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937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1 0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飞机。所述飞机包括第一前缘襟翼,其设置在第一尾翼的前缘部分,第一前缘襟翼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尾翼在所述第一尾翼的一侧至第一尾翼的另一侧方向转动;第一驱动组件,其设置在所述飞机的机身或所述第一尾翼上并与所述第一前缘襟翼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前缘襟翼转动;第二前缘襟翼,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尾翼的前缘部分,所述第二前缘襟翼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尾翼在所述第二尾翼的一侧至第二尾翼的另一侧方向转动;第二驱动组件,其设置在所述飞机的机身或所述第二尾翼上并与所述第二前缘襟翼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前缘襟翼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增加前缘襟翼能明显改善了V型尾翼布局的飞机的航向稳定性和差偏时的航向操纵效率。

An aircraf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irplane. The aircraft includes a first leading edge flap which is disposed at the leading edge portion of the first tail, the first leading edge flap which can rotate relative to one side of the first tail wing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first tail wing, and the first driving assembly which is disposed on the fuselage of the aircraft or the first tail wing and on the first tail wing. The leading edge flap is connected for driving the first leading edge flap to rotate; the second leading edge flap is arranged at the leading edge portion of the second tail wing, the second leading edge flap can rotate relative to one side of the second tail wing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second tail wing; and the second driving assembly is arranged at the place. The fuselage or the second tail of the aircr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leading edge flap for driving the second leading edge flap to rotate. In the utility model, by adding a leading edge flap, the heading stability and the heading control efficiency of the aircraft with V-shaped tail fin layout can be obviously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飞机
本技术涉及飞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飞机。
技术介绍
V形尾翼代替平尾和垂尾实现纵向和航向增稳和操纵,具有部件少,减小飞机结构重量和飞行阻力的优点。V形尾翼同时作纵向和航向的稳定面和操纵面时,V形尾翼与水平面的夹角往往较大,V形尾翼所处的位置易受前体/机翼下洗等复杂干扰流的影响,因此大迎角纵向和航向稳定性往往不足;同时由于倾角较大,相对V形尾翼的局部气流角受侧滑影响很大,V形尾翼上易分离,导致舵面操纵能力不足,此外V形尾翼差偏进行航向操纵时易产生大的横向耦合力矩。这些限制了V形尾翼布局飞机的机动能力。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机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飞机,所述飞机包括机身以及V型尾翼,所述V型尾翼设置在所述机身上,所述飞机V型尾翼包括第一尾翼以及第二尾翼,所述第一尾翼能够将飞机的机头至机尾方向的气流分流,从而使气流自所述第一尾翼的两侧流过;所述第二尾翼能够将飞机的机头至机尾方向的气流分流,从而使气流自所述第二尾翼的两侧流过;所述飞机进一步包括:第一前缘襟翼,所述第一前缘襟翼设置在所述第一尾翼的前缘部分,所述第一前缘襟翼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尾翼在所述第一尾翼的一侧至第一尾翼的另一侧方向转动;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飞机的机身或所述第一尾翼上并与所述第一前缘襟翼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前缘襟翼转动;第二前缘襟翼,所述第二前缘襟翼设置在所述第二尾翼的前缘部分,所述第二前缘襟翼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尾翼在所述第二尾翼的一侧至第二尾翼的另一侧方向转动;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飞机的机身或所述第二尾翼上并与所述第二前缘襟翼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前缘襟翼转动。优选地,所述第一前缘襟翼与所述第一尾翼的前缘部分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前缘襟翼与所述第二尾翼的前缘部分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前缘襟翼内设置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一尾翼的前缘部分通过铰接方式连接且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旋转轴旋转,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前缘襟翼转动;所述第二前缘襟翼内设置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与所述第二尾翼的前缘部分通过铰接方式连接且所述第二旋转轴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旋转轴旋转,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前缘襟翼转动。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以及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以及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旋转轴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机身或所述第一尾翼上,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为连杆传动机构;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机身或所述第二尾翼上,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为连杆传动机构。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尾翼上,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组;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尾翼上,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组。