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以及蓄电元件技术

技术编号:1907666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以及蓄电元件。在蓄电元件(10)的制造方法中,包括铆接工序(S2),对贯通正极端子(201)或者正极集电体(130)并从正极端子(201)或者正极集电体(130)向下方向突出的轴部(220)的前端部进行铆接,从而形成铆接部(230)。而且,在铆接工序(S2)中,通过具备按压面(301)的冲头(300)来对轴部(220)的前端部进行铆接,所述按压面(301)具有向下方向凹陷的冲头侧第1凹部(311)、和在比冲头侧第1凹部(311)更靠内周侧从冲头侧第1凹部(311)向下方向进一步凹陷的冲头侧第2凹部(32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以及蓄电元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容器、端子部、集电体、以及贯通容器并对端子部和集电体进行连接的连接部的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以及蓄电元件。
技术介绍
在蓄电元件中,电极体容纳于容器,作为与该电极体电连接的端子部的一例的连接端子设置为从容器露出。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连接端子的轴部贯通作为容器的一部分的盖板并与电极体电连接。而且,绝缘体介于连接端子与盖板之间,通过对端子的轴部进行铆接,由此使绝缘体密接于盖板从而确保了气密性。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824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此,如上述以往的蓄电元件那样,气密性的确保是重要的。因而,在蓄电元件中,期望气密性维持的提高。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上述观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谋求气密性维持的提高的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以及蓄电元件。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是具备容器、端子部、集电体、以及贯通所述容器并对所述端子部和所述集电体进行连接的连接部的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铆接工序,对贯通所述端子部或者所述集电体并从所述端子部或者所述集电体向给定方向突出的所述连接部的前端部进行铆接,从而形成铆接部,在所述铆接工序中,通过具备按压面的冲头来对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前端部进行铆接,所述按压面具有向所述给定方向凹陷的第1凹部、和在比所述第1凹部更靠内周侧从所述第1凹部向所述给定方向进一步凹陷的第2凹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谋求蓄电元件的气密性维持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容器的容器主体分离来表示蓄电元件所具备的各结构要素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部分放大剖视图以及铆接部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铆接部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中利用的冲头的部分放大图以及冲头中的按压面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中的铆接工序的蓄电元件的部分放大剖视图以及冲头的侧视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中的铆接工序的蓄电元件的部分放大剖视图以及冲头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铆接部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铆接部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铆接部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铆接部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上所述,在蓄电元件中,期望气密性维持的提高。为了实现该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的一形态是具备容器、端子部、集电体、以及贯通容器并对端子部和集电体进行连接的连接部的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对贯通端子部或者集电体并从端子部或者集电体向给定方向突出的连接部的前端部进行铆接从而形成铆接部的铆接工序,在铆接工序中,通过具备按压面的冲头来对连接部的前端部进行铆接,所述按压面具有向给定方向凹陷的第1凹部、和在比第1凹部更靠内周侧从第1凹部向给定方向进一步凹陷的第2凹部。根据该制造方法,通过具备第1凹部和向同一给定方向凹陷的第2凹部的冲头,在铆接工序中作用的力作用于朝向端子部或者集电体的方向(与给定方向相反的方向),铆接部将端子部或者集电体在该方向(与给定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进行按压。即,在铆接工序中,连接部的前端部在第2凹部内向径向外侧扩展之后,在第1凹部内向与该方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厚度减薄。由此,能够抑制连接部的贯通了端子部或者集电体的部分向径向外侧(与给定方向交又的方向)扩展,能够抑制端子部或者集电体在与该给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变形。因而,根据该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能够谋求蓄电元件的气密性维持的提高。此外,在铆接工序中,也可通过具备在第2凹部的中央区域具有凸部的按压面的冲头来对连接部的前端部进行铆接。