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2386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达,即使在使旋转轴的从定子突出的部分的外径较细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壁厚较薄的永磁铁,并且能够抑制施加于输出相反侧的轴承的面压增大。在马达(1)中,旋转轴(2)被设置于框架(5)的第二板部(52)的第一轴承(6)和设置于定子(10)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10b)的第二轴承(7)支承,并被施力部件(8)朝向输出侧(L1)施力。旋转轴(2)具备在外周面固定有永磁铁(3)的第一轴部(21)和从定子(10)向输出侧(L1)突出的第二轴部(22),在第二轴部(22)的形成有螺旋槽(20)的部分和第一轴部(21)之间设置有第三轴部(23)。第一轴部(21)的外径(d1)、第二轴部(22)的外径(d2)以及第三轴部(23)的外径(d3)满足以下关系:d3<d2<d1。

mot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otor which can use a thin-walled permanent magnet even if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protruding part of the rotating shaft from the stator is small, and can restrain the increase of the surface pressure applied to the bearing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output. In the motor (1), the rotating shaft (2)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bearing (6) at the second plate part (52) of the frame (5) and a second bearing (7) at the end (10b) of the output opposite side (L2) of the stator (10), and is supported by a force applied component (8) toward the output side (L1). The rotating shaft (2)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xis part (21) fixed with a permanent magnet (3) on the peripheral surface and a second axis part (22) projecting from the stator (10) to the output side (L1), and a third axis part (23) is arranged between a portion forming a spiral groove (20) in the second axis part (22) and a first axis part (21). The outer diameter (d1) of the first axis (21), the outer diameter (d2) of the second axis (22) and the outer diameter (d3) of the third axis (23) satisfy the following relations: D3 < D2 < d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旋转轴的外周面固定有圆筒状的永磁铁的马达。
技术介绍
马达例如具有:在旋转轴周围保持有永磁铁的转子;配置于转子周围的定子;以及固定于定子的输出侧端部的框架,框架具备:固定于定子的输出侧端部的第一板部;在输出侧与第一板部相向的第二板部;以及连结第一板部与第二板部的第三板部(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马达中,旋转轴被设置于框架的第二板部的第一轴承和设置于定子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部的第二轴承支承为能够旋转。在第二轴承设置有螺旋弹簧,旋转轴被螺旋弹簧朝向输出侧施力。旋转轴的在外周面固定有永磁铁的第一轴部以及从定子向输出侧突出的第二轴部具有相同的外径并沿轴线方向。第一轴承以及第二轴承分别具有与形成于旋转轴的端部的凹部的内侧抵接的球和从与旋转轴相反的一侧支承球的轴承部件。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3286号公报在马达中,因搭载马达的设备等的规格不同,有时要求将第二轴部的外径形成得较细。在这种情况下,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马达中,与第二轴部同样,第一轴部的外径也变细。其结果是,需要将永磁铁的壁厚形成得较厚,因此存在成本提高的问题。并且,若将第一轴部的外径变细,则施加于第二轴承的面压(负荷/球的接触面积)增大,还存在因磨损等的影响而导致寿命减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本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马达,该马达即使在使旋转轴的从定子突出的部分的外径变细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壁厚较薄的永磁铁,并且能够抑制施加于输出相反侧的轴承的面压增大。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所涉及的马达具有:转子,其在旋转轴周围保持有永磁铁;定子,其配置于所述转子周围;框架,其具有固定于所述定子的输出侧的端部的第一板部、在所述输出侧与所述第一板部相向的第二板部以及连结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的第三板部;第一轴承,其在所述第二板部支承所述旋转轴;第二轴承,其在输出相反侧支承所述旋转轴;以及施力部件,其将所述旋转轴向所述输出侧以及所述输出相反侧中的一方施力,所述旋转轴具备:第一轴部,其在外周面固定有所述永磁铁;以及第二轴部,其从所述定子向所述输出侧突出,在将所述第一轴部的外径设为d1,将所述第二轴部的外径设为d2时,外径d1、d2满足以下关系:d2<d1。在本技术所涉及的马达中,在旋转轴中,在外周面固定有永磁铁的第一轴部的外径d1比从定子向输出侧突出的第二轴部的外径d2粗。因此,即使在使第二轴部的外径d2较细的情况下,由于第一轴部的外径d1较粗,因此也能够使用壁厚较薄的永磁铁,因此能够实现马达的低成本化。并且,由于第一轴部的外径d1较粗,因此第二轴承能够采用从旋转轴承受的面压较小的结构。因此,在第二轴承中,能够抑制因借助施力部件施加于旋转轴的作用力的影响而导致的磨损等引起寿命下降,因此能够实现马达的长寿命化。