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车轮去毛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09622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9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多工位车轮去毛刺设备,由下升降平移系统、毛刷系统Ⅰ、毛刷系统Ⅱ、同步夹紧驱动系统以及毛刷系统Ⅲ等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中不仅能够对车轮法兰根部、中心孔、螺栓孔以及背腔处毛刺进行去除,而且能够根据车轮的尺寸及造型,自动调整各个毛刷的位置;同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去除效率高、工艺先进、通用性强、性能安全稳定的特点。

A multi station wheel deburring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ulti-station wheel deburring device, which is composed of a down-lift translation system, a brush system I, a brush system II, a synchronous clamping drive system and a brush system III, etc. The device can not only remove the burrs at the root of the wheel flange, the center hole, the bolt hole and the back cavity, but also root the burrs. According to the size and shape of the wheel, the position of each brush can be adjusted automatically.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 high removal efficiency, advanced technology, strong versatility, safe and stable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工位车轮去毛刺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去毛刺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工位车轮去毛刺设备。
技术介绍
在铝合金车轮的机加工生产过程中,在车轮法兰盘根部、中心孔、螺栓孔以及背腔都会产生毛刺;如果产生的毛刺不及时的去除,将会严重影响后序的涂装效果,更会使车轮在使用过程中提前产生腐蚀;另外,由于混线生产,物流辊道上运转的车轮尺寸和背腔造型各不相同此;需要一种多功能、通用型的自动化去毛刺设备,对车轮这些部位进行去毛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多工位车轮去毛刺设备,它在使用中不仅能够对车轮法兰根部、中心孔、螺栓孔以及背腔处毛刺进行去除,而且能够根据车轮的尺寸及造型,自动调整各个毛刷的位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工位车轮去毛刺设备,由机架、气缸Ⅰ、导柱、导套、下固定板、下升降板、导轨Ⅰ、下滑台、带轮Ⅰ、轴Ⅰ、轴承座Ⅰ、转环、伺服电动缸Ⅰ、导轨Ⅱ、伺服电机Ⅰ、升降台Ⅰ、导轨Ⅲ、伺服电机Ⅱ、过渡板、轴承座Ⅱ、伺服电机Ⅲ、轴Ⅱ、翻转架、伺服电机Ⅳ、毛刷Ⅰ、滑板Ⅰ、齿条Ⅰ、齿轮Ⅰ、插销Ⅰ、转盘、导轨Ⅳ、插销Ⅱ、上滑台、带轮Ⅱ、轴承座Ⅲ、轴Ⅲ、毛刷Ⅱ、伺服电机Ⅴ、同步带Ⅰ、带轮Ⅲ、齿条Ⅱ、齿轮Ⅱ、伺服电机Ⅵ、导轨Ⅴ、升降台Ⅱ、伺服电动缸Ⅱ、气缸Ⅱ、上固定板、齿条Ⅲ、上导轨、左滑板、左轴承座、左轴、V型滚轮、右轴、右轴承座、右滑板、伺服电机Ⅶ、插销Ⅲ、导轨Ⅵ、基板、伺服电动缸Ⅳ、导轨Ⅶ、伸缩板、导轨Ⅷ、毛刷束、伺服电动缸Ⅴ、齿条Ⅳ、齿轮Ⅳ、伺服电机Ⅸ、伺服电机Ⅷ、同步带Ⅱ、带轮Ⅳ、伺服电动缸Ⅲ以及齿轮Ⅲ所组成。下升降平移系统包括:两个气缸Ⅰ和四个导套都固定在下固定板下方;气缸Ⅰ的输出端与下升降板的下方铰接;与四个导套配合的四根导柱固定在下升降板下方;下滑台通过导轨Ⅰ安装在下升降板上方;伺服电动缸Ⅲ固定在下升降板的上方的右侧,其输出端与下滑台的右侧相连;伺服电机Ⅷ固定在下滑台的顶板上方,其输出端固定有带轮Ⅳ;轴承座Ⅰ固定在下滑台的顶板上方;轴Ⅰ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Ⅰ的内部;转环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Ⅰ的外侧;轴Ⅰ的下端固定有带轮Ⅰ;带轮Ⅰ和带轮Ⅳ通过同步带Ⅱ连接。毛刷系统Ⅰ包括:升降台Ⅰ的侧面通过导轨Ⅱ安装在转环的左侧;伺服电动缸Ⅰ固定在转环的下方,其输出端与升降台Ⅰ的右侧下方相连;伺服电机Ⅰ固定在升降台Ⅰ的下方,其输出端固定有齿轮Ⅰ;滑板Ⅰ通过导轨Ⅲ安装在升降台Ⅰ的上方;齿条Ⅰ固定在滑板Ⅰ的右侧,与齿轮Ⅰ啮合;轴承座Ⅱ安装在过渡板上方;轴承座Ⅱ的侧面与滑板Ⅰ的一端铰接;伺服电机Ⅲ固定在滑板Ⅰ的侧面,其输出端与轴承座Ⅱ相连;轴Ⅱ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Ⅱ的内部;伺服电机Ⅱ固定在过渡板的下方,其输出端与轴Ⅱ的下方连接;轴Ⅱ的上方固定有翻转架;毛刷Ⅰ安装在翻转架的上方;伺服电机Ⅳ固定在翻转架的侧面,其输出端与毛刷Ⅰ的一侧相连;插销Ⅰ固定在升降台Ⅰ上方的右侧,其与转盘上的孔配合;转盘固定在轴Ⅰ的顶端。毛刷系统Ⅱ包括:升降台Ⅱ的左侧通过导轨Ⅳ安装在转环的右侧;伺服电动缸Ⅱ固定在转环的下方,其输出端与升降台Ⅱ的左侧下方相连;上滑台通过导轨Ⅴ安装在升降台Ⅱ的上方;伺服电机Ⅴ固定在上滑台上方的右侧,其输出端固定有带轮Ⅲ;轴承座Ⅲ固定在上滑台上方的左侧;轴Ⅲ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Ⅲ内部;毛刷Ⅱ固定在轴Ⅲ的上方;带轮Ⅱ固定在轴Ⅲ的下方;带轮Ⅱ和带轮Ⅲ通过同步带Ⅰ连接;齿条Ⅱ固定在上滑台的右侧;伺服电机Ⅵ固定在升降台Ⅱ的右侧,其输出端固定有齿轮Ⅱ;齿轮Ⅱ与齿条Ⅱ啮合;插销Ⅱ固定在升降台Ⅱ上方的左侧。同步夹紧驱动系统包括:上固定板固定在机架的上方;齿轮Ⅲ固定在上固定板上方的中间位置;左滑板通过上导轨安装在上固定板上方;两个左轴承座固定在左滑板上方;两根左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左轴承座内部;V型滚轮固定在两根左轴上方;两个右轴承座固定在右滑板上方;两根右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右轴承座内部;V型滚轮固定在两根右轴上方;伺服电机Ⅶ固定在右滑板下方,其输出端与其中的一根右轴连接;气缸Ⅱ固定在上固定板上方,其输出端与左滑板相连;左滑板和右滑板的下方分别固定有齿条Ⅲ,两根齿条Ⅲ同时与齿轮Ⅲ啮合。毛刷系统Ⅲ包括:基板的侧面通过导轨Ⅵ安装在转环的侧面;伺服电动缸Ⅳ固定在转环的下方,其输出端与基板的下方连接;插销Ⅲ固定在基板的顶端,与转盘上的孔配合;伸缩板通过导轨Ⅶ安装在基板的侧面;若干个毛刷束通过导轨Ⅷ安装在伸缩板的侧面;若干个伺服电动缸Ⅴ固定在伸缩板的底部,其输出端与各个毛刷束相连;伺服电机Ⅸ固定在基板的底部,其输出端固定有齿轮Ⅳ;齿条Ⅳ固定在伸缩板的左侧,与齿轮Ⅳ相啮合;本设备包含左右两套对称的毛刷系统Ⅲ。