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陶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1782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9:45
一种新型电陶炉,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边框外壳及盖装在边框外壳上的微晶面板,底板、边框外壳及微晶面板之间构成内腔,内腔设有第一隔热棉,第一隔热棉将内腔分隔为发热腔及电器腔,底板上设有位于发热腔内的电发热体及位于电器腔内的控制面板,底板上覆盖有第二隔热棉,边框外壳的内壁上覆盖有第三隔热棉,第一隔热棉、第二隔热棉及第三隔热棉之间围成位于发热腔内的隔热区间,电发热体位于隔热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第一隔热棉、第二隔热棉及第三隔热棉之间构成隔热区间,使电发热体产生的热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微晶面板上,提高电陶炉的加热效率。

A new type of electric ceramic stove

A new type of electric pottery furnace consists of a bottom plate, a frame shell arranged on the bottom plate and a microcrystalline panel covered on the frame shell. An inner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bottom plate, the frame shell and the microcrystalline panel. The inner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insulating cotton. The first insulating cotton divides the inner cavity into a heating cavity and an electrical cavity. The bottom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microcrystalline panel located in the heating cavity. The electric heating body and the control panel located in the electrical chamber are covered with the second insulating cotton on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third insulating cotton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frame shell. The first insulating cotton, the second insulating cotton and the third insulating cotton are enclosed in the insulating zone of the heating chamber, and the electric heating body is located in the insulating zone. The first insulating cotton, the second insulating cotton and the third insulating cotton of the utility model form an insulating zone, so that most of the heat generated by the electric heater is concentrated on the microcrystalline panel, thereby improving the heating efficiency of the electric pottery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陶炉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电陶炉。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电陶炉需要设置散热风扇,以防止热量大量传递至控制面板导致其损坏,同时电陶炉运行时,电发热体产生的热量会有很大一部分传递到外壳上并散失掉,导致电陶炉的加热效率低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电陶炉,其内部设置隔热区间,使电发热体产生的热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微晶面板上,提高电陶炉的加热效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电陶炉,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边框外壳及盖装在边框外壳上的微晶面板,底板、边框外壳及微晶面板之间构成内腔,内腔设有第一隔热棉,第一隔热棉将内腔分隔为发热腔及电器腔,底板上设有位于发热腔内的电发热体及位于电器腔内的控制面板,底板上覆盖有第二隔热棉,边框外壳的内壁上覆盖有第三隔热棉,第一隔热棉、第二隔热棉及第三隔热棉之间围成位于发热腔内的隔热区间,电发热体位于隔热区间内。所述底板和第二隔热棉之间设有隔热板,隔热板至少位于发热腔内。所述第一隔热棉和/或第二隔热棉和/或第三隔热棉由两块以上的隔热棉叠置而成。所述第二隔热棉及第三隔热棉至少位于发热腔内。所述边框外壳的左侧面上设有与控制面板电连接的旋钮组件,旋钮组件位于电器腔一侧。所述边框外壳的前面和后面分别设有把手。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通气孔位于发热腔内和/或电器腔内。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电器腔内的主板盒,控制面板嵌装入主板盒内。所述主板盒和第一隔热棉之间设有若干阻隔条,阻隔条一侧抵靠在第一隔热棉上,另一侧与主板盒之间留有间隔,阻隔条通过连接杆接驳在主板盒上。所述电发热体侧部均布有若干固定板,固定板下部设有陶瓷垫片,陶瓷垫片下部设有弹簧,底板上对应固定板设有定位柱,定位柱依次穿过弹簧、陶瓷垫片及固定板,电发热体表面顶靠在微晶面板下表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第一隔热棉、第二隔热棉及第三隔热棉之间构成隔热区间,有效限制电发热体产生的热量从底板的底部和边框外壳的侧部散失,使电发热体产生的热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微晶面板上,实现相应的加热功能,提高电陶炉的加热效率,电陶炉的底板、外壳温升低,不会烫伤人手。