根据该制造方法,在对连接部进行铆接时,通过冲头的凸部使连接部的前端部在第2凹部内向径向外侧扩展,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在第1凹部内向与给定方向相反的方向逸出。因而,在对连接部进行铆接时作用的力不易作用于与给定方向交叉的方向,力作用于与该给定方向相反的方向。因而,能够谋求蓄电元件的气密性维持的提高。此外,在铆接工序中,也可通过具备在第1凹部内的第2凹部的周围形成有环状的平面部的按压面的冲头来对连接部的前端部进行铆接。根据该制造方法,在对连接部的前端部进行铆接时,平面部将连接部在与给定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进行按压,因此力作用于与给定方向相反的方向。因而,能够谋求蓄电元件的气密性维持的提高。此外,也可蓄电元件还具有维持端子部与集电体之间的气密的密封部,在铆接工序中,在第1凹部的平面部所对应的位置配置密封部来对连接部的前端部进行铆接。根据该制造方法,在对连接部的前端部进行铆接时,在第1凹部的平面部所对应的位置,集电体以及端子部按压密封部。其结果,能够确保端子部以及集电体与容器之间的气密性,从而能够谋求蓄电元件的气密性维持的提高。此外,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一形态是具备容器、端子部、集电体、以及贯通容器并对端子部和集电体进行连接的连接部的蓄电元件,其中,连接部具有贯通端子部或者集电体并从端子部或者集电体向给定方向突出的铆接部,铆接部具有向给定方向突出的第1凸部、和在比第1凸部更靠内周侧向给定方向突出的第2凸部。根据该结构,能够谋求蓄电元件的气密性维持的提高。此外,在第2凸部的中央区域可以形成有凹部。此外,该凹部可以形成在比第1凸部更靠该给定方向侧。根据该结构,由于该凹部形成在比第1凸部更靠该给定方向侧、即第2凸部侧,因此在铆接时连接部不易向径向外侧扩张(不易变粗),能够抑制连接部的周围的垫片的泛白、破裂。此外,在第1凸部,也可在第2凸部的周围形成有环状的平面部。此外,蓄电元件还具有维持端子部与集电体之间的气密的环状变形部。环状变形部可以配置在第1凸部的平面部所对应的位置。以下,边参照附图边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另外,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均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一具体例。以下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结构要素、结构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方式等只是一例,并不是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主旨。此外,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之中、表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未记载的结构要素,作为任意的结构要素来说明。另外,各图只是示意图,并非严格意义地图示的图。此外,在各图中,对于实质上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实施方式)[结构]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10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1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10的容器100的容器主体111分离来表示蓄电元件10所具备的各结构要素的立体图。在图1中,在蓄电元件10中,将正极端子201侧规定为右侧,显示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的各方向。而且,图2以后的各图所示的各方向全部对应于图1所示的各方向来显示。另外,蓄电元件的实际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所述蓄电元件具备:容器、端子部、集电体、以及贯通所述容器并对所述端子部和所述集电体进行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铆接工序,对贯通所述端子部或者所述集电体并从所述端子部或者所述集电体向给定方向突出的所述连接部的前端部进行铆接,从而形成铆接部,在所述铆接工序中,通过具备按压面的冲头来对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前端部进行铆接,所述按压面具有向所述给定方向凹陷的第1凹部、和在比所述第1凹部更靠内周侧从所述第1凹部向所述给定方向进一步凹陷的第2凹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2.09 JP 2016-0231431.一种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所述蓄电元件具备:容器、端子部、集电体、以及贯通所述容器并对所述端子部和所述集电体进行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铆接工序,对贯通所述端子部或者所述集电体并从所述端子部或者所述集电体向给定方向突出的所述连接部的前端部进行铆接,从而形成铆接部,在所述铆接工序中,通过具备按压面的冲头来对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前端部进行铆接,所述按压面具有向所述给定方向凹陷的第1凹部、和在比所述第1凹部更靠内周侧从所述第1凹部向所述给定方向进一步凹陷的第2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铆接工序中,通过具备在所述第2凹部的中央区域具有凸部的所述按压面的所述冲头,对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前端部进行铆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铆接工序中,通过具备在所述第1凹部内的所述第2凹部的周围形成有环状的平面部的所述按压面的所述冲头,对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前端部进行铆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宪利上林广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