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0293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振动马达。第一弹性部(5)具有第一固定部(51)、第二固定部(52)以及第一连结部(53)。第二弹性部(6)具有第三固定部(61)、第四固定部(62)以及第二连结部(63)。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三固定部以及第四固定部沿横向延伸。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在与横向正交的纵向上对置。第三固定部和第四固定部在纵向上对置。第一连结部以及第二连结部具有在振动体(4)的位移为零时沿纵向延伸的平面部(531、631)。第一固定部~第四固定部从与第一弯曲部(532)~第四弯曲部(633)分别连结的连结部位不弯曲地沿横向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振动马达
本技术涉及振动马达。
技术介绍
现今,智能手机等各种设备具备振动马达。该振动马达存在振动体沿横向振动的所谓横向线型振动马达。这样的现有的振动马达的一个例子在中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820760号公报中公开。中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820760号公报的振动马达具有包括平衡锤的振动体和一对板簧。振动体沿横向振动。板簧在俯视时呈V字形状,并相互呈相同的形状。一个板簧固定于平衡锤的在与横向正交的纵向上对置的一个侧壁面的横向一方侧。另一个板簧固定于平衡锤的另一个侧壁面的横向另一方侧。即,在俯视时,相互的板簧的固定部位位于对角。并且,现有的振动马达的另外一个例子在日本公开公报第2013-169544号公报中公开。日本公开公报第2013-169544号公报的振动马达具有壳体、振动体以及一对板簧。板簧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于振动体的侧壁面,另一端固定于壳体的周壁面。板簧与振动体之间的连接部、以及板簧与周壁面之间的安装部位于与振动体的振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并配置于之间隔着振动体的一方侧和另一方侧。在板簧中配置于连接部与安装部之间的中间部随着从一方侧的区域朝向安装部所存在的另一方侧的区域,而以从振动体侧向周壁面侧逐渐接近的方式倾斜形成。然而,在中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820760号公报的振动马达中,为了确保振动体沿横向振动时的位移量,需要确保板簧的V字形状的打开,从而有作为振动马达整体的横向尺寸变大的问题。并且,由于各板簧与平衡锤的固定部位在俯视时处于对角的位置,所以振动体容易沿俯视时的倾斜方向(对角的方向)振动。若振动体沿倾斜方向振动,则平衡锤有与外壳的在纵向上对置的一对侧壁面接触的情况。因此,为了避免接触,需要在平衡锤与外壳之间设置空间,从而有振动马达在纵向上变得大型的担忧。并且,在日本公开公报第2013-169544号公报的振动马达中,由于板簧的中间部倾斜地形成,所以有振动马达在横向上变得大型的问题。并且,安装部形成为不弯曲而是从与自中间部的一端延伸的弯曲部连结的连结部位起沿横向延伸的形状,与此相对,连接部相对于从中间部的另一端起延伸的弯曲部进一步弯曲两次之后连结,从而振动体容易沿俯视时的倾斜方向振动。并且,由于连接部与安装部之间的固定部位在与振动体所振动的方向交叉的纵向上不对置,所以对于这一点,振动体也容易沿俯视时的倾斜方向振动。若振动体沿倾斜方向振动,则有振动体与安装部接触的担忧,从而需要在纵向上增大板簧的尺寸。即,有振动马达在纵向上变得大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尺寸的大型化的振动马达。本申请示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方案1是一种振动马达,具备:具有箱体和线圈的静止部;包括磁铁和平衡锤且相对于上述静止部能够沿横向振动地支撑于上述静止部的振动体;板状的第一弹性部;以及板状的第二弹性部,上述第一弹性部具有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以及第一连结部,上述第二弹性部具有第三固定部、第四固定部以及第二连结部,上述第一连结部连结上述第一固定部和上述第二固定部,上述第二连结部连结上述第三固定部和上述第四固定部,上述平衡锤具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一侧壁部;沿纵向延伸的第二侧壁部;以及沿纵向延伸的第三侧壁部,上述第二侧壁部与上述第三侧壁部在横向上对置,上述振动马达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固定部、上述第二固定部、上述第三固定部以及上述第四固定部沿横向延伸,上述第一固定部与上述第二固定部在与横向正交的纵向上对置,上述第三固定部与上述第四固定部在纵向上对置,上述第一连结部以及上述第二连结部具有在上述振动体的位移为零时沿纵向延伸的平面部,上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上述第一侧壁部的横向一方侧,上述第三固定部固定于上述第一侧壁部的横向另一方侧,上述第一连结部的上述平面部与上述第二侧壁部在横向上对置,上述第二连结部的上述平面部与上述第三侧壁部在横向上对置,上述第二固定部以及上述第四固定部固定于上述箱体的沿横向延伸的内壁面,上述第一连结部还具有从上述平面部的一端以朝向横向的方式弯曲的第一弯曲部、和从上述平面部的另一端以朝向横向的方式弯曲的第二弯曲部,上述第一固定部从与上述第一弯曲部连结的连结部位不弯曲地沿横向延伸,上述第二固定部从与上述第二弯曲部连结的连结部位不弯曲地沿横向延伸,上述第二连结部还具有从上述平面部的一端以朝向横向的方式弯曲的第三弯曲部、和从上述平面部的另一端以朝向横向的方式弯曲的第四弯曲部,上述第三固定部从与上述第三弯曲部连结的连结部位不弯曲地沿横向延伸,上述第四固定部从与上述第四弯曲部连结的连结部位不弯曲地沿横向延伸。