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筒体套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0118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薄壁筒体套装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套装单元、移载装置,所述移载装置设置在套装单元上方,所述套装单元包括机架、顶升机构、侧面压紧机构、伸缩内衬机构,所述伸缩内衬机构设置在机架底部,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一对对称设置在伸缩内衬机构两侧的顶升组件,所述一对顶升组件分别与机架的两个侧面相连接,所述侧面压紧机构与顶升组件相邻侧的机架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薄壁筒体极易形变的特点,采用由内而外的立式套装方式,自动进行筒体套装,在套装过程中,采用内衬、外压的形式,有效提高了薄壁筒体套装的工作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自动化程度高,可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薄壁筒体的套装质量。

A thin-walled cylinder sleeve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in-walled cylinder assembly equipment, which includes a set unit and a load transfer device. The load transfer device is arranged above the set unit. The set unit comprises a frame, a lifting mechanism, a side compression mechanism and a telescopic lining mechanism. The telescopic lin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rame, and the lift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pair of lifting component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telescopic lining mechanism, the pair of lifting component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wo sides of the frame, and the side press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ame on the adjacent side of the lifting componen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n-walled cylinder which is very easy to deform, the invention adopts the vertical suit form from inside to outside to automatically carry out the suit of thin-walled cylinder. In the suit process, the form of inner lining and external pressure is adopted, which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thin-walled cylinder suit. The structure of the invention is simple and compact, and the automation degree is high, and the worker can be greatly reduced. The strength of the work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he thin walled cyl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壁筒体套装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薄壁筒体套装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薄壁筒体套装装置的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复合型薄壁筒体套装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人工套装和机械套装两种。人工套装是通过人工施加外力使内筒发生变形,以达到内筒筒径收缩的效果,再通过辅助套装工装,采用水平卧式套接的方式,将形变收缩的内筒套入外筒中,这种生产方式生产周期长,人员占用多,且套装质量无法控制;机械套装亦通过这种卧式套入方式,预先于内筒端口处增加引入倒角,外筒固定,施加外力于内筒,将内筒强行推入外筒中,但由于薄壁筒体自身壁厚较薄,极易发生形变,采用卧式套装的方式,筒体受力后变形大,并且在套装过程中推进的阻力极大,无法满足薄壁筒体套装的生产工艺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充分考虑薄壁筒体易变形的特点,提供一种薄壁筒体套装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由内而外立式套装的套装方式,结构紧凑,可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薄壁筒体的套装质量和套装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薄壁筒体套装装置,包括套装单元、移载装置,所述移载装置设置在套装单元上方,所述套装单元包括机架、顶升机构、侧面压紧机构、伸缩内衬机构,所述伸缩内衬机构设置在机架底部,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一对对称设置在伸缩内衬机构两侧的顶升组件,所述一对顶升组件分别与机架上两个相对的侧面相连接,所述侧面压紧机构与顶升组件相邻侧的机架相连接。所述顶升组件包括安装座、第一减速电机、顶升架、丝杆螺母副、直线滑轨副,所述安装座与机架相连接;所述直线滑轨副设置在安装座上,所述顶升架与丝杆螺母副相连接并可在直线滑轨副上滑动,所述丝杆螺母副一端与第一减速电机相连接。所述侧面压紧机构包括导套、第二减速电机、直线模组、连接杆、压杆、导杆,所述压杆通过连接杆与直线模组相连接,所述直线模组与第二减速电机相连接,所述导套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导杆穿过导套与压杆相连接。所述伸缩内衬机构包括套体座、双向丝杆、正向螺母、反向螺母、一对滑套、撑杆组件,所述正向螺母、反向螺母设置在双向丝杆上,所述双向丝杆设置在套体座内部,双向丝杆一端与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一对滑套分别与正向螺母、反向螺母相连接,滑套通过导向滑轨、导向滑块可在套体座上滑动,所述套体座外侧沿圆周均布有若干个撑杆组件。所述撑杆组件包括撑杆、连杆、支杆,所述连杆两端分别与撑杆、滑套相连接,所述支杆两端分别与连杆、套体座相连接。