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杰专利>正文

一种VRM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2623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VRM电源电路,采用TI公司开发的TPS40322集成芯片搭建一个输出0.8V,电流50A的双相Buck电路,以实现对高速数据处理芯片的供电。同时,双相输出能够增大电流输出能力,降低电流电压的纹波,提高集成芯片的供电质量,减少功率MOS管和电感等的应力。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高可靠性、高效率、响应速度快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VRM电源电路
本专利申请中的专利技术创造属于电源
,可以用于DSP、FPGA等高集成芯片的供电电源设计,可以提供小电压大电流高精度低纹波的电源。
技术介绍
随着大规模集成芯片的不断发展,包括FPGA,CPU等,其对供电电源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降低IC电场强度和功耗,必须降低供电电压。采用低电压,必须加大电流,电流往往大于50A。此外,此类集成芯片负载变化率大,电流从满载到轻载快速切换,要求电源动态响应速度快。针对这些需求,开关电源领域产生了专门的研究方向VRM,即电压调整器模块,其电源输出低电压、大电流,同时具有动态响应速度快、电流变化率高、效率高、频率高、可靠性高的特点。在这一领域,VRM电源通常由Buck电路降压而来,现有技术使用单相Buck降压实现,单相Buck电压电流纹波较大,不能很好地满足高精尖芯片对电源供应苛刻的要求;目前此类VRM输出电压一般为5V、3.3V,1.2V等。而提高动态响应速度必须减小Buck中电感大小,降低输出电感和电容的寄生参数对电压的扰动。故,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实有必要提出一种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VRM电源电路,能够将输出电压降至0.8V,进一步满足此类的芯片的发展需求。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VRM电源电路,包括供电电压单元、控制芯片U1、集成功率管M1和M2、输出滤波电路和控制芯片外围电路,其中,集成功率管M1和M2内置两颗集成两个MOSFET开关管,所述控制芯片U1采用TPS40322芯片,用于与所述集成功率管M1和M2组成双相Buck电路;所述供电电压单元提供的能量经双相Buck电路和输出滤波电路转化低电压大电流信号;控制芯片U1的24号脚是开关管驱动信号,电连接到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另一端电连接到集成功率管M1的1号脚,1号脚为开关管的栅极;集成功率管M1的3、4号脚为开关管的漏极,电连接到Vcc供电端;集成功率管M1的2号脚与5、6、7三根脚在集成管内部连接在一起,为开关管的源极和续流管的漏极;控制芯片U1的23号脚电连接到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另一端电连接到M1的2号脚;控制芯片U1的23号脚电连接到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电连接到控制芯片U1的25号脚;控制芯片U1的22号脚为续流管为驱动信号,电连接到驱动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连接到集成功率管M1的8号脚,驱动续流管;控制芯片U1的21号脚与集成功率管M1的9号脚共同与地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20号脚电连接至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控制芯片U1的21号脚共同与地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16号脚是开关管驱动信号,电连接到驱动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电连接到集成功率管M2的1号脚,为开关管的栅极;集成功率管M2的3、4号脚为开关管的漏极,电连接到Vcc供电端;集成功率管M2的2号脚与5、6、7三根脚在集成管内部连接在一起,为开关管的源极和续流管的漏极;控制芯片U1的17号脚电连接到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电连接到集成功率管M2的2号脚;控制芯片U1的17号脚电连接到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电连接到控制芯片U1的15号脚;控制芯片U1的18号脚为续流管为驱动信号,电连接到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连接到集成功率管M2的8号脚,驱动续流管;控制芯片U1的18号脚与集成功率管M2的9号脚共同与地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20号脚电连接至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控制芯片U1的19号脚共同与地端连接;集成功率管M1输出电压点与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感L1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5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与地端相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至控制芯片U1的28号脚,用于检测该路的电流来实现多相电路的电流均衡功能;集成功率管M2输出电压点与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电感L2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6的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与地端相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至控制芯片U1的13号脚,用于检测该路的电流来实现多相电路的电流均衡功能;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感L2的另一端相连作为输出端,该输出端与电解滤波电容C7的一端、瓷片滤波电容C8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相连接,电解滤波电容C7的另一端、瓷片滤波电容C8另一端、电阻R12的一端共同与地端相连接;电阻R11另一端连接至控制芯片U1第10号脚,用于检测电源系统的输出电压;电阻R12另一端连接至控制芯片U1第11号脚,作为输出地。