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体系及循环水泵房前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9383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撑体系及循环水泵房前池,支撑体系包括:挡墙结构,挡墙结构包括第一挡墙及第二挡墙,第一挡墙及第二挡墙均包括底板、墙板及扶墙,墙板设置于底板上,底板及墙板均与扶墙连接;及内支撑结构,内支撑结构设置于第一挡墙及第二挡墙之间。循环水泵房前池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支撑体系。上述的支撑体系及循环水泵房前池的底板可以承载覆土,墙板和扶墙可以共同承受土压力对挡墙结构产生的弯矩和剪力,相对于传统的内支撑结构其能够减少梁柱的设置数量,从而降低施工难度,并且能最大限度地减小梁柱对循环水泵房前池进水流态的影响。

Supporting system and circulating water pump front poo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upporting system and a front pool of a circulating water pump house. The supporting system comprises a retaining wall structure, the retaining wall structure comprises a first retaining wall and a second retaining wall, the first retaining wall and the second retaining wall all include a bottom board, a wall board and a supporting wall, the wall board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board, the bottom board and the wall board are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ing wall, and the inner supporting structure. The inner supporting structur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retaining wall and the two retaining wall. The front pool of circulating water pump includes the supporting system as mentioned above. The above supporting system and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forebay of the circulating water pump house can bear the overlying soil, and the wall plate and the supporting wall can bear the bending moment and shear force of the retaining wall structure caused by the earth pressure together.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internal supporting structure, it can reduce the number of beams and columns, thus reducing the construction difficulty, and can minimize the beam-column pairs. The influent flow pattern of the front pool of circulating water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体系及循环水泵房前池
本技术涉及支撑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撑体系及循环水泵房前池。
技术介绍
在发电厂的循环水泵房前池中,由于循环水泵房前池的墙壁较高,两侧墙壁的土压力较大,必须通过支撑结构以支撑侧壁的土墙。传统循环水泵房前池一般采用内支撑结构,即在前池设立梁柱以支撑循环水泵房前池的侧壁。内支撑结构的连接节点较多,构造复杂,施工存在一定的难度,且支撑梁柱太多还会对循环水泵房前池的进水流态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支撑体系及循环水泵房前池,以便降低施工难度,避免对泵房前池的进水流态产生不利影响。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支撑体系,包括:挡墙结构,所述挡墙结构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循环水泵房前池其中一侧壁的第一挡墙、及用于支撑所述循环水泵房前池另一侧壁的第二挡墙,所述第一挡墙及所述第二挡墙均包括底板、墙板及扶墙,所述墙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及所述墙板均与所述扶墙连接;及内支撑结构,所述内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挡墙及所述第二挡墙之间。上述的支撑体系的底板可以承载覆土,覆土的重力以及其自身的重力可有效地抵抗水池侧壁的土压力对挡墙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墙板和扶墙可以共同承受土压力产生的弯矩和剪力,相对于传统的内支撑结构其能够减少梁柱的设置数量,从而降低施工难度,并且能有效避免或者最大限度地减小梁柱对循环水泵房前池进水流态的影响。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包括与所述循环水泵房前池的侧壁的长度方向一致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挡墙及所述第二挡墙上的所述扶墙均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扶墙沿所述底板的所述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扶墙为倾斜结构,所述扶墙包括与所述墙板连接的第一侧面、远离所述墙板的第二侧面、及与所述底板连接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配合形成锐角。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墙及所述第二挡墙还均包括防滑榫,所述防滑榫设置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墙板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内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梁、及与所述支撑梁间隔设置的基础梁,所述支撑梁及所述基础梁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挡墙及所述第二挡墙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内支撑结构还包括立柱,所述立柱分别与所述支撑梁及所述基础梁连接,且所述立柱的一端用于安装于池底。