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轴装置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7046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6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轴装置和车辆,其中驱动轴装置包括:差速器、驱动轴和卡簧。差速器具有差速器壳体和半轴齿轮,半轴齿轮位于差速器壳体内,半轴齿轮的内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卡簧槽,第一卡簧槽与半轴齿轮的两个端面间隔开;驱动轴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卡簧槽,驱动轴插接配合在半轴齿轮内且同步转动,第二卡簧槽与第一卡簧槽在驱动轴的径向上位置对应;以及配合在第一卡簧槽以及第二卡簧槽内,且第一卡簧槽对卡簧进行轴向双向限位。该驱动轴装置采用卡簧与第一卡簧槽及第二卡簧槽配合的方式,并使配合后的卡簧在卡簧槽内受到轴向的双向限位作用,以保证驱动轴与半轴齿轮的连接深度固定,进而增加二者的连接稳定性。

Drive shaft device and vehic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riving shaft device and a vehicle, wherein the driving shaft device comprises a differential, a driving shaft and a clamping spring. The differential has a differential housing and a half-shaft gear, the half-shaft gear is located in the differential housing, the inner circumference of the half-shaft gea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lamping spring groove, and the first clamping spring groove is separated from the two ends of the half-shaft gear;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driving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clamping spring groove, and the driving shaft is inserted into the half-shaft gear and synchronized. When rotating, the second clip spring groove corresponds to the radial position of the first clip spring groove on the driving shaft; and the first clip spring groove coordinates with the first clip spring groove and the second clip spring groove, and the first clip spring groove carries on the axial two-way limit to the clip spring. The driving shaft device adopts the way that the clamping spring cooperates with the first clamping spring groove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spring groove, and the clamping spring after being matched is subjected to the axial two-way limit action in the clamping spring groove, so as to ensure the connection depth between the driving shaft and the half-shaft gear is fixed, thereby increasing the connection stability of the tw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轴装置和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驱动轴装置和车辆。
技术介绍
传统驱动轴装置中驱动轴与减速器连接靠卡簧与卡簧槽进行轴向单向限位,即通过卡簧与卡簧槽配合能够防止驱动轴沿轴向退出,但不能防止驱动轴过度伸入半轴齿轮内,此时需要驱动轴的轴肩面与差速器壳进行止挡限位实现该方向的限位,由此导致轴肩面与差速器壳体经常磕碰,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驱动轴装置,该驱动轴装置采用卡簧与第一卡簧槽及第二卡簧槽配合的方式,并使配合后的卡簧在卡簧槽内受到轴向的双向限位作用。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驱动轴装置的车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驱动轴装置,包括: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具有差速器壳体和半轴齿轮,所述半轴齿轮位于所述差速器壳体内,所述半轴齿轮的内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卡簧槽,所述第一卡簧槽与所述半轴齿轮的两个端面间隔开;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卡簧槽,所述驱动轴插接配合在所述半轴齿轮内且同步转动,所述第二卡簧槽与所述第一卡簧槽在所述驱动轴的径向上位置对应;以及卡簧,所述配合在所述第一卡簧槽以及所述第二卡簧槽内,且所述第一卡簧槽对所述卡簧进行轴向双向限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驱动轴装置,该驱动轴装置采用卡簧与第一卡簧槽及第二卡簧槽配合的方式,并使配合后的卡簧在卡簧槽内受到轴向的双向限位作用,以保证驱动轴与半轴齿轮的连接深度相对固定,进而增加二者的连接稳定性。