实际使用时,气缸Ⅱ通过上导轨、齿轮Ⅲ、齿条Ⅲ以及四个V型滚轮将车轮同步夹紧;伺服电机Ⅶ通过驱动其中的一根右轴转动,可使夹紧后的车轮旋转;伺服电机Ⅳ带动毛刷Ⅰ圆周方向旋转;伺服电机Ⅱ通过轴Ⅱ可带动翻转架和毛刷Ⅰ旋转;伺服电机Ⅲ可调整毛刷Ⅰ的角度;伺服电机Ⅰ通过齿轮Ⅰ、齿条Ⅰ以及导轨Ⅲ可调整毛刷Ⅰ的水平位置;伺服电动缸Ⅰ通过导轨Ⅱ使升降台Ⅰ上升,插销Ⅰ与转盘上的孔配合;伺服电机Ⅴ通过带轮Ⅲ、带轮Ⅱ以及同步带Ⅰ带动轴Ⅲ及毛刷Ⅱ旋转;伺服电机Ⅵ通过齿轮Ⅱ、齿条Ⅱ以及导轨Ⅴ带动上滑台及毛刷Ⅱ旋转;插销Ⅱ与转盘配合;伺服电动缸Ⅱ通过导轨Ⅳ使升降台Ⅱ和毛刷Ⅱ上升;伺服电机Ⅸ通过齿轮Ⅳ、齿条Ⅳ以及导轨Ⅶ可使伸缩板和若干个毛刷束水平移动;伺服电动缸Ⅴ通过导轨Ⅷ可调整各个毛刷束的高度,使之适应车轮的背腔造型;插销Ⅲ与转盘配合;伺服电动缸Ⅳ通过导轨Ⅵ可调整基板的高度;气缸Ⅰ通过导柱和导套可使毛刷Ⅰ、毛刷Ⅱ以及各个毛刷束整体上下运动;伺服电动缸Ⅲ通过导轨Ⅰ可使毛刷Ⅰ、毛刷Ⅱ以及各个毛刷束整体水平移动;伺服电机Ⅷ通过带轮Ⅳ、带轮Ⅰ以及同步带Ⅱ可带动轴Ⅰ旋转,从而可带动转盘和毛刷系统Ⅰ、毛刷系统Ⅱ以及毛刷系统Ⅲ旋转;通过上下和水平移动,毛刷Ⅰ可对车轮法兰盘根部边角毛刺进行去除;毛刷Ⅱ可对中心孔和螺栓孔处的毛刺进行去除;各个毛刷束可对车轮背腔的毛刺进行去除。本专利技术在使用中不仅能够对车轮法兰根部、中心孔、螺栓孔以及背腔处毛刺进行去除,而且能够根据车轮的尺寸及造型,自动调整各个毛刷的位置;同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去除效率高、工艺先进、通用性强、性能安全稳定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工位车轮去毛刺设备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工位车轮去毛刺设备的左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工位车轮去毛刺设备毛刷系统Ⅰ和毛刷系统Ⅱ的局部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工位车轮去毛刺设备毛刷系统Ⅲ的局部主视图。图中,1-机架、2-气缸Ⅰ、3-导柱、4-导套、5-下固定板、6-下升降板、7-导轨Ⅰ、8-下滑台、9-带轮Ⅰ、10-轴Ⅰ、11-轴承座Ⅰ、12-转环、13-伺服电动缸Ⅰ、14-导轨Ⅱ、15-伺服电机Ⅰ、16-升降台Ⅰ、17-导轨Ⅲ、18-伺服电机Ⅱ、19-过渡板、20-轴承座Ⅱ、21-伺服电机Ⅲ、22-轴Ⅱ、23-翻转架、24-伺服电机Ⅳ、25-毛刷Ⅰ、26-滑板Ⅰ、27-齿条Ⅰ、28-齿轮Ⅰ、29-插销Ⅰ、30-转盘、31-导轨Ⅳ、32-插销Ⅱ、33-上滑台、34-带轮Ⅱ、35-轴承座Ⅲ、36-轴Ⅲ、37-毛刷Ⅱ、38-伺服电机Ⅴ、39-同步带Ⅰ、40-带轮Ⅲ、41-齿条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工位车轮去毛刺设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工位车轮去毛刺设备,由机架(1)、气缸Ⅰ(2)、导柱(3)、导套(4)、下固定板(5)、下升降板(6)、导轨Ⅰ(7)、下滑台(8)、带轮Ⅰ(9)、轴Ⅰ(10)、轴承座Ⅰ(11)、转环(12)、伺服电动缸Ⅰ(13)、导轨Ⅱ(14)、伺服电机Ⅰ(15)、升降台Ⅰ(16)、导轨Ⅲ(17)、伺服电机Ⅱ(18)、过渡板(19)、轴承座Ⅱ(20)、伺服电机Ⅲ(21)、轴Ⅱ(22)、翻转架(23)、伺服电机Ⅳ(24)、毛刷Ⅰ(25)、滑板Ⅰ(26)、齿条Ⅰ(27)、齿轮Ⅰ(28)、插销Ⅰ(29)、转盘(30)、导轨Ⅳ(31)、插销Ⅱ(32)、上滑台(33)、带轮Ⅱ(34)、轴承