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的按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5552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的按键,该按键包括帽部以及设于帽部底端的裙部;帽部嵌装于孔部,且能够在孔部内轴向移动;裙部嵌装于机壳的内侧;常态下,裙部的外周轮廓大于孔部的内周轮廓;裙部配置为可变形材质,使装配过程中裙部自常态变形至能够穿过孔部的状态,装配完成后裙部变形回常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按键适用于自机壳的外侧向机壳的内侧装配按键本体的装配方式,由此能够获得较高的装配质量,并且便于机壳的结构优化和强度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设备的按键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按键。
技术介绍
电子设备的机身上一般会设置实体按键,比如音量按键或者电源按键等。实体按键相比虚拟按键,可以使电子设备用户在不看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即可通过触感进行盲操作。现有技术中,实体按键装配时,通常是自电子设备的机壳内侧向外侧装配。而且,由于电子设备的电子开关需要紧贴在按键内侧,如果先把电子开关装配好,按键就无法装配进去,因此电子开关一般先装配到一个金属片上,装配完按键后,再把电子开关和金属片整体装配到机壳上。现有技术中的装配方式具有一定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现有技术中的装配方式使按键与电子开关之间的间隙受多个尺寸影响,尺寸链较长,不利于保证装配质量;而且,现有技术中的装配方式,需要在机壳内部预留出装配按键所需要的空间,并且按键装配的通道上不能有任何阻碍其装配的结构,不便于机壳的结构设计;此外,现有技术中的装配方式,需要在机壳上开设较大的孔部,才能使按键从孔部穿出,有损于机壳强度。有鉴于此,如何开发一种电子设备的按键,使其能够适用一种不同于现有技术的全新的装配方式,并且能够获得较高的装配质量、便于机壳的结构优化和强度提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按键,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机壳,所述按键包括帽部以及设于所述帽部底端的裙部;所述帽部嵌装于所述机壳上开设的孔部中,且能够在所述孔部内轴向移动;所述裙部嵌装于所述机壳的内侧;常态下,述裙部的外周轮廓大于所述孔部的内周轮廓;所述裙部配置为可变形材质,使装配过程中所述裙部自常态变形至能够穿过所述孔部的状态,装配完成后所述裙部变形回常态。由于按键的裙部设置为可变形材质,装配过程中,裙部能够向内变形至其外周轮廓小于或等于所述孔部的内周轮廓,从而使按键的裙部能够自机壳的外侧顺利穿过所述孔部嵌装于机壳的内侧。装配完成后,裙部能够变形回常态,此时,裙部的外周轮廓大于孔部的内周轮廓,由此使位于机壳内侧的裙部能够抵触机壳的内壁,从而防止按键自孔部中脱出。本技术提供的按键,相比
技术介绍
而言,可以实现按键自机壳的外侧向机壳的内侧装配的方式,因而具有如下技术效果:a、装配时,可以先将电子开关与机壳装配好后,再装配按键,由此可以缩短尺寸链,使按键与电子开关之间的间隙易于控制,从而利于保证装配质量;b、无需在机壳内部预留出装配按键所需要的空间,由此可以使机壳内各部件的装配更紧凑,且可以适当减小机壳尺寸;c、机壳上开设的孔部的内周轮廓仅需要与帽部的外周轮廓相适配即可,无需大于帽部的外周轮廓,由此使孔部尺寸减小,从而可以规避孔部尺寸较大有损机壳强度的风险。可选地,所述裙部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帽部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块嵌设于所述连接孔。可选地,所述裙部还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弯折块;各所述弯折块连接于所述连接块的周缘且沿周向均匀排布;装配过程中,各所述弯折块向所述连接块的底侧弯折。可选地,所述连接块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凹槽,各所述凹槽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块与各所述弯折块的连接位置。可选地,所述裙部为软胶材质。可选地,所述帽部包括第一帽段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帽段底端的第二帽段;所述第一帽段的外周轮廓大于所述第二帽段的外周轮廓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可选地,所述第一帽段和/或所述第二帽段的横截面为至少具有一个直边的非圆面。可选地,所述孔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帽段相适配的第一孔段以及与所述第二帽段相适配的第二孔段,且所述第一孔段与所述第二孔段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可选地,所述按键未被按压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之间具有间隔;所述按键被按压至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台阶面抵触所述第二台阶面。可选地,所述按键未被按压的状态下,所述按键的顶端凸出于所述机壳的表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按键一种具体实施例在常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按键装配于机壳的过程中,裙部的变形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按键装配于机壳后,裙部变形回至常态的状态示意图。