优选地,所述第一尾翼内设置有第一尾翼转轴;所述第二尾翼内设置有第二尾翼转轴;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电缆,所述第一电缆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缆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尾翼转轴内;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二电缆,所述第二电缆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电缆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尾翼转轴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前缘襟翼在所述第一尾翼上的面积占所述第一尾翼的总面积的8%至15%;所述第二前缘襟翼在所述第二尾翼上的面积占所述第二尾翼的总面积的8%至15%。本技术中的飞机的第一尾翼上设置有第一前缘襟翼,第二尾翼上设置有第二前缘襟翼,通过增加可偏转的前缘襟翼能明显改善了V型尾翼布局的飞机的航向稳定性和差偏时的航向操纵效率,减小V型尾翼差动偏转操纵时的横向耦合效应。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飞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机身33连杆传动机构2第一尾翼21第一尾翼转轴3第一前缘襟翼34第一电缆31第一旋转轴32第一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飞机的结构示意图。飞机通常包括机身1以及V型尾翼,V型尾翼设置在机身上,飞机V型尾翼包括第一尾翼2以及第二尾翼(第一尾翼与第二尾翼通常结构形状相同),第一尾翼2能够将飞机的机头至机尾方向的气流分流,从而使气流自第一尾翼2的两侧流过;第二尾翼能够将飞机的机头至机尾方向的气流分流,从而使气流自第二尾翼的两侧流过。由于第一尾翼与第二尾翼的结构形状相同,因此,在图1中仅仅示出了第一尾翼,而并没有将第二尾翼示出。如图1所示的飞机包括机身、V型尾翼、第一前缘襟翼3、第一驱动组件、第二前缘襟翼(图中未示出)、第二驱动组件。其中,V型尾翼包括第一尾翼1以及第二尾翼(图中未示出)。第一前缘襟翼3设置在第一尾翼2的前缘部分,第一前缘襟翼3能够相对第一尾翼2在第一尾翼2的一侧至第一尾翼2的另一侧方向转动(图中纸面向里或向外方向)。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飞机的机身1或第一尾翼2上并与第一前缘襟翼3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前缘襟翼3转动。第二前缘襟翼设置在第二尾翼的前缘部分,第二前缘襟翼能够相对第二尾翼在第二尾翼的一侧至第二尾翼的另一侧方向转动。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飞机的机身1或第二尾翼上并与第二前缘襟翼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前缘襟翼转动。本技术中的飞机的第一尾翼上设置有第一前缘襟翼,第二尾翼上设置有第二前缘襟翼,通过增加可偏转的前缘襟翼能明显改善了V型尾翼布局的飞机的航向稳定性和差偏时的航向操纵效率,减小V型尾翼差动偏转操纵时的横向耦合效应。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前缘襟翼3与第一尾翼2的前缘部分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第二前缘襟翼与第二尾翼的前缘部分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前缘襟翼3内设置有第一旋转轴31,第一旋转轴31与第一尾翼2的前缘部分通过铰接方式连接且第一旋转轴31与第一驱动组件连接,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旋转轴31旋转,从而带动第一前缘襟翼3转动;第二前缘襟翼内设置有第二旋转轴,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飞机,所述飞机包括机身(1)以及V型尾翼,所述V型尾翼设置在所述机身(1)上,所述飞机V型尾翼包括第一尾翼(2)以及第二尾翼,所述第一尾翼(2)能够将飞机的机头至机尾方向的气流分流,从而使气流自所述第一尾翼(2)的两侧流过;所述第二尾翼能够将飞机的机头至机尾方向的气流分流,从而使气流自所述第二尾翼的两侧流过;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机进一步包括:第一前缘襟翼(3),所述第一前缘襟翼(3)设置在所述第一尾翼(2)的前缘部分,所述第一前缘襟翼(3)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尾翼(2)在所述第一尾翼(2)的一侧至第一尾翼(2)的另一侧方向转动;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飞机的机身(1)或所述第一尾翼(2)上并与所述第一前缘襟翼(3)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前缘襟翼(3)转动;第二前缘襟翼,所述第二前缘襟翼设置在所述第二尾翼的前缘部分,所述第二前缘襟翼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尾翼在所述第二尾翼的一侧至第二尾翼的另一侧方向转动;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飞机的机身(1)或所述第二尾翼上并与所述第二前缘襟翼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前缘襟翼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机,所述飞机包括机身(1)以及V型尾翼,所述V型尾翼设置在所述机身(1)上,所述飞机V型尾翼包括第一尾翼(2)以及第二尾翼,所述第一尾翼(2)能够将飞机的机头至机尾方向的气流分流,从而使气流自所述第一尾翼(2)的两侧流过;所述第二尾翼能够将飞机的机头至机尾方向的气流分流,从而使气流自所述第二尾翼的两侧流过;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机进一步包括:第一前缘襟翼(3),所述第一前缘襟翼(3)设置在所述第一尾翼(2)的前缘部分,所述第一前缘襟翼(3)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尾翼(2)在所述第一尾翼(2)的一侧至第一尾翼(2)的另一侧方向转动;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飞机的机身(1)或所述第一尾翼(2)上并与所述第一前缘襟翼(3)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前缘襟翼(3)转动;第二前缘襟翼,所述第二前缘襟翼设置在所述第二尾翼的前缘部分,所述第二前缘襟翼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尾翼在所述第二尾翼的一侧至第二尾翼的另一侧方向转动;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飞机的机身(1)或所述第二尾翼上并与所述第二前缘襟翼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前缘襟翼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缘襟翼(3)与所述第一尾翼(2)的前缘部分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前缘襟翼与所述第二尾翼的前缘部分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缘襟翼(3)内设置有第一旋转轴(31),所述第一旋转轴(31)与所述第一尾翼(2)的前缘部分通过铰接方式连接且所述第一旋转轴(31)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旋转轴(31)旋转,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前缘襟翼(3)转动;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光洪蔡为民于东升吴蓝图张沛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