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0465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板结构,包括上织物层、下织物层、中间织物层和泡沫填充物,所述上织物层和所述下织物层形成填充空间;所述中间织物层包括多个上连接部、多个下连接部和多个过渡部,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之间通过过渡部连接;所述多个上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织物层连接,所述多个下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下织物层连接;所述过渡部将所述填充空间分隔为若干腔体,所述泡沫填充物容纳在所述腔体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复合板结构的抗剪切性能得到提高。

Composite plat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posite board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fabric layer, a lower fabric layer, an intermediate fabric layer and a foam filler. The upper fabric layer and the lower fabric layer form filling space, and the middle fabric layer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upper connecting parts, a plurality of lower connecting parts and a plurality of transition parts, and the upper connecting part and the lower connecting part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At least a part of the plurality of upper connecting parts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fabric layer, and at least a part of the plurality of lower connecting parts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fabric layer; the transition part divides the filling space into a plurality of chambers, and the foam filler is contained in the cavity. The shearing resistance of the composite plat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板结构,尤其是一种泡沫夹芯复合板结构。
技术介绍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复合材料应用中,常在承力结构中采用泡沫夹芯复合板。泡沫夹芯复合板一般由上面板、泡沫芯材和下面板组成。例如,将上面板、下面板与泡沫芯材胶粘、热压成型。又如,将织物层铺放在泡沫芯材上下表面,采用真空灌注工艺制备成型。在现有的复合板中,上面板和下面板之间纤维不连续,因而导致抗剪切性能差。此外,泡沫芯材与面板材料自身结合强度较低,面板与泡沫芯材之间容易脱粘或分层,严重限制其在承力结构上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板结构,其抗剪切性能得到显著改善,且不容易发生分层。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板结构,包括上织物层、下织物层、中间织物层和泡沫填充物,所述上织物层和所述下织物层形成填充空间;所述中间织物层包括多个上连接部、多个下连接部和多个过渡部,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之间通过过渡部连接;所述多个上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织物层连接,所述多个下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下织物层连接;所述过渡部将所述填充空间分隔为若干腔体,所述泡沫填充物容纳在所述腔体中。本技术可以将织物层与泡沫填充物形成一体化结构,从而避免分层,提高抗剪切性能。本技术的“多个”、“若干”均表示两个以上,并不限制其具体数量。例如,“多个”、“若干”表示3~100个。在本技术中,上织物层、下织物层和中间织物层的材料可以相同或不同。这些材料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那些,例如,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聚乙烯纤维、聚酯纤维等,优选为玻璃纤维。在本技术中,泡沫填充物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那些材料,例如聚氨酯泡沫、酚醛泡沫、聚醚酰亚胺(PEI)泡沫或聚氯乙烯(PVC)泡沫等,优选为聚氨酯泡沫。在本技术中,上织物层、下织物层和中间织物层一体化结构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获得。例如,采用立体编织工艺将上织物层和下织物层编织在一起,在上织物层和下织物层之间形成的编织层为中间织物层。又如,采用三维编织工艺直接形成上织物层、下织物层和中间织物层一体化结构。根据本技术的复合板结构,优选地,全部上连接部均与所述上织物层连接,全部下连接部均与所述下织物层连接。这样获得的织物体与泡沫填充物结合更加牢固,从而避免分层,提高抗剪切性能。根据本技术的复合板结构,优选地,所述上织物层与所述下织物层平行。根据本技术的复合板结构,优选地,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下连接部平行。所谓“平行”,表示二者所在的平面是大致平行的。这样获得的织物体与泡沫填充物结合牢固,提高抗剪切性能。根据本技术的复合板结构,优选地,在所述若干腔体中,至少一部分腔体的横截面是相同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是梯形、长方形、菱形、正方形等,优选为梯形。