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0753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下框和中胶框,所述下框包括底板和由底板边缘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底板上设有依次叠加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组;所述中胶框包括挡壁和承载部,所述挡壁下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侧壁设于所述凹槽内。由于侧壁伸入凹槽内,其可使结构更加紧密,避免中胶框与下框之间发生晃动,从而避免发生异响,同时也可限制中胶框的胀缩。

A backlight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cklight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 lower frame and a middle rubber frame. The lower frame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nd a side wall extending upward from the edge of the bottom plate. The bottom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reflective plate, a light guide plate and an optical film group which are successively superposed; the middle rubber frame comprises a retaining wall and a loading part, and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retaining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concave surface. The side wall is arranged in the groove. As the side wall extends into the groove, it can make the structure more compact, avoid swaying between the middle rubber frame and the lower frame, thus avoiding abnormal sound, and also can limit the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of the middle rubber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
本技术涉及一种显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对于车载显示模组来说,由于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震动,所以客户对背光震动可靠性试验、晃动声响问题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的中胶框与下框配合时,中胶框一般设于下框的内侧或者外侧,此时由于装配不够紧密,中胶框或下框容易发生晃动,从而发出异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由于侧壁伸入凹槽内,其可使结构更加紧密,避免中胶框与下框之间发生晃动,从而避免发生异响,同时也可限制中胶框的胀缩。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下框和中胶框,所述下框包括底板和由底板边缘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底板上设有依次叠加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组;所述中胶框包括挡壁和承载部,所述挡壁下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侧壁设于所述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FPC和设于所述FPC上的LED灯。进一步地,所述挡壁开设凹槽后形成内挡板和外挡板。进一步地,所述内挡板抵接至所述底板上,所述FPC设于所述内挡板内侧。进一步地,所述FPC设于所述侧壁内侧,所述内挡板抵接至所述FPC的侧边。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侧壁伸入凹槽内,其可使结构更加紧密,避免中胶框与下框之间发生晃动,从而避免发生异响,同时也可限制中胶框的胀缩。凹槽为开口向底部逐渐缩小的V型槽,当侧壁伸入凹槽内时,侧壁可被凹槽紧紧包裹住,可以进一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避免造成晃动而产生的异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图4为FPC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下框1和中胶框2,所述下框1包括底板11和由底板11边缘向上延伸的侧壁12,所述底板11与所述侧壁12相互垂直,所述底板11上设有依次叠加设置的反射片3、导光板4和光学膜组5;所述中胶框2包括相互垂直的挡壁21和承载部22,所述挡壁21下表面开设有凹槽23,所述侧壁12设于所述凹槽23内。由于侧壁12伸入凹槽23内,其可使结构更加紧密,避免中胶框2与下框1之间发生晃动,从而避免发生异响,同时也可限制中胶框2的胀缩。进一步地,所述凹槽23为开口向底部逐渐缩小的V型槽,当侧壁12伸入凹槽23内时,侧壁12可被凹槽23紧紧包裹住,可以进一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避免造成晃动而产生的异响。请结合图1和图2,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FPC6和设于所述FPC6上的LED灯7。进一步地,所述挡壁21开设凹槽23后形成内挡板24和外挡板25。进一步地,所述内挡板24抵接至所述底板11上,所述FPC6设于所述内挡板24内侧,内挡板24和外挡板25足够长可有效防止下框1脱落。请结合图1和图3,进一步地,所述FPC6设于所述侧壁12内侧,所述内挡板24抵接至所述FPC6的侧边,即内挡板24的长度较短,其短出的空间用于放置FPC6,其可使背光模组进一步薄型化。请参阅图4,进一步地,该FPC6包括基材层61,基材层61的上表面设置有电路层62,基材层61的下表面设置有金属散热层63,其设置方式可以为电路层62、金属散热层63分别通过双面胶粘贴于基材层61上。由于基材层61的厚度较薄,FPC6上的热量可以通过基材层61扩散到金属散热层63,该金属散热层63能够有效增大FPC6的散热面积,起到均匀散热的作用,从而提高了FPC6的散热效率。其中基材层61可以为聚酰亚胺、聚酯、聚砜或聚四氟乙烯中的任意一种,双面胶为丙烯酸胶层或环氧树脂胶层中的任意一种,该金属散热层63可以为铜箔层。进一步地,FPC6还包括至少一个贯穿基材层61、电路层62以及金属散热层63的通孔64,该通孔64的内壁设置有与电路层62、金属散热层63接触的导热层,利用通孔64处良好的导热性能,可电性连接基材层61两侧的电路层62以及金属散热层63,发挥良好的导热功能,且导热层可提供导热功能,以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其中,该导热层可以为铜胶导电油墨层。进一步地,在通孔64内设置有与外部导热结构连接的导热体,该导热体从电路层62的一侧与外部导热结构相连接,还与通孔64内的导热层相接触,以使得电路层62、金属散热层63可以通过通孔64与外部导热结构相连接,从而使得FPC6中的热量通过该通孔64中的导热体扩散至外部导热结构,以进一步提高FPC6的散热效率。优选地,为了使通孔64可以与外部导热结构相连接,该通孔64设置于FPC6的边缘位置。进一步地,该金属散热层63为均匀散热结构,其结构可以为网状结构、条状结构、波浪状结构或蜂窝状结构中的任意一种,通过该均匀散热结构,能够更好地提高散热效果。请结合图1和图5,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4上还设有双面粘8,所述双面粘8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台阶9,所述台阶9表面具有粘性;所述光学膜组5包括至少一层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于所述双面粘8的台阶9上,所述台阶9的数量与所述光学膜片的数量相对应。每个所述台阶9的高度大于每层所述光学膜片的高度,由于台阶9表面具有粘性,其可使光学膜片固定在台阶9表面上;双面粘8可由模切厂完成,组装只需一次贴附,可以自动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也避免了在导光板4上设置台阶9而导致的粘不住光学膜片和产生亮线的问题;导光板4模具制造也更简单,发光效果更容易处理;双面粘8与显示模组的可视区域的距离可设置的更小。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框,所述下框包括底板和由底板边缘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底板上设有依次叠加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组;中胶框,其包括挡壁和承载部,所述挡壁下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侧壁设于所述凹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框,所述下框包括底板和由底板边缘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底板上设有依次叠加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组;中胶框,其包括挡壁和承载部,所述挡壁下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侧壁设于所述凹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FPC和设于所述FPC上的L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佳民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