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定位防碰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6617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定位防碰撞装置,涉及车载定位装置领域,包括底座、壳体、调节装置和定位装置,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设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上表面设有蜗杆座一,所述壳体固定在旋转板上,随旋转板转动,所述壳体左侧上方设有蜗杆座二,所述伺服电机一固定在壳体内表面,所述蜗杆一连接在蜗杆座一上,所述伺服电机二位于蜗杆座二正下方,所述蜗杆二连接在蜗杆座二上,所述蜗轮一固定在支撑柱上表面,所述壳体上设有转动轴,所述蜗轮二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自动化程度高,即可实现水平方向的转动,又可实现俯仰角度的调节,使得整个装置更加灵活,探测范围更加宽广,更能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定位防碰撞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载定位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定位防碰撞装置。
技术介绍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全的重要性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公路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车辆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高效管理已经也越来越被重视。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手机网络的出现,车载定位装置为车辆打造一个具有安全的、远程的、即时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车辆定位导航装置由于防水等级不够,往往是放置在车内的,这样就导致一定程度上影响GPS信号的接收,导致获取信号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在高速行动中给汽车定位带来了不少困扰,另外一方面在信号强度较弱的地方,也容易出现信号获取不利的情况,探测范围窄,出现探测死角,这些都是目前车载定位接收装置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外置的、可实时调向转动的定位装置有利于被市场接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定位防碰撞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一种车载定位防碰撞装置,包括底座、壳体、调节装置和定位装置,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柱,且支撑柱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上设有旋转板,且旋转板与支撑柱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板上表面设有蜗杆座一,所述壳体固定在旋转板上,随旋转板转动,所述壳体左侧上方设有蜗杆座二,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伺服电机一、伺服电机二、蜗轮一、蜗杆一、蜗轮二和蜗杆二,所述伺服电机一固定在壳体内表面,所述蜗杆一连接在蜗杆座一上,且蜗杆一两端与蜗杆座一可转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二位于蜗杆座二正下方,所述蜗杆二连接在蜗杆座二上,且蜗杆二两端与蜗杆座二可转动连接,所述蜗轮一固定在支撑柱上表面,所述壳体上设有转动轴,且转动轴与壳体可转动连接,所述蜗轮二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信号发射器和定位信号接收器。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一的输出轴上设有带轮一,所述蜗杆一的左端面上设有带轮二,所述带轮一与带轮二之间通过皮带传动,所述蜗杆一与蜗轮一啮合传动。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二的输出轴与蜗杆二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蜗杆二与蜗轮二啮合传动。优选的,所述转动轴上设有转动板,且转动板两侧与转动轴两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定位信号发射器和定位信号接收器并列固定在转动板上表面。优选的,所述定位信号发射器和定位信号接收器前端均设有防尘镜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两组蜗轮蜗杆的传动,伺服电机一的转动带动皮带轮一的转动,皮带轮一和皮带轮二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进而带动蜗杆一转动,因为蜗杆座一固定在旋转板上,旋转板与支撑柱可转动连接,蜗轮一固定在支撑柱上端,因此蜗轮一和蜗杆一啮合传动过程中使得蜗杆一绕着蜗轮一转动,进而带动旋转板绕支撑柱的360°转动,蜗轮二固定在转动轴上,蜗杆二固定在壳体上的蜗杆座二上,蜗轮二与蜗杆二的啮合过程中被蜗杆二带动转动,从而转动轴可实现转动,转动轴的转动可带动与之固定的转动板实现角度的俯仰,进而带动定位装置实现俯仰动作,定位信号发射器可时刻发射波信号,波信号碰到障碍物后发生反射,反射后的波信号被定位信号接收器接收,接收后可判断障碍物是否影响车辆的行驶,进而可视情况判定是否发出警示信号,整个装置结构简单紧凑,自动化程度高,即可实现水平方向的转动,又可实现俯仰角度的调节,使得整个装置更加灵活,探测范围更加宽广,更能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车载定位防碰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车载定位防碰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车载定位防碰撞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其中:1、底座;2、壳体;3、调节装置;4、定位装置;10、支撑柱;11、旋转板;20、蜗杆座二;21、转动轴;22、转动板;30、伺服电机一;31、伺服电机二;32、蜗轮一;33、蜗杆一;34、蜗轮二;35、蜗杆二;40、定位信号发射器;41、定位信号接收器;11-1、蜗杆座一;30-1、带轮一;30-2、皮带;31-1、联轴器33-1、带轮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