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投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1899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线投射装置,其包括一导热介面单元、一发光单元、一第一反射单元以及一透镜单元。导热介面单元包括一第一表面。发光单元包括一设置在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发光结构。第一反射单元对应于第一发光结构设置。透镜单元对应于第一反射单元。第一表面相对于透镜单元的一透镜光轴呈倾斜设置。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提高集光效率的效果。

Ray cas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ay cas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thermal conductive interface unit, a luminous unit, a first reflecting unit and a lens unit. The thermal conductive interface unit comprises a first surface. The light emitting unit includes a first light emitting structure disposed on the first surface. The first reflection unit corresponds to the first light emitting structure. The lens unit corresponds to the first reflection unit. A lens optical axis of the first surface relative to the lens unit is arranged in an inclined manner. Therefore, the utility model achieves the effect of improving the light collect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线投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线投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应用于车灯装置上的光线投射装置。
技术介绍
首先,现有的机车或汽车用前照灯的发光模块,可分为卤钨灯、卤素灯或HID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HighIntensityDischargeLamp)等灯泡。另外,如TWM539600号专利案所公开的“车灯装置及其光源模块”专利案中,是以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其光源而取代现有卤钨灯、卤素灯或HID灯。然而,在此架构中,其散热效果及集光效率并不佳。接着,如TWM536321号专利案所公开的“车灯装置及其光源模块”专利案中,主要是利用反射壳体14及设置在基板11上的第一发光元件12而产生近光灯光型,并利用设置在基板11上的第二发光元件13而产生远光灯光型。然而,在TWM536321专利案中,基板11为一具有明显厚度的散热基板,其本身不具导电的功能。此外,由TWM536321专利案的第1图及第2图可以了解,第一发光元件12及第二发光元件13都是是设置在一陶瓷基板上,再固定在一金属电路板(MCPCB)上,之后再将具有陶瓷基板及第一发光元件12(或第二发光元件13)设置在基板11上。因此,第一发光元件12及第二发光元件13的散热路径为依序通过陶瓷基板、金属电路板、基板以及散热件。所以,TWM536321专利案的散热路径过长,因此整体散热效果不明显。并且由以上的叙述可知,第一发光元件12的发光面以及第二发光元件13的发光面之间,并不是最短距离,造成体积大及发光效率不佳等缺点。再者,TWM536321专利案的整体结构(如反射壳体、遮板、透镜、发光元件)的荷重,是承载在基板11上,另外,导热路径也是在经过同一个基板架构下进行,并无法分别地有效达到热传导路径与荷重结构分离的效果。再者,也由于TWM536321专利案中的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表面之间的距离较长,因此,在为了提升近光灯的发光效率,第一发光元件12的发光面必须在固定部19的中心轴线(参考轴线,Referenceaxis)附近,此举将导致第二发光元件13的发光面远离现有卤钨灯、卤素灯或HID灯的远光灯灯丝位置,而导致远光灯的发光效率较差。进一步来说,TWM536321专利案中的基板11是呈平行于透镜的透镜光轴设置的,且第一发光元件12及第二发光元件13的发光面也是呈平行于透镜的透镜光轴设置的,因此,TWM536321专利案的整体集光效率并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光线投射装置。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线投射装置,其包括一导热介面单元,导热介面单元包括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一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包括一设置在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发光结构以及一设置在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发光结构、一第一反射单元,第一反射单元对应于第一发光结构设置;一第二反射单元,第二反射单元对应于第二发光结构设置;以及一透镜单元,透镜单元对应于第一反射单元以及第二反射单元。更进一步地,第一表面相对于透镜单元的一透镜光轴呈倾斜设置,且第二表面相对于透镜光轴呈倾斜设置。更进一步地,第一反射单元具有一第一反射表面,其中一部分的第一反射表面面向透镜单元,第二反射单元具有一第二反射表面,其中一部分的第二反射表面背对透镜单元。更进一步地,第一反射单元具有一第一焦点以及一对应于第一焦点的第二焦点,透镜单元具有一透镜光轴以及一位于透镜光轴上的透镜焦点;其中,第一发光结构对应于第一反射单元的第一焦点。更进一步地,第二反射单元具有至少一焦点,第二发光结构对应于第二反射单元的至少一焦点。更进一步地,第一发光结构所产生的一第一光线包括一朝向第一反射单元的方向投射的第一投射光线,第一投射光线通过第一反射单元的反射,以形成一经过第一反射单元的第二焦点的第一反射光线。更进一步地,光线投射装置与一车灯装置中的一反射结构相对应设置,第二发光结构所产生的一第二光线包括一朝向第二反射单元的方向投射的第二投射光线,第二投射光线通过第二反射单元的反射,以形成一朝向第二发光结构或第二表面的方向投射的第二反射光线,第二反射光线通过第二发光结构或第二表面的反射,以形成一朝向反射结构的方向投射的第三反射光线,第三反射光线通过反射结构的反射,以形成一第四反射光线。更进一步地,第一发光结构所产生的第一反射光线投射至透镜单元,以形成一符合车辆前照灯法规的光型。更进一步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呈平行设置。更进一步地,光线投射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一散热单元,导热介面单元设置在散热单元上。