座Ⅲ(35)、轴Ⅲ(36)、毛刷Ⅱ(37)、伺服电机Ⅴ(38)、同步带Ⅰ(39)、带轮Ⅲ(40)、齿条Ⅱ(41)、齿轮Ⅱ(42)、伺服电机Ⅵ(43)、导轨Ⅴ(44)、升降台Ⅱ(45)、伺服电动缸Ⅱ(46)、气缸Ⅱ(47)、上固定板(48)、齿条Ⅲ(49)、上导轨(50)、左滑板(51)、左轴承座(52)、左轴(53)、V型滚轮(54)、右轴(55)、右轴承座(56)、右滑板(57)、伺服电机Ⅶ(58)、插销Ⅲ(59)、导轨Ⅵ(60)、基板(61)、伺服电动缸Ⅳ(62)、导轨Ⅶ(63)、伸缩板(64)、导轨Ⅷ(65)、毛刷束(66)、伺服电动缸Ⅴ(67)、齿条Ⅳ(68)、齿轮Ⅳ(69)、伺服电机Ⅸ(70)、伺服电机Ⅷ(71)、同步带Ⅱ(72)、带轮Ⅳ(73)、伺服电动缸Ⅲ(74)以及齿轮Ⅲ(75)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下升降平移系统包括:两个气缸Ⅰ(2)和四个导套(4)都固定在下固定板(5)下方;气缸Ⅰ(2)的输出端与下升降板(6)的下方铰接;与四个导套(4)配合的四根导柱(3)固定在下升降板(6)下方;下滑台(8)通过导轨Ⅰ(7)安装在下升降板(6)上方;伺服电动缸Ⅲ(74)固定在下升降板(6)的上方的右侧,其输出端与下滑台(8)的右侧相连;伺服电机Ⅷ(71)固定在下滑台(8)的顶板上方,其输出端固定有带轮Ⅳ(73);轴承座Ⅰ(11)固定在下滑台(8)的顶板上方;轴Ⅰ(10)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Ⅰ(11)的内部;转环(12)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Ⅰ(11)的外侧;轴Ⅰ(10)的下端固定有带轮Ⅰ(9);带轮Ⅰ(9)和带轮Ⅳ(73)通过同步带Ⅱ(72)连接;毛刷系统Ⅰ包括:升降台Ⅰ(16)的侧面通过导轨Ⅱ(14)安装在转环(12)的左侧;伺服电动缸Ⅰ(13)固定在转环(12)的下方,其输出端与升降台Ⅰ(16)的右侧下方相连;伺服电机Ⅰ(15)固定在升降台Ⅰ(16)的下方,其输出端固定有齿轮Ⅰ(28);滑板Ⅰ(26)通过导轨Ⅲ(17)安装在升降台Ⅰ(16)的上方;齿条Ⅰ(27)固定在滑板Ⅰ(26)的右侧,与齿轮Ⅰ(28)啮合;轴承座Ⅱ(20)安装在过渡板(19)上方;轴承座Ⅱ(20)的侧面与滑板Ⅰ(26)的一端铰接;伺服电机Ⅲ(21)固定在滑板Ⅰ(26)的侧面,其输出端与轴承座Ⅱ(20)相连;轴Ⅱ(22)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Ⅱ(20)的内部;伺服电机Ⅱ(18)固定在过渡板(19)的下方,其输出端与轴Ⅱ(22)的下方连接;轴Ⅱ(22)的上方固定有翻转架(23);毛刷Ⅰ(25)安装在翻转架(23)的上方;伺服电机Ⅳ(24)固定在翻转架(23)的侧面,其输出端与毛刷Ⅰ(25)的一侧相连;插销Ⅰ(29)固定在升降台Ⅰ(16)上方的右侧,其与转盘(30)上的孔配合;转盘(30)固定在轴Ⅰ(10)的顶端;毛刷系统Ⅱ包括:升降台Ⅱ(45)的左侧通过导轨Ⅳ(31)安装在转环(12)的右侧;伺服电动缸Ⅱ(46)固定在转环(12)的下方,其输出端与升降台Ⅱ(45)的左侧下方相连;上滑台(33)通过导轨Ⅴ(44)安装在升降台Ⅱ(45)的上方;伺服电机Ⅴ(38)固定在上滑台(33)上方的右侧,其输出端固定有带轮Ⅲ(40);轴承座Ⅲ(35)固定在上滑台(33)上方的左侧;轴Ⅲ(36)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Ⅲ(35)内部;毛刷Ⅱ(37)固定在轴Ⅲ(36)的上方;带轮Ⅱ(34)固定在轴Ⅲ(36)的下方;带轮Ⅱ(34)和带轮Ⅲ(40)通过同步带Ⅰ(39)连接;齿条Ⅱ(41)固定在上滑台(33)的右侧;伺服电机Ⅵ(43)固定在升降台Ⅱ(45)的右侧,其输出端固定有齿轮Ⅱ(42);齿轮Ⅱ(42)与齿条Ⅱ(41)啮合;插销