隔热区间具有一定的容积,因此,在电发热体进行高功率加热,产生大量的热量时,隔热区间可暂时容纳大量的热量,避免热量过分积压在电发热体上,并可使热量均匀地传递到微晶面板上。隔热板的设置进一步提高电陶炉的隔热功能,更有效限制热量从底板的底部散失,电陶炉无需设置散热风扇,电发热体的温度难以传递至控制面板,提高控制面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本新型电陶炉,包括底板1、设置在底板1上的边框外壳2及盖装在边框外壳2上的微晶面板3,底板1、边框外壳2及微晶面板3之间构成内腔,内腔设有第一隔热棉4,第一隔热棉4将内腔分隔为发热腔及电器腔,底板1上设有位于发热腔内的电发热体12及位于电器腔内的控制面板5,底板1上覆盖有第二隔热棉6,边框外壳2的内壁上覆盖有第三隔热棉7,第一隔热棉4、第二隔热棉6及第三隔热棉7之间围成位于发热腔内的隔热区间,电发热体12位于隔热区间内。第一隔热棉4、第二隔热棉6及第三隔热棉7之间构成隔热区间,有效限制电发热体12产生的热量从底板1的底部和边框外壳2的侧部散失,使电发热体12产生的热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微晶面板3上,实现相应的加热功能,提高电陶炉的加热效率,电陶炉的底板、外壳温升低,不会烫伤人手。隔热区间具有一定的容积,因此,在电发热体12进行高功率加热,产生大量的热量时,隔热区间可暂时容纳大量的热量,避免热量过分积压在电发热体12上,并可使热量均匀地传递到微晶面板3上。进一步地,所述底板1和第二隔热棉6之间设有隔热板61,隔热板61至少位于发热腔内。隔热板61的设置进一步提高电陶炉的隔热功能,更有效限制热量从底板1的底部散失。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热棉4和/或第二隔热棉6和/或第三隔热棉7由两块以上的隔热棉叠置而成,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热棉4和第二隔热棉6均为双层隔热棉结构,提高隔热功能,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热棉6及第三隔热棉7至少位于发热腔内,保证发热腔的隔热效果。进一步地,所述边框外壳2的左侧面上设有与控制面板5电连接的旋钮组件8,旋钮组件8位于电器腔一侧。旋钮组件8用于调节电发热体12的加热功率,旋钮组件8操作简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进一步地,所述边框外壳2的前面和后面分别设有把手9,便于用户用于提拿电陶炉。进一步地,所述底板1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11,通气孔11位于发热腔内和/或电器腔内。本实施例中,通气孔11位于发热腔内和电器腔内,在电发热体12进行高功率加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仍有部分热量传递到底板1,发热腔内的通气孔11具有散热功能,避免电发热体12进行高功率加热时发热腔内的温度过高,损坏其他部件。进一步地,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电器腔内的主板盒91,控制面板5嵌装入主板盒91内,实现控制面板5的固定,同时,进一步阻隔控制面板5和发热腔之间的热传递,有效保护控制面板5,延长控制面板5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主板盒91和第一隔热棉4之间设有若干阻隔条92,阻隔条92一侧抵靠在第一隔热棉4上,另一侧与主板盒91之间留有间隔,阻隔条92通过连接杆96接驳在主板盒91上。阻隔条92在对第一隔热棉4进行支撑的同时,在空间上分隔开第一隔热棉4和主板盒91,减少第一隔热棉4和主板盒91之间的热传递;另外,阻隔条92尺寸小,其与第一隔热棉4的接触面积小,第一隔热棉4和主板盒91之间传递的热量(由第一隔热棉4经阻隔条92和连接杆96传递到主板盒91上的热量)可忽略不计。进一步地,所述电发热体12侧部均布有若干固定板93,固定板93下部设有陶瓷垫片94,陶瓷垫片94耐高温,使用寿命长,陶瓷垫片94下部设有弹簧95,底板1上对应固定板93设有定位柱97,定位柱97依次穿过弹簧95、陶瓷垫片94及固定板93,电发热体12表面顶靠在微晶面板3下表面,实现电发热体12的固定安装。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而非以此来限定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依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电陶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设置在底板(1)上的边框外壳(2)及盖装在边框外壳(2)上的微晶面板(3),底板(1)、边框外壳(2)及微晶面板(3)之间构成内腔,内腔设有第一隔热棉(4),第一隔热棉(4)将内腔分隔为发热腔及电器腔,底板(1)上设有位于发热腔内的电发热体(12)及位于电器腔内的控制面板(5),底板(1)上覆盖有第二隔热棉(6),边框外壳(2)的内壁上覆盖有第三隔热棉(7),第一隔热棉(4)、第二隔热棉(6)及第三隔热棉(7)之间围成位于发热腔内的隔热区间,电发热体(12)位于隔热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陶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设置在底板(1)上的边框外壳(2)及盖装在边框外壳(2)上的微晶面板(3),底板(1)、边框外壳(2)及微晶面板(3)之间构成内腔,内腔设有第一隔热棉(4),第一隔热棉(4)将内腔分隔为发热腔及电器腔,底板(1)上设有位于发热腔内的电发热体(12)及位于电器腔内的控制面板(5),底板(1)上覆盖有第二隔热棉(6),边框外壳(2)的内壁上覆盖有第三隔热棉(7),第一隔热棉(4)、第二隔热棉(6)及第三隔热棉(7)之间围成位于发热腔内的隔热区间,电发热体(12)位于隔热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和第二隔热棉(6)之间设有隔热板(61),隔热板(61)至少位于发热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棉(4)和/或第二隔热棉(6)和/或第三隔热棉(7)由两块以上的隔热棉叠置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棉(6)及第三隔热棉(7)至少位于发热腔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外壳(2)的左侧面上设有与控制面板(5)电连接的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维他坊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