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2225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镜头模块,其包括光路改变元件、第一镜头组件、第一传感器以及至少一组电控形变元件。入射至光路改变元件的图像光束由第一光传递路径转向至第二光传递路径。第一镜头组件配置在光路改变元件与第一传感器之间。至少一组电控形变元件连接光路改变元件,且至少一组电控形变元件的形变让光路改变元件作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模块,尤其涉及一种镜头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照相装置的体积逐渐朝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以方便使用者携带。在照相装置中,镜头模块占了相当大的体积。因此,缩减镜头模块的体积便成为缩减照相装置体积的关键因素。另外,为了防手震,镜头模块通常会具有图像稳定(ImageStabilization)设计。目前主要是利用音圈马达(VoiceCoilMotor,VCM)控制镜头组件(或传感器)相对于传感器(或镜头组件)平移来补偿手震造成的图像偏移。然而,这样的设计会增加镜头模块的耗电、成本以及体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镜头模块,其有助于降低耗电、成本以及体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镜头模块包括光路改变元件、第一镜头组件、第一传感器以及至少一组电控形变元件。入射至光路改变元件的图像光束由第一光传递路径转向至第二光传递路径。第一镜头组件配置在光路改变元件与第一传感器之间。至少一组电控形变元件连接光路改变元件,且至少一组电控形变元件的形变让光路改变元件作动。基于上述,通过设置光路改变元件来改变光传递路径,使第一镜头组件及第一传感器能够沿与镜头模块的入光面平行的方向排列,从而有效缩减镜头模块的厚度。此外,利用至少一组电控形变元件控制光路改变元件的作动来补偿手震,可有效降低耗电,并有助于缩减所需的元件,使成本降低。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镜头模块有助于降低耗电、成本以及体积。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镜头模块的示意图。图1B至图1D是图1A中镜头模块的侧视示意图,分别示出光路改变元件未转动、顺时针转动及逆时针转动的光传递路径。图2、图3、图4A、图5、图6及图7分别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的镜头模块的示意图。图4B至图4D是图4A中镜头模块的上视示意图,分别示出光路改变元件未转动、逆时针转动及顺时针转动的光传递路径。具体实施方式在照相装置中,镜头模块占了相当大的体积,特别是可拍摄远距图像的镜头模块。因此,提出一种整合有光路改变元件的镜头模块,以通过折叠照相镜头系统的光传递路径,来缩减镜头模块的体积,使镜头模块易于装配于照相装置中。图1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镜头模块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A,镜头模块100包括光路改变元件110、第一镜头组件120、第一传感器130以及至少一组电控形变元件140。光路改变元件110适于让传递至镜头模块100的图像光束B转向,使入射至光路改变元件110的图像光束B由第一光传递路径(参见由外部射到光路改变元件110的图像光束B的光传递路径)转向至第二光传递路径(参见由光路改变元件110射到第一传感器130的图像光束B的光传递路径),并使图像光束B朝第一镜头组件120传递。在本实施例中,光路改变元件110是棱镜,且光路改变元件110的反射面SR与光路改变元件110的入光面SI之间的夹角θ为45度,使得传递至光路改变元件110的图像光束B经由反射面SR的反射(如内部全反射)转90度并朝第一镜头组件120传递。也就是说,图像光束B的第一光传递路径垂直于图像光束B的第二光传递路径。然而,反射面SR与入光面SI之间的夹角θ以及光路改变元件110的种类可依需求改变,而不以图1A所显示的为限。举例而言,光路改变元件110可以是反射镜、分光镜或其他任何适于改变图像光束B的光传递路径的元件。若省略光路改变元件110,则第一镜头组件120及第一传感器130须沿入射镜头模块100的图像光束B的光传递路径排列。也就是说,第一镜头组件120及第一传感器130须沿镜头模块100的厚度方向(对应于图1A所示的第一方向D1)排列。此势必导致镜头模块100的厚度T增加。通过设置光路改变元件110使图像光束B转向,第一镜头组件120及第一传感器130能够沿与镜头模块100的入光面(如光路改变元件110的入光面SI)平行的方向排列,从而有效缩减镜头模块100的厚度T。第一镜头组件120配置在光路改变元件110的光传递路径上,且第一镜头组件120例如配置在光路改变元件110与第一传感器130之间,以将来自光路改变元件110的图像光束B传递至第一传感器130。举例而言,第一镜头组件120可包括一片或多片透镜元件。第一传感器130配置在第一镜头组件120的光传递路径上,以接收来自第一镜头组件120的图像光束B。