Ⅱ(32)固定在升降台Ⅱ(45)上方的左侧;同步夹紧驱动系统包括:上固定板(48)固定在机架(1)的上方;齿轮Ⅲ(75)固定在上固定板(48)上方的中间位置;左滑板(51)通过上导轨(50)安装在上固定板(48)上方;两个左轴承座(52)固定在左滑板(51)上方;两根左轴(53)通过轴承安装在左轴承座(52)内部;V型滚轮(54)固定在两根左轴(53)上方;两个右轴承座(56)固定在右滑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位车轮去毛刺设备,由机架(1)、气缸Ⅰ(2)、导柱(3)、导套(4)、下固定板(5)、下升降板(6)、导轨Ⅰ(7)、下滑台(8)、带轮Ⅰ(9)、轴Ⅰ(10)、轴承座Ⅰ(11)、转环(12)、伺服电动缸Ⅰ(13)、导轨Ⅱ(14)、伺服电机Ⅰ(15)、升降台Ⅰ(16)、导轨Ⅲ(17)、伺服电机Ⅱ(18)、过渡板(19)、轴承座Ⅱ(20)、伺服电机Ⅲ(21)、轴Ⅱ(22)、翻转架(23)、伺服电机Ⅳ(24)、毛刷Ⅰ(25)、滑板Ⅰ(26)、齿条Ⅰ(27)、齿轮Ⅰ(28)、插销Ⅰ(29)、转盘(30)、导轨Ⅳ(31)、插销Ⅱ(32)、上滑台(33)、带轮Ⅱ(34)、轴承座Ⅲ(35)、轴Ⅲ(36)、毛刷Ⅱ(37)、伺服电机Ⅴ(38)、同步带Ⅰ(39)、带轮Ⅲ(40)、齿条Ⅱ(41)、齿轮Ⅱ(42)、伺服电机Ⅵ(43)、导轨Ⅴ(44)、升降台Ⅱ(45)、伺服电动缸Ⅱ(46)、气缸Ⅱ(47)、上固定板(48)、齿条Ⅲ(49)、上导轨(50)、左滑板(51)、左轴承座(52)、左轴(53)、V型滚轮(54)、右轴(55)、右轴承座(56)、右滑板(57)、伺服电机Ⅶ(58)、插销Ⅲ(59)、导轨Ⅵ(60)、基板(61)、伺服电动缸Ⅳ(62)、导轨Ⅶ(63)、伸缩板(64)、导轨Ⅷ(65)、毛刷束(66)、伺服电动缸Ⅴ(67)、齿条Ⅳ(68)、齿轮Ⅳ(69)、伺服电机Ⅸ(70)、伺服电机Ⅷ(71)、同步带Ⅱ(72)、带轮Ⅳ(73)、伺服电动缸Ⅲ(74)以及齿轮Ⅲ(75)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下升降平移系统包括:两个气缸Ⅰ(2)和四个导套(4)都固定在下固定板(5)下方;气缸Ⅰ(2)的输出端与下升降板(6)的下方铰接;与四个导套(4)配合的四根导柱(3)固定在下升降板(6)下方;下滑台(8)通过导轨Ⅰ(7)安装在下升降板(6)上方;伺服电动缸Ⅲ(74)固定在下升降板(6)的上方的右侧,其输出端与下滑台(8)的右侧相连;伺服电机Ⅷ(71)固定在下滑台(8)的顶板上方,其输出端固定有带轮Ⅳ(73);轴承座Ⅰ(11)固定在下滑台(8)的顶板上方;轴Ⅰ(10)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Ⅰ(11)的内部;转环(12)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Ⅰ(11)的外侧;轴Ⅰ(10)的下端固定有带轮Ⅰ(9);带轮Ⅰ(9)和带轮Ⅳ(73)通过同步带Ⅱ(72)连接;毛刷系统Ⅰ包括:升降台Ⅰ(16)的侧面通过导轨Ⅱ(14)安装在转环(12)的左侧;伺服电动缸Ⅰ(13)固定在转环(12)的下方,其输出端与升降台Ⅰ(16)的右侧下方相连;伺服电机Ⅰ(15)固定在升降台Ⅰ(16)的下方,其输出端固定有齿轮Ⅰ(28);滑板Ⅰ(26)通过导轨Ⅲ(17)安装在升降台Ⅰ(16)的上方;齿条Ⅰ(27)固定在滑板Ⅰ(26)的右侧,与齿轮Ⅰ(28)啮合;轴承座Ⅱ(20)安装在过渡板(19)上方;轴承座Ⅱ(20)的侧面与滑板Ⅰ(26)的一端铰接;伺服电机Ⅲ(21)固定在滑板Ⅰ(26)的侧面,其输出端与轴承座Ⅱ(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博文刘鑫汉原海峰郭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