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童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2347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童车车架,包括婴儿篮,所述婴儿篮左右两侧设置有活动槽,且活动槽下部设置有孔洞,所述孔洞内部设置有按钮,且按钮下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外部设置有第一直杆,其第一直杆上部设置有第三直杆,且第三直杆上部设置有第二直杆,所述第二直杆上部设置有活动轴,其活动轴上部设置有扶手,且扶手外部设置有凸点,并且凸点下部设置有布带,所述活动槽下部设置有凹槽,且凹槽下部设置有减震器。该折叠式童车车架采用固定板上部设置有减震器,且在婴儿篮放置时具有缓冲作用,而在童车闲置时则可通过第二直杆和第三直杆进行伸缩,使童车占地面积变小,从而满足了人们带童车出行时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式童车车架
本技术涉及儿童器具
,具体为一种折叠式童车车架。
技术介绍
童车,外文名pram,是儿童玩具之中的一大门类,其中包括儿童自行车、儿童推车、婴儿学步车、儿童三轮车四大类,而折叠式童车车架则是童车的主体,且童车已经是一种婴幼儿出行必备的工具。现在市场上的折叠式童车车架通常是靠扶手推动车轮进行移动,从而在出行时童车停放会出现占用面积过大情况,且对于现在家长对于儿童安全是极其看中的,而现有童车没有缓冲设施,且在长时间使用推车时,把手存在过滑的现象,从而导致会发生不必要的意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童车车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在市场上的折叠式童车车架通常是靠扶手推动车轮进行移动,从而在出行时童车停放会出现占用面积过大情况,且对于现在家长对于儿童安全是极其看中的,而现有童车没有缓冲设施,且在长时间使用推车时,把手存在过滑的现象,从而导致会发生不必要的意外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式童车车架,包括婴儿篮,所述婴儿篮左右两侧设置有活动槽,且活动槽下部设置有孔洞,所述孔洞内部设置有按钮,且按钮下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外部设置有第一直杆,其第一直杆上部设置有第三直杆,且第三直杆上部设置有第二直杆,所述第二直杆上部设置有活动轴,其活动轴上部设置有扶手,且扶手外部设置有凸点,并且凸点下部设置有布带,所述活动槽下部设置有凹槽,且凹槽下部设置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下部设置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下部设置有储物盒,所述储物盒前部左侧设置有前车轮,且前车轮右侧设置有后车轮。优选的,所述减震器与固定板构成垂直结构,且减震器上部凹槽与婴儿篮下部凸起相卡合。优选的,所述第一直杆和第三直杆外部各分布有3个孔洞,且按钮通过弹簧与孔洞形成固定结构。优选的,所述扶手为弧形结构,且其上部均匀分布有凸点。优选的,所述扶手通过活动轴与第二直杆构成转动结构,且扶手中间分布有布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折叠式童车车架采用固定板上部设置有减震器,且在婴儿篮放置时具有缓冲作用,而在童车闲置时则可通过第二直杆和第三直杆进行伸缩,使童车占地面积变小,从而满足了人们带童车出行时的便利性。该装置的减震器与固定板构成垂直结构,且减震器上部凹槽与婴儿篮下部凸起相卡合,从而使婴儿篮放入车架时通过减震器达到有效的减震效果,使其婴儿安全性得到提高,第一直杆和第三直杆外部各分布有3个孔洞,且按钮通过弹簧与孔洞形成固定结构,从而在外出需要停放童车时,则可通过第一直杆和第二直杆使车杆进行收缩,从而减小童车的占用面积,扶手为弧形结构,且其上部均匀分布有凸点,使在长时间使用时,手部容易发生出汗打滑的现象,且扶手上部有凸点,从而使手部和扶手不会出现打滑,扶手通过活动轴与第二直杆构成转动结构,且扶手中间分布有布带,从而使扶手可进行转动,且在布带的作用下可将布带过布带将童车固定在某个物体上,从而使童车放置时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第一直杆、第二直杆和第三直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按钮和弹簧构示意图。