车载定位防碰撞装置,包括底座1、壳体2、调节装置3和定位装置4,所述底座1上设有支撑柱10,且支撑柱10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10上设有旋转板11,且旋转板11与支撑柱10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板11上表面设有蜗杆座一11-1,所述壳体2固定在旋转板11上,随旋转板11转动,所述壳体2左侧上方设有蜗杆座二20,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伺服电机一30、伺服电机二31、蜗轮一32、蜗杆一33、蜗轮二34和蜗杆二35,所述伺服电机一30固定在壳体2内表面,所述蜗杆一33连接在蜗杆座一11-1上,且蜗杆一33两端与蜗杆座一11-1可转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二31位于蜗杆座二20正下方,所述蜗杆二35连接在蜗杆座二20上,且蜗杆二35两端与蜗杆座二20可转动连接,所述蜗轮一32固定在支撑柱10上表面,所述壳体2上设有转动轴21,且转动轴21与壳体2可转动连接,所述蜗轮二34与转动轴21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装置4包括定位信号发射器40和定位信号接收器4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伺服电机一30的输出轴上设有带轮一30-1,所述蜗杆一33的左端面上设有带轮二33-1,所述带轮一30-1与带轮二33-1之间通过皮带30-2传动,所述蜗杆一33与蜗轮一32啮合传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伺服电机二31的输出轴与蜗杆二35之间通过联轴器31-1连接,所述蜗杆二35与蜗轮二34啮合传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轴21上设有转动板22,且转动板22两侧与转动轴21两端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信号发射器40和定位信号接收器41并列固定在转动板22上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信号发射器40和定位信号接收器41前端均设有防尘镜头。具体工作原理及步骤: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两组蜗轮蜗杆的传动,伺服电机一30的转动带动皮带轮一30-1的转动,皮带轮一30-1和皮带轮二33-1之间通过皮带30-2传动,进而带动蜗杆一33转动,因为蜗杆座一11-1固定在旋转板11上,旋转板11与支撑柱10可转动连接,蜗轮一32固定在支撑柱上端,因此蜗轮一32和蜗杆一33啮合传动过程中使得蜗杆一33绕着蜗轮32一转动,进而带动旋转板11绕支撑柱10的360°转动,蜗轮二34固定在转动轴21上,蜗杆二35固定在壳体2上的蜗杆座二20上,蜗轮二34与蜗杆二35的啮合过程中被蜗杆二35带动转动,从而转动轴21可实现转动,转动轴21的转动可带动与之固定的转动板22实现角度的俯仰,进而带动定位装置4实现俯仰动作,定位信号发射器40可时刻发射波信号,波信号碰到障碍物后发生反射,反射后的波信号被定位信号接收器41接收,接收后可判断障碍物是否影响车辆的行驶,进而可视情况判定是否发出警示信号,整个装置结构简单紧凑,自动化程度高,即可实现水平方向的转动,又可实现俯仰角度的调节,使得整个装置更加灵活,探测范围更加宽广,更能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定位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壳体(2)、调节装置(3)和定位装置(4),所述底座(1)上设有支撑柱(10),且支撑柱(10)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10)上设有旋转板(11),且旋转板(11)与支撑柱(10)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板(11)上表面设有蜗杆座一(11‑1),所述壳体(2)固定在旋转板(11)上,随旋转板(11)转动,所述壳体(2)左侧上方设有蜗杆座二(20),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伺服电机一(30)、伺服电机二(31)、蜗轮一(32)、蜗杆一(33)、蜗轮二(34)和蜗杆二(35),所述伺服电机一(30)固定在壳体(2)内表面,所述蜗杆一(33)连接在蜗杆座一(11‑1)上,且蜗杆一(33)两端与蜗杆座一(11‑1)可转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二(31)位于蜗杆座二(20)正下方,所述蜗杆二(35)连接在蜗杆座二(20)上,且蜗杆二(35)两端与蜗杆座二(20)可转动连接,所述蜗轮一(32)固定在支撑柱(10)上表面,所述壳体(2)上设有转动轴(21),且转动轴(21)与壳体(2)可转动连接,所述蜗轮二(34)与转动轴(21)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装置(4)包括定位信号发射器(40)和定位信号接收器(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定位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壳体(2)、调节装置(3)和定位装置(4),所述底座(1)上设有支撑柱(10),且支撑柱(10)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10)上设有旋转板(11),且旋转板(11)与支撑柱(10)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板(11)上表面设有蜗杆座一(11-1),所述壳体(2)固定在旋转板(11)上,随旋转板(11)转动,所述壳体(2)左侧上方设有蜗杆座二(20),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伺服电机一(30)、伺服电机二(31)、蜗轮一(32)、蜗杆一(33)、蜗轮二(34)和蜗杆二(35),所述伺服电机一(30)固定在壳体(2)内表面,所述蜗杆一(33)连接在蜗杆座一(11-1)上,且蜗杆一(33)两端与蜗杆座一(11-1)可转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二(31)位于蜗杆座二(20)正下方,所述蜗杆二(35)连接在蜗杆座二(20)上,且蜗杆二(35)两端与蜗杆座二(20)可转动连接,所述蜗轮一(32)固定在支撑柱(10)上表面,所述壳体(2)上设有转动轴(21),且转动轴(21)与壳体(2)可转动连接,所述蜗轮二(34)与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蒙雁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吉乃尔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