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的电缆缠绕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2448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携带的电缆缠绕膜,包括装置主体和缠绕膜,装置主体的外表面设有缠绕膜,缠绕膜紧密贴合在装置主体中,装置主体的顶部均匀分布有线绳,线绳嵌套设置在装置主体中,线绳的上端设有栓柱,栓柱嵌套设置在线绳中,栓柱的顶部设有提手,提手固定连接在栓柱中,装置主体的内部设有框体,框体固定连接在装置主体中。该种便于携带的电缆缠绕膜,由于两个纳米丝料层的外表面均涂有乳胶漆,而乳胶漆涂料是以水为分散介质,不污染环境,安全、无毒,无火灾危险,对人体不产生伤害,以此解决了以往的电缆缠绕膜表面涂有油漆,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使油漆散发出刺鼻味道的缺陷,保护了用户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携带的电缆缠绕膜
本技术涉及缠绕膜
,具体为一种便于携带的电缆缠绕膜。
技术介绍
缠绕膜,又叫拉伸膜、热收缩膜,国内最早以PVC为基材,DOA为增塑剂兼起自粘作用生产PVC缠绕膜,由于环保问题、成本高(相对PE比重大,单位包装面积少)、拉伸性差等原因,当1994~1995年国内开始生产PE拉伸膜时逐步被淘汰,PE拉伸膜先是以EVA为自粘材料,但其成本高,又有味道,后发展用PIB、VLDPE为自粘材料,基材现在以LLDPE为主,包括C4、C6、C8及茂金属PE(MPE)。但现有的电缆缠绕膜结构设计不足,使得缠绕膜缺乏便利的携带性,不利于用户使用,此外,现有的电缆缠绕膜表面涂有油漆,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使油漆散发出刺鼻的味道,对人体造成损害。所以,如何设计一种便于携带的电缆缠绕膜,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电缆缠绕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的电缆缠绕膜,包括装置主体和缠绕膜,所述装置主体的外表面设有缠绕膜,所述缠绕膜紧密贴合在装置主体中,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均匀分布有线绳,所述线绳嵌套设置在装置主体中,所述线绳的上端设有栓柱,所述栓柱嵌套设置在线绳中,所述栓柱的顶部设有提手,所述提手固定连接在栓柱中,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有框体,所述框体固定连接在装置主体中,所述框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填充层,两个所述填充层固定连接在装置主体中,所述框体的中端设有泡沫层,所述泡沫层固定连接在框体中,所述框体的左右两端均匀分布有微型导轨,所述微型导轨均嵌入设置在框体中,所述框体的左右两侧均匀分布有收缩绳,所述收缩绳贯穿设置在微型导轨中,同时所述收缩绳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在填充层中。进一步的,所述框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压缩升降装置,两个所述压缩升降装置的内部均设有微型伸降管,且两个压缩升降装置均呈“长方形”状固定连接在底端的填充层中。进一步的,所述缠绕膜内部中端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分子保护膜层,且两个分子保护膜层均嵌入设置在缠绕膜中,同时两个所述分子保护膜层相隔一厘米。进一步的,所述缠绕膜内部下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纳米丝料层,两个所述纳米丝料层的外表面均涂有乳胶漆,且两个纳米丝料层均固定连接在缠绕膜中。进一步的,所述缠绕膜内部的右侧设有弹力层,所述弹力层高3公分,且弹力层呈“长方形”状嵌入设置在缠绕膜中。进一步的,所述两个纳米丝料层的上端均设有膜体,且两个膜体的底部均固定连接在纳米丝料层中。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填充层的中端分别设有导手,且两个导手均固定连接在填充层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便于携带的电缆缠绕膜,在框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压缩升降装置,当本设备在使用时,通过微型导轨可以为收缩绳提供支撑力和保护,使得收缩绳可以稳定的留存在微型导轨中,当用户需要携带本电缆缠绕膜时,通过填充层的稳定支撑力,增加了压缩升降装置的稳定性,同时配合微型导轨上下移动的作用,带动了收缩绳的拉长与缩短,当用户通过提手携带本装置时,由于缠绕膜受重力的影响而自然下垂,使得用户通过提手提携时,拉动了压缩升降装置往上运作,由于压缩升降装置的内部均设有微型伸降管,且两个压缩升降装置均呈“长方形”状固定连接在底端的填充层中,因此使得用户在通过提手提携时,由于微型伸降管的往上升高而使得线绳可以被提起,以此用户可通过提手进行携带,解决了以往的电缆缠绕膜结构设计不足的缺点,使得缠绕膜可以便利的携带,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在缠绕膜内部下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纳米丝料层,当缠绕膜放置在室外被阳光照射时,由于受到阳光的热量影响,在受热后使得纳米丝料层膨胀,由于两个纳米丝料层的外表面均涂有乳胶漆,而乳胶漆涂料是以水为分散介质,不污染环境,安全、无毒,无火灾危险,对人体不产生伤害,以此解决了以往的电缆缠绕膜表面涂有油漆,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使油漆散发出刺鼻味道的缺陷,保护了用户的身体健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装置主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缠绕膜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主体;101-导手;102-微型导轨;103-压缩升降装置;104-填充层;105-泡沫层;106-收缩绳;107-框体;2-缠绕膜;201-分子保护膜层;202-纳米丝料层;203-弹力层;204-膜体;3-线绳;4-栓柱;5-提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的电缆缠绕膜,包括装置主体1和缠绕膜2,