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其PCB插座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60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1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PCB插座组件,PCB插座组件定义其下端为插接端,包括PCB板和与PCB板焊接导通的PCB板接触件,所述PCB插座组件还包括设置在PCB板的下侧板面上的插座绝缘体,所述PCB板上设置有接触件安装孔,所述PCB板接触件穿装于接触件安装孔中,所述插座绝缘体上设有与安装孔的轴线平行并用于与插头绝缘体上的导正柱导向插接配合的下导正孔,通过设置插头绝缘体,并通过插头绝缘体设置有浮动结构从而可以首先使转接插头与RU插座连接,再通过移动PCB插座组件使PCB板接触件与转接接触件连接,即可完成PCB板与RU插座的连接,拆卸PCB板时,可以直接取下PCB板,与现有技术相比,装配维护方便,不需要特定顺序,能够减少拆卸步骤,提高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及其PCB插座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PCB插座组件。
技术介绍
户外基站RU(基站远端单元)的结构如图1所示,一般包括RU箱体1、设置在RU箱体1内的PCB板3和焊接到PCB板上的PCB插座2,PCB插座2与RU插座4插接,RU插座4一般为RU方盘插座,从RU箱体外部插入RU箱体内。PCB插座2包括绝缘体和设置在绝缘体内的接触件,接触件包括用于与PCB板导通的插接部和用于与RU插座4插接的转接部,插接部与转接部呈L形布置,RU插座4的插接方向与PCB板3平行,装配时RU插座4与PCB插座2的插座连接部直接对插接触。但是,由于RU箱体内空间有限,现有的安装顺序必须是先安装好PCB插座并把PCB板安装到位,然后才能从RU箱体外部安装RU插座,RU插座安装的过程中直接与PCB插座插接,该装配顺序不能改变,如果先安装RU插座,PCB板将无法沿RU插座轴向移动,也就无法与RU插座连接。当PCB插座或其他元器件出现故障,需要拆下PCB板时,由于PCB插座位于PCB板下方且与RU插座处于对插状态,因此无法直接将PCB板拆下,必须要先拆卸RU插座后,才能拆卸PCB板,拆卸顺序也不能改变。因此,现有的基站远端单元装配维护步骤复杂,操作非常不方便,会对作业效率造成较大影响,反复拆卸RU插座还可能导致连接器密封出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以解决现有的基站远端单元装配维护不方便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还在在于提供一种该连接器的PCB插座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PCB插座组件的技术方案是:方案1:PCB插座组件,定义其下端为插接端,包括PCB板和与PCB板焊接导通的PCB板接触件,所述PCB插座组件还包括设置在PCB板的下侧板面上的插座绝缘体,所述PCB板上设置有接触件安装孔,所述PCB板接触件穿装于接触件安装孔中,所述插座绝缘体上设有与安装孔的轴线平行并用于与插头绝缘体上的导正柱导向插接配合的下导正孔。方案2:在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PCB板上还设有与所述下导正孔同轴布置的上导正孔。方案3:在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插座绝缘体为贴设于PCB板的下板面上的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PCB板接触件的安装结构而使PCB板接触件伸入至安装孔中。方案4: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所述下导正孔有两个以上,各个下导正孔间隔布置于插座绝缘体上。方案5:在方案3的基础上,所述PCB板接触件具有与PCB板焊接导通的焊脚,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绝缘体上的供焊脚穿过并与焊脚过盈装配的焊脚固定孔。方案6:在方案5的基础上,所述PCB板接触件还具有用于与适配插接部的两侧板面分别弹性顶压配合实现导通的弹片,位于插接部的同一侧板面上的弹片有至少两个,沿平行于插接部的板面方向水平间隔布置。方案7:在方案6的基础上,位于插接部的每一侧板面上的弹片有至少两排,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方案8:在方案7的基础上,位于最上排的弹片突出于所述PCB板的上板面。方案9:在方案6的基础上,所述PCB板接触件为相对间隔设置在插接部相对两侧的两部分构成,每部分的下端面靠近插接部的一端均设有向上弯折以引导插接部插入的弧形引导面。方案10:在方案6的基础上,所述PCB板接触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供插接部穿过的避让孔,所述弹片有上下两排,位于上排的弹片由所述底板上位于避让孔的与插接部两侧板面对应的边沿处向上弯折延伸构成,位于下排的弹片由底板上与插接部的两侧板面对应的两端边沿向上弯折延伸构成,底板上垂直于插接部的板面的对应两侧边沿向上弯折而构成所述焊脚,位于下排的弹片具有用于与插接部引导配合的弧形引导面。方案11:在方案1~3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PCB板为矩形板结构,所述安装孔有两个,沿PCB板的板面对角方向间隔布置。本技术连接器的技术方案是:方案12:连接器,包括用于固定在RU箱体上的RU插座和设置在箱体内的PCB插座组件,还包括用于固定在RU箱体内并与RU插座连接的转接插头,定义PCB插座组件的下端为插接端,所述PCB插座组件包括PCB板以及与PCB板焊接导通的PCB板接触件,所述转接插头包括插头绝缘体和设置在插头绝缘体上的转接接触件,所述转接接触件具有与PCB板接触件导向插接配合的插接部,所述插头绝缘体具有用于使所述插接部与所述PCB板接触件沿垂直于插接方向活动插接的浮动结构,所述PCB插座组件还包括设置在PCB板的下侧板面上的插座绝缘体,所述PCB板上设置有接触件安装孔,所述PCB板接触件穿装于接触件安装孔中,所述插头绝缘体上设置有上下延伸的导正柱,所述插座绝缘体上设有与安装孔的轴线平行并用于与插头绝缘体上的导正柱导向插接配合的下导正孔。方案13:在方案12的基础上,所述PCB板上还设有与所述下导正孔同轴布置的上导正孔。方案14:在方案13的基础上,所述插座绝缘体为贴设于PCB板的下板面上的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PCB板接触件的安装结构而使PCB板接触件伸入至安装孔中。方案15:在方案12或14的基础上,所述下导正孔有两个以上,各个下导正孔间隔布置于插座绝缘体上。方案16:在方案14的基础上,所述PCB板接触件具有与PCB板焊接导通的焊脚,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绝缘体上的供焊脚穿过并与焊脚过盈装配的焊脚固定孔。