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740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高精度地获取作业对象的现况地形的作业车辆。机动平路机(1)具备车身框架(2)、刮板(42)以及相机(60)。刮板(42)配置在车身框架(2)的前端(2F)与车身框架(2)的后端(2R)之间。相机(60)构成为获取车身框架(2)的前方的现况地形。相机(60)装配于车身框架(2)。相机(60)配置在比刮板(42)靠前方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作业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业车辆。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作业车辆,已知有机动平路机。机动平路机是对路面、地面等平滑地进行平整的车轮式的作业车辆。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4/0170617号说明书(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车身框架搭载有操作员驾驶室、在操作员驾驶室的顶棚上搭载有相机的机动平路机。另一方面,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0/0046800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公开了具备对到地面上的多个点为止的距离连续地进行计测的扫描仪的作业车辆。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4/0170617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0/0046800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为了提高建设作业中的施工工序的生产率,需要高精度且有效地计测作业对象的现况地形,并基于作业对象的目标形状即设计地形与现况地形这两方来对作业对象进行施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获取作业对象的现况地形的作业车辆。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通常,在机动平路机中,在车身框架的前端与后端之间配置有刮板。前轮配置在比刮板靠前方的位置。在机动平路机进行前进行驶的情况下,前轮通过刮板要进行平整前的地面。当前轮通过具有凹凸的地面时,上下方向上的刮板的位置与地面的凹凸对应地变动。具体而言,当前轮通过凸部时,刮板的位置向上方移动,刮板远离地面而使平整作业变得不充分。当前轮通过凹部时,刮板的位置向下方移动,刮板侵蚀地面。其结果是,刮板通过后的地面与设计面不一致。本专利技术人发现,为了提高使用机动平路机的平整作业的施工精度,需要高精度地获取前轮要通过的地形,从而完成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作业车辆具备车身框架、刮板、以及传感器。刮板配置在车身框架的前端与车身框架的后端之间。传感器构成为获取车身框架的前方的现况地形。传感器装配于车身框架。传感器配置在比刮板靠前方的位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高精度地获取前轮要通过的地形。附图说明图1是概要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机动平路机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概要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机动平路机的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机动平路机的前框架的前端部的放大立体图。图4是示出立体相机的拍摄范围的示意图。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机动平路机的前框架的前端部的放大立体图。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机动平路机的前框架的前端部的放大立体图。图7是概要地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机动平路机的结构的侧视图。图8是图7所示的机动平路机的前框架的前端部的放大立体图。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机动平路机的前框架的前端部的放大立体图。图10是示出雷达的扫描范围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同一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它们的名称以及功能也相同。因此,不再重复对它们的详细说明。(第一实施方式)首先,对能够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思想的作业车辆的一例即机动平路机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概要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机动平路机1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概要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机动平路机1的结构的侧视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机动平路机1主要具备行驶轮11、12、车身框架2、驾驶室3、以及工作装置4。另外,机动平路机1具备配置于发动机室6的发动机等结构部件。