方案2是根据方案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振动体的位移为零时,上述第一固定部的固定部位与上述第二固定部的固定部位在纵向上对置,在上述振动体的位移为零时,上述第三固定部的固定部位与上述第四固定部的固定部位在纵向上对置。方案3是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具备弹性部连结体,上述第一弹性部和上述第二弹性部通过沿横向延伸的上述弹性部连结体而连结。方案4是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具备焊接部,上述第一固定部和上述第三固定部的至少任一个通过上述焊接部而固定于上述第一侧壁部。方案5是根据方案4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固定部和上述第三固定部的至少任一个通过上述焊接部固定有加强板。方案6是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具备焊接部,上述第二固定部和上述第四固定部的至少任一个通过上述焊接部而固定于上述内壁面。方案7是根据方案6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固定部和上述第四固定部的至少任一个通过上述焊接部固定有加强板。方案8是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连结部具有第一窄幅部、第一倾斜部以及第二倾斜部,上述第一窄幅部与上述第一固定部以及上述第二固定部相比,在与横向及纵向正交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变窄,上述第一倾斜部在上下方向的宽度从上述第一窄幅部朝向上述第一固定部逐渐变大,上述第二倾斜部在上下方向的宽度从上述第一窄幅部朝向上述第二固定部逐渐变大,上述第一倾斜部和上述第二倾斜部的至少一方具有宽度变化部,宽度变化部在上下方向的宽度随着朝向上述第一窄幅部逐渐变小之后变大、或者变为恒定。方案9是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连结部具有第二窄幅部、第三倾斜部以及第四倾斜部,上述第二窄幅部与上述第三固定部以及上述第四固定部相比,在与横向以及纵向正交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变窄,上述第三倾斜部在上下方向的宽度从上述第二窄幅部朝向上述第三固定部逐渐变大,上述第四倾斜部在上下方向的宽度从上述第二窄幅部朝向上述第四固定部逐渐变大,上述第三倾斜部和上述第四倾斜部的至少一方具有宽度变化部,上述宽度变化部在上下方向的宽度随着朝向上述第二窄幅部逐渐变小之后变大、或者变为恒定。方案10是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具备磁性流体,上述振动体具有顶板部,上述顶板部在与横向以及纵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与上述磁铁对置,在上述顶板部与上述箱体之间的缝隙配置有上述磁性流体。方案11是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具备磁性流体,在上述线圈与上述振动体之间的缝隙配置有上述磁性流体。方案12是一种振动马达,具备:具有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动马达,具备:具有箱体和线圈的静止部;包括磁铁和平衡锤且相对于上述静止部能够沿横向振动地支撑于上述静止部的振动体;板状的第一弹性部;以及板状的第二弹性部,上述第一弹性部具有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以及第一连结部,上述第二弹性部具有第三固定部、第四固定部以及第二连结部,上述第一连结部连结上述第一固定部和上述第二固定部,上述第二连结部连结上述第三固定部和上述第四固定部,上述平衡锤具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一侧壁部;沿纵向延伸的第二侧壁部;以及沿纵向延伸的第三侧壁部,上述第二侧壁部与上述第三侧壁部在横向上对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固定部、上述第二固定部、上述第三固定部以及上述第四固定部沿横向延伸,上述第一固定部与上述第二固定部在与横向正交的纵向上对置,上述第三固定部与上述第四固定部在纵向上对置,上述第一连结部以及上述第二连结部具有在上述振动体的位移为零时沿纵向延伸的平面部,上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上述第一侧壁部的横向一方侧,上述第三固定部固定于上述第一侧壁部的横向另一方侧,上述第一连结部的上述平面部与上述第二侧壁部在横向上对置,上述第二连结部的上述平面部与上述第三侧壁部在横向上对置,上述第二固定部以及上述第四固定部固定于上述箱体的沿横向延伸的内壁面,上述第一连结部还具有从上述平面部的一端以朝向横向的方式弯曲的第一弯曲部、和从上述平面部的另一端以朝向横向的方式弯曲的第二弯曲部,上述第一固定部从与上述第一弯曲部连结的连结部位不弯曲地沿横向延伸,上述第二固定部从与上述第二弯曲部连结的连结部位不弯曲地沿横向延伸,上述第二连结部还具有从上述平面部的一端以朝向横向的方式弯曲的第三弯曲部、和从上述平面部的另一端以朝向横向的方式弯曲的第四弯曲部,上述第三固定部从与上述第三弯曲部连结的连结部位不弯曲地沿横向延伸,上述第四固定部从与上述第四弯曲部连结的连结部位不弯曲地沿横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1.27 JP 2017-0134311.