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控制芯片U1第1号引脚悬空;控制芯片U1第2号引脚连接至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5另一端与地端相连接;控制芯片U1的3号引脚连接至软启动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2另一端与地端相连接;控制芯片U1的4号引脚为芯片电压反馈端,控制芯片U1的9号引脚连接至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至电阻R16的一端共同连接至控制芯片U1的4号引脚,电阻R16另一端与地端相连接;控制芯片U1的5、7号脚为补偿脚相连,并与电容C13的一端和电容C14的一端相连,电容C13的另一端连至控制芯片U1的4号脚,电容C14的另一端与电阻R18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连至控制芯片U1的4号脚;控制芯片U1的8号引脚连接至控制芯片U1的20号脚;控制芯片U1的10号脚连接至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另一端连接至电源输出地;芯片U1的11号引脚连接至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输出的正电压端;控制芯片U1的第12号引脚连接到电容C11端,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至控制芯片U1的13号引脚;控制芯片U1的12号引脚连至电源电压输出正端;控制芯片U1的13号引脚连接至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至M2功率管的输出端,以实现监控该路的输出电流;同理,控制芯片U1的第29号引脚连接到电容C10端,C10的另一端连接至控制芯片U1的28号引脚;控制芯片U1的29号引脚连至电源电压输出正端,控制芯片U1的28号引脚连接至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至集成功率管M1的输出端,以实现监控该路的输出电流,从而实现两相输出电流均衡;芯片U1的26号脚接至供电端Vcc,同时连接到电容C9的一端,电容C9另一端与地端相连接;控制芯片U1的14、27号引脚悬空;控制芯片U1的第30号引脚接至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4另一端与地端相连接;控制芯片U1的31号引脚用于检测输入电压,以进行芯片的过压与欠压保护;供电端Vcc连接至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另一端连接至控制芯片U1的31号引脚,同时连接至电阻R19的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与地端相连接,控制芯片U1的第32、33号引脚与地端相连接。即电压调整器模块(VRM),其特征在于输出电压很小,可以低于1V,适合为大规模集成芯片供电,例如FPGA、CPU等。其电流很大,采用双相技术,减小电流应力的同时,减小了电压和电流的纹波,保证电流输出的精确性。同时为保证电源的响应速度,减小输出滤波电感和电容寄生参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构成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VRM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压单元、控制芯片U1、集成功率管M1和M2、输出滤波电路和控制芯片外围电路,其中,集成功率管M1和M2内置两颗集成两个MOSFET开关管,所述控制芯片U1采用TPS40322芯片,用于与所述集成功率管M1和M2组成双相Buck电路;所述供电电压单元提供的能量经双相Buck电路和输出滤波电路转化低电压大电流信号;控制芯片U1的24号脚是开关管驱动信号,电连接到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另一端电连接到集成功率管M1的1号脚,1号脚为开关管的栅极;集成功率管M1的3、4号脚为开关管的漏极,电连接到Vcc供电端;集成功率管M1的2号脚与5、6、7三根脚在集成管内部连接在一起,为开关管的源极和续流管的漏极;控制芯片U1的23号脚电连接到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另一端电连接到M1的2号脚;控制芯片U1的23号脚电连接到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电连接到控制芯片U1的25号脚;控制芯片U1的22号脚为续流管为驱动信号,电连接到驱动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连接到集成功率管M1的8号脚,驱动续流管;控制芯片U1的21号脚与集成功率管M1的9号脚共同与地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20号脚电连接至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控制芯片U1的21号脚共同与地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16号脚是开关管驱动信号,电连接到驱动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电连接到集成功率管M2的1号脚,为开关管的栅极;集成功率管M2的3、4号脚为开关管的漏极,电连接到Vcc供电端;集成功率管M2的2号脚与5、6、7三根脚在集成管内部连接在一起,为开关管的源极和续流管的漏极;控制芯片U1的17号脚电连接到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电连接到集成功率管M2的2号脚;控制芯片U1的17号脚电连接到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电连接到控制芯片U1的15号脚;控制芯片U1的18号脚为续流管为驱动信号,电连接到