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追光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0094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追光机器人,包括可360°旋转的舵机Ⅰ、可180°旋转的舵机Ⅱ,舵机Ⅰ的输出轴与旋转平台相连,其中舵机Ⅰ的输出轴竖向设置;舵机Ⅱ安装在旋转平台的竖向侧板上,舵机Ⅱ的输出轴横向设置,该舵机Ⅱ的输出轴与旋转轴的一端相连,旋转轴的另一端支撑在旋转平台的竖向侧板上;旋转轴上设置有支撑座,该支撑座上通过中轴与光感传感器安装座相连,该光感传感器安装座上设置有光感传感器Ⅰ;光感传感器安装座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四块倾斜向下设置的光感传感器安装板,每块光感传感器安装板均安装有一个光感传感器Ⅱ;每块光感传感器安装板的端部设有太阳能板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时刻找到最强光源及方向,发电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追光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一种追光机器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携式追光机器人。
技术介绍
现代社会越来越讲究资源的节约,随着煤、石油、天然气这些不可再生能源越来越稀缺,在不久的将来,绿色能源势必会成为主流能源。所谓绿色能源,也就是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能等。其中太阳能更是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起着广泛的作用,太阳能发电就是其中最普遍的一种应用。但是一般的太阳能收集装置都是固定在一个方向的,不能充分采集太阳能。固定太阳能发电的效率一般是18%-24%,影响其发电功效率的主要是太阳能电池板材质(发电原理)、光强度和有效光照面积等因素。理论上,太阳能电池板发电的总功率P=E*S。E为光照强度,S为有效光照面积。然而,目前大多数太阳能发电系统,朝向都是固定了,一天当中受到太阳直射的时间比较短,导致发电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追光机器人,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光线感知方式,时刻找到最强光源及方向,将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大大提高。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追光机器人,包括可360°旋转的舵机Ⅰ、可180°旋转的舵机Ⅱ,所述的舵机Ⅰ的输出轴与旋转平台相连,其中舵机Ⅰ的输出轴竖向设置;所述的舵机Ⅱ安装在旋转平台的竖向侧板上,舵机Ⅱ的输出轴横向设置,该舵机Ⅱ的输出轴与旋转轴的一端相连,旋转轴的另一端支撑在旋转平台的竖向侧板上;所述的旋转轴上设置有支撑座,该支撑座上设置有可拆卸的中轴;所述的中轴的顶部设置光感传感器安装座,该光感传感器安装座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光感传感器Ⅰ;所述的光感传感器安装座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四块倾斜向下设置的光感传感器安装板,每块光感传感器安装板均安装有一个光感传感器Ⅱ;每块所述的光感传感器安装板的端部通过可实现双头旋转调节目的的连接件与太阳能板相连;上述的光感传感器Ⅰ、四个光感传感器Ⅱ、舵机Ⅰ和舵机Ⅱ与单片机相连。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舵机Ⅰ和单片机设置于下箱座内;所述的下箱座上方设置有上罩。更进一步地,所述的下箱座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以支撑中轴的海绵垫。更进一步地,所述的下箱座内设置锂电池。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追光机器人,其舵机Ⅰ的输出轴与旋转平台相连,其中舵机Ⅰ的输出轴竖向设置;所述的舵机Ⅱ安装在旋转平台的竖向侧板上,舵机Ⅱ的输出轴横向设置,该舵机Ⅱ的输出轴与旋转轴的一端相连,旋转轴的另一端支撑在旋转平台的竖向侧板上,采用两舵机结构带动太阳能电池板和光感传感器动作,舵机Ⅰ可360°旋转,舵机Ⅱ可180°旋转,使得检测面积达到半个球面,保证寻找到最强光;(2)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追光机器人,其旋转轴上设置有支撑座,该支撑座上设置有可拆卸的中轴,中轴的顶部设置光感传感器安装座,该光感传感器安装座的中心位置为设置有光感传感器Ⅰ,光感传感器安装座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四块倾斜向下设置的光感传感器安装板,每块光感传感器安装板均安装有一个光感传感器Ⅱ,采用5传感器结构,能保证最强光线始终保持与太阳能电池板的垂直角度,并且光感传感器Ⅱ是倾斜安装的,最大范围感知光线变化,保证设备运行精度;(3)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追光机器人,其每块所述的光感传感器安装板的端部通过可实现双头旋转调节目的的连接件与太阳能板相连,可人工旋转折叠太阳能板,使用方便;(4)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追光机器人,其舵机Ⅰ和单片机设置于下箱座内,下箱座上方设置有上罩,便于携带;(5)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追光机器人,其下箱座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以支撑中轴的海绵垫,起到减震的作用;(6)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追光机器人,其下箱座内设置锂电池,锂电池可以作为电源持续为追光机器人供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追光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舵机Ⅰ;2、舵机Ⅱ;31、旋转平台;32、竖向侧板;4、旋转轴;5、支撑座;6、中轴;7、光感传感器安装座;8、光感传感器Ⅰ;9、光感传感器安装板;10、光感传感器Ⅱ;11、连接件;12、太阳能板;13、下箱座;14、上罩;15、海绵垫。