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口失效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23938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4 0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补口失效评价方法,涉及管道补口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对待评价的管道进行管道漏磁内检测,并获取补口处所覆盖的管道外壁的漏磁内检测灰度图;判断漏磁内检测灰度图上是否包括:分布于管道底部或者制管焊缝与环焊缝的相交处的片状的金属损失,和/或,机械划伤造成的金属损失;若是,补口已失效,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响应补口;若否,判断漏磁内检测灰度图是否存在褶皱状腐蚀纹路;若是,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后响应补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补口失效评价方法,针对补口处管道外壁上金属损失的形貌及分布特征进行划分,建立金属损失类型与补口失效响应措施的对应关系。整体评价可操作性强,可为管道维护工作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补口失效评价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补口
,特别涉及一种补口失效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输油、输气管道出现破损时需采用补口作业修复管道漏失处。但是受操作、环境等因素影响,管道补口处易出现补口失效。通常,失效的补口带所覆盖的管道外壁上具有金属损失。而外界环境中的腐蚀介质通过管道外壁的金属损失处进一步渗入管道,进而形成严重腐蚀,影响管道的正常使用。因此,有必要通过补口失效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响应措施,以避免补口失效的进一步恶化。如此,不难理解的是,提供一种补口失效评价方法,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补口失效响应措施的非常必要。相关技术中没有针对补口失效的评价方法,因此难以根据补口失效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响应措施,进而可能影响补口修复结果,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补口失效评价方法,技术方案具体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补口失效评价方法,包括:对待评价的管道进行管道漏磁内检测,并获取补口带所覆盖的管道外壁的漏磁内检测灰度图;判断所述漏磁内检测灰度图是否包括:分布于所述管道的底部或者制管焊缝与环焊缝的相交处的片状的金属损失,和/或,机械划伤造成的金属损失;若是,所述补口已失效,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响应所述补口;若否,判断所述漏磁内检测灰度图上是否包括褶皱状腐蚀纹路;若是,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后响应所述补口。可选地,在判断所述漏磁内检测灰度图不存在所述褶皱状腐蚀纹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漏磁内检测灰度图上是否包括呈条带状沿环向分布的金属损失或者呈点状的金属损失;若是,则判断所述金属损失的最大深度是否大于所述管道壁厚的40%。可选地,若所最大深度大于所述管道壁厚的40%,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响应所述补口。可选地,若所述最大深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壁厚的40%,则判断所述最大深度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管道壁厚的10%,若是,则对所述管道进行外腐蚀缺陷完整性评价。可选地,所述外腐蚀缺陷完整性评价包括:确定第二预设时间段后所述金属损失的最大预测深度,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段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根据所述最大预测深度以及所述金属损失的轴向长度或者环向长度确定所述管道的最大预测承载压力;判断所述最大预测承载压力是否小于所述管道的最大允许操作压力;若是,不响应所述补口。可选地,当所述最大预测承载压力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允许操作压力时,在所述预设第一时间段后响应所述补口。可选地,根据所述最大预测深度确定管道的最大预测承载压力,包括:当所述金属损失为轴向金属损失时,根据所述金属损失的深度与轴向长度获取所述管道的最大承载力;当所述金属损失为环向金属损失时,根据所述金属损失的深度与环向长度获取所述管道的最大承载力。可选地,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段小于或者等于8年。可选地,若所述最大深度小于所述管道壁厚的10%,不响应所述补口。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小于或者等于12个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补口失效评价方法,针对补口处管道外壁上金属损失的形貌及分布特征进行划分,同时建立金属损失类型与补口失效响应计划的对应关系。整体评价可操作性强,且根据不同的金属损失制定科学、合理的响应计划。