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6583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包括支撑框架,电动天窗、反光层、屋面模块、风帽模块和太阳能转换模块,所述支撑框架包括顶层以及其两侧的第一墙体结构和第二墙体结构,其中,根据建筑物所处地域的风向,第一墙体结构在背风侧,第二墙体结构在迎风侧,第一墙体结构上设置有电动天窗和反光层,所述的屋面模块是建筑物屋体与该新型屋顶连接部分;所述的风帽模块设置在迎风侧的第二墙体结构上,太阳能转换模块固定在所述顶层和风帽模块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漫反射折、热压和风压的原理,使得建筑物室内的采光和通风得到良好的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
本实用新属于型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
技术介绍
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的地区,空气的湿度比较大,城市内的风速较小,导致建筑物内的风速较小,所以,对建筑物屋顶的通风性能要求颇高。况且,在当下关注建筑物可持续性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建筑物的自然采光、通风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类似建筑中庭这类的特殊空间。目前,建筑物的采光通风方式一般是直接在屋顶设置天窗装置,如在屋顶设置Velux天窗,增加这样额外的采光通风装置不仅价格昂贵,还会使得建筑物室内有直接眩光,且容易因温室效应而过热。另外,增加这样的装置不能很好的改善建筑物内的通风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的建筑物屋顶,利用漫反射、热压和风压的原理,使得建筑物室内的采光和通风都能得到良好的改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包括支撑框架,电动天窗、反光层、屋面模块、风帽模块和太阳能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框架包括顶层和设置在所述顶层两侧,并与所述顶层的边缘分别相连的第一墙体结构和第二墙体结构,其中,根据建筑物所处地域的主导风向,第一墙体结构设置在建筑物的背风侧,第二墙体结构处于建筑物的迎风侧,所述的第一墙体结构和第二墙体结构关于所述顶层对称,都包括上、中、下三个墙体,其中,上墙体与下墙体通过中墙体连接,呈异面平行,也就是,所述的上墙体与所述的下墙体在竖直方向是平行关系,且不在同一平面;电动天窗安装在所述第一墙体结构的上墙体上,该上墙体的上边缘与所述的顶层相连;反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结构的中墙体内侧墙壁上以及所述第二墙体结构的上墙体与所述第二墙体结构的中墙体连接处设置的,并与第一墙体结构的中墙体平行的斜面结构的上表面,所述的屋面模块是建筑物屋体与所述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连接部分,所述的屋面模块与所述第一墙体结构的下墙体的下边缘和所述第二墙体结构的下墙体的下边缘相连;所述的风帽模块的上边缘与所述的第二墙体结构的上墙体的上边缘相连,斜向下,并与所述的第二墙体结构的上墙体的夹角为锐角;太阳能转换模块固定在所述支撑结构的顶层和所述风帽模块的上表面。优选地,所述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中的支撑框架和风帽模块由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优选地,所述太阳能转换模块通过安装在太阳能转换模块上的矩形钢管和预埋在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片焊接固定。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墙体结构和第二墙体结构分别与所述支撑框架的层顶和所述的屋面模块连接的角度为90度,也就是说,所述的支撑框架的顶层与所述的屋面模块所在的平面呈异面平行关系。优选地,所述的反光层为漫白色的上光金属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技术的屋顶不仅增加了室内的高度又按照建筑物所处地域的风向设置有风帽,使得建筑物室内自然通风的状况不仅可利用“烟囱效应”改善又可利用风压原理改善。2)本技术的屋顶中设置有贴有反光膜的结构,太阳光通过电动天窗进入建筑物室内后,经过反射膜的两次反射,使进入建筑物室内的太阳光变得柔和,不会发生直接眩光现象。3)本新型安装的太阳能转换模块可收集光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供建筑内部的使用,节约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太阳能转换模块固定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改善通风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防眩光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二)。图中:1-支撑框架;2-电动天窗;3-反光层;4-屋面模块;5-风帽模块6-太阳能转换模块;7-建筑物屋体;11-顶层;12-第一墙体结构;13-第二墙体结构;121-第一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22-第一墙体结构中墙体;123-第一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31-第二墙体结构上墙体;132-第二墙体结构中墙体;133-第二墙体结构下墙体;61-矩形钢管;62-预埋在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片;31-斜面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一种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支撑框架1,电动天窗2、反光膜3、屋面模块4、风帽模块5和太阳能转换模块6,所述的支撑框架1包括顶层11和设置在所述顶层11两侧,并与所述顶层11的边缘分别相连的第一墙体结构12和第二墙体结构13,其中,根据建筑物所处地域的主导风向,第一墙体结构12设置在建筑物的背风侧,第二墙体结构13处于建筑物的迎风侧,所述的第一墙体结构12和第二墙体结构13关于所述顶层11对称,都包括上、中、下三个墙体结构,其中,上墙体与下墙体通过中墙体连接,呈异面平行,也就是,所述的上墙体与所述的下墙体在竖直方向是平行关系,且不在同一平面。优选地,为了建筑物美观与牢固,所述的第一墙体结构12和第二墙体结构13分别与所述支撑框架1的层顶11和所述的屋面模块4连接的角度为90度,也就是说,所述的支撑框架1的顶层11与所述的屋面模块4所在的平面为平行关系,所述的整个支撑框架1由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电动天窗2安装在所述第一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21上,该第一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21的上边缘与所述的顶层11相连。反光层3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结构的中墙体122内侧墙壁上以及所述第二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31与所述第二墙体结构的中墙体132连接处设置的,并与第一墙体结构的中墙体122平行的斜面结构31的上表面,优选地,所述的反光层3为漫白色的上光金属片。所述的屋面模块4是建筑物屋体7与所述采光通风兼备屋顶的连接部分,且与所述第一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23的下边缘和所述第二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33的下边缘相连。