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连接到集成功率管M2的8号脚,驱动续流管;控制芯片U1的18号脚与集成功率管M2的9号脚共同与地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20号脚电连接至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控制芯片U1的19号脚共同与地端连接;集成功率管M1输出电压点与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感L1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5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与地端相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至控制芯片U1的28号脚,用于检测该路的电流来实现多相电路的电流均衡功能;集成功率管M2输出电压点与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电感L2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6的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与地端相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至控制芯片U1的13号脚,用于检测该路的电流来实现多相电路的电流均衡功能;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感L2的另一端相连作为输出端,该输出端与电解滤波电容C7的一端、瓷片滤波电容C8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相连接,电解滤波电容C7的另一端、瓷片滤波电容C8另一端、电阻R12的一端共同与地端相连接;电阻R11另一端连接至控制芯片U1第10号脚,用于检测电源系统的输出电压;电阻R12另一端连接至控制芯片U1第11号脚,作为输出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RM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压单元、控制芯片U1、集成功率管M1和M2、输出滤波电路和控制芯片外围电路,其中,集成功率管M1和M2内置两颗集成两个MOSFET开关管,所述控制芯片U1采用TPS40322芯片,用于与所述集成功率管M1和M2组成双相Buck电路;所述供电电压单元提供的能量经双相Buck电路和输出滤波电路转化低电压大电流信号;控制芯片U1的24号脚是开关管驱动信号,电连接到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另一端电连接到集成功率管M1的1号脚,1号脚为开关管的栅极;集成功率管M1的3、4号脚为开关管的漏极,电连接到Vcc供电端;集成功率管M1的2号脚与5、6、7三根脚在集成管内部连接在一起,为开关管的源极和续流管的漏极;控制芯片U1的23号脚电连接到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另一端电连接到M1的2号脚;控制芯片U1的23号脚电连接到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电连接到控制芯片U1的25号脚;控制芯片U1的22号脚为续流管为驱动信号,电连接到驱动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连接到集成功率管M1的8号脚,驱动续流管;控制芯片U1的21号脚与集成功率管M1的9号脚共同与地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20号脚电连接至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控制芯片U1的21号脚共同与地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16号脚是开关管驱动信号,电连接到驱动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电连接到集成功率管M2的1号脚,为开关管的栅极;集成功率管M2的3、4号脚为开关管的漏极,电连接到Vcc供电端;集成功率管M2的2号脚与5、6、7三根脚在集成管内部连接在一起,为开关管的源极和续流管的漏极;控制芯片U1的17号脚电连接到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电连接到集成功率管M2的2号脚;控制芯片U1的17号脚电连接到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电连接到控制芯片U1的15号脚;控制芯片U1的18号脚为续流管为驱动信号,电连接到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连接到集成功率管M2的8号脚,驱动续流管;控制芯片U1的18号脚与集成功率管M2的9号脚共同与地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20号脚电连接至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控制芯片U1的19号脚共同与地端连接;集成功率管M1输出电压点与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感L1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5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与地端相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至控制芯片U1的28号脚,用于检测该路的电流来实现多相电路的电流均衡功能;集成功率管M2输出电压点与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电感L2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6的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与地端相连接;电阻R10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杰
申请(专利权)人:徐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