在本技术中,能够采用以下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二轴部的外周面形成有螺旋槽,在所述第二轴部的形成有所述螺旋槽的部分和所述第一轴部之间设置有第三轴部,在将所述第三轴部的外径设为d3时,外径d1、d2、d3满足以下关系:d3<d2<d1。根据该实施方式,在借助平滚轧等形成螺旋槽时,能够抑制平滚轧的模具与第一轴部干涉。并且,在借助平滚轧形成螺旋槽时,能够抑制在第一轴部的输出侧的端部产生毛刺。在本技术中,能够采用以下实施方式:所述永磁铁借助粘接剂固定于所述第一轴部的外周面,所述粘接剂设置至所述第一轴部的外周面、所述第一轴部和所述第三轴部的边界部以及所述第三轴部的外周面。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旋转轴与粘接剂的接触面积大,因此能够将永磁铁牢固地固定于第一轴部的外周面。在本技术中,能够采用以下实施方式: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输出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有朝向所述输出侧凹陷的凹部,所述第二轴承具有:球,其从所述输出相反侧与所述凹部的内侧抵接;轴承部件,其在所述输出相反侧支承所述球;以及轴承保持架,其将所述轴承部件支承为能够沿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施力部件将所述轴承部件朝向所述输出侧施力。在本技术所涉及的马达中,在旋转轴中,在外周面固定有永磁铁的第一轴部的外径d1比从定子向输出侧突出的第二轴部的外径d2粗。因此,即使在使第二轴部的外径d2较细的情况下,由于第一轴部的外径d1较粗,因此也能够使用壁厚较薄的永磁铁,因此能够实现马达的低成本化。并且,由于第一轴部的外径d1较粗,因此第二轴承能够采用从旋转轴承受的面压小的结构。因此,在第二轴承中,能够抑制因借助施力部件施加于旋转轴的作用力的影响而导致的磨损等引起寿命下降,因此能够实现马达的长寿命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应用本技术的马达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2是从输出相反侧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马达的侧视图。符号说明1…马达,2…旋转轴,3…永磁铁,4…转子,5…框架,6…第一轴承,7…第二轴承,8…施力部件,10…定子,11…第一定子组,12…第二定子组,20…螺旋槽,21…第一轴部,22…第二轴部,23…第三轴部,26…第一端部,27…第二端部,31…第一永磁铁,32…第二永磁铁,51…第一板部,52…第二板部,53…第三板部,61,71…球,62,72…轴承部件,73…轴承保持架,81…板簧部,91…第一粘接剂,92…第二粘接剂,230…边界部,260…第一凹部,270…第二凹部,L1…输出侧,L2…输出相反侧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在旋转轴2的轴线L方向中,将旋转轴2从定子10突出的一侧作为输出侧L1,将与旋转轴2从定子10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作为输出相反侧L2进行说明。(马达的概略结构)图1是表示应用本技术的马达1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2是从输出相反侧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马达1的侧视图。图1所示的马达1是所谓的永磁铁型(PM型)的步进马达,具有:在旋转轴2的外周面2a固定有永磁铁3的转子4;以及以在径向外侧与永磁铁3相向的方式包围转子4周围的筒状的定子10。在定子10的输出侧L1的端部10a固定有框架5。框架5具备: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于定子10的输出侧L1的端部10a的第一板部51;在输出侧L1与第一板部51相向的第二板部52;以及沿轴线L方向延伸并连结第一板部51与第二板部52的第三板部53。在第一板部51形成有使旋转轴2贯通的孔511。并且,马达1具有:在框架5的第二板部52支承旋转轴2的输出侧L1的第一端部26的第一轴承6;以及在输出相反侧L2支承旋转轴2的第二轴承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轴承7在定子10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10b支承旋转轴2的输出相反侧L2的第二端部27。(转子4的结构)旋转轴2具备在外周面21a固定有永磁铁3的第一轴部21和从定子10向输出侧L1突出的第二轴部22,在第二轴部22的外周面形成有螺旋槽20。螺旋槽20是与被移动体螺纹连接并使被移动体直线移动的导螺杆。永磁铁3是N极和S极沿周向交替形成的圆筒状的永磁铁,并且由借助粘接剂(第一粘接剂91以及第二粘接剂92)固定于第一轴部21的外周面21a的在轴线L方向上分离的位置的两个永磁铁(第一永磁铁31以及第二永磁铁32)构成。第一永磁铁31和第二永磁铁32的外径等尺寸相同。在旋转轴2的输出侧L1的第一端部26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具有:转子,其在旋转轴周围保持有永磁铁;定子,其配置于所述转子周围;框架,其具有固定于所述定子的输出侧的端部的第一板部、在所述输出侧与所述第一板部相向的第二板部以及连结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的第三板部;第一轴承,其在所述第二板部支承所述旋转轴;第二轴承,其在输出相反侧支承所述旋转轴;以及施力部件,其将所述旋转轴向所述输出侧以及所述输出相反侧中的一方施力,所述旋转轴具备:第一轴部,其在外周面固定有所述永磁铁;以及第二轴部,其从所述定子向所述输出侧突出,在将所述第一轴部的外径设为d1,将所述第二轴部的外径设为d2时,外径d1、d2满足以下关系:d2<d1。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4.18 JP 2017-082154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具有:转子,其在旋转轴周围保持有永磁铁;定子,其配置于所述转子周围;框架,其具有固定于所述定子的输出侧的端部的第一板部、在所述输出侧与所述第一板部相向的第二板部以及连结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的第三板部;第一轴承,其在所述第二板部支承所述旋转轴;第二轴承,其在输出相反侧支承所述旋转轴;以及施力部件,其将所述旋转轴向所述输出侧以及所述输出相反侧中的一方施力,所述旋转轴具备:第一轴部,其在外周面固定有所述永磁铁;以及第二轴部,其从所述定子向所述输出侧突出,在将所述第一轴部的外径设为d1,将所述第二轴部的外径设为d2时,外径d1、d2满足以下关系:d2<d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松郁夫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