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2385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主动层、第一电极层、共电极层、阴极层及间隙子。主动层位于基板上。第一电极层位于主动层上,且第一电极层具有第一栅极与第二栅极。共电极层位于第一电极层上。共电极层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一颈缩区域。第一颈缩区域连接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与第一栅极对应设置、第二区域与第二栅极对应设置。阴极层位于共电极层上。间隙子位于共电极层与阴极层之间,且间隙子与第一颈缩区域对应设置。如此,显示面板具有良好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显示面板近年来已经十分普及的应用于各式电子产品当中。随着显示面板的普及,显示技术的发展也不断朝向更高质量、更高稳定性的方向迈进。举例而言,显示面板中,驱动电路的布局设计往往对于显示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驱动电路中的各个导电组件之间的配置关系,更是需要针对不同电路布局而有调整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一种显示面板,通过组件的布局设计提供质量良好的显示面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主动层、第一电极层、共电极层、阴极层及间隙子。主动层位于基板上。第一电极层位于主动层上,且第一电极层具有第一栅极与第二栅极。共电极层位于第一电极层上。共电极层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一颈缩区域。第一颈缩区域连接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与第一栅极对应设置、第二区域与第二栅极对应设置。阴极层位于共电极层上。间隙子位于共电极层与阴极层之间,且间隙子与第一颈缩区域对应设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具有稳定且质量良好的显示质量。附图说明包含附图以便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且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上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线I-I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上视示意图;图4为图3的显示面板中阳极层、发光层、阴极层、像素定义层与间隙子的线II-II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3的线III-III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共电极与部分主动层的局部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共电极的局部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20、120、220:主动层;40A、40B、140、240:共电极层;42A、142A:第一区域;42B、142B:第二区域;44A、44A’、144A:第一颈缩区域;44A1:第一部分;44A2:第二部分;100、200:显示面板;110:基板;120A:部分;122:第一主动层图案;124:第二主动层图案;126:第三主动层图案;130、230:第一电极层;132:第一栅极;134:第二栅极;136:第三栅极;142C:第三区域;144B:第二颈缩区域;150:阴极层;160:间隙子;170:阳极层;180:发光层;C:弧形边缘;CE1、CE2:连接组件;Cp:寄生电容;D1:第一方向;E:延伸方向;G1、G2:最小距离;I1:第一绝缘层;I2:第二绝缘层;I3:第三绝缘层;LA1、LA2、LB1、LB2:信号线;PDL:像素定义层;O1:开口;SL:封装层;TP:触控电极;V1:第一接触孔;V2:第二接触孔;V3:第三接触孔;V4:第四接触孔;WA:宽度;W1、W2、WB、WC、WD、WE、WCE2、WLB1、WV1、WV4:最大宽度。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所叙述的一结构(或层别、元件、基材)位于另一结构(或层别、元件、基材)之上,可以指二结构相邻且直接连接,而一结构的下侧表面相邻且直接连接于另一结构的上侧表面,或是可以指二结构相邻而非直接连接,二结构之间具有至少一中介结构(或中介层别、中介元件、中介基材、中介间隔),一结构的下侧表面相邻或直接连接于中介结构的上侧表面,另一结构的上侧表面相邻或直接连接于中介结构的下侧表面,而中介结构可以是单层或多层的实体结构或非实体结构所组成,并无限制。本专利技术中所叙述的电性连接或耦接,皆可以指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在直接连接的情况下,两电路上元件的端点直接连接或以一导体线段互相连接,而在间接连接的情况下,两电路上元件的端点之间具有开关、二极管、电容、电感或其他非导体线段的元件其中之一与至少一导电段或电阻的组合,或至少上述二者与至少一导电段或电阻的组合。在本专利技术中,任两个用来比较的数值或方向,可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若第一值等于第二值,其隐含着第一值与第二值之间可存在着约10%的误差;若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则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角度可介于80度至100度之间;若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则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角度可介于0度至10度之间。在本专利技术中,发光层的“发光颜色”,意指发光层位于两个电极之间且有电流流过发光层后,发光层所产生的电磁辐射被观察者的眼睛接收后,观察者所感知的颜色,此时不同的发光颜色即对应到不同的颜色。或者,所述电磁辐射也可非为可见光,此时经由仪器测量后会得到一个相对应的频谱,而不同的发光颜色即对应到不同的频谱。在本专利技术中,以下所述的各种实施例可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范围内做混合搭配使用,例如一实施例的部分特征可与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特征组合而成为另一实施例。现将详细地参考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组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上视示意图,而图2为图1的线I-I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与图2,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10、主动层120、第一电极层130、共电极层140、阴极层150以及间隙子160。