更进一步地,光线投射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一承载单元,其中,承载单元设置在散热单元上,第一反射单元、第二反射单元及透镜单元设置在承载单元上;其中,导热介面单元及承载单元分别设置在散热单元上。更进一步地,承载单元还进一步包括一承载本体以及一设置在承载本体上的遮板件,第一发光结构所产生的一第一光线通过遮板件的遮挡而投射出一具有明暗截止线段的轮廓的光型。更进一步地,承载单元包括一承载本体、一设置在承载本体上且连接于散热单元的支撑件以及一设置在承载本体上的透镜承载件;其中,第一反射单元及第二反射单元设置在承载本体上,且透镜单元设置在透镜承载件上。更进一步地,导热介面单元的材质与承载单元的材质不同。更进一步地,光线投射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一基座单元,基座单元设置在散热单元上,其中,基座单元具有一参考轴线,参考轴线邻近于透镜单元的一透镜光轴,且参考轴线与透镜光轴相互重合或彼此分离一小于10毫米的预定距离。更进一步地,导热介面单元的导热性质比散热单元的导热性质好。更进一步地,第一反射单元包括一第一反射面以及一连接于第一反射面的第二反射面,第一反射面位于透镜单元的一透镜光轴与第一表面之间,第二反射面位于透镜光轴的上方;其中,第一反射面的曲率与第二反射面的曲率相同或不同。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线投射装置,其包括一导热介面单元,导热介面单元包括一第一表面;一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包括一设置在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发光结构、一第一反射单元,第一反射单元对应于第一发光结构设置;以及一透镜单元,透镜单元对应于第一反射单元;其中,第一表面相对于透镜单元的一透镜光轴呈倾斜设置。更进一步地,导热介面单元还进一步包括一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发光单元还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发光结构,且第二表面相对于透镜光轴呈倾斜设置。更进一步地,光线投射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反射单元,第二反射单元对应于第二发光结构设置。本技术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线投射装置,其能利用“第二反射单元对应于第二发光结构设置”的技术方案,而能达到提高集光效率的效果。此外,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利用“第一表面相对于透镜单元的一透镜光轴呈倾斜设置”的技术方案,而能达到提高集光效率的效果。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其中一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投射装置包括:一导热介面单元,所述导热介面单元包括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一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发光结构以及一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发光结构;一第一反射单元,所述第一反射单元对应于所述第一发光结构设置;一第二反射单元,所述第二反射单元对应于所述第二发光结构设置;以及一透镜单元,所述透镜单元对应于所述第一反射单元以及所述第二反射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投射装置包括:一导热介面单元,所述导热介面单元包括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一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发光结构以及一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发光结构;一第一反射单元,所述第一反射单元对应于所述第一发光结构设置;一第二反射单元,所述第二反射单元对应于所述第二发光结构设置;以及一透镜单元,所述透镜单元对应于所述第一反射单元以及所述第二反射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于所述透镜单元的一透镜光轴呈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表面相对于所述透镜光轴呈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单元具有一第一反射表面,其中一部分的所述第一反射表面面向所述透镜单元,所述第二反射单元具有一第二反射表面,其中一部分的所述第二反射表面背对所述透镜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单元具有一第一焦点以及一对应于所述第一焦点的第二焦点,所述透镜单元具有一透镜光轴以及一位于所述透镜光轴上的透镜焦点;其中,所述第一发光结构对应于所述第一反射单元的所述第一焦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单元具有至少一焦点,所述第二发光结构对应于所述第二反射单元的至少一所述焦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结构所产生的一第一光线包括一朝向所述第一反射单元的方向投射的第一投射光线,所述第一投射光线通过所述第一反射单元的反射,以形成一经过所述第一反射单元的第二焦点的第一反射光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投射装置与一车灯装置中的一反射结构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发光结构所产生的一第二光线包括一朝向所述第二反射单元的方向投射的第二投射光线,所述第二投射光线通过所述第二反射单元的反射,以形成一朝向所述第二发光结构或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投射的第二反射光线,所述第二反射光线通过所述第二发光结构或所述第二表面的反射,以形成一朝向所述反射结构的方向投射的第三反射光线,所述第三反射光线通过所述反射结构的反射,以形成一第四反射光线。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结构所产生的所述第一反射光线投射至所述透镜单元,以形成一符合车辆前照灯法规的光型。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呈平行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投射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一散热单元,所述导热介面单元设置在所述散热单元上。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
申请(专利权)人:诚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