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901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1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吹吸机,包括:主机壳体;吹吸组件,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主机壳体,所述吹吸组件包括吸风管及吹风管,所述吸风管包括位于轴向前端的进气口及位于轴向后端的第一连接口,所述吹风管包括连通外界的出风口及连接所述主机壳体的第二连接口;马达,连接于所述主机壳体;风扇,由马达驱动旋转并产生气流;操作手柄,用于供操作者握持;所述吸风管有且仅有一条轴心线,所述吸风管的轴心线自所述第一连接口的轴心向前延伸,所述吹风管的轴心线自所述第二连接口的轴心向前延伸,所述吸风管的轴心线与所述进风口所在平面的交点位于所述吹风管的轴心线与所述出风口所在平面的交点的前端,且两个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50mm~200mm。

Blow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low-Suction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main engine housing, a Blow-Suction assembly, and a detachable connection to the main engine housing. The Blow-Suction assembly comprises a suction pipe and a Blow-Suction pipe. The suction pipe comprises an air inlet located at the axial front end and a first connecting port located at the axial back end. The Blow-Suction pipe comprises a connecting external part. The air outlet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ort connecting the main engine housing are connected to the main engine housing; the motor is connected to the main engine housing; the fan is driven by the motor to rotate and generate air flow; the operating handle is used for the operator to hold; the air suction pipe has and has only one axis line, and the axis line of the air suction pipe is forward from the axis center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port. The axial line of the blowing pipe extends forward from the axis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por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axial line of the suction pipe and the plane where the air inlet is located is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axial line of the blowing pipe and the plane where the air outlet is, and the linear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intersections is 50 mm to 200 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吹吸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吹吸机,尤其涉及吹吸机的吹吸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花园类吹吸机,吹、吸风管的设置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连接于主机壳体的吹风管、吸风管分别设有独立的气流通道,壳体内设置有转换机构能有效的封闭出尘口或者吹气口,而从实现吹气模式与吸气模式的转换;另一种是在吹吸管内仅设置单一的气流通道,即吹、吸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利用的是同一个气流通道,壳体上设置进气口,通过一定的机构有效的打开或者封闭进气口,吹吸机便能在吹气模式与吸气模式间转换。对于第一种,常常由于吸风管与吹风管之间的开口距离匹配不当,而带来吸风管的进风口与吹风管的出风口产生气流干扰,影响吹风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吹风效率及吸性能的吹吸机。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吹吸机,可选择的在吹模式或者吸模式下工作,该吹吸机包括:主机壳体;吹吸组件,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主机壳体,所述吹吸组件包括相对独立的吸风管及吹风管,所述吸风管与所述吹风管均与外界连通且均沿轴向延伸,所述吸风管包括位于轴向前端的进风口及连接所述主机壳体的位于轴向后端的第一连接口,所述吹风管包括连通外界的出风口及连接所述主机壳体的第二连接口;马达,连接于所述主机壳体,用于产生旋转动力;风扇,由马达驱动旋转并产生气流;操作手柄,用于供操作者握持;所述吸风管有且仅有一条轴心线,所述吸风管的轴心线自所述第一连接口的轴心向前延伸,所述吹风管的轴心线自所述第二连接口的轴心向前延伸,所述吸风管的轴心线与所述进风口所在平面的交点位于所述吹风管的轴心线与所述出风口所在平面的交点的前端,且所述吸风管的轴心线与所述进风口所在平面的交点和所述吹风管的轴心线与所述出风口所在平面的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50mm~200mm。