另外,根据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驱动轴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卡簧槽与所述半轴齿轮的内端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卡簧槽与所述半轴齿轮的外端面的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卡簧槽具有第一轴向限位环面和第二轴向限位环面,所述第一轴向限位环面用于防止所述驱动轴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退出所述半轴齿轮,所述第二轴向限位环面位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环面的内侧且用于防止所述驱动轴沿所述轴向过度伸入所述半轴齿轮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轴向限位环面与所述驱动轴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45°-6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轴向限位环面与所述驱动轴的中心轴线垂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差速器壳体具有朝向车轮的差速器壳体端面,所述驱动轴具有与所述差速器壳体端面正对的轴肩面,所述轴肩面与所述差速器壳体端面间隔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轴肩面与所述差速器壳体端面之间的间隙不低于1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半轴齿轮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半轴齿轮花键,所述驱动轴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驱动轴花键,所述驱动轴花键与所述半轴齿轮花键配合,所述第一卡簧槽垂直开设在所述半轴齿轮花键上并与所述半轴齿轮花键的两端间隔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轴的内端面与所述差速器的行星齿轮轴间隔开。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的车辆,包括上述的驱动轴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驱动轴装置的爆炸图。附图标记:驱动轴装置100,差速器1,差速器壳体11,半轴齿轮12,第一卡簧槽121,驱动轴2,第二卡簧槽21,卡簧3,差速器壳体端面111,轴肩面22,半轴齿轮花键122,驱动轴花键23,行星齿轮轴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驱动轴装置100。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驱动轴装置100可以包括:差速器1、驱动轴2和卡簧3。如图1所示,驱动轴2插入并与差速器1进行配合,以将发动机或电动机传递来的动力继续传递给驱动轴2及车轮,进而驱动车辆行驶。其中,差速器1具有差速器壳体11和半轴齿轮12,半轴齿轮12位于差速器壳体11内,驱动轴2与半轴齿轮12相配合连接以将半轴齿轮12上的扭转动力传递给驱动轴2,为保证驱动轴2在半轴齿轮12内的插入深度及二者的连接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半轴齿轮12的内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卡簧槽121,并使第一卡簧槽121与半轴齿轮12的两个端面间隔开。即第一卡簧槽121设置在半轴齿轮12的两个端面之间,且不与任何一个端面相连通,由此,第一卡簧槽121配合第二卡簧槽21及卡簧3可保证驱动轴2的插入深度及连接稳定性。进一步,驱动轴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卡簧槽21,驱动轴2插接配合在半轴齿轮12内且同步转动以同步传递动力,其中,第二卡簧槽21与第一卡簧槽121在驱动轴2的径向上位置对应,且卡簧3配合在第一卡簧槽121以及第二卡簧槽21内。由此,通过卡簧3与第一卡簧槽121及第二卡簧槽21的卡接配合,将驱动轴2限位连接在半轴齿轮12内,并且可保证二者的连接稳定性。再进一步,第一卡簧槽121对卡簧3进行轴向双向限位。即在卡簧3与第一卡簧槽121及第二卡簧槽21卡接配合后,驱动轴2被限定在了相对固定的位置(保留微小的窜动量),不可过深的插入以免驱动轴2的端面与差速器1内的行星齿轮轴13相撞击,也不能够从半轴齿轮12内脱出,由此,保证了驱动轴2与变速器的连接稳定性。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驱动轴装置100,该驱动轴装置100采用卡簧3与第一卡簧槽121及第二卡簧槽21配合的方式,并使配合后的卡簧3在卡簧槽内受到轴向的双向限位作用,以保证驱动轴2与半轴齿轮12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具有差速器壳体和半轴齿轮,所述半轴齿轮位于所述差速器壳体内,所述半轴齿轮的内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卡簧槽,所述第一卡簧槽与所述半轴齿轮的两个端面间隔开;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卡簧槽,所述驱动轴插接配合在所述半轴齿轮内且同步转动,所述第二卡簧槽与所述第一卡簧槽在所述驱动轴的径向上位置对应;以及卡簧,所述配合在所述第一卡簧槽以及所述第二卡簧槽内,且所述第一卡簧槽对所述卡簧进行轴向双向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具有差速器壳体和半轴齿轮,所述半轴齿轮位于所述差速器壳体内,所述半轴齿轮的内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卡簧槽,所述第一卡簧槽与所述半轴齿轮的两个端面间隔开;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卡簧槽,所述驱动轴插接配合在所述半轴齿轮内且同步转动,所述第二卡簧槽与所述第一卡簧槽在所述驱动轴的径向上位置对应;以及卡簧,所述配合在所述第一卡簧槽以及所述第二卡簧槽内,且所述第一卡簧槽对所述卡簧进行轴向双向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簧槽与所述半轴齿轮的内端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卡簧槽与所述半轴齿轮的外端面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簧槽具有第一轴向限位环面和第二轴向限位环面,所述第一轴向限位环面用于防止所述驱动轴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退出所述半轴齿轮,所述第二轴向限位环面位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环面的内侧且用于防止所述驱动轴沿所述轴向过度伸入所述半轴齿轮内。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庚川李国红李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