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按键,11帽部,111第一帽段,112第二帽段,113第一台阶面,114连接孔,12裙部,121连接块,122弯折块,123凹槽;2机壳,21孔部,211第一孔段,212第二孔段,213第二台阶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顶端、底端、左侧、右侧等方位词均是基于图中视角而言的,仅为了便于表述,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技术方案的限定。请参考图1-图3,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按键一种具体实施例在常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按键装配于机壳的过程中,裙部的变形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按键装配于机壳后,裙部变形回至常态的状态示意图。电子设备包括按键1和机壳2,机壳2上开设有承插按键1的孔部2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按键包括帽部11以及设于所述帽部11底端的裙部12。如图3所示,装配完成后,帽部11嵌装于孔部21且能够在孔部21内轴向移动,裙部12嵌装于机壳2的内侧。应当理解,帽部11的轴向移动是指沿孔部21轴向移动。如图3所示,常态下,裙部12的外周轮廓大于孔部21的内周轮廓。由于帽部11嵌装于孔部21中且能够在孔部21内轴向移动,因而孔部21的内周轮廓必然大于帽部11的外周轮廓,因而,如图1所示,在裙部12的外周轮廓大于孔部21的内周轮廓的设置时,常态下,裙部12的外周轮廓也必然大于帽部11的外周轮廓。需要说明的是,裙部12的外周轮廓应当理解为:裙部12上与裙部12的中心线垂直距离最远的一点为A点,A点垂直连接于裙部12的中心线上的B点;以A点与B点之间的连线为半径,以B点为圆心的所作的圆的外周面即为裙部12的外周轮廓。帽部11的外周轮廓也应当类似理解,在此不再赘述。类似地,孔部21的内周轮廓应当理解为:孔部21上与孔部21的中心线垂直距离最近的一点为C点,C点垂直连接于孔部21的中心线上的D点;以C点与D点之间的连线为半径,以D点为圆心所作的圆的外周面即为孔部21的内周轮廓。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常态,是指裙部12未受到挤压力、拉伸力以及其他一些使其变形的力时的状态。比如,按键1未开始装配之前的状态以及按键1装配完成后的状态。并且,裙部12配置为可变形材质,使装配过程中裙部12能够自常态变形至能够穿过孔部21的状态。也就是说,装配过程中,裙部12受到使其变形的力,该变形力可以来自孔部21,在该变形力的作用下,裙部12变形至其外周轮廓小于或等于孔部21的内周轮廓,从而使裙部12能够自机壳2的外侧顺利穿过孔部21嵌装于机壳2的内侧。并且,装配完成后,裙部12能够在自身回弹力的作用下再变形回常态,即外周轮廓大于孔部21的内周轮廓的状态,使位于机壳2内侧的裙部12能够抵触机壳2的内壁,从而防止按键1自孔部21中脱出。可见,通过上述设置,既可以通过外周轮廓大于孔部21的内周轮廓的裙部12使按键1相对机壳2限位,增加按键1与机壳2之间的装配可靠性,还可以规避由于裙部12的外周轮廓大于孔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的按键,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机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1)包括帽部(11)以及设置于所述帽部(11)底端的裙部(12);所述帽部(11)嵌装于所述机壳(2)上开设的孔部(21)中,且能够在所述孔部(21)内轴向移动;所述裙部(12)嵌装于所述机壳(2)的内侧;常态下,所述裙部(12)的外周轮廓大于所述孔部(21)的内周轮廓;所述裙部(12)配置为可变形材质,使装配过程中所述裙部(12)自常态变形至能够穿过所述孔部(21)的状态且装配完成后所述裙部(12)变形回常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的按键,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机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1)包括帽部(11)以及设置于所述帽部(11)底端的裙部(12);所述帽部(11)嵌装于所述机壳(2)上开设的孔部(21)中,且能够在所述孔部(21)内轴向移动;所述裙部(12)嵌装于所述机壳(2)的内侧;常态下,所述裙部(12)的外周轮廓大于所述孔部(21)的内周轮廓;所述裙部(12)配置为可变形材质,使装配过程中所述裙部(12)自常态变形至能够穿过所述孔部(21)的状态且装配完成后所述裙部(12)变形回常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12)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块(121),所述帽部(11)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孔(114),所述连接块(121)嵌设于所述连接孔(1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12)还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弯折块(122);各所述弯折块(122)连接于所述连接块(121)的周缘且沿周向均匀排布;装配过程中,各所述弯折块(122)向所述连接块(121)的底侧弯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21)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凹槽(123),各所述凹槽(123)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块(121)与各所述弯折块(1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思扬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野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