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2348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避震装置,包括外壳体、调整件、滑动件及弹性件;外壳体上开设有贯穿其底面的一容置腔,且外壳体的顶面开设有连通容置腔的一安装孔;调整件的一端藉由安装孔伸入容置腔内,其另一端凸出于外壳体的顶面;滑动件可滑动地组装于容置腔内并与调整件螺纹连接;弹性件容置于容置腔内且两端分别抵触于调整件、滑动件;旋转调整件使其沿滑动件移动,进而使调整件与滑动件之间的间距改变而使弹性件的形变量改变,因此可以省力方便地调整弹性件的预压弹力,使其避震装置更充分发挥缓冲的避震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避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避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适用于婴儿载具轮组的避震装置。
技术介绍
婴儿载具广泛用于具有婴幼儿的家庭中,其为照看婴幼儿提供了极大方便。以婴儿车为例,其为了避免在行驶过程中因路面不平而引起的颠簸,造成坐立在婴儿车上的婴童感到不适,一般的婴儿车的车架上均设置有避震装置。但是一般婴儿车上的避震装置,其避震弹性件的预压弹力都是一定的,避震的强度不可调节,因此,若预压弹力太大,体重较轻的小孩坐在婴儿车上时就根本感觉不到避震,达不到避震效果;若预压弹力太小,则体重较重的小孩坐在婴儿车上就很容易将弹性件压变形,也达不到预期的避震效果。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改变避震弹性件预压弹力的大小来调节避震强度大小的避震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变避震弹性件预压弹力的大小来调节避震强度大小的避震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避震装置,安装于婴儿载具的轮组上,其包括外壳体、调整件、滑动件及弹性件;其中,外壳体上开设有贯穿其底面的一容置腔,且外壳体的顶面开设有连通容置腔的一安装孔;调整件的一端藉由安装孔伸入容置腔内,其另一端凸出于外壳体的顶面;滑动件可滑动地组装于容置腔内并与调整件螺纹连接;弹性件容置于容置腔内且两端分别抵触于调整件、滑动件;旋转调整件使调整件与滑动件之间的间距改变进而改变弹性件的形变量。较佳地,调整件包括一调节杆,滑动件包括一连接杆,调节杆、连接杆中的一者开设有螺纹孔,调节杆、连接杆中的另一者的外壁上设有与螺纹孔相啮合的外螺纹。较佳地,调整件还包括连接于调节杆一端的一旋钮,旋钮位于外壳体的顶面上方,且螺纹孔开设于调节杆上并沿其轴向延伸,螺纹孔贯穿调节杆的远离旋钮一端的端面,连接杆螺纹连接于螺纹孔内。较佳地,滑动件还包括连接于连接杆一端的一底座,弹性件抵触于底座。较佳地,滑动件还包括一过渡段,过渡段连接于底座、连接杆之间,且底座、过渡段、连接杆的直径依次减小。较佳地,滑动件藉由一轴件组装于外壳体上,且轴件为轮组的转轴。较佳地,外壳体的侧壁具有一开孔,轴件穿过开孔和滑动件。较佳地,开孔呈长条状,且开孔的长轴方向与弹性件的轴向平行。较佳地,调整件相对于滑动件具有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当调整件位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时,弹性件分别具有一第一变形量及一第二变形量,第一变形量大于第二变形量。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的避震装置,其滑动件可滑动地组装于外壳体内并与调整件螺纹连接,弹性件容置于容置腔内且两端分别抵触于调整件、滑动件,因此,当旋转调整件使其与滑动件之间的间距改变时,弹性件的形变量也被改变,从而省力方便地调整弹性件的预压弹力,使其避震装置更充分发挥缓冲的避震功能,具有更佳的避震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避震装置安装于轮组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避震装置的分解图。图3是图1中避震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图1中避震装置另一状态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首先参看图1-图3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避震装置100,适用于组装至婴儿载具的轮组200上。该避震装置100包括外壳体110、调整件120、滑动件130及弹性件140。其中,外壳体110包括一顶面111、一底面(未标号)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侧壁112,外壳体110上开设有贯穿其底面的一容置腔113,且外壳体110的顶面111开设有连通容置腔113的一安装孔114。调整件120的一端藉由安装孔114伸入容置腔113内,其另一端凸出于外壳体110的顶面111;滑动件130可滑动地组装于容置腔113内并与调整件120螺纹连接;弹性件140容置于容置腔113内且两端分别抵触于调整件120、滑动件130。当旋转调整件120时,其端部与滑动件130之间的间距改变,进而使弹性件140的形变量改变。下面参看图2-3所示,调整件120包括一旋钮121及凸设于旋钮121的一调节杆122,调节杆122上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螺纹孔123,且螺纹孔123贯穿调节杆122的远离旋钮121一端的端面,滑动件130螺纹连接于螺纹孔123内。