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组件及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6918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照明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光学组件及照明装置,光学组件包括透镜和光源板,透镜包括由透光材料制成的支撑板以及至少一个环形透镜部,环形透镜部设于支撑板上;光源板包括用于发光的光源单元以及用于固定光源单元的光源固定板,光源单元包括与环形透镜部配合连接的第一光源和/或与支撑板上未设置环形透镜部的区域配合连接的第二光源,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均固定连接在光源固定板上;通过改变第一光源和/或第二光源的数量,从而可以调节照明强度,满足不同照明强度的需求;通过改变第一光源的数量与第二光源的数量的比值,从而可以调整光学组件的出光角度,满足不同照明角度的需求;有效提高了光学组件的可调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组件及照明装置
本技术涉及照明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光学组件及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LED技术的不断发展,LED照明产品以其节能、环保、寿命长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其在各个领域(例如户外广告照明、城市景观照明以及室内装饰照明等)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同时消费者对于LED照明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在用于实现重点照明的LED照明产品中,光学透镜对于实现所需的光分布以及高光效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目前市场上的LED照明产品中,一种光学透镜只能满足一种光通规格和出光角度的要求,可调整性差,无法满足不同的光通规格和出光角度的要求。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LED照明产品可调整性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学组件,包括:透镜,包括由透光材料制成的支撑板以及至少一个环形透镜部,所述环形透镜部设于所述支撑板上;光源板,包括用于发光的光源单元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光源单元的光源固定板,所述光源单元包括与所述环形透镜部对应的第一光源和/或与所述支撑板上未设置所述环形透镜部的区域对应的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光源固定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环形透镜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环形透镜部呈同心圆绕所述支撑板的中心轴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环形透镜部之间、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中心的所述环形透镜部与所述支撑板的中心之间、靠近所述支撑板的边缘的所述环形透镜部与所述支撑板的边缘之间设有间隔部;所述光源固定板上与多个所述环形透镜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所述第一光源,以及/或者所述光源固定板上与所述间隔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所述第二光源。进一步地,所述环形透镜部包括从靠近支撑板的中心向所述支撑板的边缘依次设置的内环形透镜部、中环形透镜部和外环形透镜部;所述内环形透镜部与所述支撑板的中心之间设有内间隔部,所述内环形透镜部和所述中环形透镜部之间设有中间隔部,所述中环形透镜部和所述外环形透镜部之间设有外间隔部;所述光源板上与所述内环形透镜部、所述中环形透镜部以及所述外环形透镜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所述第一光源,以及/或者所述光源板上与所述内间隔部、所述中间隔部以及所述外间隔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所述第二光源。进一步地,所述光学组件的出光角度为50°~130°。进一步地,所述光源单元包括所述第一光源时,所述第一光源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光源的数量比为1:0,所述光学组件的出光角度为51°~71°;或者,所述光源单元包括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时,所述第一光源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光源的数量比为1:1,所述光学组件的出光角度为68°~88°;或者,所述光源单元包括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时,所述第一光源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光源的数量比为1:2,所述光学组件的出光角度为79°~99°;或者,所述光源单元包括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时,所述第一光源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光源的数量比为1:3,所述光学组件的出光角度为85°~105°;或者,所述光源单元包括所述第二光源时,所述第一光源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光源的数量比为0:1,所述光学组件的出光角度为105°~125°。进一步地,所述环形透镜部包括内反射面、外反射面以及供所述第一光源入射的入光面;所述内反射面为绕所述支撑板的中心轴设置的回转面,所述内反射面设于所述入光面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中心轴的一侧;所述外反射面为所述支撑板的中心轴设置的回转面,所述外反射面设于所述入光面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中心轴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入光面为平面;或者,所述入光面为凹面;或者,所述入光面朝向所述支撑板凹陷形成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光源的容置部。进一步地,所述内反射面的沿穿过所述支撑板的中心轴的平面截取的截面轮廓为直线或者背向所述支撑板的中心轴凸出的曲线;所述外反射面的沿穿过所述支撑板的中心轴的平面截取的截面轮廓为直线或者朝向所述支撑板的中心轴凸出的曲线。进一步地,所述光学组件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光源单元的控制单元;所述光源单元包括所述第一光源时,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光源连接;所述光源单元包括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时,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均连接;所述光源单元包括所述第二光源时,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光源连接。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上述的光学组件,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散热件,与所述光源板连接;驱动组件,与所述光源板连接,且设于所述散热件内,用于驱动所述光源单元;灯头,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灯头与所述散热件连接且与所述驱动组件电性连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学组件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光源板上与环形透镜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一光源、与支撑板上未设置环形透镜部的区域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光源,通过改变第一光源和/或第二光源的数量,从而可以调节照明强度,满足不同照明强度的需求;通过改变第一光源的数量与第二光源的数量的比值,从而可以调整光学组件的出光角度,满足不同照明角度的需求;有效提高了光学组件的可调整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组件的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组件的光源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组件的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光学组件;11-透镜;110-支撑板;1101-内间隔部;1102-中间隔部;1103-外间隔部;111-环形透镜部;112-内环形透镜部;113-中环形透镜部;114-外环形透镜部;1111-内反射面;1112-外反射面;1113-入光面;12-光源板;121-光源单元;1211-第一光源;1212-第二光源;122-光源固定板;2-散热件;21-光源板容置位;22-灯头连接端;3-灯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4和图5,一种光学组件1,包括透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包括由透光材料制成的支撑板以及至少一个环形透镜部,所述环形透镜部设于所述支撑板上;光源板,包括用于发光的光源单元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光源单元的光源固定板,所述光源单元包括与所述环形透镜部对应的第一光源和/或与所述支撑板上未设置所述环形透镜部的区域对应的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光源固定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包括由透光材料制成的支撑板以及至少一个环形透镜部,所述环形透镜部设于所述支撑板上;光源板,包括用于发光的光源单元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光源单元的光源固定板,所述光源单元包括与所述环形透镜部对应的第一光源和/或与所述支撑板上未设置所述环形透镜部的区域对应的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光源固定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透镜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环形透镜部呈同心圆绕所述支撑板的中心轴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环形透镜部之间、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中心的所述环形透镜部与所述支撑板的中心之间、靠近所述支撑板的边缘的所述环形透镜部与所述支撑板的边缘之间设有间隔部;所述光源固定板上与多个所述环形透镜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所述第一光源,以及/或者所述光源固定板上与所述间隔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所述第二光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透镜部包括从靠近支撑板的中心向所述支撑板的边缘依次设置的内环形透镜部、中环形透镜部和外环形透镜部;所述内环形透镜部与所述支撑板的中心之间设有内间隔部,所述内环形透镜部和所述中环形透镜部之间设有中间隔部,所述中环形透镜部和所述外环形透镜部之间设有外间隔部;所述光源板上与所述内环形透镜部、所述中环形透镜部以及所述外环形透镜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所述第一光源,以及/或者所述光源板上与所述内间隔部、所述中间隔部以及所述外间隔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所述第二光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的出光角度为50°~130°。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单元包括所述第一光源时,所述第一光源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光源的数量比为1:0,所述光学组件的出光角度为51°~71°;或者,所述光源单元包括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时,所述第一光源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光源的数量比为1:1,所述光学组件的出光角度为68°~88°;或者,所述光源单元包括所述第一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祥华梁德娟曹亮亮傅明燕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