进一步地,所述内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梁体,所述支撑梁、所述基础梁及所述立柱均至少为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梁、至少两个所述基础梁、及至少两个所述立柱一一对应,至少两个所述立柱均与所述第一梁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梁体,至少两个所述立柱均与所述第二梁体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碎石层及保护层,所述碎石层铺设于所述基础梁上,所述保护层铺设于所述碎石层上。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循环水泵房前池,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支撑体系。上述的循环水泵房前池中的挡墙结构上的底板可以承载覆土,覆土的重力以及其自身的重力可有效地抵抗水池侧壁的土压力对挡墙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墙板和扶墙可以共同承受土压力对其产生的弯矩和剪力,相对于传统的内支撑结构其能够减少支撑梁及基础梁的设置数量,降低施工难度,并且能有效避免或者最大限度地减小梁柱对泵房前池进水流态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循环水泵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循环水泵房系统1-1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循环水泵房系统2-2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1、第一挡墙,102、第二挡墙,110、底板,111、墙踵板,112、墙趾板,120、墙板,130、扶墙,131、第一侧面,132、第二侧面,133、第三侧面,140、支撑梁,150、基础梁,151、碎石层,152、保护层,200、立柱,210、立柱基础,300、第一梁体,400、第二梁体,500、进水口,600、循环水泵房,700、循环水泵房前池。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如图1所示,一种循环水泵房系统,包括进水口500、本技术所述的循环水泵房前池700、本技术所述的支撑体系、及循环水泵房600。循环水泵房前池700用于连通引渠的进水口500及循环水泵房600、并使水流平稳且均匀地流向水泵,为水泵提供良好的吸水环境;循环水泵房前池的支撑体系用于支撑循环水泵房前池700侧壁的土墙。请参阅图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体系包括挡墙结构及内支撑结构。挡墙结构包括用于支撑循环水泵房前池700其中一侧壁的第一挡墙101、及用于支撑循环水泵房前池700另一侧壁的第二挡墙102,第一挡墙101及第二挡墙102均包括底板110、墙板120及扶墙130,墙板120设置于底板110上,底板110及墙板120均与扶墙130连接。内支撑结构设置于第一挡墙101及所述第二挡墙102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挡墙101及第二挡墙102的底板110均为长方形板块,其长度与循环水泵房前池700的侧壁的长度一致。当然,底板110的形状可以根据循环水泵房前池700的具体地形作调整,例如,循环水泵房前池700的侧壁为折弯结构,底板110也可适应性地设计成折弯结构。墙板120设置在底板110上,可选地,墙板120为长方体结构或梯形结构,墙板120与底板110垂直设置。具体地,在底板110上,墙板120与底板110连接处的左侧为墙趾板112,右侧为墙踵板111。墙踵板111可以承载覆土,覆土的重力可有效地抵抗水池侧壁的土压力对挡墙结构100产生的倾覆力矩。扶墙130的两侧壁分别与墙踵板111及墙板120连接。可选地,扶墙130为直角梯形结构、三角形结构或方形结构。进一步地,扶墙130为倾斜结构,扶墙130包括与墙板120连接的第一侧面131、远离墙板120的第二侧面132、及与底板110连接的第三侧面133,第二侧面132与第三侧面133配合形成锐角。具体地,扶墙130为直角梯形结构,其两直角边分别与墙踵板111及墙板120连接。直角梯形结构式的扶墙130相对于三角形结构式的扶墙130能够与更多的覆土接触,增加整个挡墙结构安装后的稳定性,相对于方形结构式的扶墙130能节省材料,降低成本。上述的底板110、墙板120及扶墙130均可采用浆砌石或钢筋混凝土制成。进一步地,底板110包括与循环水泵房前池700的侧壁的长度方向一致的延伸方向,第一挡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墙结构,所述挡墙结构包括用于支撑循环水泵房前池其中一侧壁的第一挡墙、及用于支撑所述循环水泵房前池另一侧壁的第二挡墙,所述第一挡墙及所述第二挡墙均包括底板、墙板及扶墙,所述墙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及所述墙板均与所述扶墙连接;及内支撑结构,所述内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挡墙及所述第二挡墙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墙结构,所述挡墙结构包括用于支撑循环水泵房前池其中一侧壁的第一挡墙、及用于支撑所述循环水泵房前池另一侧壁的第二挡墙,所述第一挡墙及所述第二挡墙均包括底板、墙板及扶墙,所述墙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及所述墙板均与所述扶墙连接;及内支撑结构,所述内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挡墙及所述第二挡墙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与所述循环水泵房前池的侧壁的长度方向一致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挡墙及所述第二挡墙上的所述扶墙均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扶墙沿所述底板的所述延伸方向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扶墙为倾斜结构,所述扶墙包括与所述墙板连接的第一侧面、远离所述墙板的第二侧面、及与所述底板连接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配合形成锐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墙及所述第二挡墙还均包括防滑榫,所述防滑榫设置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墙板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贺马兆荣任灏刘东华元国凯杨敏冬陈超华钟香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