本专利技术工作时(以三层筒体套装为例),移载装置将内层筒体移载至伸缩内衬机构正上方,调整内层筒体位置,使得内层筒体与伸缩内衬机构同轴,此时,伸缩内衬机构为收缩状态,一对顶升组件开始工作,第一减速电机启动,丝杆螺母副旋转,顶升架沿直线滑轨副上升至接料高度,移载装置将内层筒体放置于顶升架上,减速电机反转,丝杆螺母副旋转,顶升架沿直线滑轨副下降,内层筒体随之下降并套在伸缩内衬机构外部,当内层筒体下降至筒体顶部略高于撑杆的顶端时,减速电机停止转动,此时驱动电机启动,双向丝杆转动,设置在双向丝杆上的正向螺母和反向螺母带动一对滑套通过导向滑轨、导向滑块在套体座上做背离运动,在连杆和支杆的作用下,撑杆向外扩展,直至撑杆形成的外圆直径略小于内层筒体的内径时,驱动电机停止转动,第二减速电机启动,直线模组通过连接杆带动压杆向内层筒体方向运动,压杆对内层筒体外侧面施压,内层筒体受压变形,直至内层筒体横截面大致成心形形状,此时移载装置将中层筒体移载至伸缩内衬机构正上方,调整中层筒体位置,使得中层筒体的轴线与内层筒体的轴线同轴后,移载装置将中层筒体套入内层筒体上端,此时减速电机反转,直线模组通过连接杆带动压杆离开内层筒体外侧面,中层筒体在移载装置及重力的作用下,逐渐下降,套在内层筒体的外部,待完全套入后,减速电机启动,直线模组通过连接杆再次带动压杆向筒体方向运动,压杆对中层筒体外侧面施压,直至中层筒体横截面大致成心形形状,随后,移载装置将外层筒体移载至伸缩内衬机构正上方,调整外层筒体位置,使得外层筒体的轴线与中层筒体的轴线同轴后,移载装置将外层筒体套入中层筒体上端,此时减速电机反转,直线模组通过连接杆带动压杆离开中层筒体外侧面,外层筒体在移载装置及重力的作用下,逐渐下降,套在中层筒体外部,待完全套入后,减速电机启动,丝杆螺母副旋转,顶升架沿直线滑轨副上升至接料高度,移载装置将完成套装的筒体移开,完成薄壁筒体的套装工作。本专利技术的薄壁筒体套装装置,可根据套装产品的需求,重复上述套装动作,完成任意层数筒体的套装工作。本专利技术针对薄壁筒体极易形变的特点,采用由内而外的立式套装方式,自动进行筒体的套装,在套装过程中,采用内衬、外压的形式,有效提高了薄壁筒体套装的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自动化程度高,可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薄壁筒体的套装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套装单元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套装单元去除伸缩内衬机构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伸缩内衬机构的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伸缩内衬机构的立体图。其中:1.机架;2.顶升机构;3.侧面压紧机构;4.伸缩内衬机构;5.安装座;6.第一减速电机;7.顶升架;8.丝杆螺母副;9.直线滑轨副;10.导套;11.第二减速电机;12.直线模组;13.连接杆;14.压杆;15.导杆;16.套体座;17.双向丝杆;18.正向螺母;19.反向螺母;20.撑杆;21.连杆;22.支杆;23.驱动电机;24.滑套;25.导向滑轨;26.导向滑块;30.移载装置;101.套装单元;201.顶升组件;401.撑杆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薄壁筒体套装装置,包括套装单元101、移载装置30,所述移载装置30设置在套装单元101上方,所述套装单元101包括机架1、顶升机构2、侧面压紧机构3、伸缩内衬机构4,所述伸缩内衬机构4设置在机架1底部,所述顶升机构2包括一对对称设置在伸缩内衬机构4两侧的顶升组件201,所述一对顶升组件201分别与机架1的上、下两侧面相连接,所述侧面压紧机构3与机架1的右侧面相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顶升组件201包括安装座5、第一减速电机6、顶升架7、丝杆螺母副8、直线滑轨副9,所述安装座5与机架1相连接;所述直线滑轨副9设置在安装座5上,所述顶升架7与丝杆螺母副8相连接并可在直线滑轨副9上滑动,所述丝杆螺母副8下端与第一减速电机6相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侧面压紧机构3包括两个导套10、第二减速电机11、直线模组12、连接杆13、压杆14、两根导杆15,所述压杆14通过连接杆13与直线模组12相连接,所述直线模组12与第二减速电机11相连接,所述两个导套10平行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两根导杆15分别穿过两个导套与压杆14两端相连接。如图4、图5所示,所述伸缩内衬机构4包括套体座16、双向丝杆17、正向螺母18、反向螺母19、一对滑套24、撑杆组件401,所述正向螺母18、反向螺母19设置在双向丝杆17上,所述双向丝杆17设置在套体座16内部,双向丝杆17底端与驱动电机23相连接,所述一对滑套24分别与正向螺母18、反向螺母19相连接,滑套24通过导向滑轨25、导向滑块26可在套体座16上滑动,所述套体座16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壁筒体套装装置,包括套装单元(101)、移载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装置(30)设置在套装单元(101)上方,所述套装单元(101)包括机架(1)、顶升机构(2)、侧面压紧机构(3)、伸缩内衬机构(4),所述伸缩内衬机构(4)设置在机架(1)底部,所述顶升机构(2)包括一对对称设置在伸缩内衬机构(4)两侧的顶升组件(201),所述一对顶升组件(201)分别与机架(1)上两个相对的侧面相连接,所述侧面压紧机构(3)与顶升组件(201)相邻侧的机架(1)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筒体套装装置,包括套装单元(101)、移载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装置(30)设置在套装单元(101)上方,所述套装单元(101)包括机架(1)、顶升机构(2)、侧面压紧机构(3)、伸缩内衬机构(4),所述伸缩内衬机构(4)设置在机架(1)底部,所述顶升机构(2)包括一对对称设置在伸缩内衬机构(4)两侧的顶升组件(201),所述一对顶升组件(201)分别与机架(1)上两个相对的侧面相连接,所述侧面压紧机构(3)与顶升组件(201)相邻侧的机架(1)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筒体套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组件(201)包括安装座(5)、第一减速电机(6)、顶升架(7)、丝杆螺母副(8)、直线滑轨副(9),所述安装座(5)与机架(1)相连接;所述直线滑轨副(9)设置在安装座(5)上,所述顶升架(7)与丝杆螺母副(8)相连接并可在直线滑轨副(9)上滑动,所述丝杆螺母副(8)一端与第一减速电机(6)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筒体套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压紧机构(3)包括导套(10)、第二减速电机(11)、直线模组(12)、连接杆(13)、压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洪光刘伟连王新祥苑留堂陈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重工鹏力南京智能装备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