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5711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多个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多个收容孔,一个收容孔收容一个相应的导电端子,每一个收容孔包括第一收容孔、第二收容孔和第三收容孔,多个第一收容孔沿绝缘本体的X轴平行排列,在每一个收容孔中,第二收容孔和第三收容孔位于第一收容孔的相对两侧,且均与第一收容孔连通,第二收容孔相对于绝缘本体的X轴和Y轴斜向设置;第二侧壁面和第三侧壁面前端的间距L1小于第二侧壁面和第三侧壁面后端的间距L2。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将导电端子稳定固定于绝缘本体中,且避免导电端子受力后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平面栅格数组电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印刷电路板,以实现芯片模块与电路板间信号和数据的传输。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多个导电端子,当该电连接器将芯片模块与电路板连接时,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与芯片模块的导电片相压接,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则通过焊料与电路板的导电片相焊接,从而形成芯片模块与电路板间的信号传输。随着电子产品的功能增强,电子器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电连接器也布设得越来越密集,因此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越做越小,使得导电端子本身的强度越来越弱,并且强度减弱的导电端子的弹性也随之减小。为避免在将导电端子组装入绝缘本体的收容孔的过程中,出现导电端子变形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收容孔的尺寸需大于导电端子的尺寸,且具有一定的富余。当芯片模块通过按压方式与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电性连接时,由于收容孔的尺寸大于导电端子的尺寸,易导致导电端子受力后移位;通过改变导电端子与收容孔的相对位置,可将导电端子稳定固定于绝缘本体中,但存在以下缺点:导电端子受力后无法分散外力,可能会导致端子结构不稳定,进而导致导电端子无法完全与芯片模块或电路板形成良好接触,影响芯片模块与电路板间的信号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将导电端子稳定固定于绝缘本体中,且避免导电端子受力后变形。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印刷电路板,包括绝缘本体和多个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多个收容孔,一个收容孔收容一个相应的导电端子,每一个所述收容孔包括第一收容孔、第二收容孔和第三收容孔,多个所述第一收容孔沿所述绝缘本体的X轴平行排列,在每一个所述收容孔中,所述第二收容孔和所述第三收容孔位于所述第一收容孔的相对两侧,且均与所述第一收容孔连通,所述第二收容孔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X轴和Y轴斜向设置;所述第一收容孔包括第一前壁面、第一侧壁面和第一后壁面,所述第二收容孔包括第二前壁面、第二侧壁面和第二后壁面,所述第三收容孔包括第三前壁面、第三侧壁面和第三后壁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上端延伸的弹性臂和自所述主体部下端延伸的连接部,还包括自所述主体部的侧边弯折延伸的固持部,所述主体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孔中,所述固持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三收容孔中,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固持部均不平行于所述绝缘本体的X轴和Y轴;所述第二侧壁面和所述第三侧壁面前端的间距L1小于所述第二侧壁面和所述第三侧壁面后端的间距L2。可选地,所述第一收容孔的第一后壁面平行于所述绝缘本体的X轴,所述第三收容孔的第三后壁面与所述第一后壁面共面。可选地,所述固持部与所述第一后壁面和所述第三后壁面之间存在间距L3,所述间距L3朝所述固持部的自由端方向逐渐变小。可选地,所述第三收容孔的宽度朝所述第一收容孔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三前壁面与所述第三后壁面不平行。可选地,所述第三收容孔的第三侧壁面和所述第三后壁面形成非直角。可选地,所述第二侧壁面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X轴和Y轴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前壁面与所述第二后壁面平行。可选地,所述第二侧壁面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X轴的倾斜角度为θ时,所述第三侧壁面和所述第三后壁面形成的角度小于(180°-θ)且不等于9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绝缘本体上表面,所述第二收容孔和所述第三收容孔上设置有倒角。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上还设有自所述第二后壁面朝向所述第一收容孔凸伸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抵接于所述导电端子的主体部。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上表面形成的柱状部,所述柱状部的横截面由下至上逐渐变小。