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支架立柱的高度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3263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支架立柱的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立柱;立柱底座和升降调节组件,所述立柱通过所述升降调节组件与立柱底座连接,且所述立柱远离立柱底座的一端相对于所述立柱底座靠近或远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一个立柱底座,并将立柱底座与立柱通过升降调节组件连接,当地质产生塌陷时,能够通过升降调节组件调节立柱相对于立柱底座之间的距离,将立柱调节到合适的高度,使得光伏板能够始终保持在同一角度,不同发生角度的偏移,从而保证光伏板的发电效率,而且能够大大缩短整体立柱的长度,从而节约立柱的材料成本,立柱高度调节的范围变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支架立柱的高度调节机构
本技术涉及光伏支架立柱的高度调节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支架立柱的高度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由于太阳能光伏板占地面积较大,因此,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搭设太阳能发电装置。因此,有时光伏支架会搭建在地质塌陷区,而地质塌陷区的光伏支架立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产生不同程度的下沉,从而导致安装好的光伏支架会产生高低不平的现象,然而高低不平将会导致光伏板角度发生偏移,从而影响发电效率。而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将立柱做成两段式,通过螺栓连接两段立柱,通过孔之间的切换改变整体立柱的高度,但是,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构成整体立柱的两段立柱的重叠长度增加,提高了立柱材料成本,而立柱的材料成本的增加也限制了立柱的高度调节的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支架立柱的高度调节机构,扩大了立柱的高度调节的范围,减少立柱长度,降低立柱材料成本的同时实现立柱的高度调节,避免光伏板由于发生角度偏移而降低发电效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光伏支架立柱的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立柱;立柱底座和升降调节组件,所述立柱通过所述升降调节组件与立柱底座连接,且所述立柱远离立柱底座的一端相对于所述立柱底座靠近或远离。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一个立柱底座,并将立柱底座与立柱通过升降调节组件连接,当地质产生塌陷时,能够通过升降调节组件调节立柱远离立柱底座的一端相对于立柱底座之间的距离,将立柱调节到合适的高度,使得光伏板能够始终保持在同一角度,不发生角度的偏移,从而保证光伏板的发电效率。而且本结构只需要设置立柱底座和升降调节组件即可对立柱的高度进行调节,不需要将立柱分段设置,因此,立柱不会存在重叠部分,能够大大缩短整体立柱的长度,从而节约立柱的材料成本,立柱高度调节的范围也会变大。优选地,所述立柱底座包括连接板和立柱底板,所述连接板与立柱底板连接;所述升降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柱上的第一定位孔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孔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之间至少有一个是长轴平行于竖直方向的腰孔。通过将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之间至少有一个设置成腰孔,能够在地质产生塌陷后,先松开螺纹连接件,调整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的相对位置,从而调整立柱要合适的高度,再拧紧螺纹连接件即可实现调节立柱的高度。优选地,所述立柱底座包括连接板和立柱底板,所述连接板与立柱底板连接;所述升降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柱上的第一定位孔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为一个或者沿着竖直方向排列的若干个,所述第二定位孔为一个或者沿着竖直方向排列的若干个,所述第一定位孔与相应的第二定位孔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孔的个数与第二定位孔的个数之和大于等于3。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孔为圆孔,第二定位孔为腰孔,所述第二定位孔的长轴方向平行于竖直方向;或所述第一定位孔为腰孔,第二定位孔为圆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长轴方向平行于竖直方向。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为C型连接板,所述立柱沿着水平面上的截面为C型,所述连接板套设在所述立柱上,所述连接板与立柱的开口方向相同;所述连接板分为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其中,所述连接板的第一部分与连接板的第三部分相对,所述第二定位孔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第一部分和连接板的第三部分上;所述立柱分为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其中,所述立柱的第一部分与立柱的第三部分相对,所述第一定位孔分别设置于相应于所述第二定位孔的所述立柱的第一部分和立柱的第三部分上。上述结构中,通过将连接板设计为C型,且立柱的截面也设计成C型,由于具有相同的形状,使得连接板与立柱能够更好的套设在一起,且连接板与立柱在其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上分别采用螺纹连接件连接在一起,使得连接板与立柱的连接更加稳定且不易产生晃动。优选地,所述连接板通过立柱底板与管桩的上端面连接;所述立柱靠近所述立柱底座的一端伸入所述管桩的内部一定距离。利用光伏支架普遍会架设的管桩作为基础的做法,可以利用管桩的内部空间,将立柱的下端伸入管桩的内部空间,减小立柱和立柱底座的所占空间的体积。