举例而言,第一传感器130可包括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元件,但不以此为限。至少一组电控形变元件140连接光路改变元件110,且所述至少一组电控形变元件140的形变(例如长度的改变)让光路改变元件110作动。进一步而言,各组电控形变元件140包括至少一形状记忆合金线。各形状记忆合金线的两端分别固定(例如黏贴)于光路改变元件110以及光路改变元件110之外的固定端(例如用于容纳上述元件的壳体或其他机构件),以限制光路改变元件110的位置及定向(orientation)。利用形状记忆合金(ShapeMemoryAlloys,SMA)受热会收缩的特性,可通过调变输入形状记忆合金线的电流,来改变形状记忆合金线的长度,进而改变光路改变元件110的定向(反射面SR所朝的方向)。具体地,当供应形状记忆合金线电流时,形状记忆合金线会受热(本身电阻所产生的热)而缩短,进而拉扯光路改变元件110朝形状记忆合金线的固定端作动。另一方面,当减少输入形状记忆合金线的电流时,形状记忆合金线会冷却而变长,进而将光路改变元件110推回原位(即朝远离形状记忆合金线的固定端作动)。因此,通过所述至少一组电控形变元件140带动光路改变元件110倾斜或旋转,以补偿第一传感器130接收的图像光束B的偏移。图1B至图1D是图1A中镜头模块的侧视示意图,分别示出光路改变元件未转动、顺时针转动及逆时针转动的光传递路径。请参照图1A至图1D,镜头模块100例如包括第一组电控形变元件141以及第二组电控形变元件142,其中第一组电控形变元件141包括形状记忆合金线1411以及形状记忆合金线1412,而第二组电控形变元件142包括形状记忆合金线1421以及形状记忆合金线1422。形状记忆合金线1411以及形状记忆合金线1412分别固定在反射面SR上靠近出光面SE的两端,而形状记忆合金线1421以及形状记忆合金线1422分别固定在反射面SR上靠近光路改变元件110的入光面SI的两端。在无手震的情况下,如图1B所示,第一传感器130的光接收面S130的中心位于第一镜头组件120的光轴OA上,因此射入光路改变元件110的图像光束B(图1B至图1D仅示意性示出正向入射入光面SI的图像光束B)在被反射面SR反射且穿过第一镜头组件120之后,能被第一传感器130良好地接收。在手震的情况下,如图1C及图1D所示,第一传感器130可能在第一方向D1或其反方向D1’上偏移而无法获取完整的图像。因此,需通过第一组电控形变元件141或第二组电控形变元件142的形变来改变光路改变元件110的第二光传递路径BP。在图1C及图1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光路改变元件,使入射至所述光路改变元件的图像光束由第一光传递路径转向至第二光传递路径;第一镜头组件;第一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配置在所述光路改变元件与所述第一传感器之间;以及至少一组电控形变元件,连接所述光路改变元件,且所述至少一组电控形变元件的形变让所述光路改变元件作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3.08 US 62/468,8981.一种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光路改变元件,使入射至所述光路改变元件的图像光束由第一光传递路径转向至第二光传递路径;第一镜头组件;第一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配置在所述光路改变元件与所述第一传感器之间;以及至少一组电控形变元件,连接所述光路改变元件,且所述至少一组电控形变元件的形变让所述光路改变元件作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块,其中所述光路改变元件是棱镜、反射镜或分光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块,其中所述至少一组电控形变元件带动所述光路改变元件倾斜或旋转,以补偿所述第一传感器接收的所述图像光束的偏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块,其中各组电控形变元件包括至少一形状记忆合金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模块,其中所述至少一形状记忆合金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光路改变元件以及所述光路改变元件之外的固定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块,其中所述至少一组电控形变元件包括第一组电控形变元件以及第二组电控形变元件,所述第一组电控形变元件的形变让所述光路改变元件的所述第二光传递路径朝第一方向偏移,且所述第二组电控形变元件的形变让所述光路改变元件的所述第二光传递路径朝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偏移,其中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毓斌颜士杰
申请(专利权)人: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