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点火线圈二次点火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6764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点火线圈二次点火控制电路,包括整形滤波单元、延时控制单元、充放电单元、二次点火导通控制单元;整形滤波单元用于对外部输入的ECU信号整形滤波,并与充放电单元实现第一次点火;充放电单元用于控制第一次点火及第一次点火时点火线圈的最大导通时间;延时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次点火与第二次点火之间的间隔时间T1;二次点火导通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二次点火及第二次点火时的点火线圈持续导通时间T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ECU输出的方波控制信号控制汽车点火线圈第一次正常点火后,延迟一定时间T1后触发点火线圈第二次导通时间T2、关断,产生二次高压,提高燃油点火成功率,让燃油燃烧更加充分的点火模块内部控制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点火线圈二次点火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点火线圈二次点火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用于汽车电喷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点火模块,每接收一个汽车ECU输出的方波控制信号,完成一次汽车点火线圈初级的导通和关断。通常情况下,当ECU控制信号高电平时,初级线圈导通,初级线圈电流随导通时间增大;当ECU控制信号低电平时,初级线圈电流关断,次级线圈产生一次高压,完成点火功能。即在一个点火时区内,接收一个ECU输出的方波控制信号,对应线圈点火一次,相应气缸完成一次燃油点火、做功工作。目前的点火模块,在一个点火时区内只点火一次,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出现点火失效潜在风险高,造成对应气缸失火不做功,出现动力输出中断的风险高,影响汽车动力稳定;2)出现点火失效或燃油燃烧不充分的风险高,不利于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点火线圈二次点火控制电路,使ECU输出的方波控制信号控制汽车点火线圈第一次正常点火后,延迟一定时间T1后触发点火线圈第二次导通时间T2、关断,产生二次高压,提高燃油点火成功率,让燃油燃烧更加充分的点火模块内部控制电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点火线圈二次点火控制电路,包括整形滤波单元、延时控制单元、充放电单元、二次点火导通控制单元;所述整形滤波单元、延时控制单元、充放电单元、二次点火导通控制单元依次电性连接;所述延时控制单元与二次点火导通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整形滤波单元用于对外部输入的ECU信号整形滤波,并与充放电单元实现第一次点火;所述充放电单元用于控制第一次点火及第一次点火时点火线圈的最大导通时间;所述延时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次点火与第二次点火之间的间隔时间T1;所述二次点火导通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二次点火及第二次点火时的点火线圈持续导通时间T2。较佳地,所述充放电单元包括电容C2。较佳地,所述二次点火导通控制单元包括比较器U1B、比较器U1D、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二极管D1、电容C3;所述比较器U1B的同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9一端、电容C3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3另一端与延时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比较器U1B的反相输入端与延时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0一端、电阻R11一端、二极管D1正极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1负极分别与电容C2一端、电阻R12一端、比较器U1D的同相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比较器U1D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3一端、电阻R14一端、比较器U1B的反相输入端电性连接,输出端与电阻R15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10另一端、电阻R13另一端、电阻R15另一端均接VCC端;所述电阻R9、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4的另一端均接地。较佳地,所述延时控制单元包括比较器U1C、电容C1、二极管D2、电阻R6、电阻R8;所述比较器U1C的同相输入端分别与比较器U1B的反相输入端、U1D的反相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比较器U1C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容C1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6一端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电阻R6的另一端均与整形滤波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比较器U1C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8一端、电容C3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8另一端接VCC端,电容C1另一端接地。较佳地,所述整形滤波单元包括比较器U1A、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7;所述比较器U1A的同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一端、电阻R2一端电性连接,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3一端、电阻R4一端电性连接,输出端分别与二极管D2正极、电阻R6另一端、电阻R7一端、电容C2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5两端分别与比较器U1A的同相输入端、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另一端、电阻R7另一端均接VCC端;所述电阻R2另一端、电阻R4另一端均接地。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如果第一次点火失效,第二次点火可以及时点燃燃油,触发两次高压点火,提高点火能量,更好的保障点火成功率,降低点火失效次数,从而保证汽车动力稳定性;2)如果第一次正常点火成功,增加二次点火,增加点火面积,可以使燃油燃烧更加充分,有利于降低汽车尾气污染,满足汽车行业对汽车尾气排放越来越高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性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的点火效果波形图;其中,附图标识说明:1—整形滤波单元,2—延时控制单元,3—二次点火导通控制单元,4—充放电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至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点火线圈二次点火控制电路,包括整形滤波单元1、延时控制单元2、充放电单元4、二次点火导通控制单元3;所述整形滤波单元、延时控制单元2、充放电单元4、二次点火导通控制单元3依次电性连接;所述延时控制单元2与二次点火导通控制单元3电性连接;所述整形滤波单元1用于对外部输入的ECU信号整形滤波,并与充放电单元4实现第一次点火;所述充放电单元4用于控制第一次点火及第一次点火时点火线圈的最大导通时间;所述延时控制单元2用于控制第一次点火与第二次点火之间的间隔时间T1;所述二次点火导通控制单元3用于控制第二次点火及第二次点火时的点火线圈持续导通时间T2。