优选地,所述升降调节组件还包括:若干第三定位孔和若干第四定位孔;若干所述第三定位孔沿着竖直方向交错排列在所述立柱的第二部分上,所述第三定位孔为腰孔,且所述第三定位孔的长轴方向平行于竖直方向;若干所述第四定位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第二部分上,所述第四定位孔按照矩阵方式排列成多排两列,每排两个所述第四定位孔的位置与交错排列的第三定位孔的位置相应;至少有一排所述第四定位孔中的一个第四定位孔与相应位置的第三定位孔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上述结构中,通过在立柱上设置第三定位孔,连接板上设置第四定位孔,第三定位孔与第四定位孔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增加连接板与立柱之间向上的摩擦力,这样的做法能够增强高度调节机构在竖直方向上的承载能力,避免由于立柱上的向下的负载较大,而立柱底座与立柱之间的摩擦力不够,导致立柱无法与立柱底座保持相对固定,产生相对滑动,失去调节立柱高度的效果。优选地,相邻所述第三定位孔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重叠部分。由于将交错相邻的第三定位孔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成具有重叠部分,能够使得相邻第三定位孔中至少有一个能够与其相应的第四定位孔进行连接,从而实现立柱在高度上的无级调节。优选地,所述光伏支架立柱的高度调节机构,还包括:轴承座圈座;所述立柱设有微调定位孔,所述微调定位孔为腰孔,所述微调定位孔的长轴方向平行于竖直方向;所述轴承座圈座上设有圈座定位孔,所述圈座定位孔与相应所述微调定位孔连接。由于立柱在相对于塌陷程度进行调节后,仍然会存在误差,因此,可以通过立柱上的微调定位孔与圈座定位孔之间的相对位置的调整实现对轴承座的高度进行微调,确保立柱进行高度调节后的光伏板的角度更加精确。优选地,所述微调定位孔为若干个,且沿着竖直方向排布在立柱上。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伏支架立柱的高度调节机构,能够带来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立柱底座与升降调节组件实现立柱的高度调节,代替现有技术中分段式立柱结构,节约立柱的材料成本,扩大立柱调节的高度范围,通过调节立柱的高度,能够保证光伏板始终保持在同一角度,不发生角度的偏移,从而保证光伏板的发电效率。附图说明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光伏支架立柱的高度调节机构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光伏支架立柱的高度调节机构调整前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光伏支架立柱的高度调节机构调整后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立体图;图5是立柱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管桩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管桩,1a-管桩的内部,2-立柱底座,2a-立柱底板,2b-C型连接板,2c-加强筋,2d-第二定位孔,2e-第四定位孔,3-立柱,3a-第一定位孔,3b-第三定位孔,3c-微调定位孔,4-轴承座圈座,5-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支架立柱的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立柱底座和升降调节组件,所述立柱通过所述升降调节组件与立柱底座连接,且所述立柱远离立柱底座的一端相对于所述立柱底座靠近或远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支架立柱的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立柱底座和升降调节组件,所述立柱通过所述升降调节组件与立柱底座连接,且所述立柱远离立柱底座的一端相对于所述立柱底座靠近或远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立柱的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底座包括连接板和立柱底板,所述连接板与立柱底板连接;所述升降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柱上的第一定位孔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孔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之间至少有一个是长轴平行于竖直方向的腰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立柱的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底座包括连接板和立柱底板,所述连接板与立柱底板连接;所述升降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柱上的第一定位孔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为一个或者沿着竖直方向排列的若干个,所述第二定位孔为一个或者沿着竖直方向排列的若干个,所述第一定位孔与相应的第二定位孔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孔的个数与第二定位孔的个数之和大于等于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支架立柱的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为圆孔,第二定位孔为腰孔,所述第二定位孔的长轴方向平行于竖直方向;或所述第一定位孔为腰孔,第二定位孔为圆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长轴方向平行于竖直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支架立柱的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为C型连接板,所述立柱沿着水平面上的截面为C型,所述连接板套设在所述立柱上,所述连接板与立柱的开口方向相同;所述连接板分为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其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浩李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