心上识别出岩溶破碎角砾岩、岩溶坍塌角砾岩和岩溶堆积角砾岩。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13中,所述常规测井曲线包括GR曲线、深侧向电阻率曲线和浅侧向电阻率曲线。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将全井段的各钻井按实际距离比例排列,连接每口井的最低潜水面组成一条剖面线,即为全井段最低潜水面;将全井段的各钻井按实际距离比例排列,连接每口钻井的不整合面组成一条剖面线,即为全井段不整合面。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根据钻井资料所记载的不整合面的识别特征,标记出每口钻井的不整合面位置。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以最低潜水面为基准面将岩溶古地貌钻井分析剖面拉平的过程中,岩溶古地貌分析剖面上的不整合面会有响应的高低变化。进一步的,在步骤S4中,钻井所处位置的相对高程指每口钻井最低潜水面对应深度和钻井不整合面对应深度的高差。进一步的,若全井段中存在有不整合面与最低潜水面差值为零时,则该钻井处于古沟槽位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岩溶产物--角砾岩刻画岩溶古地貌、寻找岩溶储层的发育部位,有一定的帮助,尤其是对于老年期喀斯特,进行古地貌恢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专利技术可作为现有刻画古地貌的辅助方法,特别适用于处于喀斯特老年期地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已经较好地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等岩溶型储层中。能够快速地识别出古潜水面,准确地刻画岩溶古地貌,恢复古地形,帮助寻找有利储层发育区。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和富县区块中已得到了较好的应用。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在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古地貌恢复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古地貌恢复方法的岩溶角砾岩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古地貌恢复方法的潜水面识别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古地貌恢复方法的岩溶古地形剖面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描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其为本专利技术岩溶角砾岩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包括S1识别出目标层全井段角砾岩的类型;S2确定全井段最低潜水面和全井段不整合面;S3确定古地貌钻井分析剖面并绘制出岩溶古地形剖面;S4确定相对高程值并绘制出古地貌图这四大步骤。如图2所示,步骤S1根据成因不同将角砾岩划分为岩溶破碎角砾岩、岩溶塌陷角砾岩和岩溶堆积角砾岩,并通过建立岩溶角砾岩识别模式识别出目标层的全井段的岩溶破碎角砾岩、岩溶塌陷角砾岩和岩溶堆积角砾岩。本步骤的具体实现方法为:S11从岩溶角砾岩成因角度进行岩性分类:本步骤首先对岩溶角砾岩成因进行分析,再根据不同的成因将岩溶角砾岩分为岩溶破碎角砾岩、岩溶坍塌角砾岩和岩溶堆积角砾岩,具体步骤为:S111根据研究分析,岩溶破碎角砾岩形成于岩溶时期的破碎作用,往往仅发生较小的位移;进而将由岩溶时期的破碎作用而形成的岩溶角砾岩划分为岩溶破碎角砾岩;S112根据研究分析,岩溶坍塌角砾岩形成于岩溶过程中洞穴岩石的坍塌;进而将由岩溶过程中洞穴岩石的坍塌而形成的岩溶角砾岩划分为岩溶坍塌角砾岩S113岩溶堆积角砾岩形成于岩溶时期的地下暗河或者洞穴沉积物,形成过程类似于碎屑岩沉积,往往经历了短距离的搬运;进而将由岩溶时期的地下暗河或者洞穴沉积物形成的岩溶角砾岩划分为岩溶堆积角砾岩。综上所述,根据对岩溶角砾岩成因的分析,可以完成对岩性的分类。另外,堆积角砾岩、破碎角砾岩和坍塌角砾岩在纵向上,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溶洞序列。在这三类岩石的组合关系上,往往下部为堆积角砾岩,中间为坍塌角砾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成因不同将角砾岩划分为岩溶破碎角砾岩、岩溶塌陷角砾岩和岩溶堆积角砾岩,通过建立岩溶角砾岩识别模式识别出目标层的全井段的岩溶破碎角砾岩、岩溶塌陷角砾岩和岩溶堆积角砾岩;S2对所述全井段的岩溶堆积角砾岩和岩溶坍塌角砾岩的位置进行标记,将每口钻井中所标记出的最低位置标记为最低潜水面位置并确定出全井段最低潜水面;标记每口钻井的不整合面位置并确定出全井段不整合面;S3将全井段最低潜水面、全井段不整合面和钻井柱子组成岩溶古地貌钻井分析剖面,以全井段最低潜水面为基准面将岩溶古地貌钻井分析剖面拉平,绘制出岩溶古地形剖面;S4在岩溶古地形剖面上将每口钻井的相对高程值标注,依此为据绘制等值线成图,则该等值图为岩溶时期古地形图,即为古地貌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成因不同将角砾岩划分为岩溶破碎角砾岩、岩溶塌陷角砾岩和岩溶堆积角砾岩,通过建立岩溶角砾岩识别模式识别出目标层的全井段的岩溶破碎角砾岩、岩溶塌陷角砾岩和岩溶堆积角砾岩;S2对所述全井段的岩溶堆积角砾岩和岩溶坍塌角砾岩的位置进行标记,将每口钻井中所标记出的最低位置标记为最低潜水面位置并确定出全井段最低潜水面;标记每口钻井的不整合面位置并确定出全井段不整合面;S3将全井段最低潜水面、全井段不整合面和钻井柱子组成岩溶古地貌钻井分析剖面,以全井段最低潜水面为基准面将岩溶古地貌钻井分析剖面拉平,绘制出岩溶古地形剖面;S4在岩溶古地形剖面上将每口钻井的相对高程值标注,依此为据绘制等值线成图,则该等值图为岩溶时期古地形图,即为古地貌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进一步包括:S11根据不同的成因,把岩溶角砾岩分为岩溶破碎角砾岩、岩溶坍塌角砾岩和岩溶堆积角砾岩;S12根据岩溶破碎角砾岩、岩溶坍塌角砾岩和岩溶堆积角砾岩的识别特征从岩芯上识别出岩溶破碎角砾岩、岩溶坍塌角砾岩和岩溶堆积角砾岩;S13利用识别出的岩溶破碎角砾岩、岩溶坍塌角砾岩和岩溶堆积角砾岩,分别对应到与岩芯同一位置的测井曲线上,得出相应取芯段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S14根据得出的三类角砾岩的响应特征,建立岩溶角砾岩识别模式,根据该岩溶角砾岩识别模式实现目标层全井段的角砾岩识别。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进一步包括:S111将由岩溶时期的破碎作用而形成的岩溶角砾岩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涛何治亮金晓辉王丹丹孙宜朴孟庆强陈霞李淑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