主动层120位于基板110上,第一电极层130位于主动层120上,共电极层140位于第一电极层130上,阴极层150位于共电极层140上,且间隙子160位于共电极层140与阴极层15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10可以是可挠性基板或是硬质基板,可挠性基板的材质包含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聚碳酸酯(PC)等塑料,硬质基板的材质包含玻璃、石英、陶瓷或蓝宝石,但不以此为限。另外,在本文的所有实施例中,由于基板110与阴极层150是连续的层状结构,制作上视图时这些组件的轮廓并不表现出来,但这并非意味着这些组件不在附图表示的这些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主动层120可以包括第一主动层图案122与第二主动层图案124。第一主动层图案122与第二主动层图案124的图案布局可以依照显示面板100需要的驱动电路的设计而有所调整,在图1中所示的图案布局仅是举例说明之用,并非用以限定主动层120的具体布局方式。另外,主动层120可以包含半导体材料而具备有半导体性质。半导体材料包括结晶硅、非晶硅、多晶硅等硅质半导体材料、氧化物半导体材料或有机半导体材料等。第一电极层130具有第一栅极132与第二栅极134。第一栅极132对应于第一主动层图案122,而第二栅极134对应于第二主动层图案124。也就是说,第一栅极13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面积重叠于第一主动层图案12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面积,而第二栅极134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面积重叠于第二主动层图案124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面积。须知悉的是,一正投影面积重叠另一正投影面积包含两者完全重叠与两者部分重叠的两种态样,本专利技术并不以任何一种为限。或是,第一栅极132在厚度方向上堆叠于第一主动层图案122上方,且第二栅极134在厚度方向上堆叠于第二主动层图案124上方。第一栅极132与第二栅极134的图案布局可以依照实际需要的驱动电路设计而有所调整。第一电极层130的材质包含导电材料,例如金属、金属合金、导电氧化物、有机导电材料等。另外,第一电极层130可以由单一导电材料层构成,也可以由多个导电材料层堆叠而成。共电极层140具有一第一区域142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显示面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主动层,位于所述基板上;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主动层上,所述第一电极层具有第一栅极与第二栅极;共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所述共电极层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一颈缩区域,所述第一颈缩区域连接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一栅极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二栅极对应设置;阴极层,位于所述共电极层上;以及间隙子,位于所述共电极层与所述阴极层之间,且所述间隙子与所述第一颈缩区域对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主动层,位于所述基板上;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主动层上,所述第一电极层具有第一栅极与第二栅极;共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所述共电极层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一颈缩区域,所述第一颈缩区域连接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一栅极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二栅极对应设置;阴极层,位于所述共电极层上;以及间隙子,位于所述共电极层与所述阴极层之间,且所述间隙子与所述第一颈缩区域对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子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积重叠所述第一颈缩区域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层的部分交错于所述第一颈缩区域且所述部分延伸超出所述第一颈缩区域,且所述间隙子对应于所述主动层的所述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电极层具有延伸方向,所述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最大宽度,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二最大宽度,所述第一颈缩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最大宽度且小于所述第二最大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阴极层之间具有第一最小距离,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阴极层之间具有一第二最小距离,所述第一颈缩区域与所述阴极层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最小距离且大于所述第二最小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含阳极层,位于所述共电极层与所述阴极层之间,所述第一电极层还具有第三栅极,所述共电极层还具有第三区域以及第二颈缩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三栅极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二颈缩区域连接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其中所述主动层与所述第二颈缩区域交错且所述阳极层与所述第二颈缩区域对应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积重叠所述第二颈缩区域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积。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电极层具有延伸方向,所述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最大宽度,所述第三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三最大宽度,所述第二颈缩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最大宽度且小于所述第三最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崇纹朱夏青李冠锋蔡煜生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