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结构、风机和油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7939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0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风道结构、风机以及油烟机,其中,用于风机的风道结构包括: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的一端与风机的蜗壳固定连接且与蜗壳连通,通风管道的另一端封闭;通风管道包括:进风口,设于通风管道的侧壁上且贯穿侧壁,流体通过进风口经通风管路流至风机;第一导流部,固设于侧壁的内表面,第一导流部包括:导流板,设于第一导流部远离侧壁的一侧,导流板与进风口远离通风管道的封闭端的一侧相交,其中,沿流体的流动方向,导流板与内表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减少涡流产生的噪声以及涡流导致的气动阻力损失,进风口设于通风管道的侧壁有利于简化通风管道的结构,减少风道结构占用空间,增加空间利用率。

Duct structure, fan and hood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ir duct structure, a fan and a lampblack fan, wherein the air duct structure for the fan includes a ventilation duct, one end of the ventilation duct is fixed connected with the volute of the fan and connected with the volute of the fan,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ventilation duct is closed; the ventilation duct comprises an air inlet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ventilation duct. The first diversion part is fixed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side wall. The first diversion part comprises a diversion plate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first diversion part far from the side wall, and the diversion plate intersects with the side of the closed end of the air inlet far from the ventilation pipe, in which the flow direction of the fluid is alo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guide plate and the inner surface increases gradually. Through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noise generated by the eddy current and the loss of aerodynamic resistance caused by the eddy current can be reduced. The air inlet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ventilation duct is beneficial to simplify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ventilation duct, reducing the space occupied by the duct structure, and increasing the space utilization rati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结构、风机和油烟机
本技术涉及油烟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结构、一种风机以及一种油烟机。
技术介绍
传统油烟机主要包括顶吸式和侧吸式,随着用户对厨房空间的极致要求,隐藏柜式油烟机成为消费者们的新宠,柜式油烟机通常包括具有进风口的空旷集烟腔和柜式机身。由于空旷的集烟腔没有导流设计,油烟从进风口吸入集烟腔后,易在集烟腔前板形成涡流,产生流致噪声,进而增大油烟机的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机。本技术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烟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用于风机,包括: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的一端与风机的蜗壳固定连接且与蜗壳连通,通风管道的另一端封闭;通风管道包括:进风口,设于通风管道的侧壁上且贯穿侧壁,流体通过进风口经通风管道流至风机;第一导流部,固设于侧壁的内表面,第一导流部包括:导流板,设于第一导流部远离侧壁的一侧,导流板与进风口远离通风管道的封闭端的一侧相交,其中,沿流体的流动方向,导流板与内表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导流部的导流板与进风口远离封闭端的一侧相交,并且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导流板与内表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此时导流板与通风管道除进风口一侧的侧壁以外的其它侧壁在进风口远离封闭端的一侧组成一个流道,在风机工作时,流体从进风口进入通风管道并通过通风管道进入风机中,由于进风口设于通风管道的侧壁上,流体通过进风口后流体的流动方向要改变90度,在流体流动方向改变的过程中,第一导流部通过导流板对流体流动方向的限制作用,能够使流体的流动方向变化平缓,从而减少进风口附近产生涡流的可能性,进而减少涡流产生的噪声以及涡流导致的气动阻力损失,使风道结构在进气时更加安静,利于风机减少耗能。进风口设置于通风管道的侧壁有利于简化通风管道的结构,使风道结构可以设于墙壁内部使风道结构隐藏,增加空间利用率。同时,在通风管道内流体流动的横截面积不变时,上导流板与通风管道除进风口一侧的侧壁以外的其它侧壁组成的流道在流体流动方向上,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有利于流体加速,便于流体快速通过风道结构进入风机中。值得说明的是,导流板用来限制流体流动方向的导流面为曲面、一个平面、沿一定方向依次成一定角度的平面的组合或为曲面和平面的组合。其中,优选地,导流板和通风管道关于同一个平面对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流板包括:多个第一微孔,第一微孔贯穿导流板。在该技术方案中,设于导流板上的第一微孔能够吸收流体流动时产生的噪声,特别是中低频的噪声,从而减少传播至通风管道外的噪声,使风机工作时通风管道更加安静。其中,第一微孔的半径可以相等,也可以不全部相等,第一微孔可以均匀分布,也可以非均匀分布。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任一第一微孔的半径,与对应于半径的相邻两个第一微孔之间的中心距离的比值范围为0.1~0.3。