继续参看图2-3所示,滑动件130包括一底座131、一过渡段132及一连接杆133,过渡段132凸设于底座131上,连接杆133凸设于过渡段132的远离底座131的一端,且底座131、过渡段132、连接杆133的直径依次减小,连接杆133的外壁上设有与螺纹孔123相啮合的外螺纹134。当连接杆133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123内后,弹性件140的两端分别抵触调节杆122的端面及底座131。再次参看图2,过渡段132上还贯穿地开设有一穿孔135;对应地,外壳体110的侧壁112具有一开孔115,该开孔115呈长条状,且开孔115的长轴方向与弹性件140的轴向平行;一轴件150穿过穿孔135和开孔115以使滑动件130滑动连接于外壳体110内,且轴件150为轮组200的转轴。下面结合图1-4所示,对本技术避震装置100的组装及调整原理进行说明。组装时,首先将调整件120的调节杆122从安装孔114装入容置腔113内,且旋钮121位于外壳体110的顶面111上方;然后将弹性件140从外壳体110的底面置入容置腔113,弹性件140抵触于调节杆122的端面;接着将滑动件130置入容置腔113内,且连接杆133螺纹连接于调节杆122上的螺纹孔123内,弹性件140套设于连接杆133及过渡段132外,且弹性件140的另一端抵触于底座131上,如图3-4所示。结合图1所示,避震装置100组装于轮组200上时,只需将轴件150依序穿过轮子的中心、外壳体110上的开孔115以及过渡段132上的穿孔135即可。使用过程中需要调节避震装置100的预压弹力时,旋转旋钮121使其带动调节杆122旋转,藉由调节杆122上的螺纹孔123与连接杆133的外螺纹134的啮合,使调节杆122沿连接杆133上下移动,因此可以无段式地调整调节杆122与连接杆133之间的相对位置,亦即可以无段式地调整弹性件140的预压弹力。如图3所示,调节杆122的端面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即,此时调整件120相对于滑动件130处于第一位置,弹性件140的长度较短(亦即变形量较大),预压的弹力较大。如图4所示,旋转旋钮121使其带动调节杆122转动并向上移动后,调节杆122的端面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时,此时调整件120相对于滑动件130处于第二位置,弹性件140的长度较长(亦即变形量较小),预压的弹力较小。综上,由于本技术的避震装置100,其滑动件130可滑动地组装于外壳体110内并与调整件120螺纹连接,弹性件140容置于外壳体110上的容置腔113内且两端分别抵触于调整件120、滑动件130,因此,当旋转调整件120使其相对于滑动件130移动时,两者之间的间距改变,弹性件140的形变量也被改变,从而省力方便地调整弹性件140的预压弹力,使其避震装置100更充分发挥缓冲的避震功能,具有更佳的避震效果。本技术所涉及的婴儿载具的轮组200的结构及安装方式等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说明。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震装置,安装于婴儿载具的轮组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其上开设有贯穿其底面的一容置腔,且所述外壳体的顶面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的一安装孔;调整件,其一端藉由所述安装孔伸入所述容置腔内,其另一端凸出于所述外壳体的顶面;滑动件,其可滑动地组装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调整件螺纹连接;弹性件,其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两端分别抵触于所述调整件、所述滑动件;旋转所述调整件使所述调整件与所述滑动件之间的间距改变进而改变所述弹性件的形变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震装置,安装于婴儿载具的轮组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其上开设有贯穿其底面的一容置腔,且所述外壳体的顶面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的一安装孔;调整件,其一端藉由所述安装孔伸入所述容置腔内,其另一端凸出于所述外壳体的顶面;滑动件,其可滑动地组装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调整件螺纹连接;弹性件,其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两端分别抵触于所述调整件、所述滑动件;旋转所述调整件使所述调整件与所述滑动件之间的间距改变进而改变所述弹性件的形变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件包括一调节杆,所述滑动件包括一连接杆,所述调节杆、所述连接杆中的一者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调节杆、所述连接杆中的另一者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啮合的外螺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调节杆一端的一旋钮,所述旋钮位于所述外壳体的顶面上方,且所述螺纹孔开设于所述调节杆上并沿其轴向延伸,所述螺纹孔贯穿所述调节杆的远离所述旋钮一端的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守锋
申请(专利权)人:宝钜中国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