整体方法对于补口失效的适应程度高,且区分出不同的响应优先级,便于后续修复工作的安排和规划,为管道维护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同时,借助该评价方法可以有针对性地开站修复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物、财的浪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补口失效评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类金属损失的漏磁内检测灰度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类金属损失的漏磁内检测灰度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类金属损失的漏磁内检测灰度图;图5-1至图5-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呈条带状沿补口处环向分布的金属损失的漏磁内检测灰度图;图6-1是基于当前轴向金属损失的轴向长度与最大深度的评价结果;图6-2是基于5年后轴向金属损失的轴向长度与最大深度的评价结果;图7-1是基于当前环向金属损失的环向长度与最大深度的评价结果;图7-2是基于5年后环向金属损失的环向长度与最大深度的评价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补口失效评价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对待评价管道进行管道漏磁内检测,并获取失效补口带所覆盖的管道外壁的漏磁内检测灰度图;步骤S2、判断漏磁内检测灰度图是否包括:分布于管道底部或者制管焊缝与环焊缝的相交处,且呈片状的金属损失,和/或,机械划伤造成的金属损失;若是,该补口已失效,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响应补口;若否,则执行步骤S3;步骤S3、判断漏磁内检测灰度图是否存在褶皱状腐蚀纹路;若是,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后响应补口。下面详细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补口失效评价方法的原理:首先需要说明,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补口处表示的是补口带所覆盖的管道区域。其中,管道漏磁内检测是一种通过识别漏磁信号模拟判断管道外壁上金属损失的检测手段。通过管道漏磁内检测可生成模拟管道外壁形貌的灰度图。换言之,通过漏磁内检测灰度图能够模拟出处管道外壁上金属损失的形貌以及分布。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将补口处的漏磁内检测灰度图中可能出现的金属损失划分为三类,具体如下:第一类:如图2所示,在漏磁内检测灰度图中金属损失呈片状,并分布在管道底部或者制管焊缝和环焊缝的交点处,且具有第一类金属损失的补口已失效。第二类:如图3所示,该类金属损失为机械损伤所造成的金属损失。在漏磁内检测灰度图中,机械损伤造成的金属损失的图像较为锋利,并显著区别于腐蚀或者打磨造成的金属损失,且具有第二类金属损失的补口已失效。第三类:如图4所示,在漏磁内检测灰度图中金属损失呈褶皱状腐蚀纹路(或者称之为呈河滩状纹路),该类纹路表示管道外壁存在腐蚀。且出现第三类金属损失的补口已失效,但第三类金属损失造成的补口失效严重程度小于第一类金属损失和第二类金属损失。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评价方法中,第一类金属损失和第二类金属损失对管道的正常使用影响严重,对于这类补口应给予高优先级的响应处理(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响应)。第三类金属损失对管道的正常使用影响相对轻微影响,对于此类补口,给予低优先级响应处理(第二预设时间段后响应)。因此,在具体评价时,首先判断漏磁内检测灰度图上是否存在第一类金属损失和/或第二类金属损失;在确认不存在第一类和第二类金属损失后,再判断是否存在第三类金属损失。如此,通过优先判断的方式体现出第一类和第二类的优先响应的特点,避免错判,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响应措施提供理论支持。还需说明的是,通常管道外壁仅包括第一至第三类金属损失中的一种,同时存在多种金属损失的概率较低,因此按照上述补口失效中金属损失种类划分进行针对性响应,更为科学、合理,为管道维护提供强有力理论支持。综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补口失效评价方法,针对补口处外管壁上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补口失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对待评价的管道进行管道漏磁内检测,并获取补口带所覆盖的管道外壁的漏磁内检测灰度图;判断所述漏磁内检测灰度图是否包括:分布于所述管道的底部或者制管焊缝与环焊缝的相交处的片状的金属损失,和/或,机械划伤造成的金属损失;若是,所述补口已失效,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响应所述补口;若否,判断所述漏磁内检测灰度图上是否包括褶皱状腐蚀纹路;若是,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后响应所述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口失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对待评价的管道进行管道漏磁内检测,并获取补口带所覆盖的管道外壁的漏磁内检测灰度图;判断所述漏磁内检测灰度图是否包括:分布于所述管道的底部或者制管焊缝与环焊缝的相交处的片状的金属损失,和/或,机械划伤造成的金属损失;若是,所述补口已失效,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响应所述补口;若否,判断所述漏磁内检测灰度图上是否包括褶皱状腐蚀纹路;若是,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后响应所述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口失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所述漏磁内检测灰度图不存在所述褶皱状腐蚀纹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漏磁内检测灰度图上是否包括呈条带状沿环向分布的金属损失或者呈点状的金属损失;若是,则判断所述金属损失的最大深度是否大于所述管道壁厚的4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最大深度大于所述管道壁厚的40%,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响应所述补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最大深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壁厚的40%,则判断所述最大深度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管道壁厚的10%,若是,则对所述管道进行外腐蚀缺陷完整性评价。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辉王富祥玄文博雷铮强周利剑郑洪龙张华兵李明菲王婷陈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