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设有缠绕膜2,缠绕膜2紧密贴合在装置主体1中,装置主体1的顶部均匀分布有线绳3,线绳3嵌套设置在装置主体1中,线绳3的上端设有栓柱4,栓柱4嵌套设置在线绳3中,栓柱4的顶部设有提手5,提手5固定连接在栓柱4中,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有框体107,框体107固定连接在装置主体1中,框体107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填充层104,两个填充层104固定连接在装置主体1中,框体107的中端设有泡沫层105,泡沫层105固定连接在框体107中,框体107的左右两端均匀分布有微型导轨102,微型导轨102均嵌入设置在框体107中,框体107的左右两侧均匀分布有收缩绳106,收缩绳106贯穿设置在微型导轨102中,同时收缩绳106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在填充层104中。进一步的,框体107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压缩升降装置103,两个压缩升降装置103的内部均设有微型伸降管,且两个压缩升降装置103均呈“长方形”状固定连接在底端的填充层104中,通过压缩升降装置103解决了以往的电缆缠绕膜结构设计不足的缺点,使得缠绕膜可以便利的携带,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的,缠绕膜2内部中端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分子保护膜层201,且两个分子保护膜层201均嵌入设置在缠绕膜2中,同时两个分子保护膜层201相隔一厘米,通过分子保护膜层201使得缠绕膜2不易被撕裂,增加耐用性。进一步的,缠绕膜2内部下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纳米丝料层202,两个纳米丝料层202的外表面均涂有乳胶漆,且两个纳米丝料层202均固定连接在缠绕膜2中,通过纳米丝料层202解决了以往的电缆缠绕膜表面涂有油漆,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使油漆散发出刺鼻味道的缺陷,保护了用户的身体健康。进一步的,缠绕膜2内部的右侧设有弹力层203,弹力层203高3公分,且弹力层203呈“长方形”状嵌入设置在缠绕膜2中,通过弹力层203增加了缠绕膜2的弹性力度。进一步的,两个纳米丝料层202的上端均设有膜体204,且两个膜体204的底部均固定连接在纳米丝料层202中,通过膜体204保护了缠绕膜2的防摔性能。进一步的,两个填充层104的中端分别设有导手101,且两个导手101均固定连接在填充层104中,通过导手101增加了微型导轨102的稳定性。工作原理:首先,在使用本设备时,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携带的电缆缠绕膜,包括装置主体(1)和缠绕膜(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设有缠绕膜(2),所述缠绕膜(2)紧密贴合在装置主体(1)中,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均匀分布有线绳(3),所述线绳(3)嵌套设置在装置主体(1)中,所述线绳(3)的上端设有栓柱(4),所述栓柱(4)嵌套设置在线绳(3)中,所述栓柱(4)的顶部设有提手(5),所述提手(5)固定连接在栓柱(4)中,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有框体(107),所述框体(107)固定连接在装置主体(1)中,所述框体(107)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填充层(104),两个所述填充层(104)固定连接在装置主体(1)中,所述框体(107)的中端设有泡沫层(105),所述泡沫层(105)固定连接在框体(107)中,所述框体(107)的左右两端均匀分布有微型导轨(102),所述微型导轨(102)均嵌入设置在框体(107)中,所述框体(107)的左右两侧均匀分布有收缩绳(106),所述收缩绳(106)贯穿设置在微型导轨(102)中,同时所述收缩绳(106)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在填充层(104)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携带的电缆缠绕膜,包括装置主体(1)和缠绕膜(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设有缠绕膜(2),所述缠绕膜(2)紧密贴合在装置主体(1)中,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均匀分布有线绳(3),所述线绳(3)嵌套设置在装置主体(1)中,所述线绳(3)的上端设有栓柱(4),所述栓柱(4)嵌套设置在线绳(3)中,所述栓柱(4)的顶部设有提手(5),所述提手(5)固定连接在栓柱(4)中,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有框体(107),所述框体(107)固定连接在装置主体(1)中,所述框体(107)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填充层(104),两个所述填充层(104)固定连接在装置主体(1)中,所述框体(107)的中端设有泡沫层(105),所述泡沫层(105)固定连接在框体(107)中,所述框体(107)的左右两端均匀分布有微型导轨(102),所述微型导轨(102)均嵌入设置在框体(107)中,所述框体(107)的左右两侧均匀分布有收缩绳(106),所述收缩绳(106)贯穿设置在微型导轨(102)中,同时所述收缩绳(106)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在填充层(104)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电缆缠绕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07)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压缩升降装置(103),两个所述压缩升降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显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氟斯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