所述的风帽模块5的上边缘与所述的第二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31的上边缘相连,且与所述的第二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31的夹角为锐角,其中,所述的风帽模块5也是有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太阳能转换模块6固定在所述支撑结构1的顶层11和所述风帽模块5的上表面,为建筑物室内供电。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太阳能转换模块6通过安装在太阳能转换模块6上的矩形钢管61和预埋在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片62焊接固定。本技术中的电动天窗和太阳能转换模块都是现有的已知技术,故不作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屋顶改善建筑物室内自然通风情况的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风帽模块5的方向和位置与该地区全年的主导风向一致,属于排风型风帽。在室外有一定的风速下,可以对室外的风产生较强的风压,使得风帽模块5的部分产生正风压,电动天窗2处产生负风压,使得室内的风可以通过屋顶的电动天窗2,快速的排处室内,让室内的风速加快。在建筑外风速很小的情况下,风压产生作用很小的时候。由于该新型的屋顶拔高了建筑物本身的高度,所以提高了热压通风的速度,从而促进了建筑物室内的排风的速度,加快了室内的通风。本技术的屋顶防眩光的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建筑物室外的太阳光通过电动天窗2射入建筑物的屋顶,先后经过两次漫反射之后,使得进入建筑物室内的光线变得柔和,不会发生直接眩光现象,为了保证防眩光的效果,本技术采用漫白色的上光金属片作为反光层,该材质的的总反射率高达百分八十,漫反射率高达百分七十,规则的反射率仅有百分十,具有良好的漫反射性能,大大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包括支撑框架(1),电动天窗(2)、反光层(3)、屋面模块(4)、风帽模块(5)和太阳能转换模块(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框架(1)包括顶层(11)和设置在所述顶层(11)两侧,并与所述顶层(11)的边缘分别相连的第一墙体结构(12)和第二墙体结构(13),其中,根据建筑物所处地域的主导风向,第一墙体结构(12)设置在建筑物的背风侧,第二墙体结构(13)处于建筑物的迎风侧,所述的第一墙体结构(12)和第二墙体结构(13)关于所述顶层(11)对称,都包括上、中、下三个墙体结构,其中,第一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21)与第一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23)通过第一墙体结构的中墙体(122)连接,第二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31)与第二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33)通过第二墙体结构的中墙体(132)连接;第一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21)与第一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23),呈异面平行,第二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31)与第二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33),也呈异面平行;电动天窗(2)安装在所述第一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21)上,该上墙体的上边缘与所述的顶层(11)相连;反光层(3)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结构的中墙体(122)内侧墙壁上和斜面结构(31)的上表面;所述的屋面模块(4)是建筑物屋体(7)与所述的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连接部分,所述的屋面模块(4)与所述第一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23)的下边缘和所述第二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33)的下边缘相连;所述的风帽模块(5)的上边缘与所述的第二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31)的上边缘相连,斜向下,并与所述的第二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31)的夹角为锐角;太阳能转换模块(6)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1)的顶层(11)和所述风帽模块(5)的上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包括支撑框架(1),电动天窗(2)、反光层(3)、屋面模块(4)、风帽模块(5)和太阳能转换模块(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框架(1)包括顶层(11)和设置在所述顶层(11)两侧,并与所述顶层(11)的边缘分别相连的第一墙体结构(12)和第二墙体结构(13),其中,根据建筑物所处地域的主导风向,第一墙体结构(12)设置在建筑物的背风侧,第二墙体结构(13)处于建筑物的迎风侧,所述的第一墙体结构(12)和第二墙体结构(13)关于所述顶层(11)对称,都包括上、中、下三个墙体结构,其中,第一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21)与第一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23)通过第一墙体结构的中墙体(122)连接,第二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31)与第二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33)通过第二墙体结构的中墙体(132)连接;第一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21)与第一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23),呈异面平行,第二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31)与第二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33),也呈异面平行;电动天窗(2)安装在所述第一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21)上,该上墙体的上边缘与所述的顶层(11)相连;反光层(3)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结构的中墙体(122)内侧墙壁上和斜面结构(31)的上表面;所述的屋面模块(4)是建筑物屋体(7)与所述的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连接部分,所述的屋面模块(4)与所述第一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23)的下边缘和所述第二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33)的下边缘相连;所述的风帽模块(5)的上边缘与所述的第二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31)的上边缘相连,斜向下,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慧楠杨丽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