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的导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49397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光板的导光结构,包括导光板和导光结构,导光板周缘形成有多个入光侧,导光板表面定义有强光区;导光结构设于导光板表面,且该导光结构在导光板表面刻画出多条横向的第一导光槽,每条第一导光槽呈曲线状且具有第一峰值区,第一峰值区二侧形成有第一谷值区,该第一峰值区由导光板的入光侧朝向强光区方向凸伸,且第一峰值区为正对于强光区,并使二相邻第一导光槽的第一峰值区由入光侧朝向强光区呈间隔渐缩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导光板表面所设置的多条曲线状的导光槽来构成导光结构,提升导光板表面的特定区域的亮度,且不受导光板外型所限制,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光板的导光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的导光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导光板的导光结构结构都是以铣切方式在导光板表面铣切出直线状之导光槽,以控制导光板表面的光学表现度,然而导光槽呈直线状且导光板为多边形而具有两个以上的入光面时,其光学表现度无法控制,因此,导光板的导光结构以直线状导光槽构成时,最多只可具有两个入光面,限制了导光板的光学表现。所以,要如何解决上述传统的问题与缺失,即为相关业者所亟欲研发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导光板的导光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导光板的导光结构,包括导光板和导光结构,导光板周缘形成有多个入光侧,导光板表面定义有强光区;所述导光结构设于导光板表面,且该导光结构在导光板表面刻画出多条横向的第一导光槽,所述第一导光槽以纵向间隔排列,且每条第一导光槽呈曲线状且具有第一峰值区,所述第一峰值区二侧形成有第一谷值区,该第一峰值区由导光板的入光侧朝向强光区方向凸伸,且第一峰值区为正对于强光区,并使二相邻第一导光槽的第一峰值区由入光侧朝向强光区呈间隔渐缩状。优选地,所述导光结构的每个第一峰值区由入光侧朝向强光区呈曲率渐小状,进而使得两个相邻第一导光槽的第一峰值区由入光侧朝向强光区呈间隔渐缩状。优选地,该导光结构在所述导光板的表面刻画出多条纵向的第二导光槽,所述第二导光槽以横向间隔排列,且第二导光槽呈直线状。优选地,所述导光结构在导光板的表面刻画出多条纵向的第三导光槽,所述第三导光槽以横向间隔排列,且每条第三导光槽呈曲线状并具有第二峰值区,所述第二峰值区的二侧形成有第二谷值区,第二峰值区由导光板的入光侧朝向强光区方向凸伸,且第二峰值区为正对于强光区,并使二相邻的第三导光槽的第二峰值区由入光侧朝向强光区呈间隔渐缩状。优选地,其中所述导光结构的各个第二峰值区都由入光侧朝向强光区呈曲率渐小状,进而使得二个相邻的第三导光槽的第一峰值区由入光侧朝向强光区间隔渐缩状。本技术的设计要点在于,利用导光板表面所设置的多条曲线状的导光槽来构成导光结构,以可提升导光板表面特定区域的亮度,且不受导光板外型所限制。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导光板周缘形成有复数个入光侧,导光板表面定义有强光区,并于导光板表面刻画出复数条横向的第一导光槽形成导光结构,复数条第一导光槽以纵向间隔排列,且各第一导光槽呈曲线状而具有第一峰值区,第一峰值区二侧形成有第一谷值区,第一峰值区由导光板的入光侧朝向强光区方向凸伸,且第一峰值区为正对于强光区,并使二相邻第一导光槽的第一峰值区由入光侧朝向强光区呈间隔渐缩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利用导光板表面所设置的多条曲线状的导光槽来构成导光结构,提升导光板表面的特定区域的亮度,且不受导光板外型所限制,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为本技术的导光板设置第一导光槽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导光板设置第一导光槽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导光板设置第一导光槽与第二导光槽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导光板设置第三导光槽的正视图。图5为本技术导光板设置第一导光槽与第三导光槽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导光板的导光结构,包括导光板1和导光结构2,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具有导光板1,导光板1表面设置有导光结构2,其中:该导光板1周缘形成有多个个入光侧11,导光板1表面定义有强光区12。