图中:1、婴儿篮,2、活动轴,3、活动槽,4、凹槽,5、减震器,6、第一直杆,7、前车轮,8、扶手,9、布带,10、固定板,11、后车轮,12、储物盒,13、第二直杆,14、第三直杆,15、孔洞,16、按钮,17、弹簧,18、凸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式童车车架,包括婴儿篮1,婴儿篮1左右两侧设置有活动槽3,且活动槽3下部设置有孔洞15,孔洞15内部设置有按钮16,且按钮16下部设置有弹簧17,弹簧17外部设置有第一直杆6,其第一直杆6上部设置有第三直杆14,且第三直杆14上部设置有第二直杆13,第一直杆6和第三直杆14外部各分布有3个孔洞15,且按钮16通过弹簧17与孔洞15形成固定结构,从而在外出需要停放童车时,则可通过第一直杆6和第二直杆13使车杆进行收缩,从而减小童车的占用面积,第二直杆13上部设置有活动轴2,其活动轴2上部设置有扶手8,且扶手8外部设置有凸点18,并且凸点18下部设置有布带9,扶手8为弧形结构,且其上部均匀分布有凸点18,使在长时间使用时,手部容易发生出汗打滑的现象,扶手8通过活动轴2与第二直杆13构成转动结构,且扶手8中间分布有布带9,从而使扶手8可进行转动,且在布带9的作用下可过布带9将童车固定在某个物体上,从而使童车放置时更加稳定,且扶手8上部有凸点18,从而使手部和扶手8不会出现打滑,活动槽3下部设置有凹槽4,且凹槽4下部设置有减震器5,减震器5与固定板10构成垂直结构,且减震器5上部凹槽4与婴儿篮1下部凸起相卡合,从而使婴儿篮1放入车架时通过减震器5达到有效的减震效果,使其婴儿安全性得到提高,减震器5下部设置有固定板10,且固定板10下部设置有储物盒12,储物盒12前部左侧设置有前车轮7,且前车轮7右侧设置有后车轮11。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折叠式童车车架时,先检查该装置是否存在零件破损或连接不牢的情况,检查无误后再进行使用,然后我们将准备好的婴儿篮1通过将两侧分别放入两边的活动槽3内,然后将婴儿篮1下部的凸点18对准凹槽4,这样婴儿篮1就放入到车架上了,且前车轮7的直径小于后车轮11的直径,从而使车体向前倾斜,从而通过扶手8进行推动时更加省力,而长时间使用时手部会出汗,从而在凸点18的作用下不会长生手滑的现象,而在放置时,则可通过将按钮16按下,且在弹簧17的作用下使按钮16缩入第二直杆13内,并且第三直杆14也可通过按压按钮16进行伸缩,从而使童车占地面积变小,且可通过布带9将童车固定在某个物体上,从而使童车放置时更加牢固,这就是该折叠式童车车架的工作原理。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式童车车架,包括婴儿篮(1),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篮(1)左右两侧设置有活动槽(3),且活动槽(3)下部设置有孔洞(15),所述孔洞(15)内部设置有按钮(16),且按钮(16)下部设置有弹簧(17),所述弹簧(17)外部设置有第一直杆(6),其第一直杆(6)上部设置有第三直杆(14),且第三直杆(14)上部设置有第二直杆(13),所述第二直杆(13)上部设置有活动轴(2),其活动轴(2)上部设置有扶手(8),且扶手(8)外部设置有凸点(18),并且凸点(18)下部设置有布带(9),所述活动槽(3)下部设置有凹槽(4),且凹槽(4)下部设置有减震器(5),所述减震器(5)下部设置有固定板(10),且固定板(10)下部设置有储物盒(12),所述储物盒(12)前部左侧设置有前车轮(7),且前车轮(7)右侧设置有后车轮(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童车车架,包括婴儿篮(1),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篮(1)左右两侧设置有活动槽(3),且活动槽(3)下部设置有孔洞(15),所述孔洞(15)内部设置有按钮(16),且按钮(16)下部设置有弹簧(17),所述弹簧(17)外部设置有第一直杆(6),其第一直杆(6)上部设置有第三直杆(14),且第三直杆(14)上部设置有第二直杆(13),所述第二直杆(13)上部设置有活动轴(2),其活动轴(2)上部设置有扶手(8),且扶手(8)外部设置有凸点(18),并且凸点(18)下部设置有布带(9),所述活动槽(3)下部设置有凹槽(4),且凹槽(4)下部设置有减震器(5),所述减震器(5)下部设置有固定板(10),且固定板(10)下部设置有储物盒(12),所述储物盒(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定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利贝乐童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