工作装置4包含刮板42。机动平路机1能够利用刮板42来进行平整作业、除雪作业、轻切削、材料混合等作业。行驶轮11、12包含前轮11和后轮12。在图1、2中,示出由每侧具有一个轮的两个前轮11和每侧具有两个轮的四个后轮12构成的共六个轮的行驶轮,但前轮以及后轮的个数以及配置不局限于图1、2所示的例子。需要说明的是,在下图的说明中,将机动平路机1直行行驶的方向称为机动平路机1的前后方向。在机动平路机1的前后方向上,相对于工作装置4而言将配置有前轮11的一侧设为前方向。在机动平路机1的前后方向上,相对于工作装置4而言将配置有后轮12的一侧设为后方向。机动平路机1的左右方向是在俯视观察下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前方向时的左右方向的右侧、左侧分别为右方向、左方向。机动平路机1的上下方向是与由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决定的平面正交的方向。在上下方向上,处于地面的一侧为下侧,处于空中的一侧为上侧。前后方向是落座于驾驶室3内的驾驶席的操作员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是落座于驾驶席的操作员的左右方向。左右方向是机动平路机1的车宽方向。上下方向是落座于驾驶席的操作员的上下方向。落座于驾驶席的操作员所正对的方向为前方向,落座于驾驶席的操作员的背后方向为后方向。落座于驾驶席的操作员与正面正对时的右侧、左侧分别为右方向、左方向。落座于驾驶席的操作员的脚部侧为下侧、头顶侧为上侧。前轮11具有最后部11R。最后部11R是前轮11中的位于最后方的部分。车身框架2在前后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上延伸。车身框架2具有最前部的前端2F和最后部的后端2R。车身框架2包含后框架21和前框架22。后框架21对外装罩25和配置于发动机室6的发动机等结构部件进行支承。外装罩25覆盖发动机室6。上述的例如四个后轮12分别以在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下能够旋转驱动的方式安装于后框架21。前框架22安装于后框架21的前方。前框架22能够转动地与后框架21连结。前框架2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前框架22具有与后框架21连结的基端部和与基端部相反的一侧的前端部。前框架22的基端部通过铅垂的中心销而与后框架21的前端部连结。在前框架22与后框架21之间安装有铰接缸23。前框架22以通过铰接缸23的伸缩而相对于后框架21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铰接缸23设置为通过设于驾驶室3的内部的操作杆的操作而能够伸缩。前框架22具有前端22F。前端22F包含在前框架22的前端部。上述的例如两个前轮11能够旋转地安装于前框架22的前端部。前轮11以通过转向缸7的伸缩而能够相对于前框架22回转的方式安装。机动平路机1能够通过转向缸7的伸缩来改变行进方向。转向缸7能够通过设于驾驶室3的内部的驾驶盘或转向操作杆的操作进行伸缩。前框架22具有上表面22U。上表面22U包含前部上表面22U1和后部上表面22U2。前部上表面22U1构成前框架22的前端部的上表面。后部上表面22U2构成前框架22的基端部的上表面。前部上表面22U1朝向前方斜下方向倾斜。前框架22具有上表面朝向前方斜下方向倾斜的倾斜区域。前部上表面22U1构成倾斜区域的上表面。在前框架22的前端22F(或车身框架2的前端2F)安装有配重51。配重51是安装于前框架22的附属件的一种。配重51装配于前框架22,以增加向前轮11施加的朝下的载荷,从而能够在转向的同时增加刮板42的按压载荷。驾驶室3载置于前框架22。在驾驶室3的内部设置有驾驶盘、变速杆、工作装置4的操作杆、制动器,加速踏板,微动踏板等操作部(未图示)。需要说明的是,驾驶室3也可以载置于后框架21。工作装置4主要具有牵引杆40、回转圆盘41以及刮板42。牵引杆40的前端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前框架22的前端部。牵引杆40的后端部被一对提升缸44、45支承于前框架22。通过提升缸44、45的伸缩,牵引杆40的后端部能够相对于前框架22上下升降。另外,牵引杆40通过提升缸44、45的伸缩,能够以沿着车辆行进方向的轴为中心而上下摆动。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作业车辆,其具备:车身框架;刮板,其配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前端与所述车身框架的后端之间;以及传感器,其装配于所述车身框架,且配置在比所述刮板靠前方的位置,构成为获取所述车身框架的前方的现况地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23 JP 2016-0588381.一种作业车辆,其具备:车身框架;刮板,其配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前端与所述车身框架的后端之间;以及传感器,其装配于所述车身框架,且配置在比所述刮板靠前方的位置,构成为获取所述车身框架的前方的现况地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中,所述车身框架具有前框架和后框架,所述传感器装配于所述前框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中,所述作业车辆还具备在所述前框架与所述后框架之间安装的铰接缸。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中,所述作业车辆还具备能够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前框架的前轮,所述传感器配置在比所述前轮的最后部靠前方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野穣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