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多个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多个收容孔,每一收容孔包括第一收容孔、第二收容孔和第三收容孔,在每一收容孔中,第二收容孔和第三收容孔位于第一收容孔的相对两侧,且均与第一收容孔连通,第二收容孔相对于绝缘本体的X轴和Y轴斜向设置,其中,第二侧壁面和第三侧壁面前端的间距L1小于第二侧壁面和第三侧壁面后端的间距L2,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将导电端子稳定固定于绝缘本体中,且避免导电端子受力后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的绝缘本体的俯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绝缘本体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绝缘本体的收容孔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的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的导电端子的仰视图;图8是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图未示)至印刷电路板(图未示),请参阅图1,该电连接器10包括绝缘本体100以及多个收容于绝缘本体100的导电端子200,绝缘本体100具有上表面101和与上表面101相对的下表面102,当电连接器10与芯片模块连接后,上表面101更靠近芯片模块。请一并参阅图2,绝缘本体100设有多个收容孔110,多个收容孔110在绝缘本体100内呈M行×N列的栅格状排列,所述行沿绝缘本体100的X轴设置,所述列沿绝缘本体100的Y轴设置。一收容孔110收容一个相应的导电端子200。请参阅图3和图4,每个收容孔110包括第一收容孔111、第二收容孔112和第三收容孔113,多个第一收容孔111沿绝缘本体100的X轴平行排列。在每个收容孔110中,第二收容孔112和第三收容孔113位于第一收容孔111的相对两侧,且均与第一收容孔111连通,第二收容孔112相对于绝缘本体100的X轴和Y轴斜向设置。第一收容孔111包括第一前壁面1111、第一侧壁面1112和第一后壁面1113,第一前壁面1111和第一后壁面1113相对设置,第一前壁面1111和第一侧壁面1112可通过倒角或圆弧过渡连接,且第一侧壁面1112不与第一后壁面1113连接。可选地,第一后壁面1113平行于绝缘本体100的X轴,本实施例中,第一后壁面1113平行于绝缘本体100的X轴设置。第二收容孔112包括第二前壁面1121、第二侧壁面1122和第二后壁面1123,第二前壁面1121和第二后壁面1123相对设置,且第二前壁面1121和第二后壁面1123均与第二侧壁面1122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侧壁面1122相对于绝缘本体100的X轴和Y轴倾斜设置,第二前壁面1121与第二后壁面1123平行。第三收容孔113包括第三前壁面1131、第三侧壁面1132和第三后壁面1133,第三前壁面1131和第三后壁面1133相对设置,且第三前壁面1131和第三后壁面1133均与第三侧壁面1132连接。第三后壁面1133与第一后壁面1113共面,第三侧壁面1132和第三后壁面1133形成非直角,可以是钝角,也可以是锐角。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收容孔113的宽度朝第一收容孔111方向逐渐增大,第三前壁面1131与第三后壁面1133不平行。其中,第二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和多个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多个收容孔,一个收容孔收容一个相应的导电端子,每一个所述收容孔包括第一收容孔、第二收容孔和第三收容孔,多个所述第一收容孔沿所述绝缘本体的X轴平行排列,在每一个所述收容孔中,所述第二收容孔和所述第三收容孔位于所述第一收容孔的相对两侧,且均与所述第一收容孔连通,所述第二收容孔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X轴和Y轴斜向设置;所述第一收容孔包括第一前壁面、第一侧壁面和第一后壁面,所述第二收容孔包括第二前壁面、第二侧壁面和第二后壁面,所述第三收容孔包括第三前壁面、第三侧壁面和第三后壁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上端延伸的弹性臂和自所述主体部下端延伸的连接部,还包括自所述主体部的侧边弯折延伸的固持部,所述主体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孔中,所述固持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三收容孔中,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固持部均不平行于所述绝缘本体的X轴和Y轴;所述第二侧壁面和所述第三侧壁面前端的间距L1小于所述第二侧壁面和所述第三侧壁面后端的间距L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和多个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多个收容孔,一个收容孔收容一个相应的导电端子,每一个所述收容孔包括第一收容孔、第二收容孔和第三收容孔,多个所述第一收容孔沿所述绝缘本体的X轴平行排列,在每一个所述收容孔中,所述第二收容孔和所述第三收容孔位于所述第一收容孔的相对两侧,且均与所述第一收容孔连通,所述第二收容孔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X轴和Y轴斜向设置;所述第一收容孔包括第一前壁面、第一侧壁面和第一后壁面,所述第二收容孔包括第二前壁面、第二侧壁面和第二后壁面,所述第三收容孔包括第三前壁面、第三侧壁面和第三后壁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上端延伸的弹性臂和自所述主体部下端延伸的连接部,还包括自所述主体部的侧边弯折延伸的固持部,所述主体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孔中,所述固持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三收容孔中,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固持部均不平行于所述绝缘本体的X轴和Y轴;所述第二侧壁面和所述第三侧壁面前端的间距L1小于所述第二侧壁面和所述第三侧壁面后端的间距L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孔的第一后壁面平行于所述绝缘本体的X轴,所述第三收容孔的第三后壁面与所述第一后壁面共面。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柱东李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