方案17:在方案16的基础上,所述PCB板接触件还具有用于与适配插接部的两侧板面分别弹性顶压配合实现导通的弹片,位于插接部的同一侧板面上的弹片有至少两个,沿平行于插接部的板面方向水平间隔布置。方案18:在方案17的基础上,位于插接部的同一侧板面上的弹片有至少两排,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方案19:在方案18的基础上,位于最上排的弹片突出于所述PCB板的上板面。方案20:在方案17的基础上,所述PCB板接触件为相对间隔设置在插接部相对两侧的两部分构成,每部分的下端面靠近插接部的一端均设有向上弯折以引导插接部插入的弧形引导面。方案21:在方案17的基础上,所述PCB板接触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供插接部穿过的避让孔,所述弹片有上下两排,位于上排的弹片由所述底板上位于避让孔的与插接部两侧板面对应的边沿处向上弯折延伸构成,位于下排的弹片由底板上与插接部的两侧板面对应的两端边沿向上弯折延伸构成,底板上垂直于插接部的板面的对应两侧边沿向上弯折而构成所述焊脚,位于下排的弹片具有用于与插接部引导配合的弧形引导面。方案22:在方案12~14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PCB板为矩形板结构,所述安装孔有两个,沿PCB板的板面对角方向间隔布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插头绝缘体,并通过插头绝缘体设置有浮动结构从而可以首先使转接插头与RU插座连接,再通过移动PCB插座组件使PCB板接触件与转接接触件连接,即可完成PCB板与RU插座的连接,拆卸PCB板时,可以直接取下PCB板,与现有技术相比,装配维护方便,不需要特定顺序,能够减少拆卸步骤,提高作业效率;进一步的,PCB插座组件包括插座绝缘体,并在插座绝缘体上设置下导正孔,且PCB板接触件穿装固定于PCB板的安装孔中,可以通过插座绝缘体的厚度设计来实现下导正孔与导正柱的提前导正配合,减少了PCB板接触件与转接接触件插接时的空间引导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PCB插座组件,定义其下端为插接端,包括PCB板和与PCB板焊接导通的PCB板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插座组件还包括设置在PCB板的下侧板面上的插座绝缘体,所述PCB板上设置有接触件安装孔,所述PCB板接触件穿装于接触件安装孔中,所述插座绝缘体上设有与安装孔的轴线平行并用于与插头绝缘体上的导正柱导向插接配合的下导正孔。

【技术特征摘要】
1.PCB插座组件,定义其下端为插接端,包括PCB板和与PCB板焊接导通的PCB板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插座组件还包括设置在PCB板的下侧板面上的插座绝缘体,所述PCB板上设置有接触件安装孔,所述PCB板接触件穿装于接触件安装孔中,所述插座绝缘体上设有与安装孔的轴线平行并用于与插头绝缘体上的导正柱导向插接配合的下导正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上还设有与所述下导正孔同轴布置的上导正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CB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绝缘体为贴设于PCB板的下板面上的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PCB板接触件的安装结构而使PCB板接触件伸入至安装孔中。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PCB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正孔有两个以上,各个下导正孔间隔布置于插座绝缘体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CB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接触件具有与PCB板焊接导通的焊脚,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绝缘体上的供焊脚穿过并与焊脚过盈装配的焊脚固定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PCB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接触件还具有用于与适配插接部的两侧板面分别弹性顶压配合实现导通的弹片,位于插接部的同一侧板面上的弹片有至少两个,沿平行于插接部的板面方向水平间隔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CB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插接部的每一侧板面上的弹片有至少两排,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PCB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上排的弹片突出于所述PCB板的上板面。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CB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接触件为相对间隔设置在插接部相对两侧的两部分构成,每部分的下端面靠近插接部的一端均设有向上弯折以引导插接部插入的弧形引导面。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CB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接触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供插接部穿过的避让孔,所述弹片有上下两排,位于上排的弹片由所述底板上位于避让孔的与插接部两侧板面对应的边沿处向上弯折延伸构成,位于下排的弹片由底板上与插接部的两侧板面对应的两端边沿向上弯折延伸构成,底板上垂直于插接部的板面的对应两侧边沿向上弯折而构成所述焊脚,位于下排的弹片具有用于与插接部引导配合的弧形引导面。11.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PCB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为矩形板结构,所述安装孔有两个,沿PCB板的板面对角方向间隔布置。12.连接器,包括用于固定在RU箱体上的RU插座和设置在箱体内的PCB插座组件,还包括用于固定在RU箱体内并与RU插座连接的转接插头,定义PCB插座组件的下端为插接端,所述P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宏飞刘向阳崔艳磊张志中李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