该导光结构2于导光板1表面刻画出多个条横向的第一导光槽21,多个条第一导光槽21以纵向间隔排列,且各第一导光槽21呈曲线状而具有第一峰值区211,第一峰值区211二侧形成有第一谷值区212,第一峰值区211由导光板1的入光侧11朝向强光区12方向凸伸,且第一峰值区211为正对于强光区12,并使各第一峰值区211由入光侧11朝向强光区12呈曲率渐小状,俾使二相邻第一导光槽21的第一峰值区211由入光侧11朝向强光区12呈间隔渐缩状,以让多个条第一导光槽21的第一峰值区211于强光区12内形成较密集的状态。因此,当导光板1于相对的入光侧11侧方分别设置有发光单元3时,发光单元3所发出的光源,会由入光侧11投入导光板1内,且由于多个条第一导光槽21的第一峰值区211于强光区12内形成较密集的状态,因此强光区12处会透射出较强的光源,所以,可通过多个条第一导光槽21的第一峰值区211控制光学表现度,不受导光板外型与入光侧11侧方发光单元3设置数量所限制。因此,本技术为可适用于广告灯箱、侧发光照明装置或导光模块。请参阅图3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导光结构2于导光板1表面刻画出多个条纵向的第二导光槽22,多个条第二导光槽22以横向间隔排列,且第二导光槽22呈直线状,让第一导光槽21与第二导光槽22形成交错状,同样的,当发光单元3的光源由入光侧11投入导光板1内时,通过导光结构2所设置的第一导光槽21与第二导光槽22,会使强光区12处会透射出较强的光源,进而控制导光板1的光学表现度,不受导光板1外型与入光侧11侧方发光单元3设置数量所限制。请参阅图4与图5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该导光结构2于导光板1表面刻画出多个条横向的第一导光槽21与纵向的第三导光槽23,使第一导光槽21与第三导光槽23呈交错状,且多个条第三导光槽23以横向间隔排列,各第三导光槽22呈曲线状而具有第二峰值区231,第二峰值区231二侧形成有第二谷值区232,第二峰值区231由导光板1的入光侧11朝向强光区12方向凸伸,并使第二峰值区231为正对于强光区12,且各第二峰值区231由入光侧11朝向强光区12呈曲率渐小状,俾使二相邻第三导光槽23的第一峰值区231由入光侧11朝向强光区12呈间隔渐缩状。因此,当导光板1于各入光侧11的侧方分别设置有发光单元3时,发光单元3所发出的光源,会由入光侧11投入导光板1内,且由于第一导光槽21的第一峰值区211与第三导光槽23的第二峰值区231会于强光区12内形成较密集的状态,因此强光区12处会透射出较强的光源,故,可通过第一导光槽21的第一峰值区211与第三导光槽23的第二峰值区231控制光学表现度,不受导光板外型与入光侧11侧方发光单元3设置数量所限制。再者,导光结构2的第一导光槽21与第二导光槽23的设置数量,可依据使需求增加或减少。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和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光板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光板(1)、所述导光板(1)周缘形成有多个入光侧(11),导光板(1)表面定义有强光区(12);一导光结构(2)、该导光结构(2)设于导光板(1)表面,且该导光结构(2)在导光板(1)表面刻画出多条横向的第一导光槽(21),所述第一导光槽(21)以纵向间隔排列,且每条第一导光槽(21)呈曲线状且具有第一峰值区(211),所述第一峰值区(211)二侧形成有第一谷值区(212),该第一峰值区(211)由导光板(1)的入光侧(11)朝向强光区(12)方向凸伸,且第一峰值区(211)为正对于强光区(12),并使二相邻第一导光槽(21)的第一峰值区(211)由入光侧(11)朝向强光区(12)呈间隔渐缩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光板(1)、所述导光板(1)周缘形成有多个入光侧(11),导光板(1)表面定义有强光区(12);一导光结构(2)、该导光结构(2)设于导光板(1)表面,且该导光结构(2)在导光板(1)表面刻画出多条横向的第一导光槽(21),所述第一导光槽(21)以纵向间隔排列,且每条第一导光槽(21)呈曲线状且具有第一峰值区(211),所述第一峰值区(211)二侧形成有第一谷值区(212),该第一峰值区(211)由导光板(1)的入光侧(11)朝向强光区(12)方向凸伸,且第一峰值区(211)为正对于强光区(12),并使二相邻第一导光槽(21)的第一峰值区(211)由入光侧(11)朝向强光区(12)呈间隔渐缩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结构(2)的每个第一峰值区(211)由入光侧(11)朝向强光区(12)呈曲率渐小状,进而使得两个相邻第一导光槽(21)的第一峰值区(211)由入光侧(11)朝向强光区(12)呈间隔渐缩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演洲
申请(专利权)人:淀洋科技定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