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098451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压缩机出口依次通过第一电磁阀、蓄热器第一通道、第五电磁阀连接于四通换向阀第一接口;四通换向阀第二接口依次通过室内机换热器、膨胀阀、室外机换热器连接于四通换向阀第四接口;四通换向阀第三接口依次连接第二电磁阀、气液分离器、压缩机进口;蓄热器第二通道一端连接于气液分离器进口,另一端依次连接毛细管、第三电磁阀、四通换向阀第三接口;四通换向阀第一接口依次连接第四电磁阀、热水换热器和蓄热器第一通道出口;压缩机出口和蓄热器第一通道出口之间连接有第一旁通阀;膨胀阀两端连接有第二旁通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采暖制冷、供热水,且在制热模式中快速除霜而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
本技术属于热泵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空气源热泵在冬季制热模式运行时,空气侧换热器(室外机)发挥着蒸发器的作用,由于环境温度较低,换热器表面的温度也随之下降,甚至会低于0℃,当室外空气流经换热器盘管时,其所含的水分就会冷凝析出,甚至形成了霜层。霜层的形成增加了导热热阻,降低了空气侧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使流过空气侧换热器的空气流量减少。随着霜层的增厚,将出现蒸发温度下降,制热量下降和风机性能衰减等。影响制热效率,严重时出现停机,使机组不能正常工作。因此,需用除霜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目前,空气源热泵的除霜系统有两种方式:一是从压缩机出来的高温气体通过旁通管路直接进入到室外机换热器,进行除霜;二是利用四通换向阀,将热泵系统由制热工况运行转变为制冷工况运行。但是,这两种除霜方式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由于在高温气体除霜的过程中,供除霜用的能量基本来自压缩机的耗功,供给除霜用的热量不足,引起吸气、排气压力变化剧烈,对压缩机的冲击大;系统制冷剂回液量大;采用一般的逆循环除霜,不仅控制方面变得复杂,在除霜过程中,热泵系统无法进行供热,影响正常使用,而且蒸发器和冷凝器频繁转换,可会严重破坏机组的正常运行。融霜的开始阶段有压力衰减的过程,有的系统会因为衰减到低压保护值而造成停机;误除霜现象有时发生,会导致冷凝器压力突然升高,造成仪表损坏;除霜过程不仅不制热,而且还从供热空间吸收热量,从而对水箱内储存的热水造成很大影响。由于供给除霜用的热量不足,导致除霜时间加长,除霜能耗损失加大。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技术内容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采用蓄热技术,设置蓄热器,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切换,便可进行除霜,而且不影响热泵系统的正常制热,具有控制简单、稳定可靠、连续制热不需冷热模式切换的优点。为了实现以上提及到的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蓄热器、四通换向阀、室内机换热器、室外机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一电磁阀、蓄热器的第一通道连接于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接口;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依次通过室内机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室外机换热器连接于四通换向阀的第四接口;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依次连接第二电磁阀和压缩机的进口;所述蓄热器的第二通道一端连接于压缩机的进口,蓄热器的第二通道另一端依次连接第二节流装置、第三电磁阀、四通换向阀的第三接口;所述压缩机的出口和蓄热器的第一通道出口之间连接有第一旁通阀;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两端连接有第二旁通阀。所述的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中,该热泵系统还包括热水换热器、第四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依次连接第四电磁阀、热水换热器和蓄热器的第一通道出口;所述第五电磁阀两端连接于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接口和蓄热器的第一通道出口。所述的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中,所述室内机换热器和第一节流装置之间连接有第一过滤器,所述室外机换热器和第一节流装置之间连接有第二过滤器。所述的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中,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为膨胀阀。所述的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中,该热泵系统还包括水箱;所述热水换热器设置在水箱内。所述的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中,该热泵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连接于压缩机的进口,气液分离器的进口连接于蓄热器第二通道的出口和第二电磁阀的出口。所述的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中,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为毛细管。所述的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中,所述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设置为一个或多个,一个或多个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共用同一个室内机换热器和同一个水箱。所述的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中,所述热水换热器为螺旋管换热器。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采用了蓄热技术,通过在系统内设置蓄热器和第一旁通管路、第二旁通管路,实现在制热过程中进行除霜,不影响系统正常制热。在正常连续制热、供热水工况下,只需通过对第二旁通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的简单控制,进行除霜模式的启闭,将来自压缩机出口的高温高压气体的部分热量通过蓄热器储蓄起来,剩余的热量用于热水、室内热空气的制取,从室内机换热器出来的制冷剂经过第二旁通阀进入不运行工作的室外机换热器,由于进入除霜模式,室外机换热器设置的风机将停止运行,制冷剂未经膨胀阀的降压降温,在室外机换热器内与室外机换热器外表面的霜层换热,完成熔化霜层工作,然后制冷剂经毛细管流至蓄热器吸热蒸发,随后通过气液分离器的作用流回至压缩机,形成工作循环。在调整至除霜模式时,系统仍旧处于制热、供热水运行状态,只是改变了室外机换热器、膨胀阀、蓄热器的工作状态,实现除霜之余保证了系统继续正常运行,不需要制冷工况、制热工况的来回切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单制冷模式运行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制冷联供热水模式运行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单采暖模式运行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在采暖联供热水模式运行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夏季单供热水模式运行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冬季单供热水模式运行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单采暖模式进行除霜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在采暖联供热水模式进行除霜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单供热水模式进行除霜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请参阅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1、蓄热器10、四通换向阀3、室内机换热器4、室外机换热器7、第一节流装置6、第二节流装置18、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13和第三电磁阀14,压缩机1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一电磁阀12、蓄热器10的第一通道连接于四通换向阀3的第一接口;四通换向阀3的第二接口依次通过室内机换热器4、第一节流装置6、室外机换热器7连接于四通换向阀3的第四接口;四通换向阀3的第三接口依次连接第二电磁阀13和压缩机1的进口;蓄热器10的第二通道一端连接于压缩机1的进口,蓄热器10的第二通道另一端依次连接第二节流装置18、第三电磁阀14、四通换向阀3的第三接口;压缩机1的出口和蓄热器10的第一通道出口之间连接有第一旁通阀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蓄热器、四通换向阀、室内机换热器、室外机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一电磁阀、蓄热器的第一通道连接于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接口;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依次通过室内机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室外机换热器连接于四通换向阀的第四接口;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依次连接第二电磁阀和压缩机的进口;所述蓄热器的第二通道一端连接于压缩机的进口,蓄热器的第二通道另一端依次连接第二节流装置、第三电磁阀、四通换向阀的第三接口;所述压缩机的出口和蓄热器的第一通道出口之间连接有第一旁通阀;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两端连接有第二旁通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蓄热器、四通换向阀、室内机换热器、室外机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一电磁阀、蓄热器的第一通道连接于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接口;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依次通过室内机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室外机换热器连接于四通换向阀的第四接口;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依次连接第二电磁阀和压缩机的进口;所述蓄热器的第二通道一端连接于压缩机的进口,蓄热器的第二通道另一端依次连接第二节流装置、第三电磁阀、四通换向阀的第三接口;所述压缩机的出口和蓄热器的第一通道出口之间连接有第一旁通阀;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两端连接有第二旁通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水换热器、第四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依次连接第四电磁阀、热水换热器和蓄热器的第一通道出口;所述第五电磁阀两端连接于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接口和蓄热器的第一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滔张学伟周金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