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系统和具有其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18370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7 0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系统和具有其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系统包括:轨道梁,所述轨道梁上构造有凹部以形成逃生通道,所述轨道梁包括弯道和直道;转向架,所述转向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可移动地跨坐在所述轨道梁上;走行轮,所述走行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本体上且支撑在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梁上;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本体上;安全轮,所述安全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本体上且距离所述轨道梁的侧壁的距离大于所述导向轮距离所述轨道梁的侧壁的距离。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系统具有结构稳定、安全性高等优点。

Steering system and its straddle type rail transit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eering system of a straddle-type rail transit system and a straddle-type rail transit system with the same. The steering system of the straddle-type rail transit system comprises a rail beam with a concave part on the rail beam to form an escape passage. The rail beam comprises a bend and a straight passage; and the bogie comprises a turning frame. The heading frame comprises: a body movably sitting across the rail beam; a running wheel which is rotatably mounted on the body and supports the rail beam of the straddle rail transit system; a guiding wheel which is rotatably mounted on the body; and a safety wheel which is rotatabl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guide wheel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rail beam is larger than that between the guide wheel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rail beam. The steering system of the straddle type rail transit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table structure and high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系统和具有其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系统和具有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系统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车辆,利用转向架两侧的导向轮与轨道梁的侧面接触,为车辆提供导向力矩,使车辆沿着轨道梁的前行。车辆通过很小的转弯半径时,为了给车辆提供足够的导向力矩,转向架的导向轮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存在爆胎的风险,同时导向轮不提供导向力矩时,会出现脱离轨道梁侧面的现象,影响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系统,该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系统具有结构稳定、安全性高等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系统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系统,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系统包括:轨道梁,所述轨道梁上构造有凹部以形成逃生通道,所述轨道梁包括弯道和直道;转向架,所述转向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可移动地跨坐在所述轨道梁上;走行轮,所述走行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本体上且支撑在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梁上;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本体上;安全轮,所述安全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本体上且距离所述轨道梁的侧壁的距离大于所述导向轮距离所述轨道梁的侧壁的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系统,具有结构稳定、安全性高等优点。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全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导向轮的转动轴线重合且所述安全轮的直径小于所述转向轮。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所述安全轮和所述导向轮相互配合,减小所述导向轮承受的压力,而且可以便于所述安全轮和所述导向轮的安装。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定向的车轴,所述导向轮和所述安全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车轴上。这样可以便于所述导向轮和所述安全轮同心设置,进一步便于所述车辆顺利的通过弯道。可选地,所述安全轮为刚性材料件。这样刚性材料制成的所述安全轮与所述轨道梁的侧面接触,可以产生更大的压力,从而为所述车辆提供更大的导向力矩。根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安全轮为金属件。这样金属制成的所述安全轮可以便于保证刚度,便于为所述车辆提供更大的导向力矩,同时能够便于所述安全轮的加工。可选地,所述轨道梁的侧壁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安全轮适于配合在所述导向槽内。这样可以利用所述导向槽对所述安全轮进行导向和限位,避免所述安全轮和所述导向槽相互脱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向槽设在所述弯道上。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所述车辆经过急转弯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可以降低所述轨道梁的成本,提高所述轨道梁的生产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向槽设在所述弯道和所述直道上。这样可以使轨道车辆不论行驶到弯道还是直道均能够在所述安全轮贴合所述轨道梁时,利用所述导向槽对所述安全轮进行定位导向,保证所述车辆经过急转弯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轴的上端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安全轮设在所述车轴的下端,所述导向轮设在所述安全轮的上方。这样可以减小所述安全轮受到的震动对所述车辆的影响,便于提高所述车辆的行驶稳定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通过利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系统,具有结构稳定、安全性高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D处的放大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系统1、转向架100、本体110、车轴111、走行轮120、导向轮130、安全轮140、垂向减震器150、横向减震器160、驱动桥170、制动盘180、中心销190、轨道梁200、导向槽210、逃生通道2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系统1。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系统1包括转向架100和轨道梁200。轨道梁200上构造有凹部以形成逃生通道220,轨道梁200包括弯道和直道。转向架100包括本体110、走行轮120、导向轮130和安全轮140。本体110可移动地跨坐在轨道梁200上。走行轮120可转动地设在本体110上且支撑在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梁200上。导向轮130可转动地设在本体110上。安全轮140可转动地设在本体110上且距离轨道梁200的侧壁的距离大于导向轮130距离轨道梁200的侧壁的距离。具体而言,如图1-图3所示,导向轮130和安全轮140均为多个,且相对轨道梁200对称设置。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系统1转弯时的工作过程。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车辆在通过直道和大半径的弯道时,其转向架100的导向轮130接触轨道梁200的侧面,产生压力为所述车辆提供导向力矩,此时安全轮140不接触轨道梁200的侧面;转向架100在通过小半径的弯道时(例如半径20米以下的弯道),由于所述车辆受到的离心力增大,导向轮130受到的压力增大并逐渐压缩,直至安全轮140也接触轨道梁200的侧面,同样产生压力为车辆提供导向力矩,分担导向轮130的部分压力。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系统1,通过在转向架100的两侧设置导向轮130,能够在通过小半径的弯道时,利用导向轮130接触轨道梁200的侧面,为所述车辆提供导向力矩,使所述车辆沿着轨道梁200前行。并且,通过设置安全轮140,相比相关技术中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系统,能够在所述车辆通过小半径弯道时,利用安全轮140与导向轮130一起提供导向力矩,分担导向轮130的部分压力。并且能够为所述车辆提供更大的导向力矩,便于所述车辆顺利通过小半径的弯道,便于提高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系统1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车辆行驶时的稳定性。此外,通过设置安全轮140,相比相关技术中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系统,能够在所述车辆通过小半径弯道时,利用安全轮140对导向轮130的压缩进行限制,在导向轮130因承受压力过大而压缩时,利用安全轮140避免导向轮130被进一步压缩,避免导向轮130因会承受压力过大而发生爆胎现象,便于提高所述车辆的可靠性。进一步地,由于安全轮140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梁,所述轨道梁上构造有凹部以形成逃生通道,所述轨道梁包括弯道和直道;转向架,所述转向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可移动地跨坐在所述轨道梁上;走行轮,所述走行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本体上且支撑在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梁上;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本体上;安全轮,所述安全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本体上且距离所述轨道梁的侧壁的距离大于所述导向轮距离所述轨道梁的侧壁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梁,所述轨道梁上构造有凹部以形成逃生通道,所述轨道梁包括弯道和直道;转向架,所述转向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可移动地跨坐在所述轨道梁上;走行轮,所述走行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本体上且支撑在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梁上;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本体上;安全轮,所述安全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本体上且距离所述轨道梁的侧壁的距离大于所述导向轮距离所述轨道梁的侧壁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导向轮的转动轴线重合且所述安全轮的直径小于所述转向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定向的车轴,所述导向轮和所述安全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车轴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秀谭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