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oP/氮掺杂碳/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64232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oP/氮掺杂碳/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是以氧化石墨烯、六水合硝酸钴、一水合次亚磷酸钠、4,4'‑联吡啶和1,3,5‑均苯三甲酸为原料,采用简单水热法以及低温磷化方法制备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所制备的CoP/氮掺杂碳/石墨烯复合材料为三维多孔结构,可应用于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并展现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oP/氮掺杂碳/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化学电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化学性能优良的CoP/氮掺杂碳/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新世纪的发展,在工业、农业以及各种经济发展也都十分迅速,因此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而传统的能源如石油、煤等不可再生资源给环境带来巨大的污染,这并不符合人类在新世纪追求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近年来,人类一直致力于探索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及能量储存问题。而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的、易存储的电能存储器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体系由于钠资源丰富、价格低廉、较高的电位等优点,是继锂离子电池体系以来最具有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的二次电池体系。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是衡量钠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负极材料电极中可以和钠发生转换反应的材料包括3d过渡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磷化物等。而实际上大多数的电极材料存在实际容量远远低于理论容量、倍率性能差、可逆容量衰减快,循环寿命短、充放电位极化大、能量损耗大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由以下几个原因导致:(1)电极材料形貌和微结构的变化;(2)电极上活性物质的体积变化,这最终会导致活性物质的粉碎和电极的机械解体;(3)导电性差致使其利用率大大降低。此外与3d过渡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相比,金属磷化物极化作用最小,且容量高,电压平台低。更重要的是,过渡金属磷化物具有更小的体积膨胀,并且其类似金属的特征也意味着过渡金属磷化物的导电性相对较好。因此,寻找新型负极材料或者设计组装新型负极材料结构来实现锂/钠离子电池的高能量和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低成本和高安全性能需求是科学家一直追求的目标,已成为研究的前沿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高比容量、大倍率和长寿命以及稳定性好的储锂/钠性能的CoP/氮掺杂碳/石墨烯复合材料,并为该复合材料提供一种制备方法。针对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CoP/氮掺杂碳/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将氧化石墨烯超声分散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再加入六水合硝酸钴、4,4'-联吡啶和1,3,5-均苯三甲酸,室温搅拌0.5~1小时,然后将所得悬浊液转入高压釜中,在110~130℃下反应5~8小时,自然冷却到室温,离心、洗涤、干燥;所得干燥产物与一水次磷酸钠按质量比为10~20:1置于氩气气氛中,在300~400℃下煅烧1~3小时,得到CoP/氮掺杂碳/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上述制备方法中,优选氧化石墨烯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体积比为0.5~0.9mg:1mL,氧化石墨烯与六水合硝酸钴的质量比为1:15~30,六水合硝酸钴与4,4'-联吡啶、1,3,5-均苯三甲酸的摩尔比为1:1:1。上述制备方法中,优选将所得悬浊液转入高压釜中,在120℃下反应6小时。上述制备方法中,进一步优选所得干燥产物与一水次磷酸钠按质量比为15~18:1置于氩气气氛中,在320~350℃下煅烧2小时。本专利技术首次利用溶剂热法将钴-4,4'-联吡啶-1,3,5-均苯三甲酸与石墨烯复合得到钴-4,4'-联吡啶-1,3,5-均苯三甲酸/石墨烯复合材料,然后通过低温磷化得到多孔状CoP/氮掺杂碳/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通过简单、成本低廉的方法将纳米CoP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氮掺杂碳/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上,且以本专利技术CoP/氮掺杂碳/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做电池负极材料,展示出优越的储锂/钠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氮掺石墨烯、CoP/氮掺杂碳、实施例1制备的CoP/氮掺杂碳/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X射线粉末衍射谱。图2是实施例1制备的CoP/氮掺杂碳/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SEM图。