当横截面为梯形时,织物体与泡沫填充物结合更加牢固,从而避免分层,提高抗剪切性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若干腔体中,全部腔体的横截面是相同的。根据本技术的复合板结构,优选地,所述上织物层和所述下织物层的厚度均为0.1~10mm。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上织物层和所述下织物层的厚度均为1~8mm,更优选为2~6mm。根据本技术的复合板结构,优选地,所述中间织物层的厚度为0.1~10mm。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中间织物层的厚度均为1~8mm,更优选为2~6mm。选择上述参数,织物体与泡沫填充物结合非常牢固,从而进一步避免分层,进一步提高抗剪切性能。根据本技术的复合板结构,优选地,所述泡沫填充物的厚度为5~80mm。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泡沫填充物的厚度为10~60mm。根据本技术的复合板结构,优选地,所述泡沫填充物的宽度为5~600mm。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泡沫填充物的宽度为10~500mm,更优选为50~200mm。选择上述参数,织物体与泡沫填充物结合非常牢固,从而进一步避免分层,进一步提高抗剪切性能。根据本技术的复合板结构,优选地,所述过渡部相对于所述上织物层倾斜设置。所述过渡部与所述上连接部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所述过渡部与所述下连接部之间也形成一定的夹角。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过渡部与所述上连接部之间的夹角α为100°~150°,所述过渡部与所述下连接部之间的夹角β为100°~150°。夹角α和夹角β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为二者相同。夹角α和夹角β优选为120°~135°。这样可以使得织物体与泡沫填充物受力均衡,从而提高抗剪切性能。本技术将织物体与泡沫填充物形成一体化结构。上织物层与下织物层通过中间织物层连接在一起,可以避免分层,从而提高抗剪切性能。本技术的复合板结构稳定性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复合板结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上织物层;2-下织物层;3-泡沫填充物;4-下连接部;5-过渡部;6-上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实施例1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复合板结构,包括上织物层1、下织物层2、中间织物层和泡沫填充物3。上织物层1和下织物层2平行设置。中间织物层包括上连接部6、下连接部4和过渡部5,上连接部6和下连接部4之间通过过渡部5连接。上连接部6与上织物层1连接,下连接部4与下织物层2连接。上连接部6与下连接部4平行。采用立体编织的方式将中间织物层设置在上织物层1和下织物层2之间。过渡部5相对于上织物层1倾斜设置,其与上连接部6之间的夹角为120°,与下连接部4之间的夹角为120°。过渡部5将上织物层1和下织物层2之间的填充空间分隔为多个腔体,泡沫填充物3容纳在该腔体中。这些腔体的至少一部分横截面是相同的,均为梯形。在本实施例中,上织物层1、下织物层2和中间织物层的厚度均为1mm。泡沫填充物3的厚度为10mm,宽度为100mm。实施例2一种复合板结构,包括上织物层1、下织物层2、中间织物层和泡沫填充物3。上织物层1和下织物层2平行设置。中间织物层包括上连接部6、下连接部4和过渡部5,上连接部6和下连接部4之间通过过渡部5连接。上连接部6与上织物层1连接,下连接部4与下织物层2连接。上连接部6与下连接部4平行。可以采用立体编织的方式将中间织物层设置在上织物层1和下织物层2之间。过渡部5相对于上织物层1倾斜设置,其与上连接部6之间的夹角为135°,与下连接部4之间的夹角为135°。过渡部5将上织物层1和下织物层2之间的填充空间分隔为多个腔体,泡沫填充物3容纳在该腔体中。这些腔体的至少一部分横截面是相同的,均为梯形。在本实施例中,上织物层1、下织物层2和中间织物层的厚度均为2mm。泡沫填充物3的厚度为15mm,宽度为50mm。实施例3一种复合板结构,包括上织物层1、下织物层2、中间织物层和泡沫填充物3。上织物层1和下织物层2平行设置。中间织物层包括上连接部6、下连接部4和过渡部5,上连接部6和下连接部4之间通过过渡部5连接。上连接部6与上织物层1连接,下连接部4与下织物层2连接。上连接部6与下连接部4平行。可以采用立体编织的方式将中间织物层设置在上织物层1和下织物层2之间。过渡部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织物层、下织物层、中间织物层和泡沫填充物,所述上织物层和所述下织物层形成填充空间;所述中间织物层包括多个上连接部、多个下连接部和多个过渡部,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之间通过过渡部连接;所述多个上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织物层连接,所述多个下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下织物层连接;所述过渡部将所述填充空间分隔为若干腔体,所述泡沫填充物容纳在所述腔体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织物层、下织物层、中间织物层和泡沫填充物,所述上织物层和所述下织物层形成填充空间;所述中间织物层包括多个上连接部、多个下连接部和多个过渡部,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之间通过过渡部连接;所述多个上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织物层连接,所述多个下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下织物层连接;所述过渡部将所述填充空间分隔为若干腔体,所述泡沫填充物容纳在所述腔体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全部上连接部均与所述上织物层连接,全部下连接部与所述下织物层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织物层与所述下织物层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下连接部平行。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丹彭玉刚黄其忠王亚朋孙瑞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