其中,所述充放电单元4包括电容C2。所述二次点火导通控制单元3包括比较器U1B、比较器U1D、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二极管D1、电容C3;所述比较器U1B的同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9一端、电容C3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3另一端与延时控制单元2电性连接;所述比较器U1B的反相输入端与延时控制单元2电性连接,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0一端、电阻R11一端、二极管D1正极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1负极分别与电容C2一端、电阻R12一端、比较器U1D的同相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比较器U1D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3一端、电阻R14一端、比较器U1B的反相输入端电性连接,输出端与电阻R15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10另一端、电阻R13另一端、电阻R15另一端均接VCC端;所述电阻R9、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4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延时控制单元2包括比较器U1C、电容C1、二极管D2、电阻R6、电阻R8;所述比较器U1C的同相输入端分别与比较器U1B的反相输入端、U1D的反相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比较器U1C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容C1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6一端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电阻R6的另一端均与整形滤波单元1电性连接;所述比较器U1C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8一端、电容C3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8另一端接VCC端,电容C1另一端接地。所述整形滤波单元1包括比较器U1A、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7;所述比较器U1A的同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一端、电阻R2一端电性连接,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3一端、电阻R4一端电性连接,输出端分别与二极管D2正极、电阻R6另一端、电阻R7一端、电容C2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5两端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点火线圈二次点火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整形滤波单元、延时控制单元、充放电单元、二次点火导通控制单元;所述整形滤波单元、延时控制单元、充放电单元、二次点火导通控制单元依次电性连接;所述延时控制单元与二次点火导通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整形滤波单元用于对外部输入的ECU信号整形滤波,并与充放电单元实现第一次点火;所述充放电单元用于控制第一次点火及第一次点火时点火线圈的最大导通时间;所述延时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次点火与第二次点火之间的间隔时间T1;所述二次点火导通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二次点火及第二次点火时的点火线圈持续导通时间T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点火线圈二次点火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整形滤波单元、延时控制单元、充放电单元、二次点火导通控制单元;所述整形滤波单元、延时控制单元、充放电单元、二次点火导通控制单元依次电性连接;所述延时控制单元与二次点火导通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整形滤波单元用于对外部输入的ECU信号整形滤波,并与充放电单元实现第一次点火;所述充放电单元用于控制第一次点火及第一次点火时点火线圈的最大导通时间;所述延时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次点火与第二次点火之间的间隔时间T1;所述二次点火导通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二次点火及第二次点火时的点火线圈持续导通时间T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点火线圈二次点火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单元包括电容C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点火线圈二次点火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点火导通控制单元包括比较器U1B、比较器U1D、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二极管D1、电容C3;所述比较器U1B的同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9一端、电容C3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3另一端与延时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比较器U1B的反相输入端与延时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0一端、电阻R11一端、二极管D1正极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1负极分别与电容C2一端、电阻R12一端、比较器U1D的同相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比较器U1D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3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卫华曾慧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健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