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实施例结合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追光机器人,当接有用电设备时,直接给用电设备供电。无用电设备时,给内部锂电池进行充电,包括可360°旋转的舵机Ⅰ1、可180°旋转的舵机Ⅱ2,舵机Ⅰ1的输出轴与旋转平台31相连,其中舵机Ⅰ1的输出轴竖向设置;舵机Ⅱ2安装在旋转平台31的竖向侧板32上,舵机Ⅱ2的输出轴横向设置,该舵机Ⅱ2的输出轴与旋转轴4的一端相连,旋转轴4的另一端支撑在旋转平台31的竖向侧板32上,采用两舵机结构带动太阳能电池板和光感传感器动作,舵机Ⅰ可360°旋转,舵机Ⅱ可180°旋转,使得检测面积达到半个球面,保证寻找到最强光;旋转轴4上设置有支撑座5,该支撑座5上设置有可拆卸的中轴6;中轴6的顶部设置光感传感器安装座7,该光感传感器安装座7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光感传感器Ⅰ8;光感传感器安装座7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四块倾斜向下设置的光感传感器安装板9,每块光感传感器安装板9均安装有一个光感传感器Ⅱ10;采用5传感器结构,能保证最强光线始终保持与太阳能电池板的垂直角度,并且光感传感器Ⅱ是倾斜安装的,最大范围感知光线变化,保证设备运行精度;每块光感传感器安装板9的端部通过可实现双头旋转调节目的的连接件11与太阳能板12相连;可人工旋转折叠太阳能板,使用方便;上述的光感传感器Ⅰ8、四个光感传感器Ⅱ10、舵机Ⅰ1和舵机Ⅱ2与单片机相连;舵机Ⅰ1和单片机设置于下箱座13内;下箱座13上方设置有上罩14,使用时上罩14与下箱座13分离,不用时上罩14罩在下箱座13上,便于携带;下箱座13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以支撑中轴的海绵垫15,起到减震的作用;下箱座13内设置锂电池,锂电池可以作为电源持续为追光机器人供电。使用时先进行全方位监测,控制舵机Ⅰ1每旋转15°停下,同时控制舵机Ⅱ180°旋转,实现在上部球面上寻找最亮点的目的,控制舵机Ⅱ停在最亮点位置,然后当通过光感传感器Ⅰ8和四个光感传感器Ⅱ10检测到最亮点位置发生改变时,单片机就会自动控制舵机Ⅰ和舵机Ⅱ工作实现自动最光的目的。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追光机器人,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光线感知方式,时刻找到最强光源及方向,将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大大提高。以上示意性的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追光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可360°旋转的舵机Ⅰ(1)、可180°旋转的舵机Ⅱ(2),所述的舵机Ⅰ(1)的输出轴与旋转平台(31)相连,其中舵机Ⅰ(1)的输出轴竖向设置;所述的舵机Ⅱ(2)安装在旋转平台(31)的竖向侧板(32)上,舵机Ⅱ(2)的输出轴横向设置,该舵机Ⅱ(2)的输出轴与旋转轴(4)的一端相连,旋转轴(4)的另一端支撑在旋转平台(31)的竖向侧板(32)上;所述的旋转轴(4)上设置有支撑座(5),该支撑座(5)上设置有可拆卸的中轴(6);所述的中轴(6)的顶部设置光感传感器安装座(7),该光感传感器安装座(7)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光感传感器Ⅰ(8);所述的光感传感器安装座(7)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四块倾斜向下设置的光感传感器安装板(9),每块光感传感器安装板(9)均安装有一个光感传感器Ⅱ(10);每块所述的光感传感器安装板(9)的端部通过可实现双头旋转调节目的的连接件(11)与太阳能板(12)相连;上述的光感传感器Ⅰ(8)、四个光感传感器Ⅱ(10)、舵机Ⅰ(1)和舵机Ⅱ(2)与单片机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追光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可360°旋转的舵机Ⅰ(1)、可180°旋转的舵机Ⅱ(2),所述的舵机Ⅰ(1)的输出轴与旋转平台(31)相连,其中舵机Ⅰ(1)的输出轴竖向设置;所述的舵机Ⅱ(2)安装在旋转平台(31)的竖向侧板(32)上,舵机Ⅱ(2)的输出轴横向设置,该舵机Ⅱ(2)的输出轴与旋转轴(4)的一端相连,旋转轴(4)的另一端支撑在旋转平台(31)的竖向侧板(32)上;所述的旋转轴(4)上设置有支撑座(5),该支撑座(5)上设置有可拆卸的中轴(6);所述的中轴(6)的顶部设置光感传感器安装座(7),该光感传感器安装座(7)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光感传感器Ⅰ(8);所述的光感传感器安装座(7)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四块倾斜向下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玮李琳耿辉戚许秋张贵翔张凯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