优选的,所述吸风管的轴心线与所述进风口所在平面的交点和所述吹风管的轴心线与所述出风口所在平面的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80mm~120mm。优选的,所述吹风管有且仅有一条轴心线,所述吸风管的轴心线与所述吹风管的轴心线形成的夹角范围为0度~20度。优选的,所述吸风管在垂直于所述轴向上的截面积由所述第一连接口至所述进风口呈逐渐增大或保持不变。优选的,所述吹风管在垂直于所述轴向上的截面积自所述第二连接口至所述出风口呈逐渐减小或保持不变。优选的,所述吸风管的第一连接口在与轴向相垂直方向上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吹风管的出风口在与轴向相垂直方向上的截面积。优选的,所述吸风管在轴向上的延伸长度范围为550mm~700mm,且所述吹风管在轴向上的延伸长度范围为500mm~650mm。优选的,所述吹风管在轴向上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吸风管在轴向上的延伸长度,所述吸风管的延伸长度为650mm,所述吹风管的延伸长度为550mm。优选的,所述主机壳体包括收容风扇的蜗壳,所述吹吸组件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蜗壳,所述蜗壳包括螺旋部和吼部,所述螺旋部具有渐变的螺旋半径和出口,所述出口对应的螺旋半径最大,所述吼部具有与所述吹风管连接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的横截面积等于所述吹风管的出风口的横截面积。优选的,所述通风口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出口的横截面积。优选的,所述吹吸机进一步包括设置有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的操作手柄,所述第一手柄设置于所述主机壳体上,所述第二手柄设置于所述吹吸组件上。优选的,在轴向上,所述第一手柄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手柄的延伸长度,所述第一手柄用于在所述吹吸机处于工作状态时,供操作者单手握持;所述第二手柄用于在所述吹吸组件与所述主机壳体进行拆卸或安装时供操作者握持。优选的,所述第一手柄具有中分剖面,所述第一手柄相对所述中分剖面对称设置,所述蜗壳还包括形成于所述螺旋部起始端与所述吼部之间的蜗舌部,所述蜗舌部具有分割顶部圆角,所述中分剖面配置为与所述分割顶部圆角相切或相交。优选的,所述第一手柄包括供操作者握持的第一握持部,在轴向上,所述第一握持部的最前端至少部分向前超过所述吸风管的第一连接口。优选的,所述第一握持部的最前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口之间的直线距离大于等于25mm,且小于等于45mm。优选的,所述吹吸机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主机壳体的出尘管,所述出尘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吸风管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出尘管在与所述出尘管延伸方向相垂直方向上的截面积等于所述第二连接口在与轴向相垂直方向上的截面积。优选的,所述吹吸机还包括连接于主机壳体内部的吹吸转换机构,所述吹吸转换机构包括设置在主机壳体外部的控制钮及位于主机壳体内部的调节翻板,所述控制钮可操作的控制所述调节翻板封闭所述第二连接口或封闭所述出尘管的开口,以实现所述吹吸机在所述吸模式与所述吹模式之间进行转换。优选的,所述马达绕一旋转轴线驱动所述风扇旋转,所述风扇具有通过所述马达带到旋转的转动轴线,所述吸风管的轴心线、所述马达的旋转轴线及所述风扇的转动轴线共线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吸风管设置为直管,气流能够顺畅的自进风口引入至吸风管内,不会再造成额外的风阻,有效的增加了气流的利用率。2.在轴向上,吸风管的轴心线与进风口所在平面的交点和吹风管的轴心线与出风口所在平面的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50mm~200mm。以避免吹吸机处于吹风模式下,进风口与出风口出现气流干扰,从而影响吹风性能。3.第一手柄的第一握持部的最前端至少部分向前超过吸风管的第一连接口,如此设计,方便操作者无论在吹模式下还是在吸模式下,都可以执行单手操作。且对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而言,可从第一手柄上选择适合自己的握持位置,从而掌握吹吸机的重心,使得操作变得更为轻松。附图说明以上所述的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可以通过下面的能够实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同时结合附图描述而清楚地获得。附图以及说明书中的相同的标号和符号用于代表相同的或者等同的元件。图1是本技术的吹吸机沿主视方向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吹吸机在吹模式下气流走向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吹吸机在吸模式下气流走向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的吹吸机的吹吸组件与主机壳体处于分离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的吹吸机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吹吸机的风扇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至4所示,为本技术揭示的一种能够进行单手操作的便携式吹吸机100。