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立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7045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6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升降立柱,包括内管、中管、外管、第一丝杆、第二丝杆及驱动机构,内管套设在中管内并可沿着中管的轴向往复运动,外管套设在中管外且可沿着中管的轴向往复运动,中管的底端设有中板,驱动机构设于中板上,第一丝杆与内管固定连接,第二丝杆与外管固定连接,第一丝杆上螺纹传动连接有第一输出螺母,第二丝杆上螺纹传动连接有第二输出螺母,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输出螺母、第二输出螺母转动以使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分别带动内管和外管沿着中管的轴向往复运动,第一输出螺母和第二输出螺母独立工作,使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传动级数相同,不会产生由于传动级数增加而使得传动效率降低的问题。

A lifting colum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ifting column, which comprises an inner tube, a middle tube, an outer tube, a first screw, a second screw and a driving mechanism. The inner tube is sleeved in the middle tube and can reciprocate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middle tube. The outer tube is sleeved outside the middle tube and can reciprocate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middle tube. On the board, the first screw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tube, the second screw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tube, the first screw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output nut, the second screw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output nut, and the driving mechanism drives the first output nut and the second output nut to rotate so that the first screw and the second screw are separated. Driving the inner and outer pipes to and fro along the axial reciprocating motion of the middle pipe, the first output nut and the second output nut work independently, so that the transmission series of the first screw and the second screw are the same, and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will not be reduced due to the increase of the transmission ser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立柱
本专利技术涉及升降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升降立柱。
技术介绍
升降立柱作为一种升降装置,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升降平台上,如升降桌、升降椅、可升降的榻榻米等。目前常见的升降立柱一般包括相互嵌套的内管、中管和外管,通过设置在升降立柱上的驱动机构带动内管和外管相对中管往复滑动,从而实现升降功能。现有技术中,通过将两根丝杆套设在一起,两根丝杆的螺纹旋向相同,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一丝杆转动,并通过第一丝杆带动第二丝杆转动,随着传动级数增加传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动效率高的升降立柱。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升降立柱,包括内管、中管、外管、第一丝杆、第二丝杆及驱动机构,内管套设在中管内并可沿着中管的轴向往复运动,外管套设在中管外且可沿着中管的轴向往复运动,中管的底端设有中板,驱动机构设于中板上,第一丝杆与内管固定连接,第二丝杆与外管固定连接,第一丝杆上螺纹传动连接有第一输出螺母,第二丝杆上螺纹传动连接有第二输出螺母,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输出螺母、第二输出螺母转动以使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分别带动内管和外管沿着中管的轴向往复运动。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立柱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机构包括传动管,第一输出螺母连接于传动管的上端,驱动电机转动并带动传动管转动,传动管带动第一输出螺母转动,第一输出螺母带动第一丝杆轴向运动并带动内管轴向运动。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传动齿轮,传动齿轮连接于传动管的下端且与第二输出螺母传动配合,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螺纹旋向相同,驱动电机转动并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带动第二输出螺母转动,第二输出螺母带动第二丝杆轴向运动并带动外管轴向运动。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蜗杆、蜗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蜗杆设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且与蜗轮传动配合,第二锥齿轮连接于传动管上,第一锥齿轮与蜗轮同轴转动且与第二锥齿轮传动配合。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管的下端设有连接轴,第二锥齿轮套设于连接轴上且与连接轴同步转动。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上设有扁位,第二锥齿轮通过扁位与连接轴周向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顶端设有顶板,外管的底端设有底板,第一丝杆的上端连接于顶板上,第二丝杆的下端连接于底板上。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立柱还包括箱体,驱动机构位于箱体内,箱体设于中板上。