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任一第一微孔而言,先确定此第一微孔和任一相邻的第一微孔之间的中心距离,再确定此第一微孔的半径与上述中心距离之间的比值范围是否为0.1~0.3,在该比值处于数值范围内时,导流板上第一微孔的总面积与导流板导流面的面积之间的比例关系较为合理,导流板既能够通过导流面对流体的流动方向进行限制,减少涡流产生的噪声以及涡流导致的气动阻力损失,又能够通过第一微孔吸收较多流体流动时产生的噪声,减少传播至通风管道外的噪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导流部还包括:消声板,设于第一导流部远离侧壁的一侧且与导流板固定连接,消声板包括:多个第二微孔,第二微孔贯穿消声板。在该技术方案中,消声板与导流板固定连接,流体在流经导流板之后流过消声板,消声板上的第二微孔能够吸收流体流动时产生的噪声,特别是中低频的噪声,从而减少传播至通风管道外的噪声,使风机工作时通风管道更加安静。其中,第二微孔的半径可以相等,也可以不全部相等,第二微孔可以均匀分布,也可以非均匀分布。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任一第二微孔的半径,与对应于半径的相邻两个第二微孔之间的中心距离,的比值范围为0.1~0.3。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任一第二微孔而言,先确定此第二微孔和任一相邻的第二微孔之间的中心距离,再确定此第二微孔的半径与上述中心距离之间的比值范围是否为0.1~0.3,在该比值处于数值范围内时,消声板上第二微孔的总面积与消声板与流体接触的流动面的面积之间的比例关系较为合理,能够使第二微孔吸收较多流体流动产生的噪声的同时,减少第二微孔对消声板附近流体流动的影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导流部与内表面紧密贴合且第一导流部与内表面围成腔体,风道结构还包括:消声部,固设于腔体中,消声部用于吸收流体流动时产生的噪声。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导流部与内表面紧密贴合且第一导流部与内表面围成腔体,此时腔体只通过第一微孔和/或第二微孔来与通风管道连通,噪声在进入腔体后在腔体内部减弱,达到降噪的目的,进一步地,通过腔体内的消声部可以吸收一部分流体流动时产生的噪声,特别是中高频的噪声,从而减少传播至通风管道外的噪声,使风机工作时通风管道更加安静。其中,优选地,消声部为吸音棉。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导流部还包括:翻边,设于第一导流部与侧壁相邻的一侧,通过翻边与侧壁的固定连接实现第一导流部与侧壁的固定。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导流部通过翻边与侧壁的固定连接实现第一导流板与侧壁的固定,使得第一导流部便于拆卸和安装,从而便于第一导流部的维修维护。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进风口与封闭端相邻。在该技术方案中,进风口与封闭端相邻,流体在进入进风口后,封闭端能够限制流体向封闭端一侧流动,进而减少封闭端因此产生涡流的可能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封闭端包括:第二导流部,设于封闭端靠近进风口的一侧,封闭端通过第二导流部调整流经进风口靠近封闭端一侧的流体的流向。在该技术方案中,流体通过进风口后,第二导流部能够对靠近封闭端一侧的流体的流动方向进行调整,减少封闭端一侧产生涡流的可能性,同时有利于通风管道中的流体流动均匀,减少流体流动时产生噪声的可能性。本技术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风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风道结构,风机还包括:蜗壳,与风道结构的通风管道固定连接且与通风管道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风机结构通过风道结构将流体吸入蜗壳中,风道结构能够减少流体在流体吸入蜗壳的过程中产生涡流的可能性,减少涡流产生的噪声以及涡流导致的气动阻力损失,使风机工作时更加安静节能。本技术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油烟机,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风机。在该技术方案中,油烟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风机,可以在工作状态下,减少噪声,使油烟机工作时更加安静,同时减少能耗,使油烟机更加节能。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风道结构的剖面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12的风道结构的剖面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12的风道结构的又一个剖面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12的第一导流部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道结构,用于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风机的蜗壳固定连接且与所述蜗壳连通,所述通风管道的另一端封闭;所述通风管道包括:进风口,设于所述通风管道的侧壁上且贯穿所述侧壁,流体通过所述进风口经所述通风管道流至所述风机;第一导流部,固设于所述侧壁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导流部包括:导流板,设于所述第一导流部远离所述侧壁的一侧,所述导流板与所述进风口远离通风管道的封闭端的一侧相交,其中,沿所述流体的流动方向,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内表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结构,用于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风机的蜗壳固定连接且与所述蜗壳连通,所述通风管道的另一端封闭;所述通风管道包括:进风口,设于所述通风管道的侧壁上且贯穿所述侧壁,流体通过所述进风口经所述通风管道流至所述风机;第一导流部,固设于所述侧壁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导流部包括:导流板,设于所述第一导流部远离所述侧壁的一侧,所述导流板与所述进风口远离通风管道的封闭端的一侧相交,其中,沿所述流体的流动方向,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内表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包括:多个第一微孔,所述第一微孔贯穿所述导流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第一微孔的半径,与对应于所述半径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微孔之间的中心距离,的比值范围为0.1~0.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部还包括:消声板,设于所述第一导流部远离所述侧壁的一侧且与所述导流板固定连接,所述消声板包括:多个第二微孔,所述第二微孔贯穿所述消声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第二微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志伟程杰锋李忠华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