图3是实施例1制备的CoP/氮掺杂碳/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TEM图。图4是氮掺石墨烯、CoP/氮掺杂碳、实施例1制备的CoP/氮掺杂碳/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储锂循环性能图。图5是氮掺石墨烯、CoP/氮掺杂碳、实施例1制备的CoP/氮掺杂碳/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储锂倍率性能图。图6是实施例1制备的CoP/氮掺杂碳/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储钠循环性能图。图7是实施例1制备的CoP/氮掺杂碳/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储钠倍率性能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将35mg氧化石墨烯(GO)加入到70mL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超声2小时,制得均一、分散的GO/DMF悬浊液,再将1.0186g(3.5mmol)六水合硝酸钴、0.5466g(3.5mmol)4,4'-联吡啶和0.7355g(3.5mmol)1,3,5-均苯三甲酸加入到上述GO/DMF悬浊液中搅拌0.5小时得到紫色悬浊液,然后将其转入100mL高压釜中,在120℃下反应6小时,自然冷却到室温,离心、洗涤、干燥。将所得干燥产物与一水合次亚磷酸钠以质量比为20:1置于氩气气氛中,在350℃下煅烧2小时,得到CoP/氮掺杂碳/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实施例2将49mg氧化石墨烯加入到70mLDMF中超声2小时,制得均一、分散的GO/DMF悬浊液,再将1.0186g(3.5mmol)六水合硝酸钴、0.5466g(3.5mmol)4,4'-联吡啶和0.7355g(3.5mmol)1,3,5-均苯三甲酸加入到上述GO/DMF悬浊液中搅拌0.5小时得到紫色悬浊液,然后将其转入100mL高压釜中,在110℃下反应5小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离心、洗涤、干燥。将所得干燥产物与一水合次亚磷酸钠以质量比为15:1置于氩气气氛中,在300℃下煅烧2小时,得到CoP/氮掺杂碳/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实施例3将63mg氧化石墨烯加入到70mLDMF中超声2小时,制得均一、分散的GO/DMF悬浊液,再将1.0186g(3.5mmol)六水合硝酸钴、0.5466g(3.5mmol)4,4'-联吡啶和0.7355g(3.5mmol)1,3,5-均苯三甲酸加入到上述GO/DMF悬浊液中搅拌0.5小时得到紫色悬浊液,然后将其转入100mL高压釜中,在130℃下反应8小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离心、洗涤、干燥。将所得干燥产物与一水合次亚磷酸钠以质量比为18:1置于氩气气氛中,在320℃下煅烧2小时,得到CoP/氮掺杂碳/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专利技术人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分别对实施例1所得样品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结果见图1~3。由图1可见,样品的XRD图谱含有CoP和石墨烯的衍射峰,从图2的SEM图可以看出,样品中有大量的CoP颗粒且CoP纳米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氮掺杂碳/石墨烯上形成三维结构的复合材料,从图3中也能证明超小的CoP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氮掺杂碳/石墨烯片层结构上,CoP颗粒的直径在5nm左右。此外,实施例2和实施例3所得产品的X射线粉末衍射谱与实施例1相同,SEM图和TEM图显示实施例2和实施例3所得样品与实施例1样品的形貌相类似,均为多孔材料复合材料。为了证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专利技术人采样上述实施例1~3的复合材料,分别制备成工作电极,然后分别组装成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测试,具体试验情况如下:(1)工作电极的制备将上述实施例中所制备的粉末状复合材料与乙炔黑、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oP/氮掺杂碳/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氧化石墨烯超声分散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再加入六水合硝酸钴、4,4'‑联吡啶和1,3,5‑均苯三甲酸,室温搅拌0.5~1小时,然后将所得悬浊液转入高压釜中,在110~130℃下反应5~8小时,自然冷却到室温,离心、洗涤、干燥;所得干燥产物与一水次磷酸钠按质量比为10~20:1置于氩气气氛中,在300~400℃下煅烧1~3小时,得到CoP/氮掺杂碳/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oP/氮掺杂碳/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氧化石墨烯超声分散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再加入六水合硝酸钴、4,4'-联吡啶和1,3,5-均苯三甲酸,室温搅拌0.5~1小时,然后将所得悬浊液转入高压釜中,在110~130℃下反应5~8小时,自然冷却到室温,离心、洗涤、干燥;所得干燥产物与一水次磷酸钠按质量比为10~20:1置于氩气气氛中,在300~400℃下煅烧1~3小时,得到CoP/氮掺杂碳/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P/氮掺杂碳/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石墨烯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体积比为0.5~0.9mg:1mL。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小军刘志宏罗丹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