吹吸机100是一种常见的花园工具,用于执行清洁工作。吹吸机100可以利用吹风功能将散落的树叶集中起来,也可以利用吸风功能把树叶吸入指定的垃圾收集装置内,从而达到清洁的目的。因此吹吸机100至少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当吹吸机100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吹吸机100执行吹风功能;而当吹吸机100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吹吸机100执行吸风功能。因此第一工作模式也可以称之为吹模式,第二工作模式也可以称之为吸模式。用户可根据自身作业的实际需求,可选择的在吹模式或者吸模式下工作。吹吸机100,整体沿图1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延伸,定义该方向为轴向。如图1所示,吹吸机100包括主机壳体1、可拆卸的连接于主机壳体1的吹吸组件2、连接于主机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吹吸机,具有吹模式和吸模式,该吹吸机包括:主机壳体;吹吸组件,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主机壳体,所述吹吸组件包括相对独立的吸风管及吹风管,所述吸风管与所述吹风管均与外界连通且均沿轴向延伸,所述吸风管包括位于轴向前端的进风口及连接所述主机壳体的位于轴向后端的第一连接口,所述吹风管包括连通外界的出风口及连接所述主机壳体的第二连接口;马达,连接于所述主机壳体,用于产生旋转动力;风扇,由马达驱动旋转并产生气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管有且仅有一条轴心线,所述吸风管的轴心线自所述第一连接口的轴心向前延伸,所述吹风管的轴心线自所述第二连接口的轴心向前延伸,所述吸风管的轴心线与所述进风口所在平面的交点位于所述吹风管的轴心线与所述出风口所在平面的交点的前端,且所述吸风管的轴心线与所述进风口所在平面的交点和所述吹风管的轴心线与所述出风口所在平面的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50mm~20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吹吸机,具有吹模式和吸模式,该吹吸机包括:主机壳体;吹吸组件,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主机壳体,所述吹吸组件包括相对独立的吸风管及吹风管,所述吸风管与所述吹风管均与外界连通且均沿轴向延伸,所述吸风管包括位于轴向前端的进风口及连接所述主机壳体的位于轴向后端的第一连接口,所述吹风管包括连通外界的出风口及连接所述主机壳体的第二连接口;马达,连接于所述主机壳体,用于产生旋转动力;风扇,由马达驱动旋转并产生气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管有且仅有一条轴心线,所述吸风管的轴心线自所述第一连接口的轴心向前延伸,所述吹风管的轴心线自所述第二连接口的轴心向前延伸,所述吸风管的轴心线与所述进风口所在平面的交点位于所述吹风管的轴心线与所述出风口所在平面的交点的前端,且所述吸风管的轴心线与所述进风口所在平面的交点和所述吹风管的轴心线与所述出风口所在平面的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50mm~20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管的轴心线与所述进风口所在平面的交点和所述吹风管的轴心线与所述出风口所在平面的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80mm~12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管有且仅有一条轴心线,所述吸风管的轴心线与所述吹风管的轴心线形成的夹角范围为0度~20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管在垂直于所述轴向上的截面积由所述第一连接口至所述进风口呈逐渐增大或保持不变。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管在垂直于所述轴向上的截面积自所述第二连接口至所述出风口呈逐渐减小或保持不变。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管的第一连接口在与轴向相垂直方向上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吹风管的出风口在与轴向相垂直方向上的截面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管在轴向上的延伸长度范围为550mm~700mm,且所述吹风管在轴向上的延伸长度范围为500mm~650mm。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管在轴向上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吸风管在轴向上的延伸长度,所述吸风管的延伸长度为650mm,所述吹风管的延伸长度为550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壳体包括收容风扇的蜗壳,所述吹吸组件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蜗壳,所述蜗壳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占虎喻学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