一种振动马达,具备:具有箱体和线圈的静止部;包括磁铁和平衡锤且相对于上述静止部能够沿横向振动地支撑于上述静止部的振动体;板状的第一弹性部;以及板状的第二弹性部,上述第一弹性部具有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以及第一连结部,上述第二弹性部具有第三固定部、第四固定部以及第二连结部,上述第一连结部连结上述第一固定部和上述第二固定部,上述第二连结部连结上述第三固定部和上述第四固定部,上述平衡锤具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一侧壁部;沿纵向延伸的第二侧壁部;以及沿纵向延伸的第三侧壁部,上述第二侧壁部与上述第三侧壁部在横向上对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固定部、上述第二固定部、上述第三固定部以及上述第四固定部沿横向延伸,上述第一固定部与上述第二固定部在与横向正交的纵向上对置,上述第三固定部与上述第四固定部在纵向上对置,上述第一连结部以及上述第二连结部具有在上述振动体的位移为零时沿纵向延伸的平面部,上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上述第一侧壁部的横向一方侧,上述第三固定部固定于上述第一侧壁部的横向另一方侧,上述第一连结部的上述平面部与上述第二侧壁部在横向上对置,上述第二连结部的上述平面部与上述第三侧壁部在横向上对置,上述第二固定部以及上述第四固定部固定于上述箱体的沿横向延伸的内壁面,上述第一连结部还具有从上述平面部的一端以朝向横向的方式弯曲的第一弯曲部、和从上述平面部的另一端以朝向横向的方式弯曲的第二弯曲部,上述第一固定部从与上述第一弯曲部连结的连结部位不弯曲地沿横向延伸,上述第二固定部从与上述第二弯曲部连结的连结部位不弯曲地沿横向延伸,上述第二连结部还具有从上述平面部的一端以朝向横向的方式弯曲的第三弯曲部、和从上述平面部的另一端以朝向横向的方式弯曲的第四弯曲部,上述第三固定部从与上述第三弯曲部连结的连结部位不弯曲地沿横向延伸,上述第四固定部从与上述第四弯曲部连结的连结部位不弯曲地沿横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振动体的位移为零时,上述第一固定部的固定部位与上述第二固定部的固定部位在纵向上对置,在上述振动体的位移为零时,上述第三固定部的固定部位与上述第四固定部的固定部位在纵向上对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具备弹性部连结体,上述第一弹性部和上述第二弹性部通过沿横向延伸的上述弹性部连结体而连结。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具备焊接部,上述第一固定部和上述第三固定部的至少任一个通过上述焊接部而固定于上述第一侧壁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固定部和上述第三固定部的至少任一个通过上述焊接部固定有加强板。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具备焊接部,上述第二固定部和上述第四固定部的至少任一个通过上述焊接部而固定于上述内壁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固定部和上述第四固定部的至少任一个通过上述焊接部固定有加强板。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连结部具有第一窄幅部、第一倾斜部以及第二倾斜部,上述第一窄幅部与上述第一固定部以及上述第二固定部相比,在与横向及纵向正交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变窄,上述第一倾斜部在上下方向的宽度从上述第一窄幅部朝向上述第一固定部逐渐变大,上述第二倾斜部在上下方向的宽度从上述第一窄幅部朝向上述第二固定部逐渐变大,上述第一倾斜部和上述第二倾斜部的至少一方具有宽度变化部,宽度变化部在上下方向的宽度随着朝向上述第一窄幅部逐渐变小之后变大、或者变为恒定。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连结部具有第二窄幅部、第三倾斜部以及第四倾斜部,上述第二窄幅部与上述第三固定部以及上述第四固定部相比,在与横向以及纵向正交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变窄,上述第三倾斜部在上下方向的宽度从上述第二窄幅部朝向上述第三固定部逐渐变大,上述第四倾斜部在上下方向的宽度从上述第二窄幅部朝向上述第四固定部逐渐变大,上述第三倾斜部和上述第四倾斜部的至少一方具有宽度变化部,上述宽度变化部在上下方向的宽度随着朝向上述第二窄幅部逐渐变小之后变大、或者变为恒定。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具备磁性流体,上述振动体具有顶板部,上述顶板部在与横向以及纵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与上述磁铁对置,在上述顶板部与上述箱体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赤沼智弘大井满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精密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