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中板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丝杆依次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外管连接,箱体的底部且位于第一通孔外围设有防水槽,防水槽内设有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中板上且位于防水槽的外围设有引流槽,外管上设有与引流槽相通的出水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将驱动机构设置在中板上,驱动机构与第一丝杆、第二丝杆在升降立柱的轴线方向上部分重合,使得升降立柱在轴线方向上的结构更加紧凑;通过在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上分别设置第一输出螺母和第二输出螺母,驱动机构通过驱动第一输出螺母和第二输出螺母转动使得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分别带动内管和外管沿着中管的轴向往复运动,使得第一丝杆与驱动机构之间的连接和传动都通过第一输出螺母进行,第二丝杆与驱动机构之间的连接和传动都通过第二输出螺母进行,驱动机构同时驱动第一输出螺母和第二输出螺母,第一输出螺母和第二输出螺母独立工作,使得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传动级数相同,不会产生由于传动级数增加而使得传动效率降低的问题,同时无需分别设置驱动第一输出螺母和第二输出螺母的驱动机构,使得升降立柱的结构比较简单,在轴线方向上的结构更加紧凑。2、通过设置传动管,驱动电机转动并带动传动管转动从而使位于传动管上的第一输出螺母一起转动,第一输出螺母与第一丝杆螺纹传动连接,第一丝杆固定在内管上,使得第一输出螺母与第一丝杆的位置相对移动,从而中管与内管之间的位置相对移动,从而实现中管与内管的相对伸缩,仅通过第一丝杆上的第一输出螺母实现第一丝杆与驱动机构的连接和传动;在内管与中管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一输出螺母位于第一丝杆的上端,使得第一输出螺母与第一丝杆之间的伸缩距离最大化,获得更大的升降区间。3、通过设置传动齿轮,传动齿轮连接于传动管上且与第二输出螺母传动连接,驱动电机转动并带动传动管转动从而传动管上的传动齿轮一起转动,传动齿轮带动第二输出螺母转动,因第二输出螺母与第二丝杆螺纹传动连接,且第二丝杆固定在外管上,使得第二输出螺母与第二丝杆的位置相对移动,从而中管与外管之间的位置相对移动,从而实现中管与外管的相对伸缩,仅通过第二丝杆上的第二输出螺母实现第二丝杆与驱动机构的连接与传动,第一输出螺母和第二输出螺母均通过传动管传动连接,使得第一输出螺母和第二输出螺母独立工作,进而使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传动级数相同,不会产生由于传动级数增加而使得传动效率降低的问题;因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螺纹旋向相同,且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旋转方向相反,使得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可以同步伸长或同步缩短,从而使得内管和外管可以相对中管同步伸缩;在外管与中管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二输出螺母位于第二丝杆的下端,使得第二输出螺母与第二丝杆之间的伸缩距离最大化,获得最大的升降区间。4、通过将蜗杆设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使得蜗杆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同步转动,蜗轮与蜗杆传动配合,第一锥齿轮与蜗轮同轴转动,使得蜗杆随电机轴转动后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和第一锥齿轮的旋转方向与蜗杆的转动方向垂直,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传动配合,使得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的转动方向垂直,从而第二锥齿轮带动传动管转动的方向与电机轴的转动方向一致,实现传动管带动第一输出螺母转动。5、通过在传动管的下端设置连接轴,第二锥齿轮设置在连接轴上,使得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之间的传动比较稳定。6、通过在连接轴上设置扁位,第二锥齿轮通过扁位与连接轴周向固定,实现连接轴与第二锥齿轮之间的同步转动。7、通过将驱动机构设置在箱体内,起到防尘、防水的保护作用,保证驱动机构使用可靠。8、通过在通孔的外围设置防水槽,防水槽内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对箱体底部与中板之间的缝隙起到密封的作用,避免外部的水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入箱体内,浸湿驱动机构和丝杆导致生锈,对驱动机构和丝杆造成损坏,提升升降立柱使用的可靠性。9、通过在中板上设置引流槽,使得进入箱体底部与中板之间的水通过引流槽流入外管,外管靠近底板处设有出水孔,使得进入外管的水可以通过出水孔排出,防止积水,提升升降立柱使用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升降立柱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升降立柱另一个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升降立柱的爆炸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升降立柱的部分爆炸图。图5为图3中A的放大图。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1、内管;11、顶板;2、中管;21、中板;211、引流槽;3、外管;31、底板;32、出水孔;4、第一丝杆;41、第一输出螺母;42、第一法兰;5、第二丝杆;51、第二输出螺母;52、第二法兰;6、驱动电机;71、蜗杆;72、蜗轮;73、第一锥齿轮;731、花键套;74、第二锥齿轮;75、传动管;76、传动齿轮;77、连接轴;8、箱体;81、上箱体;82、下箱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立柱,包括内管、中管、外管、第一丝杆、第二丝杆及驱动机构,内管套设在中管内并可沿着中管的轴向往复运动,外管套设在中管外且可沿着中管的轴向往复运动,中管的底端设有中板,驱动机构设于中板上,第一丝杆与内管固定连接,第二丝杆与外管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杆上螺纹传动连接有第一输出螺母,第二丝杆上螺纹传动连接有第二输出螺母,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输出螺母、第二输出螺母转动以使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分别带动内管和外管沿着中管的轴向往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立柱,包括内管、中管、外管、第一丝杆、第二丝杆及驱动机构,内管套设在中管内并可沿着中管的轴向往复运动,外管套设在中管外且可沿着中管的轴向往复运动,中管的底端设有中板,驱动机构设于中板上,第一丝杆与内管固定连接,第二丝杆与外管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杆上螺纹传动连接有第一输出螺母,第二丝杆上螺纹传动连接有第二输出螺母,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输出螺母、第二输出螺母转动以使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分别带动内管和外管沿着中管的轴向往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立柱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机构包括传动管,第一输出螺母连接于传动管的上端,驱动电机转动并带动传动管转动,传动管带动第一输出螺母转动,第一输出螺母带动第一丝杆轴向运动并带动内管轴向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传动齿轮,传动齿轮连接于传动管的下端且与第二输出螺母传动配合,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螺纹旋向相同,驱动电机转动并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带动第二输出螺母转动,第二输出螺母带动第二丝杆轴向运动并带动外管轴向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仁昌陆小健裘凯锋王林马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